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9787531721963
[十位:7531721961]
页数:224
定价:¥21.00
店铺售价:¥4.00
(为您节省:¥17.00)
店铺库存:12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758542161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22:58:57]
杨**
深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22:24:36]
李**
汕尾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20:32:43]
王*
重庆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18:03:00]
郝*
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1 17:34:13]
孟**
昆明市
《寂寞的撒旦》内容提要:
四个原本毫无瓜葛的“撒旦”,因种种偶然和必然的因缘产生了交集。年龄、个性各不相同的他们却拥有着同样的特质:喜爱寂寞,藐视社会规范,我行我素。
出生于商人家庭的撒旦之一从小家庭破裂,为逃避对父亲的冷漠和对继母的憎恨而来到北京大学读书。在互联网上,结识了因生活在父权压力下而患上抑郁症的撒旦之三,二人互相慰藉与理解,发生了不为世人理解的同性恋情。撒旦之二是撒旦之三的表妹,从上海来到北京,寄居撒旦之三家,并爱上了年长自己二十岁的大学教授撒旦之四。从此,四个人之间发生的或惊心动魄、或令人心颤的故事在这座寂寞的伤城中慢慢地展开……
曼陀罗式的爱情治愈了他们因家庭破裂而带来的伤痛,也使他们面临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指责和压力。他们的结局和未来将会如何?
《寂寞的撒旦》图书目录:
序 小说的背后藏着精灵
**章 初生的阵痛
第二章 撒旦的偶遇
第三章 他们的爱情
第四章 天使的苛责
第五章 命定的劫难
第六章 伦敦的桃色
第七章 魔鬼的婚礼
第八章 地狱的一季
跋 你的天使,我的撒旦
《寂寞的撒旦》文章节选:
撒旦之一
小的时候,我便已经很寂寞了。
我的父亲,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不仅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也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酒鬼。每次他大醉而归的时候,总是要砸烂楼道里的一些东西,比如邻居家的水缸或花盆等,然后再花大把的钞票赔偿人家。结果后来竟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那就是邻居们都爱故意把一些破花盆、破水缸摆在楼道里显眼的位置,以便我父亲醉酒后不至于没有发泄的对象。在我的印象中,父亲酣醉的时候远远多于神志清醒的时候。对此,我早已习以为常。
我已经不能确切地记得我妈是在我几岁的时候离家出走的。头脑中只有个极为模糊的印象,那就是在她走的前**晚上,爸爸醉酒后打了她,她的嘴角沁出了一些血,那是我**次知道,原来睡在一张床上的两个人也可以如此暴戾、相互仇恨。于是我妈妈承认当初爱上爸爸是个错误,和他结婚更是错上加错。我不知道她是否认为生了我这个儿子也是个错误,但是错误和挫折教育了她,使她学得聪明了。于是她就走了,义无反顾。走的时候她亲了亲我的额头,那是我的记忆中有关母爱的全部内容中*让我恶心的一幕。我想,既然她已经决意抛弃我,为什么还要亲我呢?难道她亲了我,可以让她觉得自己的离开更加理所当然一些?我不知道。我只记得在我额头上的唾沫还没干的时候,她就已经在我的视线里消失了,并且在我的人生里始终未曾再次出现。
妈妈的离去似乎让爸爸很是伤心了一阵。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妈妈是个美丽的女人,没有哪个男人希望自己漂亮的老婆跑掉。我认为爸爸是伤了自尊。于是他发誓戒酒,并真的那样做了。令我遗憾的是,可以在家里呼吸没有酒精味的空气的日子只持续了几个月,一切就又恢复到了从前。一直到他的床上出现了另一个我应该唤之为继母的女人,这种酗酒的状态也未曾改变。
从小我就憎恨这个女人,因为我那观音菩萨般慈祥、做过地主婆的奶奶曾说她是白骨精变的。我见过电视剧里的白骨精,知道她是要吃唐僧肉的。唐僧是个极正经、极善良的男人,为了拯救他人一生吃素,而且不碰女人,白骨精却要吃他,可见白骨精多么可恶。于是我顺带地恨上了我的这个继母。这个习惯维持了很多年。
可能是我仇恨的态度使她胆怯,所以她从不轻易得罪我。而且还似模似样地每天起早为我做饭吃。虽然原则上我不应该吃“白骨精”做的饭,但是我看爸爸也跟着吃,心想她总不该因为讨厌我顺带把自己的丈夫也毒死,于是也就吃得坦然。而且颇有些成就感——我们彼此憎恨,你却得给我做早饭。那种复仇的快意是何等的淋漓!
