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9787121004391
[十位:7121004399]
页数:201
定价:¥19.80
店铺售价:¥5.90
(为您节省:¥13.90)
店铺库存:1
本
![](/images/new1/loading1.gif)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https://chat.youlu.net/online.aspx?memberid=361353&r=1739045499)
13072908533 15991729249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07-09 13:50:55]
何**
西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03-23 20:50:18]
孙**
上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03-18 11:49:41]
李*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12-08 22:15:27]
郭**
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11-05 21:32:43]
焦**
南京市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内容提要: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以数字微波中继通信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技术。
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数字基带传输、数字微波调制与解调技术、微波传播、微波SDH传输技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传输设备、数字微波中继系统的总体设计考虑和整机的重要性能指示的测试方法等。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工程等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对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阅读价值。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图书目录:
第0章数字微波通信概述
0.1数字微波通信发展概况
0.2数字微波通信的主要特点
0.3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与性能指标
0.3.1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
0.3.2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小结
习题
第1章数字基带传输
1.1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1.1.1二元码
1.1.2三元码
1.1.3多元码
1.2基带信号的波形形成
1.2.1形成网络的一般形式
1.2.2理想低通传输函数
1.2.3余弦滚降传输函数
1.3*佳基带系统的误码性能
1.3.1误码性能
1.3.2基带传输的频谱利用率
1.4时分复用(TDM)
小结
习题
第2章数字微波调制与解调技术
2.1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
2.2二进制相位键控(2PSK)
2.2.1二进制**相位键控
2.2.2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
2.3多相相位键控(MPSK)
2.3.1多相相位键控信号的正交展开
2.3.2相位逻辑与差分编码
2.3.3差分编码
2.3.4四相**相位键控(4PSK)的调制
2.3.5四相**调相信号的解调
2.3.6四相相对相位键控的调制和解调(4DPSK)
2.3.7八相相对相位键控的调制和解调(8DPSK)
2.4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
2.4.116QAM的正交调制法
2.4.2已调信号的相位
小结
习题
第3章微波传播
3.1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
3.1.1无线电波频段的划分与传播方式
3.1.2无线电波的基本性质
3.1.3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
3.1.4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收信电平的计算
3.2微波传播的描述方法
3.2.1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3.2.2电波传播的菲涅耳区
3.2.3菲涅耳区半径和菲涅耳带面积
3.3地形对电波传播的影响
3.3.1在平滑地面上的传播
3.3.2电波在球形地面上的传播
3.3.3电波在复杂地面的传播
3.4大气对微波传播的影响
3.4.1大气对微波的吸收
3.4.2雨雾引起的衰减
3.4.3大气使电波发生折射
3.4.4影响传播余隙的因素
3.5大气与地面效应造成的衰落特性
3.5.1衰落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3.5.2平衰落及其瑞利分布统计特性
3.5.3频率选择性衰落
3.6抗衰落技术
3.6.1抗衰落技术概述
3.6.2空间分集
3.6.3几种常用的空间分集接收方式
3.6.4频率分集
3.6.5自适应均衡技术
3.6.6智能天线(Smartantenna)
小结
习题
第4章微波SDH传输技术
4.1SDH技术概述
4.1.1SDH产生的技术背景
4.1.2SDH基本概念和特点
