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0年09月
ISBN:9787030283269
[十位:7030283260]
页数:324
定价:¥40.00
店铺售价:¥12.80
(为您节省:¥27.20)
店铺库存:5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007692526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1 21:57:17]
王**
佳木斯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1 12:58:05]
袁**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1 09:17:07]
付**
平顶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0 12:53:16]
战*
榆林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17 19:04:24]
朱**
贵阳市
《微生物工程》内容提要:
本书的编排格式按照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流程,根据学科发展情况新增一些内容,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发展史、微生物菌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基的设计、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的参数控制、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动植物和微藻细胞培养、清洁生产、生物炼制,扼要介绍了典型微生物发酵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酒精等的生产工艺。考虑到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分离精制理论和技术在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艺的教科书如《生物分离技术》、《生化分离工程》等已有详尽的叙述,本书不再介绍。本教材采用了较多的图和表,以便于教和学;每章附有知识点和复习思考题,希望有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书按照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流程进行编排,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
括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发展史、微生物菌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基的
设计、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的参数控制原理、基因工程
菌的培养、动植物和微藻细胞培养、清洁生产、生物炼制,扼要介绍了典
型微生物发酵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酒精等的生产工艺。
本书可供师范院校、农林院校、综合性大学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
《微生物工程》图书目录:
本书的编排格式按照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流程,根据学科发展情况新增一些内容,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发展史、微生物菌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基的设计、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的参数控制、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动植物和微藻细胞培养、清洁生产、生物炼制,扼要介绍了典型微生物发酵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酒精等的生产工艺。考虑到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分离精制理论和技术在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艺的教科书如《生物分离技术》、《生化分离工程》等已有详尽的叙述,本书不再介绍。本教材采用了较多的图和表,以便于教和学;每章附有知识点和复习思考题,希望有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书按照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流程进行编排,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
括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发展史、微生物菌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基的
设计、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的参数控制原理、基因工程
菌的培养、动植物和微藻细胞培养、清洁生产、生物炼制,扼要介绍了典
型微生物发酵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酒精等的生产工艺。
本书可供师范院校、农林院校、综合性大学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
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等专业的
教学参考书,同时也适合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参考。
前言
第1章 微生物工程概论1
1.1 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和���点1
1.1.1 微生物工程的概念1
1.1.2 微生物工程的特点2
1.2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3
1.2.1 微生物工程的自然发酵时期4
1.2.2 微生物工程的近代时期——纯培养时期5
1.2.3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时期——深层培养(通气搅拌)和代谢控制发酵时期6
1.2.4 微生物工程的现代时期——基因工程时期7
1.3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趋势8
1.3.1 微生物工程的现状8
1.3.2 微生物工程发展趋势9
第2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13
2.1 工业微生物菌种14
2.1.1 工业发酵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14
2.1.2 工业微生物常用菌种14
2.2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19
2.2.1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与筛选19
2.2.2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23
2.3 种子的扩大培养37
2.3.1 种子扩大培养的作用与目的37
2.3.2 优质种子的标准37
2.3.3 种子扩大培养的工艺流程37
2.3.4 实验室菌种扩大培养37
2.3.5 生产车间菌种扩大培养38
2.3.6 种子质量的检查38
2.3.7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39
2.3.8 种子异常分析39
2.3.9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39
2.4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40
2.4.1 斜面保藏法40
2.4.2 液体石蜡油保藏法41
2.4.3 干燥保藏法42
2.4.4 冷冻干燥保藏法43
2.4.5 真空干燥法46
2.4.6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46
2.4.7 液相保藏法46
第3章 工业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48
3.1 微生物的代谢与代谢调节49
3.1.1 微生物代谢49
3.1.2 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方式49
3.1.3 酶活性的调节50
3.1.4 酶合成的调节52
3.2 初级代谢及代谢调节56
3.2.1 初级代谢56
3.2.2 初级代谢调节56
3.3 次级代谢及次级代谢调节61
3.3.1 次级代谢产物的特征61
3.3.2 次级代谢产物的类型62
3.3.3 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63
3.3.4 次级代谢的调节64
3.4 微生物代谢工程及其应用67
