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3年04月
ISBN:9787300172101
[十位:7300172105]
页数:473
定价:¥49.80
店铺售价:¥6.10
(为您节省:¥43.70)
店铺库存:7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9747915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2:27:13]
李**
福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1:49:09]
陈**
宁波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0:07:45]
李**
秦皇岛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09:10:23]
罗**
佛山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5 20:31:26]
左**
武汉市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内容提要:
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贯彻社会学中国化的学术取向和理论自觉意识,以社会运行论为理论主线,以社会转型论、社会互构论为解释视角,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
版)》力求反映中国社会变迁和社会建设实践的*新趋势以及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做到前沿性、可读性、规范性、完整性和可选择性的统一。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_郑杭生 主编_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_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图书目录:
**编 社会运行概述
**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
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节 人口与社会运行
第二节 环境与社会运行
第三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
第三章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节 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
第二节 社会运行
第三节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第四章 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
**节 文化的含义及特性
第二节 文化的类型
第三节 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第五章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节 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 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社会指标
第五节 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第二编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
第六章 社会化与个体化
**节 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
第二节 人的社会化
第三节 人的个体化
第七章 社会互动
**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过程
第三节 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
第四节 社会角色
第八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节 社会网络
第二节 社会群体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节 研究概述
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学
第三节 性社会学
第四节 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
第三编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十章 社会组织
**节 社会组织概述
第二节 社会组织目标
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
第四节 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
第十一章 社区
**节 社区概述
第二节 农村社区
第三节 城市社区
第四节 虚拟社区
第十二章 社会制度
**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节 社会分层概述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的****状况
第五节 社会流动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节 社会变迁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发展中**现代化的特征
第五节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第十五章 城市化
**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
第三节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第四节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第十六章 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节 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集体行为理论
第三节 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编 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
第十七章 社会问题
**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第四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第十八章 社会控制
**节 社会控制概述
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
第三节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十九章 社会政策
**节 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
第二十章 社会建设
**节 社会建设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
附录
一版前言
二版后记
三版前言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编辑推荐与评论:
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充分保留了以前各个版本的基本特色,仍以社会运行论为主线,以社会转型论为视角,贯彻社会学中国化和国际化的导向,更加强调理论自觉。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做了若干增补,以使教材能适当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变化和趋势以及中国社会学在该领域的*新进展,尽我们所能提高教材的前沿性、可读性、规范性、完整性和可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