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01月
ISBN:9787313046130
[十位:7313046138]
页数:454
定价:¥65.00
店铺售价:¥22.40
(为您节省:¥42.6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9747915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5 16:07:50]
钓*
铜仁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4 20:52:51]
黄**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4 16:59:36]
张**
新乡市
-
100分
满分
还好还好哈哈哈哈
[2025-01-04 15:14:03]
王**
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04 10:57:38]
祁**
长沙市
《中国领导思想史》内容提要: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空出特点在于:**,贯通古今;第二,纵横结合。各种思想史的体例以断代体居多。而这部领导思想史进行了大胆创新,除按朝代顺序,对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主要领导思想进行介绍外,还对中国领导思想史的主要流派、基本范畴和争论的主要问题,分专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条分缕析地概括了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从纵向与横向的结合上整体把握中国领导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不致感到漫无边际或支离破碎。第三,填补了某些空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一些重要历史经典文献,如《周易》、《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大学》、《中庸》、《墨子》等文献中的领导思想,此前少见有人系统地发掘和归纳。作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这既有利于体现一部思想史的完整性,也使得中国领导思想的源与流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第四,坚持了两分法。第五,有独立见解。第六,尽可能地把客观介绍与分析评价、理论观点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中国领导思想史》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领导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基本特点及学习目的、意义和方法
**编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基本问题
**章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基本范畴和争论的主要问题
第二编 先秦时期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领导思想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以伦理为**的领导思想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以法、术、势为**的领导思想
第五章 春秋战国道家以法自然为**的领导思想
第六章 战国时期墨家以兼爱、尚贤、尚同为**的领导思想
第七章 春秋时期兵家以军事谋略为**的领导思想
第八章 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领导韬略
第九章 战国末期杂家的领导思想
第三编 封建社会发展、兴盛、衰落时期
第十章 秦汉时期的领导思想
第十一章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领导思想
第十二章 隋唐宋时期的领导思想
第十三章 明清时期的领导思想
第四编 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第十四章 太平天国**的领导时期
第十五章 近代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治国思想
第十六章 近代资产**维新派的领导思想
第十七章 近代资产**民主革命派的领导思想
第五编 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思想
第十八章 毛泽东的领导思想
第十九章 周恩来的领导思想
第二十章 刘少奇的领导思想
第二十一章 邓小平的领导思想
第二十二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思想
第二十三章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领导集体的领导思想
《中国领导思想史》文章节选:
**编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基本问题
**章 中国领导思想史的基本范畴和争论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关于治国方略
一、人与治与“法治”、人治与法治
人治与“法治”是中国古代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
所谓人治,就是依靠君主和各级官吏个人的品德、能力、在民众中的威信、以身作则的影响来治理**,管理人民,不重视法制建设,从而把**、民族的兴亡和个人的命运寄托在明君贤臣等***个人或少数人身上。儒家提倡人治,认为“有治人,无治法”(《荀子•君道》)、“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为了实行人治,儒家特别强调官吏的选拔、人才的使用,主张选贤任能,俊杰在位;也十分关注君主与官吏们的道德修养和以身作则的效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他们还强调道德教化和礼义规范的作用,认为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是建设安定和谐社会的保证。儒家这些人治主张可以归结为“贤人政治”,而“贤人政治”主张的实质是以封建纲常为核心的伦理政治。其结果必然是遇贤则治,遇愚则乱,治乱循环,兴衰无常,**难以长治久安。
法家主张实行“法治”(这种“法治”相当于法制,并非以民主为内核、体现法律至上原则的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他们认为法律是约束民众行为的*有效工具,是**致治的根本保证。如果像儒家所主张的只靠某些人的主观因素,就是像尧、舜那样杰出的**也难以将**治理好;而如果法律修明,即使才能平庸的君主也能治理好**。他们信奉“民固骄于爱而听于威”的哲学,强调严刑峻法、轻罪重罚,并辅之以权势和权术,其实质是靠暴力治国,搞强权政治。他们虽然也提出过“刑无等级”、“法不阿贵”、“任法不任智”等一些法治原则,但历代王朝很少认真实行过,因为这些法治原则与他们所依赖的权力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根本对立、水火不相容的。道家在这一问题上走上了另一**,他们既反对圣人治天下,也反对“法治”,而主张君主无为而治,通过愚民政策和政治权术,使臣民无知无欲,便于统治。墨家也不提倡“法治”,而主张“尚贤”,实行贤人政治;同时又主张“尚同”,完全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推行专制主义。由此可见,儒、法、道、墨各家的治国方针都不反对君主专制,都不是法律至上而是权比法大,都是没有民主的政治,所以从本质上说都是人治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