3.4.1 代谢工程概述68
3.4.2 代谢工程的研究方法70
3.4.3 代谢工程的应用72
第4章 培养基的设计与**76
4.1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76
4.1.1 碳源77
4.1.2 氮源78
4.1.3 能源79
4.1.4 无机盐79
4.1.5 生长因子80
4.1.6 水分81
4.2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种类82
4.2.1 按培养基成分分类82
4.2.2 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分类83
4.2.3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类84
4.3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86
4.3.1 设计培养基的四个原则86
4.3.2 设计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三道程序88
4.4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89
4.4.1 湿热**法90
4.4.2 过滤**法93
4.4.3 微波**法93
第5章 微生物发酵过程原理95
5.1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概述96
5.1.1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与发酵过程控制96
5.1.2 微生物反应过程计量学96
5.1.3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100
5.2 微生物发酵操作方式102
5.2.1 分批式操作102
5.2.2 补料分批式操作103
5.2.3 连续式操作104
5.2.4 三种操作方式比较106
5.3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106
5.3.1 分批培养动力学106
5.3.2 补料分批培养动力学111
5.3.3 连续培养动力学113
第6章 发酵过程工艺的优化与控制120
6.1 温度对微生物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21
6.1.1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121
6.1.2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发酵热122
6.1.3 发酵过程温度的控制123
6.2 pH对发酵的影响和控制124
6.2.1 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124
6.2.2 发酵过程中影响pH变化的因素125
6.2.3 发酵过程pH的选择与控制125
6.3 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27
6.3.1 氧的传质阻力与传质方程式127
6.3.2 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129
6.3.3 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控制133
6.4 基质浓度控制134
6.4.1 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134
6.4.2 补料的方式及控制134
6.5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38
6.5.1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138
6.5.2 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139
6.5.3 呼吸商与发酵的关系139
6.6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40
6.6.1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140
6.6.2 泡沫的形成和性质140
6.6.3 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消长规律140
6.6.4 泡沫的控制141
6.7 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144
6.7.1 发酵过程的优化144
6.7.2 发酵过程自控146
第7章 发酵染菌及其**149
7.1 染菌对发酵生产的影响150
7.1.1 染菌对不同产品发酵过程的影响150
7.1.2 不同时间发生染菌对发酵的影响150
7.1.3 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151
7.2 发酵染菌的途径分析151
7.2.1 发酵染菌后的异常表现151
7.2.2 染菌的检查判断153
7.2.3 染菌原因分析155
7.3 发酵染菌原因及**对策156
7.3.1 种子带菌及**156
7.3.2 空气带菌及**157
7.3.3 操作失误导致染菌及其**159
7.3.4 设备因素造成的染菌及其**163
7.3.5 噬菌体的污染及**165
第8章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168
8.1 概述169
8.2 宿主载体系统169
8.2.1 宿主系统169
8.2.2 表达系统169
8.2.3 微生物表面表达系统170
8.2.4 低等真核细胞170
8.2.5 哺乳动物细胞171
8.3 基因工程菌生产的特性171
8.3.1 基因工程菌的不稳定性171
8.3.2 分离丢失172
8.3.3 质粒结构不稳定性172
8.3.4 宿主细胞突变172
8.4 重组大肠埃希菌的高密度培养策略172
8.4.1 控制基质浓度流加173
8.4.2 恒pH流加173
8.4.3 恒溶氧流加173
8.4.4 控制比生长速率的葡萄糖流加173
8.4.5 D氨基酸氧化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174
8.5 基因工程菌生长与表达的影响因素174
8.5.1 溶氧浓度对工程菌发酵的影响175
8.5.2 pH对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影响175
8.5.3 诱导时间对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176
8.5.4 诱导时机对表达的影响176
8.5.5 乙酸对生长和表达的影响177
8.6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策略178
8.6.1 酵母作为宿主菌的优点178
8.6.2 三角酵母D氨基酸氧化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179
8.6.3 重组质粒179
8.6.4 重组毕赤酵母菌株发酵179
8.6.5 重组菌株在5 L发酵罐中培养180
第9章 植物动物细胞和微藻培养183
9.1 植物细胞培养183
9.1.1 概述183
9.1.2 植物细胞培养方法185
9.1.3 植物细胞规模培养技术187
9.2 微藻细胞培养193
9.2.1 概述193
9.2.2 微藻的培养197
9.2.3 微藻的大规模培养202
9.3 动物细胞培养208
9.3.1 动物细胞培养的发展历史209
9.3.2 动物细胞的特征210
9.3.3 培养基212
9.3.4 动物细胞系的获得与保存215
9.3.5 动物细胞培养方法217
9.3.6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218
9.3.7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参数的控制与检测220
第10章 生物炼制222
10.1 生物炼制概述223
10.1.1 生物炼制的基本定义223
10.1.2 生物炼制与石油炼制223
10.2 生物炼制系统225
10.2.1 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生物炼制226
10.2.2 全谷物生物炼制229
10.2.3 绿色生物炼制230
10.3 生物炼制的核心技术231
10.3.1 微生物细胞工厂231
10.3.2 系统生物技术233
10.3.3 五碳糖和六碳糖的等效代谢234
10.4 生物基化学品制备技术235
10.4.1 乙醇脱水技术235
10.4.2 L乳酸提取技术236
第11章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239
11.1 清洁生产的由来240
11.2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240
11.2.1 清洁生产的定义240
11.2.2 清洁生产的目标242
11.2.3 清洁生产的内容242
11.2.4 清洁生产的特征244
11.2.5 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244
11.3 清洁生产国内外发展概况245
11.3.1 国际发展概况245
11.3.2 国内发展概况245
11.4 清洁生产与微生物工程可持续发展246
11.4.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246
11.4.2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246
