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4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 1 0 1 18 54 1286
本店铺共有 5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商品问题
2
40%
发货问题
1
20%
退款问题
1
20%
其他
1
20%
已解决
5
100%
店主称呼:鑫鑫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759117981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五华区 昆明市五华区龙泉路泰旸欣城商业步行街186号商铺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主营大学旧课本,如果要新书请直接到新书店买,旧书多少会有一点瑕疵
,不可能和新书一模一样,最好是在购买前和本店客服沟通一下书的具体情况,以免发生误会!!!!!!
店铺工作电话13759117981;15368097981;087166747981;QQ1099298921
请在购买前和在线客服沟通一下所需要书籍是否有货;是否完好;新旧程度以免耽误你的使用!!!!!!!!
店铺介绍
本书店批发;零售大学各专业旧教材及教辅;量大从优。联系电话13759117981;15368097981;087166747981;QQ1099298921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丁庆新 窦春玲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人际关系心理学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811233445 [十位:7811233444]
页数:330      
定价:¥35.00
店铺售价:¥21.00 (为您节省:¥14.00
店铺库存:5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75911798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人际关系心理学》新旧程度及相关说明:
第三版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人际关系心理学》内容提要: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编者多年来对从事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与培训之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共分为基础篇、应用篇、专题篇、实践篇和活动篇五部分;其中:基础篇和应用篇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现实应用的人际关系的诸多方面;专题篇包括两性关系和营销关系两部分;实践篇对从校园到家庭的各类人际关系案例逐一进行了心理剖析,并提供了可贵的拓展知识和行动建议;活动篇则注重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深度参与,方便任课老师参考实施培训式教学,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大量实践、感受、思考与体悟的机会。总之,《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设计与编写力图弥补以往同类著作和课本比较理论和抽象的遗憾,希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与培训,读者首先能使自己的周遭*亲近的人受益,有意识有能力地构建一种更快乐、更和谐、更有效、更成功的人生。
《人际关系心理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及学术性,同时,也力求哲理文采,注重文本的可读性。它不仅可供高等院校广大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作为公共选修课教材,也是心理学专业,尤其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基���课的**的内容。另外,亦适合社会各界同人,尤其是青年学子、家长、教育工作者、管理工作者、社会活动人士及广大心理
《人际关系心理学》图书目录:
基础篇
第1章 人际关系:人的需要
1.1 需要
1.1.1 需要的概念及形成
1.1.2 需要的种类
1.2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需要满足的条件
1.2.1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本能需要
1.2.2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需要
1.2.3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1.3 人际关系的需求类型与倾向
1.3.1 包容的需求
1.3.2 支配的需求
1.3.3 感悟的需求
思考题

第2章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2.1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2.1.1 社会交换理论
2.1.2 社会需要理论
2.1.3 社会实在理论
2.1.4 互动理论
2.2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2.2.1 觉察相识
2.2.2 表面接触
2.2.3 亲密互惠
2.2.4 稳固相容
2.3 衡量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
2.4 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
2.5 人际关系的瓦解
思考题

第3章 人际关系的心态类型
3.1 交往动机
3.1.1 亲和动机
3.1.2 成就动机
3.1.3 赞许动机
3.2 人际关系的类型
3.2.1 按人际关系的媒介分类
3.2.2 按互动的方式分类
3.2.3 按人际反应倾向分类
3.3 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
思考题

第4章 人际关系与人格类型
4.1 人格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4.2 MBTI与人际关系
4.2.1 MBTI的由来
4.2.2 MBTI中的术语
4.2.3 不同心理类型的人格特征及其在人际关系上的特点
4.3 测一测你的心理类型
4.4 关于十六型人格量表的使用
4.4.1 人类的交往因差异而丰富
4.4.2 学习和使用MBTI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思考题

第5章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5.1 心理健康
5.1.1 健康
5.1.2 心理健康
5.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意义
5.2.1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和个性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
5.2.2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给人带来**感与归属感
5.2.3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些心理问题有**作用
思考题

第6章 人际关系与个体成功
6.1 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个体的成功打下基础
6.1.1 人际关系是心理发展的土壤
6.1.2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源泉

应用篇
专题篇一
专题篇二
实践篇
活动篇

附录A 有关面对面说明的自我分析问卷
附录B 人际物质问卷
附录C 压力核查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人际关系心理学》文章节选:
基础篇
第1章 人际关系:人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曾做过一个“人际剥夺”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高薪招募应试者到他创设的一个小房间里去居住,居住的时间越长,得到的报酬越多。这个小房间完全与外界隔绝,没有报纸,没有电话,不准写信,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当然更找不到人聊天。每天只供应饮食等必需的用品。先后有5人应聘参加了这个实验。实验的结果是:1个人在小房间里待了2个小时,2个人待了2天,只有1个人待了8天。这个待了8天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再让我在里面待1分钟,我就要疯了。”
这个实验充分地验证了作为社会性的人,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关系。关系的好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需要得到满足,就喜欢和亲近;反之,则厌恶和疏远,所以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这与其他社会关系层面上的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有一定的区别。
1.1 需要
刚出生的婴儿不需别人教就会吃奶;春心萌动的少男少女们不用别人引导,就会自然的萌发对异性的好奇和爱慕,甚至想压抑都压抑不住。这就是需要的力量。在长期的劳动和实践中,人从动物中分离出,组建成形形色色的社会群体。无论是处于群体中的人还是个体的人,其活动都是由人的内在需要决定的。人类需要的产生、发展和不断满足,是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 人们早就注意到了人际关系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一直以来,人际关系都是与成功 息息相关的因素,古语里关于成功的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强调的就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罗斯福也说:“成功公式中,*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可以 说,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人成长中一项重要的素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人,成功的 概率更高一些。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也无不体现在人际关系之中,人总是 通过多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来实现其社会角色,比如,每个人心理上都同时存在父母、成人和儿 童三种状态,在工作场合,常常表现为成人状态,而在私密场合,可能更多表现为儿童状态,我们会依据不同的社交场合表现出相应的行为举止。通常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社交技
能,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即个人的行为表现是不是符合此情此景。另外,人际关系还有一项重 要的功能,它是理解自我的一面镜子,人际交往中他人的存在,使得个人能更好地认识与了解 自己和他人,比如常被提及的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强调我们如 何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宜。应该说,通过人际交往,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和喜爱,既是对他 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表达。
彭贤、王平主编的本书无疑是一本帮助人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好书。本书是编者多年来人际关系心理学教学与培训之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共分为基础篇、应用篇、专题篇、实践篇和活动篇五部分,本书重要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在于它的“写法”:
**,本书的可读性很强,边介绍边举例,书中对于心理学基本知识的介绍,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理论阐释,而是采取与具体实例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心理学的知识变得亲切、生动,读者将看到人际交往中形形色色的故事和案例,既有相关的心理学实验研究结果,也有普通人的人际 困惑,兼顾了科学性和可读性。这使得本书的适用人群更为广泛,弥补了以往同类著作和课本 比较理论和抽象的遗憾,应该说,本书对人际关系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动描述,可使读者获得 有益的启示,有助于和谐人际环境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