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1年04月
ISBN:9787514600407
[十位:751460040X]
页数:257
定价:¥29.80
店铺售价:¥9.00
(为您节省:¥20.80)
店铺库存:2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079558195
店主推荐图书:
-
¥5.8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14 13:38:25]
赵**
上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13 22:39:20]
黄*
深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13 20:42:05]
刘**
成都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13 10:32:37]
桂林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1-13 00:15:16]
佩*
重庆市
《中国饭局里的潜规则》内容提要:
由姜得祺编著的这本《中国饭局里的潜规则》从邀请客人,到就餐,到结账,*后到西餐、商务餐等详细介绍了在这些环节中的每个细节,不仅是本餐饮礼仪书,更算得上饭局中的做人处世书。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从中有所收益。
饭局不是**的,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
由姜得祺编著的这本《中国饭局里的潜规则》是一部*有效的饭局攻略
,助你左右逢源进退自如。
《中国饭局里的潜规则》是一本*实用的酒桌圣典,帮你运筹帷幄马到
成功。书中对中国饭局的全新诠释,潜规则的活学妙用,能让你在推杯换盏
间游刃有余,于觥筹交错中如鱼得水。
《中国饭局里的潜规则》图书目录:
**章 如何布置一场**无缺的饭局
请客吃饭是职场**的能力
请客吃饭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备饭局考虑周全,否则适得其反
请客前应该做到有备无患
巧夺天工妙布局,才能达到目的
饭桌对局不得不学会八面玲珑
收局*佳效果:宾主齐欢乐
第二章 请客前你不得不考虑的那些事
请少数民族客人吃饭一定要谨慎
注意细节,东西南北饮食的不同
宴请要看场合,吃饭要分档次
男女饮食有差异,食物准备各不同
老幼年龄有差别,饮食应该有区别
准备好音乐,它会成宴会的情调师
第三章 邀请客人应该懂得技巧和方法
请领导吃饭,应该以敬为先
请客户吃饭,应该以诚为先
请同事吃饭,应该以利为先
请下属吃饭,应该以情为先
请异性吃饭,应该以礼为先
如果你的宴请被拒绝了怎么办
邀请客人应该讲究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 别忘记自己就是饭局上的主角
饭局的主角,穿衣不可随便
过紧的套裙让你成了“肉粽”
饰品失礼,“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要将自己头弄得像个“鸡窝”
妆不出好气色,哪有贵人来
只有干净的手才可以与成功握手
别顺手将客人的名片塞进裤兜
微笑不仅是愉悦自己,也愉悦别人
朋友聚会也不可“出口成脏”
做宴会女达人,不可漏洞百出
第五章 饭桌上你不得不懂的礼仪细节
赴宴时应注意仪表整洁
客人与主人见面要学会打招呼
喧宾夺“座”难免尴尬
入座时*容易被你忽视的礼仪
座次安排应该有尊卑有序
餐巾与筷子的使用
第六章 点餐如点兵,把握不好全盘皆输
点菜“硬功夫”之江湖再现
你知道谁来点菜更合适吗?