11.5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的基本对策247
11.5.1 更新观念247
11.5.2 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清洁生产技术248
11.5.3 发展新型环保技术248
11.5.4 限制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248
11.5.5 实施资源化工程248
11.5.6 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49
11.6 清洁生产审核249
11.6.1 清洁生产审核的定义249
11.6.2 清洁生产审核类型249
11.6.3 清洁生产审核标准249
11.6.4 微生物工程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49
11.7 微生物制药行业的清洁生产实例250
11.7.1 微生物制药行业概况250
11.7.2 微生物制药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250
11.7.3 微生物制药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例251
第12章 微生物工程生产实例简介254
12.1 酒精发酵工艺254
12.1.1 酒精性质与用途255
12.1.2 酒精生产概况255
12.1.3 发酵法生产酒精机制255
12.1.4 酒精发酵常用的微生物256
12.1.5 酒精的生产原料与辅料257
12.1.6 酒精生产工艺258
12.1.7 酒精发酵工艺中的新技术262
12.2 氨基酸生产工艺263
12.2.1 氨基酸的用途265
12.2.2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266
12.2.3 氨基酸的发酵生产过程267
12.2.4 谷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272
12.3 微生物酶制剂生产工艺279
12.3.1 概述279
12.3.2 酶制剂生产过程282
12.3.3 酶制剂产品生产工艺及其工艺操作的关键点284
12.4 抗生素生产工艺291
12.4.1 概述292
12.4.2 抗生素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302
12.4.3 头孢菌素C生产工艺305
12.5 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313
12.5.1 概述313
12.5.2 赤霉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315
12.5.3 乳酸生产废水处理工艺317
参考文献320
《微生物工程》文章节选:
本书的编排格式按照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流程,根据学科发展情况新增一些内容,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发展史、微生物菌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基的设计、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的参数控制、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动植物和微藻细胞培养、清洁生产、生物炼制,扼要介绍了典型微生物发酵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酒精等的生产工艺。考虑到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分离精制理论和技术在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艺的教科书如《生物分离技术》、《生化分离工程》等已有详尽的叙述,本书不再介绍。本教材采用了较多的图和表,以便于教和学;每章附有知识点和复习思考题,希望有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书按照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流程进行编排,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
括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发展史、微生物菌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基的
设计、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的参数控制原理、基因工程
菌的培养、动植物和微藻细胞培养、清洁生产、生物炼制,扼要介绍了典
型微生物发酵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酒精等的生产工艺。
本书可供师范院校、农林院校、综合性大学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
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等专业的
教学参考书,同时也适合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参考。
前言
第1章 微生物工程概论1
1.1 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
1.1.1 微生物工程的概念1
1.1.2 微生物工程的特点2
1.2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3
1.2.1 微生物工程的自然发酵时期4
1.2.2 微生物工程的近代时期——纯培养时期5
1.2.3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时期——深层培养(通气搅拌)和代谢控制发酵时期6
1.2.4 微生物工程的现代时期——基因工程时期7
1.3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趋势8
1.3.1 微生物工程的现状8
1.3.2 微生物工程发展趋势9
第2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13
2.1 工业微生物菌种14
2.1.1 工业发酵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14
2.1.2 工业微生物常用菌种14
2.2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19
2.2.1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与筛选19
2.2.2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23
2.3 种子的扩大培养37
2.3.1 种子扩大培养的作用与目的37
2.3.2 优质种子的标准37
2.3.3 种子扩大培养的工艺流程37
2.3.4 实验室菌种扩大培养37
2.3.5 生产车间菌种扩大培养38
2.3.6 种子质量的检查38
2.3.7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39
2.3.8 种子异常分析39
2.3.9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39
2.4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40
2.4.1 斜面保藏法40
2.4.2 液体石蜡油保藏法41
2.4.3 干燥保藏法42
2.4.4 冷冻干燥保藏法43
2.4.5 真空干燥法46
2.4.6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46
2.4.7 液相保藏法46
第3章 工业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48
3.1 微生物的代谢与代谢调节49
3.1.1 微生物代谢49
3.1.2 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方式49
3.1.3 酶活性的调节50
3.1.4 酶合成的调节52
3.2 初级代谢及代谢调节56
3.2.1 初级代谢56
3.2.2 初级代谢调节56
3.3 次级代谢及次级代谢调节61
3.3.1 次级代谢产物的特征61
3.3.2 次级代谢产物的类型62
3.3.3 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63
3.3.4 次级代谢的调节64
3.4 微生物代谢工程及其应用67
3.4.1 代谢工程概述68
3.4.2 代谢工程的研究方法70
3.4.3 代谢工程的应用72
第4章 培养基的设计与**76
4.1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76
4.1.1 碳源77
4.1.2 氮源78
4.1.3 能源79
4.1.4 无机盐79
4.1.5 生长因子80
4.1.6 水分81
4.2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种类82
4.2.1 按培养基成分分类82
4.2.2 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分类83
