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9787214041753
[十位:7214041758]
页数:358
定价:¥26.00
店铺售价:¥15.40
(为您节省:¥10.60)
店铺库存:7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9747915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2:27:13]
李**
福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1:49:09]
陈**
宁波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0:07:45]
李**
秦皇岛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09:10:23]
罗**
佛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5 20:31:26]
左**
武汉市
《视觉文化导论》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介绍了视觉文化这个令人兴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通过追溯从绘画到万维网的视觉文化的历史和理论,本书追问:为何视觉媒介会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米尔佐夫提出,是视觉而非文本正在日益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方式。这是一本富有原创性的著作,研究透彻,文笔迷人,对于分析和理解视觉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米尔佐夫对材料的精湛运用使本书成为一本非常及时的著作,将能立即吸引住许多读者。
《视觉文化导论》全面介绍了视觉文化这个令人兴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通过追溯从绘画到万维网的视觉文化的历史和理论,本书追问:为何视觉媒介会在当代日常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米尔佐夫提出,是视觉而非文本正在日益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方式。在这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导论性著作中,米尔佐夫探讨了: 什么是视觉文化?视觉的基本要素,包括透视、色彩、线条和视力。
视觉媒体的广泛领域,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电视、电影、虚拟现实和互联网等。“种族”和族群、性别和性以及身体在视觉文化中的重要性。 由戴安娜王妃之死引发的国际性媒体事件,它标志了一个全球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
《视觉文化导论》图书目录:
插图索引
鸣谢
绪论 什么是视觉文化
视觉化
视觉权力,视觉快感
视觉性
文化
日常生活
**部分 视觉
**章 绘画的界定:线条,色彩,透视
透视
规训与色彩
色彩的规范化:色盲
光凌驾于色彩之上
白色
结语
第二章 摄影时代(1839—1982)
油画之死
平民图像的诞生
死亡与摄影
从黑色照片到后摄影
摄影之死
第三章 虚拟:从虚拟古迹到像素区
接触虚拟的界面
虚拟走向全球化
电视崇高感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与曰常生活
虚拟身份
网上生活
都要高像素?
虚拟身体
第二部分 文化
第四章 跨文化:从Kongo到Congo
创造“黑暗的心”
通过仪式抵抗
文化记忆
来自刚果的新视像
第五章 “看”性
物恋化的凝视
从倒错到对立和模糊
“看”女性性器官
混血:种族和生殖的文化政治
扰乱凝视:罗杰·凯斯门特的眼睛
第六章 **次接触——从《独立日》到《1492》和《千禧年》
进入宇宙空间
帝国的归来
邪恶的异形
星际迷航
电视:过去与现在
第三部分 全球性的/地方性的
第七章 戴安娜之死:性别、摄影与全球视觉文化的登基
流行与文化研究
摄影与王妃
在印度的图片
名人“刺点”
**与礼仪:细节上的困扰
死亡与少女:新英国的符号
像素星球
尾声
译名索引
《视觉文化导论》文章节选:
笛卡尔并不认为光是神的显示,他用日常的比喻来描述光,比如说盲人用手杖来替代他们丧失的视力,而光就跟手杖一样,它对对象的触碰,是可以直接认识到的。把光看做是一种物质,这一认识使笛卡尔可以用数学来分析其所有特性。而如果光纯粹是一种精神性的介质,那么人们就没有任何办法来测量它了。因此,笛卡尔通过细致地分析眼睛内部的折射,也就是说光线通过晶状体而发生的“弯曲”,就能解释眼睛为何能看到大的东西这样一个老问题了。
至关重要的是,他把视觉本身从视网膜表层移到了大脑,因此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形象与所感觉到的并不是同一个形象。开普勒无法解释视网膜上的笛卡尔并不认为光是神的显示,他用日常的比喻来描述光,比如说盲人用手杖来替代他们丧失的视力,而光就跟手杖一样,它对对象的触碰,是可以直接认识到的。把光看做是一种物质,这一认识使笛卡尔可以用数学来分析其所有特性。而如果光纯粹是一种精神性的介质,那么人们就没有任何办法来测量它了。因此,笛卡尔通过细致地分析眼睛内部的折射,也就是说光线通过晶状体而发生的“弯曲”,就能解释眼睛为何能看到大的东西这样一个老问题了。
至关重要的是,他把视觉本身从视网膜表层移到了大脑,因此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形象与所感觉到的并不是同一个形象。开普勒无法解释视网膜上的形象为什么会是颠倒的,而笛卡尔却把这种颠倒看做是视觉藉以从眼睛传送到大脑的方式的一部分。他由此相信“视觉或我们的感知活动并不是一种眼力……而完全是心智的视察”。当我们看一朵玫瑰时,我们感到它是红色的,而这种感觉又从一种判断那里得到证实,这种判断认为玫瑰本身就是红色的,而不是因为光线的折射才表现为红色的。这样,在笛卡尔的感知系统中,判断就成了本质性的方面,我们所知觉到的感官信息只是一连串的表象,它们需要心智来加以分类。他把自己的表象论与先前的类象论清晰地区分开来,并指出过去的哲学家们之所以不能解释清楚视觉成像的道理,是因为“他们关于视像的观点受到了某种假定条件的限制,即认为视像与其所表现的对象必须相像”。与此相对照,笛卡尔坚持认为再现具有约定俗成的性质,他认为“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一件雕刻作品为了以***的形象来更好地表现对象,就不应该只求表面上的相似”(Descartes 1988:63)。只有仰仗判断我们才能识别形象到底意在表现什么。笛卡尔虽然改变了对视觉的物理原理的认识,但他仍然没能摆脱开普勒的灵魂论模式,灵魂还是被认为是感 ……
《视觉文化导论》编辑推荐与评论:
书评
《视觉文化导论》是近十年里我所读到的*好的文化理论著作……此书文笔清新,对过去三年里业已浮现成形的一个错综复杂的多学科领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视角。
——安妮·梅赛(Anne Massey),《艺术月刊》
这是一本富有原创性的著作,研究透彻,文笔迷人,对于分析和理解视觉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米尔佐夫对材料的精湛运用使本书成为一本非常及时的著作,将能立即吸引住许多读者和学生。
——约翰·迪·斯特法诺(John Di Stefano),芝加哥艺术学院
米尔佐夫细致地考察了许多问题,其范围从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到流行的媒体文化对于那些想了解视觉文化研究话题范围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起点。
——丽莎·卡特莱特(Lisa Carlvright),纽约罗彻斯特大学
《视觉文化导论》作者介绍: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 Morozoff)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艺术副教授。著有《身体图景:艺术、现代性和理想体形》(Body cape:An,Modernity and the Ideal Figure)(1995),另编有《视觉文化读本》(The Visual Culture Reader)(1998)和《全球散居与视觉文化:表征非洲人和犹太人》(Diaspora and Visual Culture:Representing Africans and Jew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