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9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6 1 2 1 5 15 2423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李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地址:重庆 重庆市 北碚区 重庆市 北碚区天生路2号 西南大学 北碚校区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特惠教材旧书店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温馨提醒:


本店销售的图书均为正版二手图书,品相八成新左右 ,无破损无缺页,内页会有不同程度的笔记划线,介意者慎买!合作快递韵达,邮政,圆通等多仓发货。付款后正常三天内发货,收到书有任何问题均可联系在线客服给您满意处理。 祝您学业有成 购物愉快!

(另由于是旧书,随书附带的光盘等资料不保证会有哦!)

PS: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申请金额为书费,减去运费,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店铺介绍
温馨提醒:

本店销售的图书均为正版二手图书,品相八成新左右 ,无破损无缺页,内页会有不同程度的笔记划线,介意者慎买!合作快递韵达,邮政,圆通等多仓发货。付款后正常三天内发货,收到书有任何问题均可联系在线客服给您满意处理。 祝您学业有成 购物愉快!

(另由于是旧书,随书附带的光盘等资料不保证会有哦!)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东篱子 出版社:中国华侨
清朝那些事儿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ISBN:9787802222229 [十位:7802222222]
页数:289      
定价:¥26.80
店铺售价:¥8.00 (为您节省:¥18.8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清朝那些事儿》内容提要:
清朝,一个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王朝,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惊讶和太多的沉重。近些年来,以清朝为背景戏说的电视剧大行其道,说明这段离我们*近的古代历史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清朝被贴上的是腐败、屈辱的标签。其实,这只是晚清时期一个写照——所有王朝的没落时期概莫能外,大清王朝真实的历史要丰富得多,也生动得多。在中国历史上,有五胡乱中华的时代,有蒙古铁骑入主中原的时代,但时问都不长,像元朝就不足一百年。而崛起于边地的满洲人,却能牢固地掌控中原三百年,这足以证明了它的不同寻常。
我们讲清朝那些事,**不能不讲清朝的那些皇帝。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用到古代各个朝代身上也恰如其分。从秦朝往下数,除了创业的帝王,往下能有一两个干点正事的明白皇帝相当不错了。但清朝是个**的例外,自努尔哈赤以后,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个个雄才大略。即使嘉庆以后的几位皇帝比其父祖辈显得平庸,但依然个个勤于政务。所以在清朝皇权始终至上(慈禧也是皇权的代表),大臣权力再大,对皇权的威胁也是有限的。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说完帝王,就不能不提后妃和公主。皇帝的后妃都是有品级的,这说明你不能简单地
《清朝那些事儿》图书目录:
壹 在仇恨的襁褓中诞生的新王朝
一个被仇恨改变人生轨迹的普通人
白手起家的典范
打出一块自己的根据地
鞭指大明的时候到了
一次胜负早定的战役
与袁崇焕的较量
怎一个“杀”字了得
一出英雄剧的落幕
撼人心魄的大妃殉葬之举
贰 四位帝王四台大戏
选举产生的大汗
名副其实的大清**帝
该打的打该压的压
接受同化才能同化别人
用胸怀包容天下