4.2.3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类84
4.3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86
4.3.1 设计培养基的四个原则86
4.3.2 设计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三道程序88
4.4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89
4.4.1 湿热**法90
4.4.2 过滤**法93
4.4.3 微波**法93
第5章 微生物发酵过程原理95
5.1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概述96
5.1.1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与发酵过程控制96
5.1.2 微生物反应过程计量学96
5.1.3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100
5.2 微生物发酵操作方式102
5.2.1 分批式操作102
5.2.2 补料分批式操作103
5.2.3 连续式操作104
5.2.4 三种操作方式比较106
5.3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106
5.3.1 分批培养动力学106
5.3.2 补料分批培养动力学111
5.3.3 连续培养动力学113
第6章 发酵过程工艺的优化与控制120
6.1 温度对微生物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21
6.1.1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121
6.1.2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发酵热122
6.1.3 发酵过程温度的控制123
6.2 pH对发酵的影响和控制124
6.2.1 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124
6.2.2 发酵过程中影响pH变化的因素125
6.2.3 发酵过程pH的选择与控制125
6.3 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27
6.3.1 氧的传质阻力与传质方程式127
6.3.2 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129
6.3.3 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控制133
6.4 基质浓度控制134
6.4.1 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134
6.4.2 补料的方式及控制134
6.5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38
6.5.1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138
6.5.2 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139
6.5.3 呼吸商与发酵的关系139
6.6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40
6.6.1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140
6.6.2 泡沫的形成和性质140
6.6.3 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消长规律140
6.6.4 泡沫的控制141
6.7 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144
6.7.1 发酵过程的优化144
6.7.2 发酵过程自控146
第7章 发酵染菌及其**149
7.1 染菌对发酵生产的影响150
7.1.1 染菌对不同产品发酵过程的影响150
7.1.2 不同时间发生染菌对发酵的影响150
7.1.3 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151
7.2 发酵染菌的途径分析151
7.2.1 发酵染菌后的异常表现151
7.2.2 染菌的检查判断153
7.2.3 染菌原因分析155
7.3 发酵染菌原因及**对策156
7.3.1 种子带菌及**156
7.3.2 空气带菌及**157
7.3.3 操作失误导致染菌及其**159
7.3.4 设备因素造成的染菌及其**163
7.3.5 噬菌体的污染及**165
第8章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168
8.1 概述169
8.2 宿主载体系统169
8.2.1 宿主系统169
8.2.2 表达系统169
8.2.3 微生物表面表达系统170
8.2.4 低等真核细胞170
8.2.5 哺乳动物细胞171
8.3 基因工程菌生产的特性171
8.3.1 基因工程菌的不稳定性171
8.3.2 分离丢失172
8.3.3 质粒结构不稳定性172
8.3.4 宿主细胞突变172
8.4 重组大肠埃希菌的高密度培养策略172
8.4.1 控制基质浓度流加173
8.4.2 恒pH流加173
8.4.3 恒溶氧流加173
8.4.4 控制比生长速率的葡萄糖流加173
8.4.5 D氨基酸氧化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174
8.5 基因工程菌生长与表达的影响因素174
8.5.1 溶氧浓度对工程菌发酵的影响175
8.5.2 pH对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影响175
8.5.3 诱导时间对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176
8.5.4 诱导时机对表达的影响176
8.5.5 乙酸对生长和表达的影响177
8.6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策略178
8.6.1 酵母作为宿主菌的优点178
8.6.2 三角酵母D氨基酸氧化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179
8.6.3 重组质粒179
8.6.4 重组毕赤酵母菌株发酵179
8.6.5 重组菌株在5 L发酵罐中培养180
第9章 植物动物细胞和微藻培养183
9.1 植物细胞培养183
9.1.1 概述183
9.1.2 植物细胞培养方法185
9.1.3 植物细胞规模培养技术187
9.2 微藻细胞培养193
9.2.1 概述193
9.2.2 微藻的培养197
9.2.3 微藻的大规模培养202
9.3 动物细胞培养208
9.3.1 动物细胞培养的发展历史209
9.3.2 动物细胞的特征210
9.3.3 培养基212
9.3.4 动物细胞系的获得与保存215
9.3.5 动物细胞培养方法217
9.3.6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218
9.3.7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参数的控制与检测220
第10章 生物炼制222
10.1 生物炼制概述223
10.1.1 生物炼制的基本定义223
10.1.2 生物炼制与石油炼制223
10.2 生物炼制系统225
10.2.1 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生物炼制226
10.2.2 全谷物生物炼制229
10.2.3 绿色生物炼制230
10.3 生物炼制的核心技术231
10.3.1 微生物细胞工厂231
10.3.2 系统生物技术233
10.3.3 五碳糖和六碳糖的等效代谢234
10.4 生物基化学品制备技术235
10.4.1 乙醇脱水技术235
10.4.2 L乳酸提取技术236
第11章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239
11.1 清洁生产的由来240
11.2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240
11.2.1 清洁生产的定义240
11.2.2 清洁生产的目标242
11.2.3 清洁生产的内容242
11.2.4 清洁生产的特征244
11.2.5 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244
11.3 清洁生产国内外发展概况245
11.3.1 国际发展概况245
11.3.2 国内发展概况245
11.4 清洁生产与微生物工程可持续发展246
11.4.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246
11.4.2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246
11.5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的基本对策247
11.5.1 更新观念247
11.5.2 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清洁生产技术248
11.5.3 发展新型环保技术248
11.5.4 限制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248
11.5.5 实施资源化工程248
11.5.6 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49
