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09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 0 2 0 2 17 361
本店铺共有 1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2%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发货问题
7
70%
退款问题
2
20%
其他
1
10%
已解决
10
100%
店主称呼:回味书坊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681225785    地址:北京 北京市 朝阳区 北京市 朝阳区
促销广告:本店新手正版 折扣低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书友们 正常发货了(偏远地方去外)有事请致电13718589322.QQ:1195769945.主营最近年专业.社科类新书;单本为主,折扣低、品相好;适合图书馆装备,书店零售用书

我们诚恳地与各地单位合作!



.
店铺介绍
本店图书库存书正版图书价格低 欢迎各位书友来选购。联系电话13718589322客服电话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河合俊雄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
ISBN:9787559617385 [十位:7559617387]
页数:--      
定价:¥46.80
店铺售价:¥18.70 (为您节省:¥28.10
店铺库存:27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681225785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图书目录:
"**序1
**序2
作者序
**章
前言——故事与心理学
故事与异世界 002
故事与梦境 005
村上春树与心理学 008
深入性阅读——村上春树与梦的释义 011
《1Q84》的特殊性 015
村上春树世界的变迁 018
故事的个性与两义性 020
第二章
独立倾向与现代意识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文章节选:
"**序1
**序2
作者序
**章
前言——故事与心理学
故事与异世界 002
故事与梦境 005
村上春树与心理学 008
深入性阅读——村上春树与梦的释义 011
《1Q84》的特殊性 015
村上春树世界的变迁 018
故事的个性与两义性 020
第二章
独立倾向与现代意识<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序</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序</span>2</p> <p>作者序</p> <p>**章</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前言</span>——故事与心理学</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故事与异世界 </span>00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故事与梦境 </span>00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村上春树与心理学 </span>00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深入性阅读</span>——村上春树与梦的释义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011</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1Q8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的特殊性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015</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村上春树世界的变迁 </span>01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故事的个性与两义性 </span>020</p> <p>第二章</p> <p>独立倾向与现代意识</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种时间性 </span>024</p> <p>“十岁期”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028</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心理学之</span>“十岁期”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031</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文学之</span>“十岁期”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036</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现代意识 </span>04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个体意识解离与现代意识 </span>04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父母及组织的特殊性 </span>045</p> <p>第三章</p> <p>个体意识的解离与冲突</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个体意识与现代意识的关联 </span>04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个体的孤立 </span>05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个体的**遭遇 </span>05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个体对责任的逃避 </span>06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身体是意识的归属点 </span>06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个体的解离与世界的解离 </span>06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后现代意识 </span>067</p> <p>第四章</p> <p>后现代意识</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斯普特尼克恋人》与《天黑以后》 </span>07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四郎》与《斯普特尼克恋人》</span> 