像专业的点菜师那样去点菜
点菜切勿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点菜其实有方法和技巧
点菜不可不知道的宜与忌
不同场合点酒水要注意
第七章 进餐过程中不得不注意的问题
餐桌上请注意你说话的分贝
不要让你的舌头超越你的思想
你在细品食物,别人在细品你
你的酒杯正凌驾于领导之上
不要让一个喷嚏“打”跑了生意
进餐必须知道的细节礼仪
再熟悉的人吃莱还是需要讲究
用餐席间交谈应该把握住分寸
餐桌上抽烟一定要注意礼仪
“以茶代酒”的待客之道
品茶更应该学会倒茶
第八章 把酒言欢,有劝有拒
无酒不成席,好席配好酒
他人为你斟酒,你行“叩指礼”了吗
酒香词美,好酒还需好词劝
学会挡酒词,杯酒也尽欢
酒量不好,如何陪酒不失礼
一定要饮好开头两杯酒
饭局形势不妙,敬酒为上策
以礼还礼,巧妙拒**方敬酒
动之以情的拒酒方法
宴席“不倒翁”的拒酒七法
用餐饮酒的礼仪不能不知道
懂得酒桌上的规矩才能办大事不吃亏
第九章 看透对方的心理,应对刁钻客人
滴水不漏应对笑里藏刀的人
对自私自利的人敬而远之
谨慎应对深藏不露的人
远离那些搬弄是非的人
宽厚平和对待尖酸刻薄的人
第十章 身体语言比口头语言更有力度
留心你的表情,表情爱出卖你
微笑是打败对手*有威力的武器
讨人喜欢很简单,身躯挺拔就行
第十一章 饭桌上教你几招制胜策略
投石问路,利用好反馈试探法
制造假象,假作真时假亦真
适时沉默,无声地威慑对方
蛇打七寸,抓住要害处下手
声东击西,出对方意料之外
跳出“两难”问题的圈套
别人当众刁难你,你该怎么办
面临是非,你应当“急刹车”
如何才能说服明确拒绝自己的人
怎样有效指责别人的错误又保留面子
第十二章 饭局中不得不懂的心理操纵术
明求遇阻,不妨以智暗取
化繁为简,再困难也变轻而易举
以情感人,让对方主动帮忙
软磨硬泡,迫使对方答应帮忙
用“激将法”让对方出手办事
巧抓时机,求人办事事半功倍
善于退让,才能以退为进
掌握火候,又快又好办成事
活学活用“谎言”,巧办大事
第十三章 结账很关键,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异性饭局,男人买单显风度
AA制聚会,为什么你不付钱
谁请客谁买单,天经地义
不要总把自己当做“上帝”
不带现金吃“霸王餐”要不得
到底谁该为饭局结账*合适呢
如何结账才能够尽显魅力
结账的时候你不能不注意的事项
第十四章 应对涉外用餐要注意的礼节
涉外宴请形式及各国宴请座次
掌握各国餐具的用法
不同**习惯不同的食物和饮料
小费问题,付还是不付呢
参加涉外宴请的注意事项
涉外宴请的订餐与点菜
注意涉外宴请的原则
掌握涉外祝酒方式和礼仪
第十五章 成功的商务用餐是如何办到的
商务“概念饭”要巧吃
商务宴请准备工作要做好
商务餐你得提前订好菜谱
如何写商务宴请邀请函
商务宴会迎接宾客注意的问题
商务宴会宾客的座次安排很重要
如何点好商务餐是生意成功的关键
商务饭局正式进餐的礼仪
第十六章 教你学会吃西餐,将来大有用处
西餐基本礼仪必须要懂
鸡尾酒会上的细节礼仪
西餐的摆台及座次安排
西餐的餐具及其摆设
西餐点菜的技巧和方法
在西餐厅喝酒的注意事项
刀与叉的使用方法
使用餐巾时的礼仪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文明古国,又是礼仪之邦,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无 论是 古代还是现代,无论私人交际还是公务往来,都离不开饭局。因此,饭局就 承载 了权力的争夺和利益的分配。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杯子底下好办事”。酒桌上,人与人之间的 距离 大大缩短,许多生意在酒桌上的成功率远远高于办公室。 可见,饭局在古今中外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力量,饭局的这种力量在中 国的 现代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饭局”一词起源于宋朝,迄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局”原本 是下棋 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又引申出了“赌博”、“聚 会”、“圈 套”等意思。“饭”与“局”的结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一 大贡 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是太多了。