11.6 清洁生产审核249
11.6.1 清洁生产审核的定义249
11.6.2 清洁生产审核类型249
11.6.3 清洁生产审核标准249
11.6.4 微生物工程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49
11.7 微生物制药行业的清洁生产实例250
11.7.1 微生物制药行业概况250
11.7.2 微生物制药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250
11.7.3 微生物制药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例251
第12章 微生物工程生产实例简介254
12.1 酒精发酵工艺254
12.1.1 酒精性质与用途255
12.1.2 酒精生产概况255
12.1.3 发酵法生产酒精机制255
12.1.4 酒精发酵常用的微生物256
12.1.5 酒精的生产原料与辅料257
12.1.6 酒精生产工艺258
12.1.7 酒精发酵工艺中的新技术262
12.2 氨基酸生产工艺263
12.2.1 氨基酸的用途265
12.2.2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266
12.2.3 氨基酸的发酵生产过程267
12.2.4 谷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272
12.3 微生物酶制剂生产工艺279
12.3.1 概述279
12.3.2 酶制剂生产过程282
12.3.3 酶制剂产品生产工艺及其工艺操作的关键点284
12.4 抗生素生产工艺291
12.4.1 概述292
12.4.2 抗生素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302
12.4.3 头孢菌素C生产工艺305
12.5 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313
12.5.1 概述313
12.5.2 赤霉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315
12.5.3 乳酸生产废水处理工艺317
参考文献320
《微生物工程》编辑推荐与评论:
本书的编排格式按照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流程,根据学科发展情况新增一些内容,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发展史、微生物菌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基的设计、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的参数控制、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动植物和微藻细胞培养、清洁生产、生物炼制,扼要介绍了典型微生物发酵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酒精等的生产工艺。考虑到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分离精制理论和技术在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艺的教科书如《生物分离技术》、《生化分离工程》等已有详尽的叙述,本书不再介绍。本教材采用了较多的图和表,以便于教和学;每章附有知识点和复习思考题,希望有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书按照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流程进行编排,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
括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发展史、微生物菌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基的
设计、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的参数控制原理、基因工程
菌的培养、动植物和微藻细胞培养、清洁生产、生物炼制,扼要介绍了典
型微生物发酵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酒精等的生产工艺。
本书可供师范院校、农林院校、综合性大学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
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等专业的
教学参考书,同时也适合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参考。
前言
第1章 微生物工程概论1
1.1 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
1.1.1 微生物工程的概念1
1.1.2 微生物工程的特点2
1.2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3
1.2.1 微生物工程的自然发酵时期4
1.2.2 微生物工程的近代时期——纯培养时期5
1.2.3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时期——深层培养(通气搅拌)和代谢控制发酵时期6
1.2.4 微生物工程的现代时期——基因工程时期7
1.3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趋势8
1.3.1 微生物工程的现状8
1.3.2 微生物工程发展趋势9
第2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13
2.1 工业微生物菌种14
2.1.1 工业发酵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14
2.1.2 工业微生物常用菌种14
2.2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19
2.2.1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与筛选19
2.2.2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23
2.3 种子的扩大培养37
2.3.1 种子扩大培养的作用与目的37
2.3.2 优质种子的标准37
2.3.3 种子扩大培养的工艺流程37
2.3.4 实验室菌种扩大培养37
2.3.5 生产车间菌种扩大培养38
2.3.6 种子质量的检查38
2.3.7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39
2.3.8 种子异常分析39
2.3.9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39
2.4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40
2.4.1 斜面保藏法40
2.4.2 液体石蜡油保藏法41
2.4.3 干燥保藏法42
2.4.4 冷冻干燥保藏法43
2.4.5 真空干燥法46
2.4.6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46
2.4.7 液相保藏法46
第3章 工业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48
3.1 微生物的代谢与代谢调节49
3.1.1 微生物代谢49
3.1.2 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方式49
3.1.3 酶活性的调节50
3.1.4 酶合成的调节52
3.2 初级代谢及代谢调节56
3.2.1 初级代谢56
3.2.2 初级代谢调节56
3.3 次级代谢及次级代谢调节61
3.3.1 次级代谢产物的特征61
3.3.2 次级代谢产物的类型62
3.3.3 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63
3.3.4 次级代谢的调节64
3.4 微生物代谢工程及其应用67
3.4.1 代谢工程概述68
3.4.2 代谢工程的研究方法70
3.4.3 代谢工程的应用72
第4章 培养基的设计与**76
4.1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76
4.1.1 碳源77
4.1.2 氮源78
4.1.3 能源79
4.1.4 无机盐79
4.1.5 生长因子80
4.1.6 水分81
4.2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种类82
4.2.1 按培养基成分分类82
4.2.2 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分类83
4.2.3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类84
4.3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86
4.3.1 设计培养基的四个原则86
4.3.2 设计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三道程序88
4.4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89
4.4.1 湿热**法90
4.4.2 过滤**法93
4.4.3 微波**法93
第5章 微生物发酵过程原理95