高一那年,我交了一个女朋友。她是我们学校的校花,也就是大家公认的*漂亮的女生。我花了很大力气才把她追到手,并因此得到了来自所有男同学的艳羡。在我看来,这是我的青少年时代*绚烂的时期——并不是因为这个女孩,而是因为那些来自熟识的和陌生的人们的羡慕。从小我就有种无法言喻的表演欲,喜欢被人注目、妒忌。那个时候我喜欢牵着她的手四处招摇,并和她在校园里肆无忌惮地接吻拥抱。我甚至在电影院里摸过她的胸部,感觉跟摸两个酵母放多了的馒头差不多——没有性欲,只有食欲。但是我仍然不厌其烦地向那些性饥渴的兄弟们炫耀这件事,我觉得被别人嫉妒的感觉要比和校花接吻美妙得多。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校花的面容酷似我那离家出走的亲妈和让我恨之入骨的后妈的集合体。其实她人相当不错,长得的确很漂亮,并且也算得上善良,但是她是个女人。从小到大和我*亲近的两个女人都让我厌恶,于是我和全天下的女人之间都产生了隔阂。但是我不想否认,她可能是我有生以来**个不讨厌的女人。
可笑的是对女人的厌恶竟直接导致了我对文学的偏爱。我拒绝和家里人沟通,因为我认为他们的思想都很浅陋,愚不可及。我无法想象,一个热衷于给别人当后妈、并几乎把全部精力都耗费在这个让人窒息的家庭上的女人身上有什么闪光点值得我去发掘。
《寂寞的撒旦》编辑推荐与评论:
小说的背后藏着精灵 ——《寂寞的撒旦》读后
·王干
好久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你在阅读的时候仿佛被风架着,你不知道会飞翔到哪里去,你也不知道在哪里降落,苏东坡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大约便是这一境界。
这样的飞翔是危险的,这样的叙述自然也是冒险的。当然,这样的叙述更需要才华的支撑和发动。沐童的小说靠什么发动?他为什么这样写小说?是中国版的《北回归线》吗?
《寂寞的撒旦》讲述了两个非常规的爱情故事,一是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爱上自己老师的故事,一个是两个男孩之间的暧昧情感故事。说实在的,这两个故事并没有特别新鲜之处,很多的人讲述过类似的故事,很多类的故事也被置放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里进行讲述,但沐童确实讲得不同凡响,他坦诚而质朴的叙述态度让小说呈现出一种“赤裸的真实”。
“赤裸的真实”是国外一家电视台的知名的新闻栏目,这个新闻栏目为了表示自己的新闻**真实,杜绝了假象,让男女主持人在播出节目的过程中,去掉服饰的遮蔽,展现身体的真实。“赤裸的真实”作为一种新闻的商业操作,已经获得成功,其新闻的真实性的含金量似乎不太好论证。但“赤裸的真实”作为一种象征,倒是体现了人们对电视的某种需求。
《寂寞的撒旦》自然追求的不是新闻的真实,而是作家个人心目中的人性的真实。为什么说是作家个人心目中人性的真实呢?因为每个作家的心目中的人性理想和人性模式都不会是一样的,至少每个时代的作家的人性理想的模式也是不一致的。所以说抽象的人性并不存在这句话,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一真理。如果把《寂寞的撒旦》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进行比较,你就会发现,这一代作家和那一代作家的距离仿佛来自两个星球。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写的是爱的渴望和性的饥饿,而《寂寞的撒旦》则写的是爱的无聊和性的剩余。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张贤亮对人性的表达,是写20世纪60年代的知识分子因为政治的阉割造成了人性的阉割,而人性的阉割*直接也是*致命的伤害就是对性能力的剥夺,那个叫章永璘的人在女性的爱抚下,恢复了性的能力,恢复了男人的能力,也恢复了人的尊严。而在《寂寞的撒旦》中,两个年轻的男人,居然表现的是对异性恋的失望和逃避,甚至那个网名撒旦之城的结婚以后也没有激发出对妻子的热情,在关键时候落荒而逃。
《寂寞的撒旦》里也写到了异性恋,但这个异性恋却是婚外恋,写老师和学生的畸形的性爱生活。这中间没有多少我们在传统小说里看到的爱情过程,甚至也没有现在流行小说里的性的需求,她坦诚地说“我不喜欢做爱,尤其是和一个在高潮时叫喊其他女人名字的男人做爱,但是我确实迷恋他的形象。他的面孔和身材在我的心中是一个象征物。”“被他抱着的感觉很好。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经常可以靠在爸爸的怀里睡觉,即使把口水流到睡衣上也不会被责怪”。这里的异性是童年父亲形象的转化,这里的性爱是为了克服寂寞和孤独存在的。小说的题目叫“寂寞的撒旦”,小说中的男男女女确实因为童年、少年的不正常的经历陷入某种孤寂,才去寻求某种能够弥合少年时代的伤痕的情感慰藉。
而他们的童年正是张贤亮这样一代作家写作《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时段,张贤亮们当初怎么也不会想到缠绕他们的痛苦和性苦闷在所谓“80后”那里只是化作“寂寞”,寂寞比起痛苦当然要显得轻松一些,但寂寞在文学的表达层面上其意义并不见得低于痛苦。
由此我想到了两个“80年代”,一个是像沐童这样的8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一个就是我们文学史家津津乐道的80年代的文学,这样两个80年代或许正构成了我们今天的文化冲突和文化景观。80年代文学是关于理想的痛苦,是不能实现目标的痛苦,而“80后”则是没有理想的寂寞,没有目标的迷惘。从时间上考察,《寂寞的撒旦》里写的那些撒旦们恰恰正是章永璘的后代,或许章永璘要感叹“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在章永璘的眼中,《寂寞的撒旦》里的那些青年男女显然是跳蚤(作家把他们称为“撒旦”)。章永璘在痛苦的时候,看的是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而撒旦们寂寞时看的是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张贤亮们在80年代呼吁的启蒙、人道和自由到了撒旦们那里变得如此的轻飘如此的没有分量,生命到底是不能承受之重,还是不能承受之轻?