1<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现代意识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072</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四郎》与《斯普特尼克恋人》</span>2<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后现代意识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076</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后现代意识之众生相 </span>07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村上春树与当代意识 </span>090</p> <p>第五章</p> <p>神话世界及其幻灭</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前现代与后现代 </span>09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前现代世界</span>——“小人儿”与空气蛹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097</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水平关系与垂直关系 </span>10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物之灵性的消亡 </span>10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奇鸟行状录》中的前现代世界及其消亡 </span>10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神话世界的消亡 </span>10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罪恶的前现代 </span>11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妖魔化的前现代与现代意识 </span>113</p> <p>第六章</p> <p>超越性的逆转与婚姻的四位一体性</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转折点 </span>11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杀意与爱意</span>——前现代与后现代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18</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浪漫爱情与归属感的缺失 </span>12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虚无与承诺 </span>12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神圣情侣 </span>12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与超越性的交点</span>——婚姻的四位一体性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29</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奇鸟行状录》中的另类四位一体性 </span>134</p> <p>第七章</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凡人之爱与虚构之爱</span>——心理学上的差异</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超越性的陷阱 </span>13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心理学上的差异</span>——由神之爱演变为人之爱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40</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人之爱</span>——与现实的关联性及排他性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44</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人之爱的实现 </span>14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村上春树意识到心理学上的个体差异 </span>15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爱情是为了逃避现实? </span>154</p> <p>第八章</p> <p>超越性的排除及其不彻底性</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凡人之爱与超越性的排除 </span>15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要素</span>——孩子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60</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神之子转世 </span>16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要素</span>——牛河 <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66</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欲望的三角形 </span>17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者与超越性意识 </span>17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超越性的不彻底性 </span>176</p> <p>第九章</p> <p>存在的逆转</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始于人抑或始于神 </span>18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前现代世界观与当代世界观 </span>18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归于地面 </span>18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发现现实 </span>18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非典型式家庭 </span>18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发现个人经历的《</span>1Q8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90</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模拟性现实 </span>19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灵魂中的现实 </span>195</p> <p>第十章</p> <p>重回故事</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被隐去的故事 </span>20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仪式与故事 </span>20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故事中的故事 </span>20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故事的逆转 </span>21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故事的两重性 </span>21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后记 </span>227"</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 **序1

1 引言
**次遇到河合俊雄,是那年在上海,我们荣格发展小组,请他来做培训,之前我就看过他的一本中文书,名叫《荣格:灵魂的现实性》,(河合俊雄著 赵金贵译. 2001)
看完后感觉很吃惊,这么一本“严谨有序”的书,怎么可能是“河合隼雄”写的?因为河合隼雄的文风,在我印象中,一直是比较飘忽散漫的,据说,他这种文风在日本大受欢迎。
当时,我以为河合隼雄和河合俊雄是同一个人,只是被翻译成不同译名而已。
后来了解到,原来隼雄是俊雄他父亲。
河合隼雄是日本**个荣格分析师,他组建了京都大学心理学系,又做了日本文化部的领导。正是由于他,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一样,成为日本心理学的重镇。<p>"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序</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span></p> <p> </p> <p>1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引言</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次遇到河合俊雄,是���年在上海,我们荣格发展小组,请他来做培训,之前我就看过他的一本中文书,名叫《荣格:灵魂的现实性》,(河合俊雄著</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赵金贵译</span>. 200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看完后感觉很吃惊,这么一本</span>“严谨有序”的书,怎么可能是“河合隼雄”写的?因为河合隼雄的文风,在我印象中,一直是比较飘忽散漫的,据说,他这种文风在日本大受欢迎。</p> <p>当时,我以为河合隼雄和河合俊雄是同一个人,只是被翻译成不同译名而已。</p> <p>后来了解到,原来隼雄是俊雄他父亲。</p> <p>河合隼雄是日本**个荣格分析师,他组建了京都大学心理学系,又做了日本文化部的领导。正是由于他,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一样,成为日本心理学的重镇。</p> <p>而且,随着荣格心理学在日本的发展,也进入了大学院校体系,成为主流话语之一。</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这和荣格学派在欧美的发展迥乎不同,荣格学派和弗洛伊德学派一样,在欧美都是通过私人执业的精神分析师组建的学院(</span>Institute<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进行专业人才培训,本质上它是一个博士后级别的专业培训,受训者大多是工作十年左右,具有精神病学博士学位或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人。</span></p> <p>俊雄到上海时一袭白衣,身材瘦削,腰板挺直。</p> <p>我们学员对他浮想联翩,有的觉得他是白马王子,日本版陈道明,有的觉得他是妈宝男,日本版周杰伦。</p> <p>他的培训演讲,和他个人一样严谨细致。</p> <p>然后我又找了他的文章看,这纠正了我对日本同行的偏见,以前我看他父亲的著作,一直觉得非常松散无序,后来发现其实是和介绍不足有关,他父亲也有严谨认真的,符合西方科学心理学研究论文的著作。</p> <p>而俊雄的著作和文章,几乎全部都是这种科学风的。</p> <p>包括这本书,《当村上春树遇到荣格》,题目看起来似乎是蹭热点的著作。但是实际上是细致输入的文学评论专著。</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这本书与其说是对《</span>1Q8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的书评,不如说是对所有村上春树所有作品的一个心理分析评论。与其说是评论,不如说是把村上春树所有作品当做一个心理学教材来研究。</span></p> <p>其着眼点是村上春树作品中,呈现出的三种时代精神状况,河合分别命名为前现代精神、现代精神和后现代精神。</p> <p>一个作家,在其短短几十年的生命中,居然能够见证三种时代精神,无疑是这一代作家的命运的恩赐和宿命的悲哀。说是恩赐,是因为在历史上,这种丰富多彩的时代精神在短时间内呈现更迭,及其罕见。</p> <p>比如说《西游记》,它从民间传说到道教修行者参与完成,历时百年才完成,但是历代参与创作者都生活在同一时代精神中,他们所使用的道德话语、创作思想、语言风格,都是相差不远的。</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而要在作品中呈现三种时代精神,则意味着此位作家能够把歌德、狄更斯和米兰</span>·昆德拉共冶一炉。</p> <p>能够达到这种笔力的作家,当然已经超越诺贝尔奖那种老掉牙的现代主义的文学审美标准。</p> <p>故而,这也是注定悲哀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p> <p>偏偏村上春树这种文学天才诞生了,他几乎要完成了这种宏伟任务。</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在《</span>1Q8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中,他笔力翻飞,居然把浪漫传说,后现代文体、诗歌、悬疑推理等等文体轮番搬运上场。</span></p> <p>这无疑也加大了对村上春树作品进行文艺评论的难度。但是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居然也被俊雄完成了。</p> <p>这本书非常有深度,不仅仅适合于文学爱好者,更适合于心理咨询师。其中蕴含着俊雄这数十年来在日本进行荣格分析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构建。</p> <p>这篇**序中,我想与其我重复介绍书中的内容,不如我来介绍一下河合俊雄这个人思想和背景,这样更加便于读者们消化和深入理解书中的一些思想脉络。