5.1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概述96
5.1.1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与发酵过程控制96
5.1.2 微生物反应过程计量学96
5.1.3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100
5.2 微生物发酵操作方式102
5.2.1 分批式操作102
5.2.2 补料分批式操作103
5.2.3 连续式操作104
5.2.4 三种操作方式比较106
5.3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106
5.3.1 分批培养动力学106
5.3.2 补料分批培养动力学111
5.3.3 连续培养动力学113
第6章 发酵过程工艺的优化与控制120
6.1 温度对微生物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21
6.1.1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121
6.1.2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发酵热122
6.1.3 发酵过程温度的控制123
6.2 pH对发酵的影响和控制124
6.2.1 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124
6.2.2 发酵过程中影响pH变化的因素125
6.2.3 发酵过程pH的选择与控制125
6.3 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27
6.3.1 氧的传质阻力与传质方程式127
6.3.2 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129
6.3.3 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控制133
6.4 基质浓度控制134
6.4.1 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134
6.4.2 补料的方式及控制134
6.5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38
6.5.1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138
6.5.2 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139
6.5.3 呼吸商与发酵的关系139
6.6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40
6.6.1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140
6.6.2 泡沫的形成和性质140
6.6.3 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消长规律140
6.6.4 泡沫的控制141
6.7 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144
6.7.1 发酵过程的优化144
6.7.2 发酵过程自控146
第7章 发酵染菌及其**149
7.1 染菌对发酵生产的影响150
7.1.1 染菌对不同产品发酵过程的影响150
7.1.2 不同时间发生染菌对发酵的影响150
7.1.3 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151
7.2 发酵染菌的途径分析151
7.2.1 发酵染菌后的异常表现151
7.2.2 染菌的检查判断153
7.2.3 染菌原因分析155
7.3 发酵染菌原因及**对策156
7.3.1 种子带菌及**156
7.3.2 空气带菌及**157
7.3.3 操作失误导致染菌及其**159
7.3.4 设备因素造成的染菌及其**163
7.3.5 噬菌体的污染及**165
第8章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168
8.1 概述169
8.2 宿主载体系统169
8.2.1 宿主系统169
8.2.2 表达系统169
8.2.3 微生物表面表达系统170
8.2.4 低等真核细胞170
8.2.5 哺乳动物细胞171
8.3 基因工程菌生产的特性171
8.3.1 基因工程菌的不稳定性171
8.3.2 分离丢失172
8.3.3 质粒结构不稳定性172
8.3.4 宿主细胞突变172
8.4 重组大肠埃希菌的高密度培养策略172
8.4.1 控制基质浓度流加173
8.4.2 恒pH流加173
8.4.3 恒溶氧流加173
8.4.4 控制比生长速率的葡萄糖流加173
8.4.5 D氨基酸氧化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174
8.5 基因工程菌生长与表达的影响因素174
8.5.1 溶氧浓度对工程菌发酵的影响175
8.5.2 pH对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影响175
8.5.3 诱导时间对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176
8.5.4 诱导时机对表达的影响176
8.5.5 乙酸对生长和表达的影响177
8.6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策略178
8.6.1 酵母作为宿主菌的优点178
8.6.2 三角酵母D氨基酸氧化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179
8.6.3 重组质粒179
8.6.4 重组毕赤酵母菌株发酵179
8.6.5 重组菌株在5 L发酵罐中培养180
第9章 植物动物细胞和微藻培养183
9.1 植物细胞培养183
9.1.1 概述183
9.1.2 植物细胞培养方法185
9.1.3 植物细胞规模培养技术187
9.2 微藻细胞培养193
9.2.1 概述193
9.2.2 微藻的培养197
9.2.3 微藻的大规模培养202
9.3 动物细胞培养208
9.3.1 动物细胞培养的发展历史209
9.3.2 动物细胞的特征210
9.3.3 培养基212
9.3.4 动物细胞系的获得与保存215
9.3.5 动物细胞培养方法217
9.3.6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218
9.3.7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参数的控制与检测220
第10章 生物炼制222
10.1 生物炼制概述223
10.1.1 生物炼制的基本定义223
10.1.2 生物炼制与石油炼制223
10.2 生物炼制系统225
10.2.1 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生物炼制226
10.2.2 全谷物生物炼制229
10.2.3 绿色生物炼制230
10.3 生物炼制的核心技术231
10.3.1 微生物细胞工厂231
10.3.2 系统生物技术233
10.3.3 五碳糖和六碳糖的等效��谢234
10.4 生物基化学品制备技术235
10.4.1 乙醇脱水技术235
10.4.2 L乳酸提取技术236
第11章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239
11.1 清洁生产的由来240
11.2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240
11.2.1 清洁生产的定义240
11.2.2 清洁生产的目标242
11.2.3 清洁生产的内容242
11.2.4 清洁生产的特征244
11.2.5 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244
11.3 清洁生产国内外发展概况245
11.3.1 国际发展概况245
11.3.2 国内发展概况245
11.4 清洁生产与微生物工程可持续发展246
11.4.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246
11.4.2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246
11.5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的基本对策247
11.5.1 更新观念247
11.5.2 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清洁生产技术248
11.5.3 发展新型环保技术248
11.5.4 限制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248
11.5.5 实施资源化工程248
11.5.6 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49
11.6 清洁生产审核249
11.6.1 清洁生产审核的定义249
11.6.2 清洁生产审核类型249
11.6.3 清洁生产审核标准249
11.6.4 微生物工程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49
11.7 微生物制药行业的清洁生产实例250
11.7.1 微生物制药行业概况250
11.7.2 微生物制药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250
11.7.3 微生物制药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例251
第12章 微生物工程生产实例简介254
