出版日期:2012年01月
ISBN:9787535454232
[十位:7535454232]
页数:306
定价:¥39.90
店铺售价:¥9.00
(为您节省:¥30.90)
店铺库存:1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339167916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5 19:44:29]
桂*
连云港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2 18:18:30]
李**
威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5 08:40:41]
苏**
淮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4 08:33:00]
巴**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3 18:31:45]
万*
苏州市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内容提要: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有机地缝合成一张大国崛起的全景线路图。
中国的全球化不是欧美化,而首先应该是亚洲化。
只有立足亚洲,中国才能走向世界;只有团结亚洲,中国经济才能成功转型;只有一个统一的亚洲货币,才能在国际上与美元和欧元分庭抗礼,*终形成三足鼎立的货币战国时代!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图书目录:
**章 雄心初起,美元失败的远征
马克投怀送抱,英镑喜出望外
英国推销货币“水变油”:外汇储备呱呱落地
美元横刀夺爱,马克傍上了新大款
凯恩斯发现,美元正在颠覆金本位
贸易结算,美元的侧翼打击
逼迫各国恢复金本位,美国欲“挟黄金以令诸侯”
金汇兑本位:流动性泛滥的根源
汇率冲击波与法郎保卫战
滑向经济大裂谷,**权力的真空 第二章 摄政天下,剿灭英镑割据
金本位崩溃,英镑区割据自立
美联储险些解体,美元惊魂的48小时
三轮货币量化宽松,美国并没有走出大萧条
“我的命运,我自己操盘!”
被遗忘的美国崛起真相
乘人之危,美国豪夺英国资产
《租借法案》,庖丁解牛英帝国
布雷顿森林王朝:黄金弱君登基,美元摄政天下
对英镑痛下杀手,美元无毒不丈夫 第三章 货币冷战,拒绝美元就是拒绝和平
斯大林拒绝美元,凯南起草冷战檄文
金卢布与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发展模式之争
德国给力,苏联工业化加速
卢布帝国的扩张
粮食困局,高速工业化的恶果
石油峰值,苏联跌向深渊
美元痛下石油匕首,卢布含恨魂归西天 第四章 合纵连横,欧洲货币的崛起与困惑
德国工业险遭“阉割”,罗斯福之死挽救了德国!
马克变天,苏联变脸
煤钢联盟,欧盟与欧元梦想的摇篮
“欧洲之父”身后的“影子政府”
美元从稀缺到过剩,金权的天平向欧洲倾斜
欧洲美元,一片金融的新大陆
货币同盟:欧洲整合的起点,还是终点?
黄金大决战
1971年美元“篡金自立”,建立美债帝国 第五章 东方欲晓,中日工业化的角力
卢布援华,中国得到了苏联的“马歇尔计划”
大跃进与大衰退
人民币的“物资本位”,再次遏制了恶性通胀的蔓延
工业化的变轨与加速:中国错失了机遇
日本工业险遭“阉割”,麦克阿瑟大搞“土改”
“倾斜生产计划”,带来了煤钢和通胀
道奇路线,日元投入美元帝国的怀抱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工业化的变轨与加速 第六章 蛇形渐进,通往欧洲合众国的欧元之路
祸起萧墙,戴高乐下台;风云急转,欧洲整合提速
美债帝国开张不利,卖粮草“赔了夫人又折兵”
1973年10月,石油危机让工业**脱轨
欧洲汇率求稳定,美元浮动掀波澜
“莫内圈子”解体,欧洲联盟徘徊不前
再举莫内精神大旗,“欧洲行动委员会”在行动
德洛尔委员会,欧洲货币联盟的临门一脚
两条战线:德国统一与货币联盟
欧元帝国创世纪 第七章 债务驱动,美利坚盛世的脆弱
债务货币,经济增长的“癌变基因”
“SDR替代账户”:不流血的金融政变
新自由主义,1%的富人的呐喊
沃尔克的货币“化疗”,美债帝国转危为安
借来的繁荣
美元的冰火两重天
格林斯潘:金融市场的*后拯救人
信息革命,何以短命? 第八章 亢龙有悔,中国模式3.0的升级
“折腾”中的艰难起步
中国经济起飞的**级火箭——农村工业化
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二级火箭——全球化
中国的两大出口品种:商品和储蓄
中国模式3.0:形成世界*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三级火箭——农业的第二次工业化
创造就业,扩大市场规模的第二战场
房地产是财富泡沫,还是经济增长的支柱?
摆脱美元,人民币需要“刮骨疗毒” 第九章 战国时代,地平线上的亚元
“中美国”的困境
2012之后的危险10年
谁能拯救欧元?
