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23年10月
ISBN:9787511575982
[十位:7511575986]
页数:424
定价:¥78.00
店铺售价:¥24.50
(为您节省:¥53.50)
店铺库存:5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758542161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22:58:57]
杨**
深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22:24:36]
李**
汕尾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20:32:43]
王*
重庆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18:03:00]
郝*
��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17:34:13]
孟**
昆明市
《欧拉崛起:从华为走向世界》内容提要:
为什么华为打不倒? 大众通常只看到聚光灯下的成功,但真正影响华为的,真正改变中国高科技产业进程的,往往不在大众视野范围内。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在操作系统上的软肋比芯片更为显著。 本书作者历时4年收集一手资料,深度采访50余位华为专家,以欧拉操作系统近20年发展史为窗口,**披露华为被美国制裁前后,解决“卡脖子”的根技术发展历程。 被时代浪潮卷入互联网技术革命的华为,出于自身业务需要逐渐萌生出做自有操作系统等基础技术的想法,一个沉寂十余年的项目“欧拉”诞生。 做基础技术烧钱又回报慢,与当下火热的“风口”格格不入,饶是华为自己的研发团队也看不到出头之日,毕竟直接用西方现有技术便捷又**。然而2019年美国对华为挥起的制裁大棒,改变了整个局面。华为迎来了它的生存之战,“欧拉”也因此迎来命运转折点,成为华为突围“抓手”之一,从前的埋头苦干也成为华为不服输的底气!
《欧拉崛起:从华为走向世界》文章节选:
**章:令华为几乎陷入绝境的“通知令” 被视为“竞争者”的惨痛代价 华为松山湖三丫坡已然成为东莞一道**的风景,“朝圣”的以及拍照游玩的旅客络绎不绝。刚到三丫坡门口,迎面就是一块硕大的石头,上面写着“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中国人对这句话熟悉起来,是因为任正非。因此,很多人以为这句话是任正非说的。其实,这句话来自 2011年至 2015 年担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陆军四星上将马丁· 邓普西(Martin Dempsey)。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要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美国政府针对华为发动了极限打压,一位美国将军给华为提供了*契合的精神激励。这种对比,堪称另一种别有妙趣的时代写照。没有退路的华为,这些年究竟在干什么?“欧拉”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的一个精彩部分。
华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以联接起家的,成立于 1987 年,*开始是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两年后开始走上自主研发道路,逐步发展起来,并陆续开拓欧美等海外市场。尽管在 1998 年进军欧美市场时,华为签下的**单合同只有 38 美元,但到了 2002 年,其海外市场销售额已经达到 5.52 亿美元,业务发展十分迅猛,很快成为全球通信设备领域的***。
华为一切业务的基础都是围绕联接与计算,其过去的理念是“用*好的器件,做*有竞争力的产品”。华为以前虽然也很注重研发,在这方面投入巨大,持续深入研发核心技术,但是与中国其他的 IT 企业一样,都以为将业务建立在美国生态底座之上,自己认真做好应用就行。
进入 21 世纪后,可以说直到 2010 年之前,数字技术依然还是资本和市场主导的领域。在互联网领域,美国和欧洲**一直倡导非政府力量主导的多利益相关方模式,极力反对和阻挠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对于政府介入互联网管理的呼吁和努力。
但是在 2010 年后,随着中国高科技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美国对华科技政策开始急剧转向。全球高科技行业相对平静的秩序开始动荡。尤其是华为,更被美国视为“不可轻视的威胁”。其中**真实的逻辑,就是因为华为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出头鸟”。
其实,在中国所有企业中,华为对美国政府始终是*敏感的。从 2003年美国思科系统公司起诉华为开始,华为就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将美国市场视为拓展的**,而保持其作为技术创新前沿的研发人才基地,尽量不去触碰敏感的重大利益,尤其是与**相关的敏感业务。即便如此,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华为终究越来越难以躲过美国政府这个地球上*强大的“猎手”。而华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2012 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一年,全球网民数量创纪录地突破 25亿人,其中亚洲网民数量占 43%。到 2012 年 6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 5.38亿人,是美国的 2 倍。美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中陆续败下阵来。
