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ISBN:9787560250748
[十位:7560250742]
页数:261
定价:¥27.00
店铺售价:¥7.10
(为您节省:¥19.9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9747915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2 22:55:43]
吴**
宁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2 15:28:47]
九江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2 14:06:38]
马**
深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0 23:49:09]
王**
南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9 22:02:20]
何**
广州市
《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内容提要:
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和指导教学实践。相对而言,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论,主要关注的是学科的逻辑与结构,强调的是学科理论的自我建构,学术味浓些;而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论,特别是作为教师培训、培养的教材,它旨在阐述和介绍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这也正是本教材编写的出发点。
《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图书目录:
**章 教学意义
**节 教学的概念
第二节 教学价值分析
第三节 教学的意义
第二章 教学主体
**节 教学主体概述
第二节 教师及其角色
第三节 学生及其角色
第四节 师生关系
第三章 教学目标
**节 教学目标概述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类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第四节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目标
第四章 教学规律与原则
**节 教学相长性规律及其原则要求
第二节 教学发展性规律及其原则要求
第三节 教学教育性规律及其原则要求
第五章 教学内容
**节 教学内容的含义与取向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第三节 教科书的编写与使用
第六章 教学组织形式
**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七章 教学方法
**节 教学方法概述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分类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八章 教学手段
**节 教学手段概述
第二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三节 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第九章 教学模式
**节 教学模式概述
第二节 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第三节 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第四节 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
第十章 教学评价
**节 对教学评价的认识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第四节 当代教学评价的发展特点
第五节 当前考试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第十一章 教学艺术
**节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几对范畴
第二节 形象性——教学艺术特征之一
第三节 情感性——教学艺术特征之二
第四节 创造性——教学艺术特征之三
第十二章 教学改革
**节 新课程的教学观
第二节 新课程的学习观
第三节 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
……
《现代教学论基础教程》文章节选:
1.实践性
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紧密相连,其工具性质显而易见。教学方法的基本精神、影响媒介、作用方式、具体步骤、详细要求等,都是可以操作的。同时,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又是检验其优劣的重要指标。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教学方法绝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它实质上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能力水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对待学生缺乏同情而漠不关心,会导致教师采取错误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2.耦合性
亦称双边性,是指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双边活动的方法,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耦合而成的操作策略。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学方法的本质实际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学)和教师相应的活动(教)的逻辑--程序方面和心理方面。教学方法由学的方式和教的方式协调一致的效果来决定。”可见,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互相联系着的教师与学生一定的活动方式的合成体,而不是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简单相加。
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和指导教学实践。相对而言,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论,主要关注的是学科的逻辑与结构,强调的是学科理论的自我建构,学术味浓些;而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论,特别是作为教师培训、培养的教材,它旨在阐述和介绍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这也正是本教材编写的出发点。
本教材的编写力求反映和体现以下两个特征:
**,基础性。本教材以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范畴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教学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第二,实践性。本教材力图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述教学理论,*后一章还专门探讨了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体现教学理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帮助作用,并使教材本身体现时代感。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章,刘冬岩;第二章,刘家访;第三章,刘冬岩;第四章,余文森;第五章,闵钟;第六章,叶信治;第七章,蔡旭群;第八章,蔡旭群;第九章,刘冬岩;第十章,余文森,第十一章,余文森;第十二章,余文森。全书由余文森、刘家访、洪明负责统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不少已出版的教学论教材版本,也引用了大量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写者认识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一定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恳请同行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