中国的近忧与远虑
亚洲经济共同体
建立亚洲美元市场:香港就是桥头堡
亚洲货币同盟:亚洲货币基金(AMF)的战略方向
人民币,还是亚元?这是一个问题
美元、欧元、亚元的战国时代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文章节选:
**章 雄心初起,美元失败的远征
马克投怀送抱,英镑喜出望外
1923年12月31日晚10点,满腹心事的沙赫特从柏林赶到了伦敦。雾气朦胧的寒冷冬夜,并不能驱散英国人庆祝新年的热情。大街小巷的酒吧里人声鼎沸,觥筹交错间,已全然将5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争尽抛脑后,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和平的美好时光。
此时沙赫特的心情却异常沉重,他的祖国——德国正在贫困、饥饿和愤怒中挣扎。一战失败的巨大阴影,割让1/10领土的奇耻大辱,英法125亿美元(相当于德国战前一年的GDP)巨额战争赔款的勒索,法国*近出兵强占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粗暴行为,特别是今年横扫德国的**通货膨胀,彻底洗劫了德国中产**的财富。眼睁睁地看着德国马克的价值被抛进人间炼狱,德国人欲哭无泪,沙赫特扼腕长叹。沙赫特深知此行对德国马克命运的意义重大,他是来向英国人借钱的。
仅仅在一个半月前的11月12日,沙赫特才被紧急任命为德国货币委员会主席,享受内阁部长待遇,对德国的货币问题拥有*后的否决权,地位堪称德国的经济沙皇。临危受命的沙赫特,立刻投入了拯救德国马克的工作中。
此时的德国马克,已经从一年前的1美元兑9000马克,狂贬到1美元兑1?3万亿马克!马克的信用已经彻底崩溃,无法挽救了。沙赫特和德国政府只能另想他法。由于德国黄金短缺,他们发明了一种以德国土地和土地上的全部资产为抵押的新马克,被称为“地租马克”,试图重新赢得人们对纸币的信赖。这样一来,德国将同时流通两种马克,新马克成功的关键是寻找恰当的时机,锁定新老马克兑换的比率,然后迅速完成老马克退出流通的工作。
当地租马克面世时,已成惊弓之鸟的德国人对两种同时流通的马克都没有信心,人们仍在疯狂抛弃马克换取美元。至11月14日,黑市汇价马克跌到1美元兑1?3万亿马克,官员们催促沙赫特赶紧锁定地租马克与老马克的兑换率,沙赫特不为所动。11月15日,马克跌到了1美元:2?5万亿马克,官员们已经急得快上房了,沙赫特仍然不露声色。11月20日,当老马克跌到1美元:4?2万亿马克时,沙赫特立刻下令,锁定地租马克兑换老马克的比率为1:1万亿。沙赫特经过精心计算,认定当人们的恐慌情绪充分释放后,将*终回到这一平衡点。果然,新老马克由于市场惯性仍然继续下跌,到11月26日,甚至跌到了1美元兑11万亿马克。但就像拉伸过头的橡皮筋,市场奇迹般地出现了马克反弹。到12月10日,美元兑马克终于稳定在1美元:4?2万亿马克的平衡点上。事实证明了沙赫特的判断是准确的,而且时机拿捏得相当到位。市场开始惊呼,沙赫特是经济奇人!同时,德国政府用尽全力,终于在1924年1月实现了预算平衡。
地租马克终于站稳了脚跟,在1美元:4?2万亿地租马克一线扎住了阵脚。
但是,沙赫特心里明白,地租马克仅是权宜之计。他认为,以土地为抵押发行的货币,是纯粹的信心游戏。谁会真的相信巴伐利亚的农场或鲁尔的厂房,与他们手持的地租马克有任何实际联系呢?在他的心目中,货币的抵押品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高度的流动性、方便的可交换性和完全的国际公认性,而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货币抵押品就只有黄金!
但德国恰恰缺乏黄金。战前德国拥有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支撑着价值15亿美元的帝国马克,在美、英、德、法四大经济强国中,马克的黄金支持度还相当不错。但战后5年来的战争赔款和**通货膨胀,使德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仅剩1?5亿美元,已经无力支撑庞大的德国经济身躯。
沙赫特的解决之道就是借黄金或借有足够黄金储备的****,这些外汇能够在需要时自由兑换成黄金,只有黄金和外汇才能*终稳定德国马克的币值。问题是,向谁借呢?