春秋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 杀三 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使赵国得到了数十年的太平岁月。此外,如 “鸿门 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历代**饭局更是耳熟能详 ,妇孺皆 知。 一个饭局,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人职业 生涯 的成功与失败。无论是初涉职场的新手,还是一位已经站稳脚跟的内行里手 ,或 者是一位大公司的成功经理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做什么样的职业,如果 不懂 得饭局上的游戏规则,都难免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留下障碍。 饭局看似简单,其实,中间暗藏着政治权利、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等等 。所 谓人脉,所谓圈子,所谓社会关系,所谓朋友,所谓友谊,到*后都绕不开 饭 局。酒肉虽然穿肠过,交情却在心中留。而你在饭局中的发挥,往往决定了 你能 否成功、能否成事。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端的是 饭局 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饭局如此的重要,因此,在饭局之前首先要学会邀请别人,如果自己觉 得有 用的人被你的邀请举动吓得不敢来了,何以再求别人帮助你办事啊!即使邀 请来 了,更要懂得饭局的礼仪,尤其是那些熟悉的人,不要觉得无所谓,反正是 熟人 怎么对待都成,这样想就完全错了,无论平时多么熟悉的人饭局上都一定得 按照 饭局的礼仪去对待。该敬酒的时候一定要敬酒,但是不能完全顾着喝酒忘记 自己 请客的真正目的,不妨在酒桌上点点正题,但是千万别死咬着这个话题不放 ,点 到为止为好。相信聪明的人都会明白你请客的目的。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 的手 软,该为你办的事人家也会尽力的。 另外,把握饭局上每个人的身体语言,从中读取自己话题的效应。对那 些刁 难你的人,不要怒发冲冠,而是巧妙地想办法,在心平气和的话语中,回敬 对 方。*后,结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自己做东请客,就一定要主动结账 ,不 能自己将别人请来了,你自己还等着吃免费的“霸王餐”,否则你请客求人 的目 的将一败涂地。还有,虽然在中国西餐店也不少,如果你邀请的客人主动提 出去 西餐店,你一定要懂得吃西餐的各个环节,这样才显得有礼有节,才能够成 就大 事…… 总之,本书从邀请客人,到就餐,到结账,*后到西餐、商务餐等详细 介绍 了在这些环节中的每个细节,不仅是本餐饮礼仪书,更算得上饭局中的做人 处世 书,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从中有所收益。谢谢! 愈来愈多的公务、商务人士相信,餐桌是一个**的交流平台。相信以 餐会 或酒会来款待同业、政界要人、名人及重要客户是个好方法。宴会上。食物 留存 在口齿间的美妙感觉会使人情绪愉悦、放松。这样。陌生人可以由不熟悉变 成熟 悉;一直心怀戒备的人可以变成知己。即使是简单的一顿餐,有时也能收到 事半 功倍的效果。 但是,在整个宴请过程中,如果有一处细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使这种 请客 吃饭的好事变成坏事,甚至造成大客户流失、被朋友小看、领导不满、职位 不保 等问题。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实例可证的。 (1)一顿晚餐吓跑了美国巨商。 东北某企业与一家美国大公司商谈合作问题,这家企业花了大量工夫做 前期准 备工作。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该企业邀请美国公司派代表来考察。