英雄未必不多情
小孩子也能成为政治家
康熙帝平生*大的一次冒险
少有的一位学贯中西的皇帝
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
康熙至孝
一个无比英明的决策
明白人在家事上也犯糊涂
勤政严苛的雍正皇帝
雍正是个不折不扣的改革皇帝
雍正的两项举措把**集权推向高峰
雍正有一个惺惺相惜的兄弟
洪福齐天的弘历
乾隆的治天下之道
跟西方的一次不亲密接触
六下江南觅风流
干叟宴上宴干叟
叁 生不逢时的五位平庸皇帝
嘉庆帝当了三年“夹板”皇帝
雷厉风行拿下和珅
惟一一个曾经遭遇刺客的皇帝
不能重振朝纲的原因
差点没能当上皇帝的道光
龙袍也会打补丁
取巧得位的咸丰帝
风流却被风流误
微服私访也成瘾
泼茶选后酿悲剧
又一个短命皇帝
幸与不幸中登基的光绪
变法求存功亏一篑
肆 不甘寂寞的后妃和公主们
孝庄皇后其人其事
嫁到吴三桂家的大清公主
红颜薄命的孝贤皇后
“香”名远播的香妃娘娘
皇宫里的异类和孝公主
像嘉庆这样少的后妃是很罕见的
歌声引来的皇后封号
两个女性之间的斗争
得到光绪宠爱的珍妃的悲惨命运
伍 被**光环套牢了的王爷们
不是王中王就是阶下囚
英年早逝的豫亲王
开国功臣死于三尺白绫
又一个因天花而逝的铁帽王
不幸的恂郡王胤褪
窥视皇位的理亲王
被慈禧开涮的奕诉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
陆 权相能臣的官场沉浮
清代**权臣范文程
从左膀右臂到仅保性命的明珠
下场凄惨的权相索额图
功高震主的年羹尧
被永远禁锢的国舅爷隆科多
举人出身的首辅鄂尔泰
盖棺未能定论的李鸿章
新旧兼备的名臣张之洞
柒 贪官与廉吏的悲喜命运
一时的贪欲毁了一生的清名
贪官之贪费尽心机
一个亏空二百万两的贪污大案
以进贡见长的总督李侍尧
中国历史上的**大贪
天下**廉吏于成龙
“天下**清官”张伯行
雍正时代的三大清官之一田文镜
满门清廉的张英父子
清正精干的晚清大臣王茂荫
刚正清廉的彭玉麟
捌 堪称**的文治武功
逐渐变味的八旗制度
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
康熙三度亲征准噶尔
青海大捷
平定张格尔叛乱
打出志气的中法战争
三次革新给晚清政坛带来新气象
玖 奇异统治下的奇人异事
一身谜团的顺治皇帝
关于乾隆身世的真假传闻
雍正皇帝的秘密立储创举
掉到老农头上的项戴
亲王变成了猪与狗
大字不识一个也能当总督
印把子惹出的咄咄怪事
清朝的太监们
考场上的作弊奇观
《清朝那些事儿》文章节选:
少有的一位学贯中西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有学问的皇帝不少,但像康熙这么有学问的皇帝不多。他不仅精通满汉文化,而且难得地对西方科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放在今天,康熙**是个文理兼备、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弄个博导、院士之类的头衔不在话下。
在康熙皇帝发奋学习的早期阶段,经筵日讲是一个主要的学习方式。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君主自我教育的两种基本方式,经筵与日讲的主要内容是被尊为经典的几部儒家书籍和有关历代王朝兴废代替的一些历史著作。其中儒家经典如“五经”、“四书”,基本上都是成书于封建社会前期。由于这些书籍的作者或传授者都是儒家阵营中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因而其中所阐发的治世思想,对于封建君主施政,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正是因此,封建统治者经过长期的选择,将其确定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朝以后,又将之作为帝王自我教育的主要教材。至于有关历代王朝兴废的历史著作,则更为封建君主临政治国所必需。