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1 8 247
本店铺共有 12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5%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8%
发货问题
11
92%
已解决
12
100%
店主称呼:玉龙悦文化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691496648    地址:北京 北京市 朝阳区 定福庄园艺场25号院
促销广告:正版特价库存积压一手新书,无划线笔记,缺货会及时通知。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购书提示★════╮
║★两天内不付款者,售出不候★║
║---------------------------------------║
║★每天走货量大,图书流动快★║
║---------------------------------------║
║★如遇到有些书断货,还请您★║
║---------------------------------------║
║★多谅解!在此先行谢谢理解★║
╰════════��═════╯
店铺介绍
现在库存图书10余万种,批发零售。

╭════【新书批发】════╮
║1.主营最近年专业.社科类新书;║
║2.适合图书馆装备,书店零售用书║
║3.现10余万(月更新2千多种)║
║4.可提供现货图书30多万个品种;║
║5.社版为主,折扣低、品相好;║
║6.上百家出版社正版库存图书;║
║7.我们诚恳地与各地单位合作!║
║╭────────────╮║
║│客服QQ联系:3356693236 │║
╰══════════════╯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古文观止(经典珍藏)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
ISBN:9787805462974 [十位:7805462976]
页数:462      
定价:¥45.00
店铺售价:¥18.50 (为您节省:¥26.50
店铺库存: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691496648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古文观止(经典珍藏)》内容提要:
《古文观止(*新经典珍藏)》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集。所 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 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 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古文观止(*新经典 珍藏)》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 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古文观止(经典珍藏)》图书目录:
卷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季梁谏追楚师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子鱼论战
郑庄公戒饬守臣
烛之武退秦师
卷二 周文
楚归晋知罃
吕相绝秦
齐国佐不辱命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季札观周乐
子产论政宽猛
卷三 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
召公谏厉王止谤
诸稽郢行成于吴
吴子使札来聘
郑伯克段于鄢
虞师晋师灭夏阳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卷四 秦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苏秦以连横说秦
范雎说秦王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说信陵君
卜居
宋玉对楚王问
卷五 汉文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五帝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
管晏列传
屈原列传
孔子世家赞
酷吏列传序
游侠列传序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
卷六 汉文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上书谏猎
过秦论(上)
治安策
高帝求贤诏
论贵粟疏
李陵答苏武书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卷七 六朝唐文
桃花源记
北山移文
谏太宗十思疏
为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五柳先生传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辞
陋室铭
阿房宫赋
滕王阁序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吊古战场文
原道
原毁
杂说一
杂说四
卷八 唐文
师说
进学解
讳辩
祭十二郎文
送董邵南序
卷九 唐宋文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祭鳄鱼文
柳子厚墓志铭
种树郭橐驼传
捕蛇者说
小石城山记
岳阳楼记
严先生祠堂记
卷十 宋文
五代史宦者传论
醉翁亭记
张益州画像记
管仲论
范增论
留侯论
贾谊论
晁错论
卷十一 宋文
超然台记
石钟山记
六国论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上枢密韩太尉书
读孟尝君传
赠黎安二生序
卷十二 明文
司马季主论卜
卖柑者言
深虑论
送天台陈庭学序
阅江楼记
豫让论
沧浪亭记
徐文长传
信陵君救赵论
《古文观止(经典珍藏)》文章节选:
曹刿论战 《左传·庄公十年》 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这一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因 鲁国��武力支持他兄弟公子纠争夺君位,特派兵攻打鲁国,双方在鲁 国的长勺展开一场激战。当时齐强鲁弱,但由于战前曹刿对鲁国的情 况有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在战争开始后曹刿又能很好地把握反攻和追 击的时机,所以鲁国反而打败了齐国,使此战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 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例。此文记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揭示了取 信于民是战争胜利之本,而士气的盛衰则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齐师伐我①,公将战。曹刿请见②。其乡人曰③:“肉食者 谋之④,又何问焉⑤?”刿曰:“肉食者鄙⑥,未能远谋。”遂乃 入见。
注释 ①齐师:齐国的军队(与前文《周郑交质》“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句 之“师”、 《季梁谏追楚师》“请追楚师”句之“师”等义同)。我:指鲁国。因《左 传》采用鲁国 国君在位年记事,故称鲁国为“我”,下文的“公”指鲁庄公。
②曹刿(gui):鲁国人,有智有勇,他除了参加本文所记述的齐鲁长勺 之战,还 曾在鲁庄公十三年(公元前681年)齐鲁两国国君柯地会盟时,持剑挟持齐桓 公,迫 使他归还侵占的鲁国领土。请见:请求进见。见,指臣下拜见君主,下级 拜见上级。
③乡人:同一个乡的人。春秋时期诸侯国国都及其近郊设“乡”这样 的行政区 划,跟后来的“乡村”之“乡”不同。
④肉食者:指有权位的大人物。
⑤间(jian):参与。
⑥鄙:鄙陋。
译文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庄公。他的同乡 人说: “那些吃肉的(大人物)在谋划,你又去掺和什么呢?”曹刿说:“那些吃 肉的(大人物) 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人宫进见(庄公)。
问:“何以战⑦?”公曰:“衣食所安⑧,弗敢专也⑨。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⑩,弗敢加 也11,必以信12。”对曰:“小信未孚13,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14,虽不能察,必以情15。”对曰:“忠之属也16,可以一战17。
战,则请从。” ⑦何以:以何,指依靠、凭借什么。
⑧所安:指安身立命的东西。
⑨专:指专有,独享。
⑩牺牲:指祭祀用的牲畜,一般指牛、羊、猪。玉:玉器。帛:丝绸 之类的纺 织品。
11加:指虚报、谎报。
12信:诚实,诚信,言语真实。
13孚(fu):诚信感人。
14狱:诉讼案件。
15情:情况,实情。
16忠之属:指忠于人民一类的事。忠,尽心竭力。属,类。
17可以:可以凭借它。
(曹刿)问(庄公):“依靠什么迎战?”庄公说:“衣服食物这些安身 立命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人民。”(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施予)不周 到普遍,人 民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帛,不敢谎报,(祝 史的祭祷)一 定诚实不欺。”(曹刿)回答说:“小信小诚不足以感动神灵,神灵是不会 降福的。”庄 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说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实际情况 处理。”(曹 刿)回答说:“这才是尽心竭力(为人民办实事)一类的事情啊!可以凭借这 一点打 一仗。(一旦)打起来时,请让我跟去。” 公与之乘18,战于长勺19。公将鼓之20。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1。公将驰之22,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23,登轼而望之24,曰:“可矣!”遂逐齐师。
18乘(cheng):乘车。
19长勺:鲁国地名,其故地在今山东曲阜市北。
20鼓之:指击鼓发起对齐军的反攻。古代发动进攻时以击鼓为号。鼓 ,擂鼓, 用作动词。下文的“三鼓”,指三次击鼓进攻。
21败绩:(军队)溃败,大败。
22驰之:指驱赶兵车追击齐军。驰,赶车马快跑。
23视:仔细地看。辙:车辙,车轮轧过后所留下的痕迹。
24轼(shi):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是扶着车 前横木 的意思。按:此句谓登上车厢前横木“而望之”。
译文 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兵车,(与齐军)在长勺作战。庄公准备击鼓(发起 对齐军 的反攻),曹刿说:“还不行。”齐军三次擂鼓(进攻),曹刿说:“可以( 反攻)了!”齐军 大败(溃不成军)。庄公准备驱赶兵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 刿)下车仔 细察看齐军兵车的车辙(后),登上(自己所乘的兵车),扶着车前用作扶手 的横木眺 望(溃逃的)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驱车)追击齐军。
《古文观止(经典珍藏)》编辑推荐与评论:
《古文观止(*新经典珍藏)》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是一部**的古文读物。 《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褥代下迄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分为十二卷。所选文章能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它应用文,大体上反映了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文章篇幅短小精悍,脍炙人口,易于记诵,至今仍是人们学习文言文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