分析这么复杂的文化问题,不是我在这么短的文章里能够说清楚的,但比之一般人认为“80后”的轻和浅来,沐童的小说可以说有点“重”和“深”。这种“重”和“深”不是启蒙主义意义上的,而是作为文学写作层面上或文学准备意义上的。单是从《寂寞的撒旦》对叙述人称的成熟把握和调度,就见出沐童对西方小说叙事学的熟稔。网络时代的写作,开启了写作的极大自由度,也拓展了新的空间,但文学不是博客意义上的自由书写,文学有自身的传统和规则,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资源。沐童承传的是那样一路的文学思想,说近的有崔子恩、鲁羊那样的知识分子写作态度,说远的是钱钟书、纳博科夫、昆德拉等先哲们精神脉络。
好的小说的背后其实是躲着一个难以触及、难以触摸的精灵,好的小说家就是奇异古怪的精灵。
当然天使是精灵,撒旦也是精灵。有趣的是,我在写作本文时, 由于我的南方口音,我在打“撒旦”二字时,居然打成了“傻蛋”。傻蛋也是精灵吗?
2007-6-26于润民居
当寂寞成为城市的标签,撒旦们携手游走其中……于是,一切变得哀艳、决绝、无可挽回,可撒旦们从未如此绚烂和满足过。
物质迷人、实力强劲的北大80后新锐——沐童,举止散发绅士般洁净气质,文字却透着直逼人性的邪情,网络成名作张扬青春新风尚,以撒旦之名开启“寂寞小说”之门。
如昙花般寂寞缩放的同性之恋,如蝴蝶般美丽蜕变的边缘情爱!
广袤的大地上密集的人群在不断地涌动,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自己又会自以为爱上哪一个人。在如今世界里的那些纷扰的滥情和被肢解得一塌糊涂的道德面前,我们这点悲伤又算得上什么呢?
哪个时代部不缺乏勇敢的青春流,沐童的作品是这股新潮流中的另类和新锐势力。他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独具魅力,每一份情感都有刻骨的感染力,他给予这些人的“寂寞”特质让读者为之动容,而所有故事的背后又是发人深省的物质社会生存现象和都市症结。
——腾讯网读书频道 朝鲁
《寂寞的撤旦》这部小说的表现上,沐童式的细致透出一种村上式的美。哪怕一首歌曲、一个作家、一部电影、一个场景或一段星空的描写……就是这种细腻真实的体验,让小说的背景充满青春的感伤、生活的真实质感。
——新浪网读书频道 小小白
《寂寞的撒旦》所描述的这样一群人,看似另类却再单纯不过,他们的情感和故事像一种城市符号,烙在了现实的浮象中,深刻而让人感伤。
——搜狐网读书频道 陈妍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心理描写,灵动在文字中的画面感,像王家卫的迷离分格电影,甚至能感觉到黯然的音乐从其中缓缓流出。体会沐童文字的质感,比看一部电影更让入入神和欣赏。
——书生网读书频道 完颜
影视精品**:百年奥斯卡[100部**珍藏](35DVD)
影视精品**:12DVD-奥黛丽·赫本经典电影集
《寂寞的撒旦》作者介绍:
沐童,一个萃取中西文化精华的北大新锐作家,用心灵感知人们灵魂*深处的落寂,并用他的聪慧和灵魂书写了这种寂廖的美丽,堪���寂寞王子。
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曾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留学,其间有徒步游历欧洲大陆的经历。目前正在北京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曾经出版作品:《亚当的苹果》、《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