前来考 察的美 国公司老板在这家企业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技术**等 一些场 所,对中方的设备、技术水平以及工人操作水平等,都表示了相当程度的认 可。 中方企业非常高兴,设宴招待美方老板。宴会选在一家十分豪华的大酒 楼, 有20多位企业中高层领导及市政府的官员前来作陪。美方老板以为中方还有 其他 客人及活动,当知道只为招待他一人之后,感到不可理解,当即表示与中方 的合 作要进一步考虑。美国老板回国之后,发来一份传真,拒绝与这家中国企业 的合 作。美方老板认为中方吃一顿饭都如此浪费,要是把大笔的资金投进去,说 不定 怎样挥霍呢。于是一笔巨额投资就因这顿饭的“小节”付诸东流。 (2)点菜不当丢职位。 赵小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当秘书。**,老总准备宴请新员工,让 她去 酒店预定包房并点菜。到了酒店,她面对服务员递上来的菜谱眼花缭乱,不 知点什 么菜好。点太好的菜吧,担心老总说太浪费;点一般的菜吧,又怕老总说“ 小家子 气”。*后,只好按服务员的**点了一桌菜。结果,因搭配不当,许多菜 无人动筷 子,浪费不少。饭后,老总对赵小姐十分不满,从此不再让她担任秘书工作 。 (3)席间泄密吃大亏。 1916年初,德军正在准备向法国边境要塞凡尔登发起突然袭击,这时一 位同 情法国的美国商人途经波兰华沙时,应邀出席了宴会。宴会上,他有意坐在 德国 **参谋身边。这位德国军官在他频频敬酒之后,便全无戒备地说:“你们 美国 支持法国和英国是枉费心机,因为德国将在凡尔登发动一次具有决定性作用 的攻 势。”结果这位商人利用酒的攻势轻而易举地得到情报,并及时地转告法国 。于是 法国在凡尔登调集10万兵力,200门大炮严阵以待,不仅击退德军的进攻, 保住了 凡尔登,而且迫使德军在这一地区节节败退。 聚餐吃喝在中国人交际中的重要性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因此,也常常 在涉 外交际中被人利用。有一家公司准备从日本引进一条流水线。谈判之前,日 本方 面为了取得有利的谈判地位,想撄取有关的背景材料,便主动前来该公司进 行 “考察”。他们反请该公司总经理到**宾馆“一醉方休”,结果该公司总 经理在对 方万般“诚意”之下,喝了不少的酒,头脑发热,话匣子打开了,把公司里 的外 汇情况产品销售情况吐了出来,后来在洽谈签订合同时吃了大亏,给公司造 成了 巨大损失。 (4)吃相不佳就“炒”你。 大学毕业的牛先生到一家单位找工作,该单位通过技能考察后,决定对 他试 用3个月。**期的**天中午,老板请一客户公司经理吃饭,牛先生也参 加了。 牛先生如坐针毡,在老板与客户谈话问,他便匆匆将饭吃完了。回到办公室 ,老 板对他说的**句话就是“明天,你不用来了,你不适合我们的单位”。老 板指出 他吃饭时响声太大,而且不懂自我修饰,实在有损公司形象。牛先生怎么也 没想 到,用人单位竟会以吃相不雅为由“炒”掉自己。 据报载,目前一些大型私营企业集团招聘,将“看吃相”作为一种辅助 面试 手段。把“看吃相”时掌握的信息,与业务经验考察等要素结合起来,综合 分析 一个人的能力。 (5)结账不当失良缘。 李小姐年轻漂亮,在姑姑、阿姨的操心下,开始和男士约会。**位男 士是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因为不是**,**次约会的李小姐选在了离公 司比 较近的餐厅。点菜时,男士把菜单放在了李小姐面前,让她点自己喜欢吃的 菜, 李小姐照做了。席间,他们谈得很愉快,买单的时候,价格似乎高了些。但 男士 很爽快地把单买了,然后问了以后的联系方式。 第二次约会是**下午,在茶坊坐下后,不知不觉又到了晚饭的时间, 李小 姐心里想着要回请他,就提议一起吃晚饭。菜还是李小姐点,可结账时,李 小姐 还没来得及开口,那位男士掏出皮夹把账结了。李小姐当时还想,和他争着 买, 说不定会伤他的自尊,等以后熟了,再来买单。没想到��是,她却再也没有 这样 的机会了。因为两天后,男方的介绍人转弯抹角地说了一大堆他不适合她的 理 由。*后,她听出来了,是男方嫌她太会用钱,太不体谅男士。 有了**次教训,当李小姐遇到第二个合眼缘的男士时,不管去哪里, 去干 什么,每次她都抢着买单,有时双方几乎到了争执的地步。她想:这样做, 别人 就不会说我了吧。可人家又不高兴了,在交往了一个多月后,她收到了男士 发来 的E―mail:“我知道,我的收入没有你高,但你也不用这样不给我面子, 我觉得你 太主观,和你在一起有压力。”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