当然美国的黄金*多,在四大强国6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总额中,美国已坐拥45亿美元!但美国此时在欧洲是出了名的吝啬鬼,被法国人和英国人痛斥为“夏洛克大叔”。英法盟国工业被战争严重损毁,伤亡数百万士兵和平民,结果英国欠了美国50亿美元的债务,法国欠了40亿美元,本来英法满心希望已经大发战争横财的美国会念兄弟之情,慷慨地减免盟国债务,可是“山姆大叔”不冷不热地甩出一句:“美国不是盟友,而仅仅是一个合作者,欧洲盟国的战争借债是商业借贷。” 生意就是生意,一分钱的欠债也不能少!美国的无情把英国气得半死,逼得法国公开打劫。连对同盟国都如此抠门,沙赫特觉得以战败国的身份去向美国人借钱,严重不靠谱。
法国就更别提了。天真的法国人一直认为会从德国人身上狠狠敲上一笔,*初法国总理联合英国人狮子大开口,要求德国战争赔款至少1000亿美元,相当于德国8年GDP的总和!后来自己也觉得不大合适,但咬定550亿美元是一口价!还是美国人出来打圆场,劝英法将赔偿降到了125亿。其实,以德国当时的经济现状,要偿还这**文数字的赔款,根本就不现实。由于法国人认定德国这次的巨额赔款指日可待,所以一旦收回1870年普法战争中被德国夺走的洛林和阿尔萨斯两省后,就立即投入40亿美元的重建经费,致使政府财政赤字高居不下。法国反复威逼德国立刻拿钱,德国却迟迟交不出来,法国人盛怒之下,居然武装打劫,出兵占领了德国鲁尔工业区。这时去向法国人开口借钱,沙赫特感到可能立刻就会被法国人乱棍打出来。
**的希望就是英国人了。而且,沙赫特深知,他能开出一个让英国无法拒绝的条件,他把英国人那点儿小心思算是琢磨透了。他此次英国之行,志在必得!
当沙赫特走出伦敦利物浦大街车站时,一个高高的个子、胡须花白、眼光犀利的英国绅士正在寒冷的夜风中伫立着。他来到沙赫特的跟前,伸出手来自我介绍。沙赫特大吃一惊,原来他就是名震世界的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Montagu Norman)。沙赫特对于诺曼亲自来迎接,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诺曼虽远在英国,却一直关注着德国的**通胀情况。1923年在德国所发生的货币恶性贬值,是人类有史以来*严重和*剧烈的一次纸币崩溃,对于所有将通货膨胀视为**大恶魔的**银行家来说,德国马克的经历令人瞠目结舌。从未有过管理**银行经验的沙赫特,居然在两周多的时间里,一举制伏了令所有人绝望和胆寒的**通货膨胀,不能不令诺曼刮目相看。
第二天是元旦,新年中的伦敦城空空荡荡,诺曼领着沙赫特参观了英格兰银行,然后来到诺曼的办公室。简单地客套之后,沙赫特直奔主题,他提出希望英格兰银行为德国**银行提供价值2500万美元的英镑贷款。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大数,沙赫特准备用这笔钱做种子,再将德国海外银行的2500万美元补充进来,以5000万美元作为核心资本,他就有把握在伦敦金融市场融到2亿美元的贷款,从而奠定德国新马克的牢固基石。这显然是一步以小博大的高招,关键是**笔2500万美元的资金必须到位,后面的棋才能走得活。
诺曼静静地听完了沙赫特的请求,略显吃惊,然后就是沉默不语。诺曼心想,想借钱?凭什么?一个破产的**,背负着125亿美元的巨额战争赔偿,而沙赫特仅仅上任才一个半月,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央行行长,居然上来就狮子大开口。
的确,德国政府内部对傲慢无礼的沙赫特争议颇大,现任德国央行行长黑文斯坦(Rudolf von Havenstein)就对沙赫特非常不满。1922年5月,战胜国通过立法将德国**银行从政府的控制中独立出来,如果黑文斯坦拒绝辞职,沙赫特根本接不了央行行长的班。正是因为德国政府动不了黑文斯坦,只得因人设事,
搞出个内阁部长级的“货币委员会”,实际上就是另立山头,结果德国同时出现了两个**银行,分别发行各自的马克,堪称世界奇观。当然,沙赫特干脆利落地制伏了**通胀,能力和声望已无可替代。黑文斯坦在应对**通胀中的拙劣表现也已举世皆知,在政府和民众的巨大压力下,恐怕他自己也不好意思继续赖在央行行长的位置上了。
正当诺曼思前想后,不知该如何措辞拒绝时,沙赫特似乎看透了诺曼的心思。停顿了片刻,沙赫特抛出了他苦思冥想的一张**,一个诺曼无法拒绝的诱惑。沙赫特以德国政府货币决策者的名义声明,德国**银行准备用英镑做货币储备资产!非但如此,而且发放的贷款也用英镑计价!