12.1 酒精发酵工艺254
12.1.1 酒精性质与用途255
12.1.2 酒精生产概况255
12.1.3 发酵法生产酒精机制255
12.1.4 酒精发酵常用的微生物256
12.1.5 酒精的生产原料与辅料257
12.1.6 酒精生产工艺258
12.1.7 酒精发酵工艺中的新技术262
12.2 氨基酸生产工艺263
12.2.1 氨基酸的用途265
12.2.2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266
12.2.3 氨基酸的发酵生产过程267
12.2.4 谷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272
12.3 微生物酶制剂生产工艺279
12.3.1 概述279
12.3.2 酶制剂生产过程282
12.3.3 酶制剂产品生产工艺及其工艺操作的关键点284
12.4 抗生素生产工艺291
12.4.1 概述292
12.4.2 抗生素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302
12.4.3 头孢菌素C生产工艺305
12.5 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313
12.5.1 概述313
12.5.2 赤霉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315
12.5.3 乳酸生产废水处理工艺317
参考文献320
《微生物工程》作者介绍:
本书的编排格式按照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流程,根据学科发展情况新增一些内容,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发展史、微生物菌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基的设计、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的参数控制、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动植物和微藻细胞培养、清洁生产、生物炼制,扼要介绍了典型微生物发酵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酒精等的生产工艺。考虑到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分离精制理论和技术在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艺的教科书如《生物分离技术》、《生化分离工程》等已有详尽的叙述,本书不再介绍。本教材采用了较多的图和表,以便于教和学;每章附有知识点和复习思考题,希望有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本书按照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流程进行编排,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
括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发展史、微生物菌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基的
设计、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发酵过程的参数控制原理、基因工程
菌的培养、动植物和微藻细胞培养、清洁生产、生物炼制,扼要介绍了典
型微生物发酵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酒精等的生产工艺。
本书可供师范院校、农林院校、综合性大学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
业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等专业的
教学参考书,同时也适合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参考。
前言
第1章 微生物工程概论1
1.1 微生物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
1.1.1 微生物工程的概念1
1.1.2 微生物工程的特点2
1.2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3
1.2.1 微生物工程的自然发酵时期4
1.2.2 微生物工程的近代时期——纯培养时期5
1.2.3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时期——深层培养(通气搅拌)和代谢控制发酵时期6
1.2.4 微生物工程的现代时期——基因工程时期7
1.3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趋势8
1.3.1 微生物工程的现状8
1.3.2 微生物工程发展趋势9
第2章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13
2.1 工业微生物菌种14
2.1.1 工业发酵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14
2.1.2 工业微生物常用菌种14
2.2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选育19
2.2.1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与筛选19
2.2.2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23
2.3 种子的扩大培养37
2.3.1 种子扩大培养的作用与目的37
2.3.2 优质种子的标准37
2.3.3 种子扩大培养的工艺流程37
2.3.4 实验室菌种扩大培养37
2.3.5 生产车间菌种扩大培养38
2.3.6 种子质量的检查38
2.3.7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39
2.3.8 种子异常分析39
2.3.9 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39
2.4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40
2.4.1 斜面保藏法40
2.4.2 液体石蜡油保藏法41
2.4.3 干燥保藏法42
2.4.4 冷冻干燥保藏法43
2.4.5 真空干燥法46
2.4.6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46
2.4.7 液相保藏法46
第3章 工业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48
3.1 微生物的代谢与代谢调节49
3.1.1 微生物代谢49
3.1.2 微生物代谢调节的方式49
3.1.3 酶活性的调节50
3.1.4 酶合成的调节52
3.2 初级代谢及代谢调节56
3.2.1 初级代谢56
3.2.2 初级代谢调节56
3.3 次级代谢及次级代谢调节61
3.3.1 次级代谢产物的特征61
3.3.2 次级代谢产物的类型62
3.3.3 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63
3.3.4 次级代谢的调节64
3.4 微生物代谢工程及其应用67
3.4.1 代谢工程概述68
3.4.2 代谢工程的研究方法70
3.4.3 代谢工程的应用72
第4章 培养基的设计与**76
4.1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76
4.1.1 碳源77
4.1.2 氮源78
4.1.3 能源79
4.1.4 无机盐79
4.1.5 生长因子80
4.1.6 水分81
4.2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种类82
4.2.1 按培养基成分分类82
4.2.2 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分类83
4.2.3 按培养基的用途分类84
4.3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86
4.3.1 设计培养基的四个原则86
4.3.2 设计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三道程序88
4.4 工业微生物培养基的**89
4.4.1 湿热**法90
4.4.2 过滤**法93
4.4.3 微波**法93
第5章 微生物发酵过程原理95
5.1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概述96
5.1.1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与发酵过程控制96
5.1.2 微生物反应过程计量学96
5.1.3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100
5.2 微生物发酵操作方式102
5.2.1 分批式操作102
5.2.2 补料分批式操作103
5.2.3 连续式操作104
5.2.4 三种操作方式比较106
5.3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106
5.3.1 分批培养动力学106
5.3.2 补料分批培养动力学111
5.3.3 连续培养动力学113
第6章 发酵过程工艺的优化与控制120
6.1 温度对微生物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21