</p> <p> </p> <p>2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河合俊雄其人与日本精神分析的背景</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俊雄</span>1982<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在京都大学硕士毕业,然后欧洲留学,</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后在苏黎世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博士毕业后,他继续留在瑞士做临床心理**师</span>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在这期间他用德语工作,之后也发表了一系列德语论文,这也影响到他对黑格尔、海德格尔等德国哲学家和荣格思想的整合。</span></p> <p>199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99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他在日本的甲南大学任副教授一职。之后到京都大学工作、研究,担任教授。</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与此同时,他也在荣格创建的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span>IAA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担任组织管理工作</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并参与组建此协会日本分会,*终,因为他在国际荣格分析学界的杰出工作,在</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201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被选举担任了</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IAAP</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主席,这是精神分析历史上**次有亚洲人担任协会主席。在其他心理学协会,也是比较罕见的。</span></p> <p>这和日本分析师几代人的工作有关。日本的精神分析,早在弗洛伊德时代,就开始有人和弗洛伊德交往,开始学习精神分析。</p> <p>**代的荣格分析师以河合俊雄的父亲河合隼雄代表。</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隼雄求学美国期间,本来是准备引进美国先进文化和**技术的,但是受到他的分析师</span>Spielgelm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启发,重新回头发扬日本传统文化,根据日本人的民族特性来发展心理**,一方面通过箱庭疗法让荣格心理学更加接地气,另外一方面又不断地用荣格心理学来解读发挥传统日本文化的内容,如对日本神话研究(见《日本的神话与心灵》一书),对日本僧人的梦境研究(见《高山寺的梦僧》一书),结合禅宗十牛图来描绘自性化过程(见《佛教与心理**艺术》一书)。</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与此同时,隼雄写作了大量的大众普及书籍,并且从政担任了日本文化厅高官,为荣格心理学在日本的扎根打下了坚实的平台基础。从而*终让荣格心理学成为了日本心理学界的主流话语。尤其是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箱庭疗法,成为了临床心理学界人多势众的协会,每</span>1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个临床心理学家就有</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人是箱庭协会成员。(</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Kawai,2006b</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日本同行在引进西方荣格学派的时候,也着重于引进和日本民族性格契合的疗法,比如他们注意到日本人注重诗意和美感,而不是英美人那样的科学至上,所以他们比较重视同样注重美感的</span>James Hillm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的原型学派,而不是发展学派和经典荣格派。当然他们也注重弥补自己的不足,比如说重视黑格尔逻辑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Giegerich</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也受到了重视。(</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Giegerich, W.,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河合俊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 &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田中康裕</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 2013)</span></p> <p>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在这样的背景下,俊雄作为第二代荣格分析师代表,他的著作和研究,已经不是那么的</span>“本土气息浓厚”。他主要以一种全球历史的视野,来观察日本人性格的历史变迁。</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他的学术作品集中于四个方面:</span>1<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研究人类的历史意识,其表现和临床意义;</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2</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聚焦于村上春树作品的文艺评论;</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3</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研究一些特殊群体的临床运用,如多动障碍、地震后灾民心理;</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临床心理学的教材编纂。