因而,凡是有政治责任心的君主,无不对之加以重视并将之作为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些封建君主即曾通过努力学习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并将之用于实际政治而取得了成功并成为干占称颂的明君,可见,学习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对于帝王自我教育和世道治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早在康熙以前,作为一个新兴的封建政权,清朝统治者即注意学习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人关前,清太宗垒太极曾先后设立文馆、内三院,致力于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的翻泽、学习和应用;入关以后,多尔衮和顺治皇帝也相继对之表示重视。从顺治_卜四年始,顺治皇帝还仿效历代帝王先例,专开经筵,于仲春、仲秋请学问渊博的**官员为自己讲解儒家经典。尽管这些活动当时仅仅处于开始阶段,但是,对于争取汉族知识分子的合作,加速统-进程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康熙时期经筵日讲的全面开展也产生厂重要的影响。
顺治皇帝去世后,**政权中保守势力的抬头延缓了自皇太极以来清朝统治者学习儒家经典的进程。康熙皇帝即位时,清朝政权已基本上确立了其对全国的统治,兼之以当时康熙皇帝本人年龄尚幼,正宜结合其早期教育及时举行经筵日讲,使其比较系统地学习各种治国经验,以便日后挑起管理**事务的重任。有见及此,康熙皇帝即位半年之后,工科给事中王日高首先疏请举行经筵大典,“以光盛德,以端化源”。尔后,康熙二年四月和康熙四年三月,又相继有福建道御史王鼐、太常寺少卿钱胡等提出了大致相同的要求。但是,由于顺治皇帝去世后上三旗四辅政大臣掌权,基于固有的民族偏见,特别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既得权益,以四辅政大臣为代表的满族勋旧将重用汉官、仿效明制视为对“祖制”的背叛。在此思想指导下,对于这些要求,他们全然不予理睬。这样,几年之中,不但由顺治时期开始的经筵活动被无形地搁置起来,而且,连一个宫中正式教读师傅也没有给康熙皇帝配备。康熙六年七月,康熙皇帝开始亲政。这时,举行经筵日讲以学习传统治国思想与方法的问题就愈显现实和迫切,不少臣下又为此纷纷上言,要求亟开经筵日讲。如康熙皇帝亲政数日之后,吏科给事中蔺挺达即上疏要求他“敕下礼部,详议讲读之规”,“慎选老成清正之臣以充讲读之任,使之朝夕侍从,尽心启发”,于听政之暇,取“五经”、“四书”及《通鉴》等“讲贯惰绎,寒暑无问”。次年三月,福建道御史李棠奏请“亟开经筵,以光典礼”。五月,贵州道御史田六善亦疏请康熙皇帝于听政之暇,“日取汉唐宋元四代史册亲阅数条,凡一切用人行政,黜陟赏罚,理乱兴衰之故,反复讨论,庶圣德日新,大智日广”。康熙八年四月,兵科给事中刘如汉也疏请“先行日讲,次举经筵,选择儒臣,分班进讲”。可以说,举行经筵日讲已经成了臣下的普遍要求。然而,这时康熙皇帝虽在名义上已经亲政,而实际大权却仍操于以鳌拜为代表的原辅政大臣之手。为了达到长期专权的目的,他们把以开发康熙皇帝智力、培养其治国能力为目的的经筵日讲视为对自己权力的威胁,对之仍然采取了不予理睬的顽固态度。对于在议开经筵日讲活动中态度积极、影响较大者,还枪打出头鸟,予以惩处。如康熙六年六月,康熙皇帝亲政前夕,内弘文院侍读熊赐履上疏康熙皇帝,要求他宜趁青年时期,选择道德学问都出类拔萃的知名学者,作为自己的老师,“证诸六经之文,通诸历代之史,以为敷政出治之本”。康熙七年儿月,他又再次上疏,指出“讲学勤政,二者不可偏废,而在**尤为切要者也”,并要求康熙皇帝将之提到君德成就、天下治乱的高度加以重视。因为他对经筵日讲态度积极而且将其意义也阐释得十分深刻,鳌拜等人极为愠怒。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摘取其奏疏中涉及辅政大臣的只言片语,指为语含讥讽,企图藉此加罪。这样,尽管其时康熙皇帝已经步入青年时期,但是由于鳌拜等人的无理阻挠,经筵日讲却仍像康熙皇帝亲政以前那样迄未举行。
《清朝那些事儿》编辑推荐与评论:
清朝那些事儿本来很通俗,只不过有那么一些人做了一些事儿。因为通俗,所以精彩。清朝那些事儿本来就这么精彩,剔除后代强加的所谓研究猜测的成分,真实的清史才*鲜活、*好看。清朝那些事儿本来很深奥,有那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隐含着那么大的学问。因为深奥,所以难看。清朝那些事儿本来就这么耐看,只要你不把它简单化、庸俗化,就能从故事中读出做人做事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