6.1.1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121
6.1.2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发酵热122
6.1.3 发酵过程温度的控制123
6.2 pH对发酵的影响和控制124
6.2.1 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124
6.2.2 发酵过程中影响pH变化的因素125
6.2.3 发酵过程pH的选择与控制125
6.3 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27
6.3.1 氧的传质阻力与传质方程式127
6.3.2 影响氧传递速率的主要因素129
6.3.3 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控制133
6.4 基质浓度控制134
6.4.1 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134
6.4.2 补料的方式及控制134
6.5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38
6.5.1 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138
6.5.2 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139
6.5.3 呼吸商与发酵的关系139
6.6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140
6.6.1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140
6.6.2 泡沫的形成和性质140
6.6.3 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消长规律140
6.6.4 泡沫的控制141
6.7 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144
6.7.1 发酵过程的优化144
6.7.2 发酵过程自控146
第7章 发酵染菌及其**149
7.1 染菌对发酵生产的影响150
7.1.1 染菌对不同产品发酵过程的影响150
7.1.2 不同时间发生染菌对发酵的影响150
7.1.3 染菌程度对发酵的影响151
7.2 发酵染菌的途径分析151
7.2.1 发酵染菌后的异常表现151
7.2.2 染菌的检查判断153
7.2.3 染菌原因分析155
7.3 发酵染菌原因及**对策156
7.3.1 种子带菌及**156
7.3.2 空气带菌及**157
7.3.3 操作失误导致染菌及其**159
7.3.4 设备因素造成的染菌及其**163
7.3.5 噬菌体的污染及**165
第8章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168
8.1 概述169
8.2 宿主载体系统169
8.2.1 宿主系统169
8.2.2 表达系统169
8.2.3 微生物表面表达系统170
8.2.4 低等真核细胞170
8.2.5 哺乳动物细胞171
8.3 基因工程菌生产的特性171
8.3.1 基因工程菌的不稳定性171
8.3.2 分离丢失172
8.3.3 质粒结构不稳定性172
8.3.4 宿主细胞突变172
8.4 重组大肠埃希菌的高密度培养策略172
8.4.1 控制基质浓度流加173
8.4.2 恒pH流加173
8.4.3 恒溶氧流加173
8.4.4 控制比生长速率的葡萄糖流加173
8.4.5 D氨基酸氧化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174
8.5 基因工程菌生长与表达的影响因素174
8.5.1 溶氧浓度对工程菌发酵的影响175
8.5.2 pH对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影响175
8.5.3 诱导时间对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176
8.5.4 诱导时机对表达的影响176
8.5.5 乙酸对生长和表达的影响177
8.6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策略178
8.6.1 酵母作为宿主菌的优点178
8.6.2 三角酵母D氨基酸氧化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179
8.6.3 重组质粒179
8.6.4 重组毕赤酵母菌株发酵179
8.6.5 重组菌株在5 L发酵罐中培养180
第9章 植物动物细胞和微藻培养183
9.1 植物细胞培养183
9.1.1 概述183
9.1.2 植物细胞培养方法185
9.1.3 植物细胞规模培养技术187
9.2 微藻细胞培养193
9.2.1 概述193
9.2.2 微藻的培养197
9.2.3 微藻的大规模培养202
9.3 动物细胞培养208
9.3.1 动物细胞培养的发展历史209
9.3.2 动物细胞的特征210
9.3.3 培养基212
9.3.4 动物细胞系的获得与保存215
9.3.5 动物细胞培养方法217
9.3.6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218
9.3.7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参数的控制与检测220
第10章 生物炼制222
10.1 生物炼制概述223
10.1.1 生物炼制的基本定义223
10.1.2 生物炼制与石油炼制223
10.2 生物炼制系统225
10.2.1 木质纤维素原料的生物炼制226
10.2.2 全谷物生物炼制229
10.2.3 绿色生物炼制230
10.3 生物炼制的核心技术231
10.3.1 微生物细胞工厂231
10.3.2 系统生物技术233
10.3.3 五碳糖和六碳糖的等效代谢234
10.4 生物基化学品制备技术235
10.4.1 乙醇脱水技术235
10.4.2 L乳酸提取技术236
第11章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239
11.1 清洁生产的由来240
11.2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240
11.2.1 清洁生产的定义240
11.2.2 清洁生产的目标242
11.2.3 清洁生产的内容242
11.2.4 清洁生产的特征244
11.2.5 实施清洁生产的意义244
11.3 清洁生产国内外发展概况245
11.3.1 国际发展概况245
11.3.2 国内发展概况245
11.4 清洁生产与微生物工程可持续发展246
11.4.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246
11.4.2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246
11.5 微生物工程清洁生产的基本对策247
11.5.1 更新观念247
11.5.2 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清洁生产技术248
11.5.3 发展新型环保技术248
11.5.4 限制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248
11.5.5 实施资源化工程248
11.5.6 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49
11.6 清洁生产审核249
11.6.1 清洁生产审核的定义249
11.6.2 清洁生产审核类型249
11.6.3 清洁生产审核标准249
11.6.4 微生物工程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49
11.7 微生物制药行业的清洁生产实例250
11.7.1 微生物制药行业概况250
11.7.2 微生物制药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250
11.7.3 微生物制药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实例251
第12章 微生物工程生产实例简介254
12.1 酒精发酵工艺254
12.1.1 酒精性质与用途255
12.1.2 酒精生产概况255
12.1.3 发酵法生产酒精机制255
12.1.4 酒精发酵常用的微生物256
12.1.5 酒精的生产原料与辅料257
12.1.6 酒精生产工艺258
12.1.7 酒精发酵工艺中的新技术262
12.2 氨基酸生产工艺263
12.2.1 氨基酸的用途265
12.2.2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266
12.2.3 氨基酸的发酵生产过程267
12.2.4 谷氨酸的发酵生产工艺272
12.3 微生物酶制剂生产工艺279
12.3.1 概述279
12.3.2 酶制剂生产过程282
12.3.3 酶制剂产品生产工艺及其工艺操作的关键点284
12.4 抗生素生产工艺291
12.4.1 概述292
12.4.2 抗生素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302
12.4.3 头孢菌素C生产工艺305
12.5 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313
12.5.1 概述313
12.5.2 赤霉素生产废水处理工艺315
12.5.3 乳酸生产废水处理工艺317
参考文献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