(河合俊雄,</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20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2008</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2013,2014; Kawai,2001,2004,2006a,2006b,2006c,2009,201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p> <p>他的理论中,*主要的还是心灵的历史分类说,这里简要介绍一下。</p> <p> </p> <p>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心灵的历史分类学说</span></p> <p>他把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分为三种类型,或者说三种层次。分别是前现代心灵状态,现代心灵状态,后现代意识心灵。</p> <p>可以从五个方面来了解这三种人格类型或者说心灵形态,分别是本能,</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主体</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客体关系,象征与意义,自我关系与置换,超我界限与超越性彼岸。</span></p> <p>前现代心灵中本能是和集体紧密连接,本能受到较多的潜抑,主体和客体在集体关系中得到包容,彼此转换和融合,有明确、固定的集体象征和意义,物体是有灵魂的,自我非常地弱小,几乎无自我反思性。超我与自我界限明确,几乎不可跨越,有集体认同的彼岸世界,主要的情绪是羞耻。</p> <p>而现代心灵,被潜抑的本能开始突破,主体和客体有较为明确地界限,个性化自体,自体通过与群体对抗而独立。象征和意义更多是现代性的自由、个性解放等,仍然是比较固定,但是内容和前现代相反,自我比较强大,有强烈的自我反思性,物体只是单纯的无生命的物体。超我和自我可以相互转换,但是几乎没有彼岸世界,而只有此岸的世俗世界。主要情绪是内疚。</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到了后现代心灵,本能和欲望经常可以根据情境而爆发,主体</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客体关系是飘忽不定的,没有恒久性,象征和意义同样是快速变幻,无固定内容。自我飘散出去,便不再回归,也谈不上反思性。梦与现实,此岸与彼岸的关系同样也是暧昧不明的。村上小说中的不少角色,就是比较典型这种心灵状态。主要情绪是焦虑。</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河合俊雄引证历史学家的研究,提出,从前现代过度到现代,欧洲持续了大约</span>2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是的,是</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20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从摧毁索尔神的神树,建立基督教权威开始,欧洲就开始了现代化进程。</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而日本的演化路径,紧紧花了</span>2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多年,而且其前现代心灵和象征没有被摧毁。</span></p> <p>现代意识心灵的特征是自我意识的竖立,相信理性、物质和科学。</p> <p>随着现代意识的确立,独立性个人必须与包裹自己的家园古国这种集体主义的共同体分离,这样造成了人类的心灵的疏离体验。</p> <p>现代人要从自然、教会、村落、家族中解放出来,自己和自己发生联系,伴侣关系成为首要关系和核心。</p> <p>特征之一,脱离共同体,但是实际上,越是想要脱离,越是被紧紧附着,和双亲抗争,是纠葛依赖双亲的。</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特征之二,不承认物质具有灵魂,和人类的</span>“我”有共同对等的价值。</p> <p>这样的现代心灵的演化过程还没完成,日本就迎来了新一轮的心灵演化,这就是后现代心灵。</p> <p>后现代心灵的特征,首先是大叙述的解体,人的生命变成分散的存在和无法预期的遭遇。后现代意识,是不需要解放和独立的抗争的,一开始就单独一个人生活,不需要与任何人发生关系。主体是任意的,可以交换的,性对象也是可以任意交换的。后现代语境中也没有全然付出的爱和全然身心整合,这种必要。</p> <p>后现代心灵的形成,很有可能是被遗忘的前现代心灵的爆发,它会以性和暴力的形式突然出现在人类社会中,这是邪教形成的深层次原因。</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1Q8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创作的原始动机之一,就是村上试图理解日本的现代邪教形成原因。</span></p> <p> </p> <p>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评论与反思</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从历史文化演进的角度,来对人格类型进行分类,的确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做法。一般来说,我国的心理**界,都是采取美国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动力学标准来进行人格分类,尤其是</span>Otto Kernber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欧托·康伯格</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的系统,把人格结构分为精神病性人格组织,边缘性人格组织,神经症性人格组织等等类型。</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这种美国式分类法当然有其优势,可以较为明确地安排诊断和**。但是这种分类方法本身,是建立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的,就是说,凡是符合���代心灵的特征</span>——分离独立的自我,自我反思性,明确的自我和超我界限——都被标定为正常的、成熟的。而前现代、后现代的意识心灵,则被病理化了。</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从而,这种分类方法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师们,对个案的心灵进行历史文化共情。比如说,《</span>1Q8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里面的主人公,要是进入**室,十有八九会被扣上边缘性人格障碍,不**依恋等等的欧美“帽子”。</span></p> <p>但是换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也许他们这样的心灵类型,就是人类历史文化演化的必然结果。</p> <p>尤其是到了亚洲,日本和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跑步追赶欧美的现代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当然会出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现象。