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84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1 4 361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北京中佳图书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230226648    地址:北京 北京市 丰台区 永合庄镇四海
促销广告:本店各类图书品种齐全保证正版欢迎下祝大家购物愉快,一生平安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各类图书品种齐全,特低利润销售,薄利多销,保证正版,欢迎下单。祝大家购物愉快,一生平安。
店铺介绍
本店各类图书品种齐全,保证质量,保证正版,欢迎下单。祝大家购物愉快,一生平安。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奋斗论
作/译者:姚军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奋斗论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
ISBN:9787567204256 [十位:7567204258]
页数:226      
定价:¥30.00
店铺售价:¥12.00 (为您节省:¥18.00
店铺库存:10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230226648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奋斗论》内容提要:
《奋斗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奋斗理论为切入点,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奋斗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观为研究视阈,探讨了奋斗的术语界定及内涵指认,回溯了奋斗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分析了奋斗的真理性与价值准则、奋斗的差异论与机制创新以及奋斗的目标观与实现路径。对何为奋斗、为何奋斗、如何奋斗等问题均作了必要盼探讨和论证。对指导个体奋斗、群体奋斗、民族奋斗以及社会奋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奋斗论_姚军_苏州大学出版社_
《奋斗论》图书目录: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1.国内研究状况
2.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方面及努力方向
1.创新方面
2.努力方向
**章 奋斗的术语界定及其内涵指认
**节 奋斗的术语界定
一、国内著作中有关“奋斗”的语义阐释
一、国外著作中有关“奋斗”术语的解读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奋斗”
第二节 奋斗的范式
一、个体奋斗
二、群体奋斗
三、民族奋斗
四、社会奋斗
第三节 奋斗的指向
一、精神追求
二、生活理念
三、价值取向
四、行为方式
第四节 奋斗的特质
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四、手段与目标的统一
第五节 奋斗的历史回溯与前瞻愿景
一、奋斗的历史回溯
一、奋斗的前瞻愿景
第二章 奋斗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节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奋斗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奋斗观
一、列宁的奋斗观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观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理论
第三节 民族传统文化中奋斗思想资源的开发
一、舍生取义
一、志存高远
三、见贤思齐
四、勤劳勇敢
五、慎始敬终
六、自强不息
第四节 西方文化中奋斗思想资源的借鉴
一、信仰宗教
一、高扬理性
三、励志奋斗
第三章 奋斗的真理性与价值准则
**节 奋斗的真理性
……
第四章 奋斗的差异论与机制创新
第五章 奋斗的目标观与实现路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奋斗论》文章节选:
在独立性存在中,个体奋斗与个体的利益紧密联系,利己主义、个体主义的奋斗则大放异彩。在这里,奋斗所要引导个体遵守、维护的制度、法律、社会规范是建构在利己的个体主义基础之上的;它捍卫的是“自我”、“利己”,把人放在世界*高目的的地位,排斥建立在虚假整体主义基础之上的依附性人格,一定程度上对推动人的解放与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但是,资本主义文化体系的不足正是由于个体性的发育滋长不断地被揭示出来,**就是通过这个体系中的竞争得以界划出来的。自由竞争导致大部分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人的主体性的实现程度恰恰取决于拥有资本的多寡,所以人会为了*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主体性,而把他人作为工具,把自身作为**的目的。在这里,奋斗被当成了一种资本和为实现自身目的的工具。个体作为独立的“存在”,追求利益演变为生活的运行原则,维护主体性也荣升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范式。而这里所谓的主体性,也不过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借由实现自我的途径,通过奋斗得以出场。
(三)共生性存在:人类大我时代的奋斗
由于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作为全人类的发展演变,已成为一种内在的必然,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反思。在这种思考和反思中,被类似共在、共生之类的关键词占据。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人类并不是以单子式的孤立个体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双向交往为起点的。后现代思潮的**者,其代表人物之一,大卫·格里芬(D.E.Grifin)就认为,所谓对现代性的超越,就是使人们摆脱现代机械的、科学化的、二元论的、家长式的、欧洲**论的、人类**论的、穷兵黩武的和还原的世界,并尝试竭力证明每个个体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