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74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0 2 74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烟先生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419507575    地址:湖北省 武汉市 洪山区 鲁磨路
促销广告:正版图书,放心购买!确认订单请联系QQ或者电话!
图书分类
图书标签
店铺公告
确认订单请联系QQ或者电话!
店铺介绍
正版图书,请放心购买!看中书箱请直接电话或者短信联系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曹德本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政治思想史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9787040140194 [十位:7040140195]
页数:424      
定价:¥34.30
店铺售价:¥9.90 (为您节省:¥24.4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419507575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国政治思想史》内容提要: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普通高等教育政治学类“十五”**级规划教材,由本学科领域**学者联袂编写而成。编者结合时代特点,吸收学术界*新研究成果,在查阅、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学派、人物为核心,阐述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的思想学说;书中**把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分为六个时期,科学地揭示中国政治思想演进的基本脉络及其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全书史料翔实、逻辑性强、文字流畅,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准。《中国政治思想史》可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专业的教科书,也可历史学、供行政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学习参考。
《中国政治思想史》图书目录:
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文化体系
四、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术创新

**编 思想形成期
引言先秦时期的社会特点
一、中国早期**产生的道路与商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演变

**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节 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
一、祖先崇拜的观念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
第二节 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
一、天命不常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
三、敬天保民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思想
**节 孔子
一、身世
二、仁、礼学说
三、德治主张
四、人生哲学
第二节 孟子
一、身世
二、性善论
三、仁政学说
四、历史观
第三节 荀子一
一、性恶论
二、礼治主张
三、社会观

第三章 道家的政治思想
**节 老子
一、道论
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 庄子
一、政治理想
二、政治哲学中的相对主义观念
三、人生观
四、社会批判精神

第四章 墨家的政治思想
**节 兼爱主张
第二节 尚贤主张
第三节 尚同主张
第四节 非攻主张
第五节 节 用主张

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
**节 慎到
一、关于权势的作用
二、关于君主巩固权势的要领
第二节 申不害
第三节 商鞅
一、历史观
二、人性论
三、法治理论
四、耕战思想
第四节 韩非
一、历史进化论与人性好利论
二、君主至上论
三、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

第二编 思想发展期
引言秦汉隋唐时期的社会特点
一、社会政治状况
二、社会经济状况
三、**的古代民族大融合

第六章 秦汉隋唐**帝王的政治思想
**节 秦始皇
一、尊君
二、**集权思想
三、重刑主义的法治思想
四、“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思想
第二节 汉武帝
一、独尊儒术
二、杂霸政治术
第三节 唐太宗与贞观时期的统治集团
一、贞观集团的基本政治主张
二、贞观集团的治国策略
第七章 汉唐道家的政治思想
**节 汉初黄老
一、汉初黄老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
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三、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四、罚不患薄,约法省刑
五、轻徭薄赋,以农为本
第二节 《淮南子》
一、无为论
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历史观
三、兼容仁义的法治论及用贤观
第三节 鲍敬言
一、否定“尊卑有序”,主张天然平等
二、“强陵弱”、“弱服强”的**起源论
三、对君主制度的批判
第四节 葛洪
一、尊君思想
二、道本儒末、儒道合一
第五节 《无能子》
一、理想社会及对圣人的批判
二、对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
三、自然主义与无为论
第六节 罗隐
一、论君主的合法性
二、论明君
三、君主批判论

第八章 汉唐儒家的政治思想
**节 贾谊
一、基本治世原则
二、礼法兼用的治国主张
三、治国策略
第二节 董仲舒
一、****论
二、君权至上与天谴说
三、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四、道的永恒与经、权、更化
第三节 王符
一、民本论
二、德化论
三、重贤论
四、明君论
五、重法论
第四节 傅玄
一、崇儒论
二、君道论

第三编 思想完善期
第四编 思想反思期
第五编 思想转型期
第六编 思想变革期
……
《中国政治思想史》文章节选:
从圣人乱天下的观点出发,庄子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君主与盗贼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④,诸侯与盗贼同样都是盗贼,所不同的是盗贼仅仅盗窃财物,而诸侯却偷窃天下**。盗贼的偷盗行为与诸侯国君相比,根本微不足道,但是,前者却被拘而后者却成为**的统治者。
庄子批判的另一个对象,是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庄子认为,所谓的仁、义、礼、智等伦理规范,都是与真正的道德相违背的,仁、义、礼、智这些伦理规范的出现,实际上是道德衰败的结果,道德愈是败坏,礼义规范也就愈是隆盛。“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②为时人多所称道的名分与知识,正是使人类社会的道德衰败的凶器,名与知不仅不能使人的道德良善,反而却只能使道德愈加败坏。
庄子认为,儒家与墨家所倡导的礼义、兼爱,事实上只能是专制**政治统治的工具。“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跛攘臂乎桎梏之间。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桉褶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③庄子的这一认识无疑是深刻的,但是,庄子“仁义为桎梏凿枘”的说法也确实过于偏激,人类社会是文化规范维系的群体,伦理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历史上的任何时代,离开了一定的伦理规范,人类的群体生活都将失去意义。庄子完全否定了礼义制度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其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人类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历史经验,庄子也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于历史传统特别是三代以来的文化传统持肯定的态度,而庄子则认为,历史上的那些先王先圣留下来的经验都不过是糟粕,毫不足道,真正有益的历史经验是不可能留传下来的。在《庄子?天道》篇中,庄子借轮扁之口说,凡是圣人留下来的书都是糟粕,“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因此,无论是以文字形式还是以不成文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历史经验都不足为贵。
庄子认为,由于人们过分地重视了先王之道,而现实社会所能继承的又只能是先王的糟粕,现实社会的政治也就只能比先王的时代更糟。庄子说:“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