2012 年,全球几大电信设备公司因经济疲软而业绩下滑,而华为业绩则逆势上升。华为轮值 CEO 郭平在《度过了“波澜壮阔”的一年》的文章中称,预计 2012 财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超过 350 亿美元,净利润 24 亿美元左右,同比均有超过 10% 的增长。华为历史上**在营业收入上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大通信设备商。
任正非少有地接受媒体采访,说道:“战略布局,我们**觉得困难的是美国。” 2012 年底,华为北美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318.46 亿元,同比增长 4.3%。在 CEO 寄语之末,任正非豪迈地写道:“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
但是, 2012 年华为的发展势头和在全球通信领域的地位,注定了华为与美国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尽管华为拿出*大的诚意,主动要求美国政府对**合规等问题展开调查,但是,这种诚意显然无济于事。 2012 年 10 月 8 日,美国国会发布华为、中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对美国带来**威胁”的调查结果报告。这篇为期 11 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称,美国情报机关必须对华为和中兴在美扩张的努力保持关注,并将它们的“潜在间谍威胁”尽可能多地告知私营单位。“我们不能相信华为和中兴免受外国政府施加的影响,因此它们会对美国和我们的系统造成**威胁。”该报告建议美国政府和私人企业不要与华为和中兴发生贸易关系,相当于委婉地对华为发出了“拒绝令”。
此前,华为一直希望通过竞标和并购等方式进入北美市场,但始终未能如愿。 2008 年,华为与贝恩资本联合竞购美国 3COM 公司,却因美国政府阻挠而未能成行; 2011 年,华为被迫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收购美国三叶系统(3Leaf Systems)公司特殊资产的申请;同样是在 2011 年,美国商务部阻止华为参与**应急网络项目招标。当然,华为与美国运营商在手机业务方面的合作依然在推进之中。
2013 年,“斯诺登事件”爆发,揭开了美国监控全球通信和互联网的惊天秘密。美国****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于 2007 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络公司的**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 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2013 年 7 月 19 日,美国****局前局长、摩托罗拉解决方案总监迈克尔· 海登(Michael Hayden)声称,其已经了解到华为网络设备后门的确凿证据,认为该公司涉嫌从事间谍活动,并与中国政府合作,深入了解境外电信系统。华为和摩托罗拉解决方案曾发生过知识产权纠纷。而华为的全球网络**官约翰· 萨福克(John Suffolk)将海登的相关评论认定为“毫无根据且有诽谤性的言论”,并要求他和其他批评者公开交出证据。
2019 年,郭平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美国打压华为暴露出害怕落后心理》,提及之前曝光的美国、德国利用瑞士加密通信设备公司 Crypto AG 监控世界几十年的丑闻,称“美国已经搬出重炮,将华为描述成对西方文明的威胁,我们一定得问问为什么”。文章紧接着引用了“棱镜门”案例,称美国打击华为,是因为华为妨碍了美国随心所欲地对世界进行监听。
2020 年郭平在推特(Twitter)开设账号,**条推文就写道:“2019年,我在《金融时报》上写道,‘我们的技术妨碍了美国随心所欲地进行监听的努力’, Crypto AG 就是一个例子。当心,大哥在看着你!”
而华为 5G 开始在全球一马当先,成为美国政府*终对华为痛下狠手的关键因素。
《欧拉崛起:从华为走向世界》作者介绍:
方兴东
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信息伦理工作组(IEWG)专家。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学院双聘教授,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执行主任,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互联网实验室和博客中国创始人,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发起人,中国“数字论坛”发起成员,中国信息化专家论坛主要学者。出版《口述历史系列丛书》《网络强国》《IT史记》《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等高科技著作30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