4.2SDH的速度等级与帧结构
4.2.1同步数字系列的速率
4.2.2帧结构
4.2.3段开销
4.2.4管理单元指针(AUPTR)区域
4.2.5通道开销
4.3SDH的复用原理
4.3.1SDH的复用结构
4.3.2复用单元
4.3.3常用PDH群路信号到sTM-1的复用方法
4.4SDH传输网的分层
4.4.1SDH传输系统的组成
4.4.2传输网分层模型
4.5SDH对形成新一代数字微波传输方式的影响
小结
习题
第5章数字微波通信的传输设备
5.1数字微波通信发信设备的组成与性能指标
5.1.1发信设备
5.1.2发信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
5.1.3微波振荡源
5.1.4微波功率变频技术--上变频器
5.1.5微波晶体管线性功率放大器
5.2数字微波收信设备的组成及性能指标
5.2.1收信设备
5.2.2收信设备主要性能指标
5.2.3微波晶体管低噪声放大器
5.2.4微波收信混频电路
5.3微波通信对天线设备的要求
5.3.1微波通信天线及馈线系统形式
5.3.2微波天线的技术要求
5.3.3微波通信天线
5.4收发公用器
5.5微波收发信机电平图
5.6微波通信系统的噪声
5.6.1噪声及其计算
5.6.2干扰噪声
5.7公务和监控系统
5.7.1公务传输通道的主要作用
5.7.2公务传输方式
5.7.3监控系统
5.8备份与无损伤切换
5.8.1备份工作方式
5.8.2切换逻辑
5.8.3无损伤切换
小结
习题
第6章数字微波中继系统的总体设计考虑
6.1假设参考通道与传输质量标准
6.1.1数字微波信道假设参考通道
6.1.2数字微波通信的线路传输质量指标
6.2射频波道的频率配置
6.2.1波道
6.2.2收发波道的频率配置方式
6.2.3波道间隔、相邻收发间隔、边沿保护间隔
6.2.4射频波道的频率再用
6.2.56GHz干线传输的射频波道配置
6.3系统性能的估算与指标分配
6.3.1传输质量标准及在每跳上的分配
6.3.2门限接收电平
6.3.3系统增益
6.3.4传输损耗和电平余量
6.3.5高误码率指标验算
6.3.6恶化储备量的分配
6.3.7干扰储备量的分配
6.3.8可用性指标验算
6.4路径效应和大气效应的估计与控制
6.4.1路径的几何表述
6.4.2余隙标准与天线高度
6.4.3大气效应的估计和控制
6.5路由工程设计举例
6.5.1路由设计概述
6.5.2天线高度的选取
小结
习题
第7章数字微波中继系统的整机性能测试
7.1微波收发信机性能测试
7.1.1发信机性能测试
7.1.2收信机性能测试
7.2误码性能测试
7.2.1码组发生器
7.2.2误码仪
7.2.3室内误码测试
7.2.4现场误码测试
7.3时钟抖动性能测试
7.3.1时钟抖动测试原理
7.3.2输出端*大剩余抖动的测试
7.3.3输入端抖动容限的测试
7.4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性能的测试
7.4.1多径衰落模拟器
7.4.2实验室模拟测量
7.5其他性能测试
7.5.1基带数字接口测试
7.5.2勤务信道测试
7.5.3切换性能测试
7.5.4电源测试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文章节选:
本教材以数字微波中继系统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微波传播、系统设计方法、数字微波中继系统的整机性能测试方法、微波通信的*新成果及发展方向。
在本书编著时充分注意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有关知识,还应初步了解复杂电子系统组成的基本概念。作为一次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系统相联系的尝试,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
本教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系统性和技术前瞻性;在文字表达上力求条理清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循序渐进;除必要的数学分析外,尽量回避繁琐的数学推导,突出**,强调物理概念,用直观的图解方法解释物理问题,图文并茂。
全书共分8章:
第0章概论:包括数字微波通信的发展,数字微波通信的特点。
第1章数字基带传输:此章为本书的完整性而写。
第2章数字微波调制与解调技术:包括数字微波通信常用的调制和解调方法,如2ASK、2PSK、4PSK、4DPSK、8PSK、8DPSK、16QAM等。
第3章微波传播:介绍微波在大气中传播的衰落特性、路由设计和抗衰落技术。
第4章微波SDH传输技术:介绍微波通信的*新成果和实用技术。
第5章数字微波通信的传输设备:数字微波通信收、发信设备的组成与性能指标,微波通信对天线设备的要求,微波通信系统的噪声计算等。
第6章数字微波中继系统的总体设计考虑:假设参考通道与传输质量标准,射频波道的频率配置,系统性能的估算与指标分配,路径效应和大气效应的估计与控制。
第7章数字微波中继系统的整机性能测试:微波收发信机性能测试,误码性能测试,时钟抖动性能测试,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性能测试等。
本书自成系统,便于自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和其他相近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参考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本书由唐贤远主编,唐贤远和李兴博士执笔,王玉明硕士画了全部插图,刘述章教授审阅了全书。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教材涉及专业技术面广、涵盖内容多、技术层次新,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或疏漏之处,恳请读者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