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811197396
[十位:7811197391]
页数:299
定价:¥29.50
店铺售价:¥16.70
(为您节省:¥12.80)
店铺库存:6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758542161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7:50:02]
孙**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7:41:44]
四***
大理白族自治州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2:47:59]
管**
南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12:13:44]
夏**
青岛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6 09:04:11]
赖**
广州市
《新编公共关系学》内容提要:
本书从公共关系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形态及调节手段、产生与发展、职能和原则、主体、客体、传播、工作程序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公共关系礼仪、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等实务知识等方面,对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结合相关案例,对公共关系学科及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知识体系框架清晰,知识点层次分明,内容深入浅出,详略得当,通俗易懂,适当简化理论讲述,注重简明性;注重能力培养,将理论阐述与实务介绍有机结合,以理论阐述作铺垫和支撑,烘托实务教学,将教学**放在培养学生运用具体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公关问题的能力方面,突出实用性;体例编排新颖独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自觉性和自主性。
本书可用于教学或自学,可作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类、营销类、管理类、秘书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和管理类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参考读物,成人教育、函授、自学考试及在职人员自学参考用书,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参考用书,以及公关爱好者的读物。
《新编公共关系学》图书目录:
**章 绪论
学习目的
主要概念和原理
案例导入
**节 公共关系与社会关系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二、社会关系概述
第二节 公共关系及其构成要素
一、公共关系的含义
二、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形态及调节
一、公共关系的社会形态
二、公共关系的调节
第四节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界定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二、公共关系的学科界定
本章小结
本章练习题
课下补充参考资料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目的
主要概念和原理
案例导入
**节 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
一、公共关系史前史
二、公共关系的职业化阶段
三、公共关系的学科化阶段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一、经济条件——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
二、政治条件——民主政治取代专政治
三、文化条件——人性管理的出现
四、技术条件——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第三节 当代公共关系的发展
一、当代公共关系在国外的兴起与发展
二、现代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三、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节 公共关系创新
一、网络公关的基本理念
二、网络公关的传播过程
三、网络公关的渠道及形式
本章小结
本章练习题
课下补充参考资料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
学习目的
主要概念和原理
案例导入
**节 公共关系的职能
一、收集信息,了解变化
二、咨询建议,参与决策
三、传播推广,教育引导
四、加强沟通,协调关系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原则
一、诚实守信
二、双向沟通
三、互惠互利
四、开拓创新
五、全员公关
……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信息的传播与沟通
第七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第八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九章 公共关系礼仪
第十章 公共关系危机处理
参考文献
《新编公共关系学》文章节选:
**章 绪论
**节 公共关系与社会关系
研究公共关系学,首先必须说明什么是公共关系。而这个涉及公共关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却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历史上关于公共关系含义的表述非常之多,从某种意义上讲:有多少公共关系学家,就可以产生多少种公共关系的定义。
我们不妨通过对即有理论观点的综合考察和分析来勾勒出公共关系的具体内涵。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众多公共关系定义的表述中,下面几种具有一定代表性,它们曾得到许多研究者的赞许,对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管理职能论
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具有和计划、财务一样的管理职能。其中,尤以美国人莱克斯•哈洛(Rex Harlow)博士的定义为典型代表。他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一个组织建立并保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其做出反应;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作为社会趋势的监视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同步;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