沙赫特的这一手,直接命中靶心!诺曼毫不犹豫地爽快答应——借钱。
英国推销货币“水变油”:外汇储备呱呱落地
一战结束后,诺曼*苦恼的事,就是如何把英镑塞进其他**银行的储备资产中去。沙赫特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轻松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今天,外汇储备作为各国央行的货币储备,并以此为抵押发行本国货币似乎是个常识,但是,在1922年,这种概念**匪夷所思!在传统的金本位中,央行主要的货币储备就是绝大部分的黄金和短期本国票据,而只有黄金资产才能同时满足高流动性、易交换性和国际公认性这三大特点。
在金本位的机制中,各国央行主要关注黄金储备,如果不是巨大的市场动荡(如黄金大量外流),央行很少积极干预金融市场。在金本位中,物价、利率、信贷、财政和贸易平衡基本可以自我调整。各国货币都有自己的含金量的法定基准,所有货币都与黄金看齐,也几乎不存在汇率波动的问题。从19世纪初到一战爆发前,大英帝国所奠定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在**次全球化的浪潮中,将西方文明的成果迅速推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近半个世纪没有大规模战争和革命的情况下,以铁路、航运、电报为代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国际贸易**繁荣,全球资本自由流动。金本位将西方推上了****的文明**。
但是,发展注定了不平衡。德国突飞猛进,美国后来居上,20世纪初的大英帝国已是耄耋老者。看似稳定的地层中,正在积聚着日益增强的断裂压力,地火呼之欲出。**次世界大战,就是这种巨大的经济断裂能量的总爆发。社会生产能力被大部分转向军工,然后在战火中彼此摧毁。全球贸易崩溃了,世界市场被分割,更重要的是保证世界经济齿轮运转的全球资本流动停止了。金本位的失效,导致各国纸币严重超发,物价轮番上涨,原本大致均衡的各国黄金储备极度失衡。
1913年战前的四大经济强国——美、英、德、法共有黄金储备50亿美元,其中美国*多,为20亿,英国8亿,德国10亿,法国12亿。注意,这些黄金储备并不全在**银行手中,商业银行和流通货币也占有很大比例。有趣但合理的是,四国黄金储备分布情况大致与其经济规模相当,稍有例外的是法国。1923年,由于黄金产量增加,四国黄金储备总量上升到60亿美元,但分布发生了急剧的扭曲。由于战争中避险的原因,欧洲总共有20亿美元的黄金涌到了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量大幅攀升到了45亿美元,英国略有减少,法国损失较大,而德国流失*为严重。
战后欧洲各国已陆续准备恢复金本位,而大英帝国的处境*为尴尬。如果伦敦要想重新恢复世界金融**的地位,英镑就必须重新回到战前的价值水平,只有如此才能取信于天下,金融的基石就是信用。但英国货币已经超发了一倍,显然,与黄金储备相比,英镑纸币过剩了。面对黄金占**优势的美国,英国的金融霸权地位可谓是倍感压力。如果英镑继续疲软,则世界各国经济与贸易融资迟早会投奔更加坚挺的美元,全球资本将向纽约汇聚,200年来苦心经营的金融帝国将从此万劫不复。假如丧失金融霸权,大英帝国的全球贸易组织者地位,国际结算计价货币的垄断,商品市场的定价特权,都将逐步瓦解,甚至遍布世界各大洲的英联邦体系能否继续维持,帝国海军是否还具备保护世界各大洋通道的财力,都变成了可怕的疑问。
作为大英帝国的金融掌舵人诺曼,殚精竭虑、苦思冥想如何解决黄金短缺的困境。*终,他**的出路就是硬把英镑纸币当成黄金对待,劝说和强迫各国接受这一观点,在各国央行货币储备资产中,除黄金之外,再加上英镑。当然,诺曼会拍胸脯向大家保证,如果需要,英镑可以随时被兑换成黄金。1922年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英国主导的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金融委员会,在热那亚会议(Genoa Conference)上,向各国正式**英国的货币新发明,英镑纸币与黄金相同。这就好比货币领域中的“水变油”怪论,水不可能变成油,纸币英镑同样不可能变成黄金!*终,热那亚会议决议案第9款,明确要求各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惯例,为了节约黄金,货币储备中可以持有外汇” 。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编辑推荐与评论:
美国的困境在于经济,欧洲的困境在于政治,亚洲的困境在于历史 国际经济拉响红色警报,人民币国际化何去何从 《货币战争4》破谜局,溯本源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作者介绍: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概念——“货币战争”一词的首创者,曾被美国《商业周刊》2009年11月刊评为“2009年中国*具影响力的40人”。
2007年出版《货币战争》,引发全球关注,持续畅销5年。“货币战争”系列著作垄断中国财经图书畅销榜**名多年,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海外。2010年,“货币战争”一词被各国政要、媒体广泛引用,世界货币战争的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