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3年05月
ISBN:9787040355963
[十位:7040355965]
页数:242
定价:¥26.00
店铺售价:¥6.00
(为您节省:¥20.00)
店铺库存:1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339167916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5 19:44:29]
桂*
连云港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2 18:18:30]
李**
威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5 08:40:41]
苏**
淮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4 08:33:00]
巴**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03 18:31:45]
万*
苏州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提要:
《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前四章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与原理,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与教育的原则方法。后面三章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一日生活、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互动中社会教育实施的方法与策略。
《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从社会领域教育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幼儿园教师社会教育的素养及培养策略,且注重内容呈现的实践逻辑,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帮助学习者掌握实践背后的理论支撑,以更好地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性知识的转化与迁移。
《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教材,也可作为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教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_甘剑梅_高等教育出版社_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图书目录:
**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功能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教师素养的要求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节 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演变
第二节 《纲要》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分析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分解与内容选择
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特点与教育的原则、方法
**节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理论与特点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第五章 一日生活中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节 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社会教育
第二节 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教育
第三节 偶发事件中的社会教育
第六章 教学活动中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节 主题教学中的社会教育
第二节 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社会教育
第七章 区域活动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互动中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节 区域活动中的社会教育
第二节 家园互动中的社会教育
第三节 幼儿园与社区互动中的社会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文章节选:
大约18个月到3岁左右,儿童开始理解视觉上的观点采择。他们开始认识到,他人可能看到了一些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并*终认识到同一个物体对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的两个人来说,看起来可能会不一样。
社会观点采择又分为认知(或观念)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认知观点采择指理解并预见他人的思想、动机、意图和行为;情感观点采择指推断他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和反应的能力。儿童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但情感观点采择的发展水平显著地落后于认知观点采择的发展水平。
儿童需要认识到人们具有目标、意图和预期,人们知道一些事情但不知道另外一些事情,他们自己相信的事实并不表示他人也相信。简单地说,儿童需要了解人类心理的工作方式。
皮亚杰提出,学步儿和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像婴儿那样有那么强烈的自我**主义,但仍倾向于融合自我与非我。学前儿童不能把自己的心理状态(思想、愿望、情感等)与别人的心理状态区分开来,而是认为别人的思想、愿望等跟自己是相像的。
(二)对社会世界的认识
理解个体对儿童的适应性功能和社会互动非常重要,但并不是社会认知的全部。儿童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了解更广泛的社会世界。
1.对社会关系的认知
儿童对他人和自我的认知是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进行的,但儿童能明确认识到这种相互关系则在二者之后。目前将社会关系本身作为儿童认知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相对较少。关于儿童对社会关系(包括权威、朋友、友谊等)认知的研究一般针对3岁以后的儿童进行,并且主要是五六岁之后的儿童。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学前儿童常常认识不到权威和友谊等社会关系的相互性的特点,即使能认识到也是很具体的、表面的。
2.对社会规则的认知
社会规则是被一定社会或文化群体所接受的习俗,如社会交往的礼节(如“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
社会规则与道德规则不同,3岁儿童就开始能区分两者,如儿童能够作出判断,认为违反道德规则(如偷玩伴的苹果)要比违反社会规则(如用手指吃冰激凌)更加不能接受。到了3岁半,儿童认为即使在没有成人看见的情况下违反道德规则也是错误的,而同样情形下违反社会规则不算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