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1年08月
ISBN:9787309083040
[十位:7309083040]
页数:426
定价:¥58.00
店铺售价:¥19.50
(为您节省:¥38.50)
店铺库存:1
本
![](/images/new1/loading1.gif)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https://chat.youlu.net/online.aspx?memberid=2558052&r=1739284289)
159747915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10 18:17:34]
夏*
无锡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10 03:20:01]
曾**
重庆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7 16:54:27]
窦**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6 21:11:59]
绝***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6 20:07:51]
梁**
茂名市
《护理学基础》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卫生部规划教材。全书共分20章,内容包括:绪论、护理程序、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伦理与法规、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舒适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与护理文件记录。本教程以人的健康为**,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整体护理的思想为主线,具有**突出、内容系统和全面、实用性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强化学科人文精神等特点。《护理学基础》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教科书,并可供护理专业教师及广大护理人员学习参考。
《护理学基础》图书目录:
**章 绪论
**节 护理学发展史
一、护理学的形成
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三、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护理学的任务、范畴
一、护理学的任务
二、护理学的范畴
第三节 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意义
一、“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地位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范畴
三、“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目的
第二章 护理程序
**节 概述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二、护理程序的历史发展
三、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
四、护理程序的步骤
五、护理程序对护理实践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评估
一、收集资料
二、整理和分析资料
第三节 诊断
一、护理诊断的概念
二、护理诊断的组成
三、护理诊断的陈述
四、护理诊断与**诊断及合作性问题的区别
五、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计划
一、排列护理诊断
二、制订预期目标
三、制订护理措施
四、护理计划成文
第五节 实施
一、实施前准备
二、实施过程
三、实施后的记录
第六节 评价
一、评价预期目标
二、原因分析
三、重审计划
四、评价方法
第三章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
**节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述
二、护理人际关系
第二节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一、概述
二、护患沟通
第三节 护理工作中的礼仪要求
一、概述
二、护理礼仪的基本概念
三、护士的仪表礼仪要求
第四章 护理伦理与法规
**节 护士执业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护理立法的历史与现状
二、我国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三、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第二节 护士执业的伦理
一、护理伦理的起源与发展
二、护士执业的基本伦理原则
三、护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章 环境
**节 环境
一、环境的含义和分类
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医院环境
一、概述
二、门诊部
三、病区
第六章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节 入院患者的护理
一、入院程序
二、患者进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三、分级护理
第二节 出院患者的护理
一、患者出院方式
二、出院护理
第三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常用的力学原理
二、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节 铺床法
一、患者单位的准备
二、铺床法
第五节 患者运送法
一、轮椅运送法
二、平车运送法
第七章 舒适与**
**节 患者的舒适
一、概述
二、不舒适的原因
三、不舒适患者的护理原则
第二节 患者的卧位与舒适
一、概述
二、常用卧位
三、变换卧位法
第三节 疼痛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
二、原因及影响因素
三、护理评估
四、护理措施
第四节 患者的**
一、影响**的因素
二、医院常见不**因素及防范
三、保护患者**的措施
第八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节 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和分类
二、医院感染的形成
三、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二节 清洁、消毒、**
一、清洁、消毒、**的概念
二、消毒、**的方法
三、手的清洁
四、医院清洁、消毒、**工作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第四节 隔离技术
一、隔离的基本知识
二、隔离原则
三、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四、隔离技术基本操作
第九章 清洁卫生
**节 口腔护理
一、评估
二、口腔清洁护理
第二节 头发护理
一、评估
二、头发清洁护理
第三节 皮肤护理
一、评估二、皮肤清洁护理
第四节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一、压疮的概念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
三、压疮的易发部位
四、压疮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五、压疮的预防
六、压疮的**及护理
第五节 晨、晚间护理
一、晨间护理
二、晚间护理
第十章 休息与活动
**节 休息
一、休息
二、睡眠
第二节 活动
一、活动的意义
二、活动的方式
三、活动受限的原因
四、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五、活动的护理
第十一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三、脉搏的测量
第三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
二、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三、血压的测量
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二、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三、测量呼吸的方法
四、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第十二章 冷、热疗法
**节 概述
一、冷、热疗法的概念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三、冷、热疗法的目的
四、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五、冷、热疗法的禁忌
第二节 冷、热疗法的应用
一、常用冷疗法
二、常用热疗法
第十三章 饮食与营养
**节 概述
一、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
二、饮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三、饮食、营养与疾病痊愈的关系
第二节 医院饮食
第三节 患者饮食护理
一、营养状况和营养需求的评估
二、患者的饮食护理
第四节 特殊饮食护理
一、鼻饲法
二、要素饮食
三、胃肠外营养
第十四章 排泻
**节 排尿护理
一、与排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二、排尿的评估
三、排尿异常的护理
四、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排便护理
一、与排便有关的解剖与生理
二、排便的评估
三、排便异常的护理
四、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
第十五章 给药
**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病区**管理
二、影响**作用的因素
三、给药原则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
第三节 注射给药法
一、注射原则
二、注射前准备
三、常用注射法
第四节 雾化吸入给药法
一、超声雾化吸入法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三、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法
四、压缩空气雾化吸入法
第五节 **过敏试验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二、链霉素过敏试验
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四、头孢菌素类**过敏试验
五、碘过敏试验
六、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第六节 其他给药法
一、涂擦给药法
二、滴药法
三、栓剂给药法
第十六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节 静脉输液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及适应证
二、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三、输液原则
四、静脉输液技术
五、输液泵的应用
六、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七、输液微粒
八、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第二节 静脉输血
一、静脉输血的目的及适应证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
三、血型种类及分型依据
四、输血前的准备
五、输血术
六、常见输血反应及处理
第十七章 标本采集
**节 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意义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
第二节 各类标本的采集
一、血液标本采集
二、痰标本采集
三、咽拭子标本采集
四、尿标本采集
五、粪便标本采集
第十八章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节 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概念及意义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
三、病情观察的内容
第二节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
二、抢救设备的管理
第三节 常用抢救技术
一、氧气吸入法
二、吸痰法
三、洗胃法
四、人工呼吸器使用法
第四节 危重患者的支持性护理
第十九章 临终护理
**节 概述
一、濒死与死亡的定义
二、死亡的标准
三、死亡过程的分期
第二节 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二、临终关怀的发展
三、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和理念
第三节 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护理
一、临终患者的生理反应及护理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三、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
第四节 死亡后的护理
一、尸体护理
二、丧亲者的护理
第二十章 **与护理文件记录
**节 **与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
一、文件记录的意义
二、文件记录的原则
三、文件的管理
四、病案排列顺序
第二节 **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一、体温单
二、医嘱单
三、出、入液量记录
四、特别护理记录
五、病区报告
六、护理病历
七、计算机在医嘱处理中的应用
《护理学基础》作者介绍:
钱晓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主任,上海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护理、护理教育。负责《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疼痛护理》、《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护理》等课程的教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7本,副主编教材2本,参编教材10余本。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教学课题、科研课题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