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42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4 0 1 2 4 30 1192
本店铺共有 15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13%
商品问题
1
7%
发货问题
8
53%
退款问题
2
13%
其他
2
13%
已解决
15
100%
店主称呼:何如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41142515    地址:辽宁省 大连市 甘井子区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事大学新区
图书分类
店铺介绍
主营大连海事大学各种旧书。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梁江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概论新编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9787563352333 [十位:7563352333]
页数:308      
定价:¥26.80
店铺售价:¥5.30 (为您节省:¥21.50
店铺库存:5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941142515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美术概论新编》内容提要:
这套“艺术教室”丛书是为大学开展艺术教育编撰的。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播与技能的培养,更是为了标志着人类文明进程与社会进步的人格养成,大学教育尤其如此。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孔子的意思是说,通过诗、书、乐、易、礼这些不同的教材与科目、不同的教育模式教化国民,会在民众人格养成中起到不同的效用。欧洲工业革命以来逐渐成形的现代教育体系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国民教育所使用的早就已经不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教材与教育模式。从人格养成的角度看,多种科目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更适宜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但对于中国而言,这个教育体系的引进为时太短,还远远未到成熟的地步,其中难免会有不少缺失,而艺术教育方面的严重滞后,就是这种缺失的重要表征之一。相对于更能直接地培养人们经世致用能力的科目,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科目以及其他实用性科目而言,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艺术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人是有精神生活并且需要精神生活的动物,在人格养成的过程中,艺术教育的特殊意义就在于通过诗意的方式陶冶人的性情,丰富人的心灵,由此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在人类物欲急剧膨胀
《美术概论新编》图书目录:
**章 由实用走向审美——美术的动态考察
一 一个大大的问号——美术的概念
二 远古的“司芬克斯之谜”——美术的起源
三 沉寂、蜕变与新生——美术各门类的出现
四 荡起创造的双桨——科学与艺术的互动
第二章 迷人魅力的奥秘——美术的静态分析
一 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二 “用一根线条去散步”
三 美是造型艺术的灵魂
四 牛仔裤的启示
五 训练审美的慧眼
第三章 平面上的多维世界——绘画论
一 二维空间的幻象
二 东方艺苑的明珠
三 色彩音符的变奏
四 删繁就简的魅力
五 百花摇曳的景观
第四章 写意艺术的**——书法论
一 一门独特的东方艺术
二 “书道”的形而上色彩
三 “书画相通”的形式要素
第五章 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建筑和雕塑论
一 建筑与雕塑的空间韵律
二 西方建筑的理性表情
三 中国建筑与秩序物化
……
第六章 实用与审美整合的有机体——艺术设计论
第七章 中西艺术的双重变奏——现代艺术扫描
后记
《美术概论新编》文章节选:
插图
《美术概论新编》编辑推荐与评论:
书评
凡·高的艺术,是烈火般的激情和贲张的热血,是他生命能量的自然流淌。唯其如此,他的疯狂反而使他彻底拒绝了平庸。在人们心目中,凡·高的意义,只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纯粹的、而且很可能是**能够穿越世俗藩蓠的艺术家。
《美术概论新编》作者介绍:
梁红,男,原籍广东罗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和《美术观察》杂志编委等。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完成硕士、博士学业。曾任《东方》副总编辑、《广州文艺》月刊主编、《广东美术家》执行副主编、《美术》编辑部主任、中国艺术博览会艺术主持等。近十余年来,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参与《中国美术史》、《中华艺术通史》、《黄宾虹全集》三项****项目的撰写工作。已出版专著《美术的魅力》、《美术学探索》,编著《非洲艺术》等及多种书籍画册,并在各种专业刊物发表有关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的学术论文200余万字。
傅谨 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戏剧理论与批评、现当代戏剧与美学研究,倡导“国剧本位”的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关注本土戏剧传承与濒危剧种保护。出版专著《新中国戏剧史》、《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中国戏剧艺术论》等9部,曾多次获得中国图书奖。发表论文 100余篇,曾获北京市文艺评论奖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理论二等奖、中国曹禺戏剧奖等多项学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