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122055729
[十位:7122055728]
页数:305
定价:¥32.00
店铺售价:¥12.80
(为您节省:¥19.20)
店铺库存:2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7335588169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7 15:20:13]
王**
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7 14:13:19]
孔**
天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7 13:52:51]
刘**
重庆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6 15:54:28]
蒋*
重庆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6 15:16:45]
曾**
广州市
《建筑力学》内容提要:
本书依据教育部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包括绪论、刚体静力学基础、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弹性变形体静力分析基础、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扭转、平面弯曲、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近法和近似法、影响线及其应用,共十八章。每章有提要、小结、思考题、习题及书末参考答案。全书精选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传统内容,重新整合使之融会贯通,自成体系。根据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材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工程应用。
本书为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土建类和近土建类各专业的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建筑力学》图书目录:
**章 绪论
**节 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力学模型
一、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
二、建筑力学的力学模型
第二节 建筑力学的基本任务
思考题
第二章 刚体静力学基础
**节 力的概念和荷载的分类
一、力的概念
二、荷载的分类
第二节 静力学基本公理
一、二力平衡公理
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四、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五、作用和反作用公理
第三节 力对点的矩
一、力矩的概念
二、合力矩定理
第四节 力偶与力偶矩
一、力偶的概念
二、力偶矩的概念
三、力偶的主要性质
第五节 力的平移定理
第六节 约束与约束反力
一、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
二、工程中常见的约束和约束反力
第七节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节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及平衡的几何条件
二、力在轴上的投影及合力投影定理
三、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及平衡的解析条件
第二节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二、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第三节 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
二、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三、物体系统的平衡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弹性变形体静力分析基础
**节 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第二节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一、杆件
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结构的计算简图
一、计算简图的概念
二、实际结构的主要简化内容
三、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
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节 静矩和形心位置
一、静矩的概念
二、静矩与形心坐标的关系
第二节 惯性矩
一、惯性矩的概念
二、常见简单截面的惯性矩
三、平行移轴公式
四、组合截面的惯性矩
第三节 极惯性矩
一、极惯性矩的概念
二、圆截面图形的极惯性矩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七章 剪切与扭转
第八章 平面弯曲
第九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第十章 组合变形
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
第十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第十三章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第十四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第十五章 力法
第十六章 位移法
第十七章 渐近法和近似法
第十八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附录
附录一 型钢规格表
附录二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建筑力学》文章节选:
第二章 刚体静力学基础
提要:本章介绍力、力矩及力偶的概念和性质;荷载的分类;约束与约束反力的概念和工程中常见的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节 力的概念和荷载的分类
一、力的概念
1.力的定义
力的概念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劳动时,由于肌肉紧张收缩的感觉,逐步形成了对力的感性认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又认识到:若物体被其他物体施加力以后,将导致该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形状尺寸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物体间相互接触时,会产生作用力,如吊车起吊重物、放在梁上的设备使梁弯曲等;物体间不接触时,也能产生作用力,如地球引力场对物体的引力、电场对电荷的引力和斥力等。尽管力的来源和物理本质不同,但在研究物体的受力时,可以撇开这些非本质的因素,将它们抽象和概括为“力”的概念,人们对力的认识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可对物体产生两种效应,即引起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变化,或使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