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302188612
[十位:7302188610]
页数:274
定价:¥28.00
店铺售价:¥39.30
(为您节省:¥-11.30)
店铺库存:1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029-86552457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15 19:27:00]
孟*
长沙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14 13:13:58]
罗**
深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12 10:07:07]
唐**
嘉兴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08 15:09:39]
杨**
成都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06 07:28:19]
张*
宿迁市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内容提要: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经济现代化作为中国经济史教材的主线,注意揭示影响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外因联系,力求使读者能够结合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史实,加深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理解,认清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为进一步从事中国历史和经济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全书立论翔实有据,重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科学性强。同时,吸收了本学科*新研究成果,并融会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新意较多,是一部较为理想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图书目录:
前言
一、关于经济史学
二、关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课程
三、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意义
**讲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社会经济概况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剧增
二、地主经济与农民经济
三、商品经济发展新阶段
四、在严格限制下中外贸易不断扩大
第二讲 条约制度的形成及其对中外经济关系的影响
一、列强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形成
二、外国资本在华势力扩张
三、中外贸易的主要变化
四、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
第三讲清后期社会经济制度变革
一、农民大起义的冲击及清廷财税制度的变化
二、洋务新政的成就与局限
三、“戊戌维新”的经济变革主张
四、“清末新政”及近代中国**次经济立法高潮
第四讲 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变革
一、辛亥革命与第二次经济立法高潮
二、国民革命与第三次经济立法高潮
三、国民党政府的**资本主义举措
第五讲 国内市场与商人资本的发展变化
一、国内市场的扩大及其局限
二、大宗商品流转模式及其对工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三、新式商业的崛起与商业的三重结构
四、金融业新旧势力的盛衰更替
五、商人资本的发展
第六讲 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发展
一、民族近代产业产生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二、主要工矿行业发展概况
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四、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七讲 农业经济的缓慢发展
一、封建性地权分配关系与租佃关系
二、局部农业开发及农业新经营方式的出现
三、农业科技推广及其障碍
四、农业生产基本状况及30年代的危机
……
第八讲 抗战时期的经济战线
第九讲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成长
第十讲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在大陆的建立
第十一讲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十二章 探索中的曲折前进
第十三讲 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1)
第十四讲 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
主要参考书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文章节选:
**讲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社会经济概况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剧增
16世纪(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以来,中国农业有较大发展,粮食总产量由宋盛世的464亿斤增为嘉、万时的696亿斤,棉花种植较宋代大为推广;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也有明显增长;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出现了大商人资本兴起、工场手工业兴起、财政货币化、开始推行押租制和永佃制、雇工对雇主的人身隶属关系开始松解、大量白银内流等经济现代化因素。明中叶经济发展加速了人口增长,16世纪时全国人口已突破1亿,万历朝已达1.2亿。但是到明末,中国遭遇严重天灾人祸,持续数十年战争,使中国人口锐减数千万,大片土地荒芜,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清康熙朝中期时统一了蒙古、新疆、西藏、台湾以及云贵、东北等各边疆地区,并实行了中国封建时代*为成功的民族政策,使以往为处理民族矛盾而耗占的大量社会资源得以来加强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使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得到了****的巩固和发展。
康、雍、乾三朝奖励垦荒,兴修水利,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许多手工业者原有的匠籍被废除,摆脱了对**的封建人身依附;一些原来的贱民被解除贱籍,改为良民;农村短工及绝大部分长工也摆脱了对雇主的封建身份义务,农民劳动可选性增强,较大程度上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清代赋役亦较明后期为轻,清乾隆年间又比顺治年间各省人均赋税负担轻了许多。康熙五十一年(1712)规定以前一年的人丁数为标准征收银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即将丁银摊入地亩交纳,实际上是完全取消了人头税,这是明代一条鞭法以来赋税制度的一大进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农民经营自主性增强,加之清廷鼓励垦荒和超省际的移民,推广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和棉、桑、茶、竹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动了全国性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