</p> <p>俊雄把荣格派也看做了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他提出,荣格学说中,虽然其内容是前现代的,比如说炼金术、道教、易经、瑜伽等等,但是荣格学派的结构,却是现代主义的,比如说它提倡一个独立分化的自我,和自性的链接、整合。</p> <p>有同行开玩笑说,中国的心理咨询运动,本质上是邪教,或者说民间新兴宗教。这用俊雄的理论来看,其实也可以看成是,前现代心灵,反扑现代化进程。</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心理咨询师们,现在都处于一种以虚求实的心态,内在是虚的,所以要么从各国文化,要么从中国古代,找到各种精神食物来填饱充饥,包括</span>“现代性”这种说法,本身也是洋食品。这个进程大约还会持续<span style="font-family: Calibri;">2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多年,我们才可能达到颐养天道,自求口实,那种比较文化自信的状态。</span></p> <p>日本的同行,在这些方面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庆幸的是,我们现在已经逐步放弃了盲目追风欧美的倾向,开始更多地和世界各国同行交流。</p> <p>此书便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结果。</p> <p>*后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探索国人的心理。从金庸到莫言,从刘慈欣到玄幻小说,其中都蕴含着国人心态变迁的痕迹,中国同样有非常丰富的文学资源等待我们去挖掘和发现。</p> <p> </p> <p> </p> <p>李孟潮</p> <p>个人执业精神科医师</p> <p>"</p>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王浩威/作家、华人心理**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兼CEO 申荷永/中国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教授 吕旭亚/吕旭立文教基金会董事、谘商心理师、荣格心理分析师 李孟潮/精神科医师 鼎力**堪称村上研究论的新标准!荣格派心理学权威从全新视角解读村上作品中的神话世界及后现代主义众生相"免费在线读"浪漫爱情与归属点的缺失
青豆通过直接性关系及暴力来展现超越式的前现代感,而天吾则不同,虽然他的身世很离奇,但他却选择了一种温和而疏离的生活方式。天吾从不与任何人发生联系,始终保持一种超然独立的态度。青豆与天吾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没有伴侣,也没有恋爱对象,而且从不轻易许诺。这种毫无归属的状态正符合后现代意识的特征。《黑夜之后》将这种状态及意外邂逅表现得*为****。
然而,《1Q84》的作品风格却随着故事的推进而逐渐发生了变化。例如,青豆对派给她暗杀任务的老妇人说过,“我有喜欢的人”,而且她还曾发誓要永远爱着那个人(BOOK1,P402)。当她即将去暗杀“先驱”**时,曾想过“爱就是我的全部,我会永远爱着那个十岁的少年。”(BOOK2,P113)。由此可知,青豆深爱的人就是十岁时的天吾。另一方面,天吾对青豆也是念念不忘,书中写道,“在我心中,那个女孩从来不曾离去。”(BOOK2,P91)。尽管现实中的青豆与天吾是一种超然孤立的状态,但他们心中却藏着深深的爱意,而且这种爱意随着故事发展而逐渐清晰起来。
这种深厚爱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浪漫的爱情故事,不过从《1Q84》的前部分内容来看,个体并未表现出浪漫爱情式的积极态度。同时,这种爱情态度也代表了村上世界的现代意识。例如《斯普特尼克恋人》,故事中的“我”虽然爱着堇,却不主动接近她,而是与自己学生的母亲保持着性关系。由此可见,“我”对所爱之物缺乏一种积极、热烈的态度。正是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解离才导致主人公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1Q84》中青豆与天吾的关系也是如此。青豆告诉中野步自己曾在十岁时喜欢过一个男孩,但青豆既不去寻找男孩,同时还在与其他男人发生关系,这让中野步感到十分惊讶。此时的青豆处于一种不可思议的碎片化状态。同样,天吾也处于这种状态中。虽然他一直为小学时没能跟青豆说话而后悔不已,但当两人在街头擦身而过时,他依旧没能主动开口,“也许之后又要为这次的擦肩而过而深深懊悔了。”(BOOK2,P92)
现代意识的特点是个体的自我归属及对象认定都十分清晰,而**后现代意识中的个体缺乏对自我及对象的归属感,青豆与天吾表现出的意识状态恰恰处于二者之间。虽然他们的意识形态中有一定程度的归属感,但这种归属感在初期并不存在,同时主体也缺乏对归属对象的承诺,类似于天吾父亲表现出的“空缺感”。

虚无与承诺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编辑推荐与评论:
**您购买联合天畅其他畅销书: "村上春树*推崇的日本心理学泰斗河合隼雄之子河合俊雄*爆发力之作!你将在日本**荣格心理分析师的诠释中,发现日本*流小说家布局中的心灵厚度与力量!海峡两岸权威心理专家王浩威、申荷永、吕旭亚、李孟潮联袂倾情**! 1、作者权威度高:河合俊雄为日本**荣格心理分析师,即将出任国际分析心理学学会(IAAP)新一届会长,多年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其著作被多国引进出版。 2、内容科学严谨,集心理学逻辑与文学鉴赏于一体:深入剖析梦、潜意识、自性、移情、现代意识,揭示村上春树的小说迷人之处,以及村上作品反映的现代人心中的共鸣,通过文学作品来探索国人的心理,实现自我价值。 3、业界高度评价,权威人士鼎力**:王浩威、申荷永、吕旭亚、李孟潮等鼎力**。 "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用心理学解析故事背后的智慧与力量》作者介绍:
"【日】河合俊雄(Toshio Kawai) 京都大学教授、荣格分析师。1957年出生,其父为日本已故心理学泰斗河合隼雄。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1987年获得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90年于苏黎世荣格学院取得分析师*。 目前身兼国际分析心理学学会(IAAP)副理事长、日本荣格派分析家协会副会长、河合隼雄财团代表理事,即将出任国际分析心理学学会新一届会长。近20年来,陆续从事多项日文版心理学相关书籍的编著和译介,他的文章与著作已有英、德、中、韩等语种发行。著作包括《荣格:灵魂的现实性》《荣格派心理疗法》《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等。 河合俊雄的研究领域是临床心理学,除了探讨心理**范畴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他的兴趣更在于研究心理**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在方法论上,他除了采用个案研究,也纳入文学的调查和研究,并正在寻找一种超越叙事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