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1年01月
ISBN:9787504153531
[十位:7504153532]
页数:363
定价:¥46.00
店铺售价:¥5.00
(为您节省:¥41.00)
店铺库存:140
本
![](/images/new1/loading1.gif)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https://chat.youlu.net/online.aspx?memberid=1465349&r=1739349863)
15357151682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03 16:12:45]
蒲*
合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7-21 18:25:53]
影*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7-20 12:52:42]
波*
合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30 20:22:31]
邱**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14 14:38:24]
张*
广州市
《人文社会科学导论》内容提要:
本书是适应高等学校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博雅教育课程的需要
而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特定知识形式和学科得以形成
和发展的文化和思想脉络,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
法、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文化
和社会创新中的作用。
通过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博雅课程,拓展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和文
化空间,在知识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之中培养学生的心智和思想的灵
性,在知识和学科的对话和统一性之中寻求和培养价值判断和批判反思的
能力,这是目前博雅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书主编朱红文教授长期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本书是根据他
在这一领域20多年研究和教学的积累和新的编撰而成。
导言 人文社会科学与博雅传统
**章 西方人文精神与知识传统的历史演进
**节 “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与“人文主义”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博雅传统与古典人文学科
第三节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第四节 启蒙理性与科学方法
第五节 现代人文科学的诞生
第二章 中国人文精神与知识传统的历史演进
**节 中国古代的“六艺”教化与“礼乐”传
《人文社会科学导论》图书目录:
本书是适应高等学校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博雅教育课程的需要
而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特定知识形式和学科得以形成
和发展的文化和思想脉络,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
法、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文化
和社会创新中的作用。
通过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博雅课程,拓展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和文
化空间,在知识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之中培养学生的心智和思想的灵
性,在知识和学科的对话和统一性之中寻求和培养价值判断和批判反思的
能力,这是目前博雅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书主编朱红文教授长期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本书是根据他
在这一领域20多年研究和教学的积累和新的编撰而成。
导言 人文社会科学与博雅传统
**章 西方人文精神与知识传统的历史演进
**节 “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与“人文主义”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博雅传统与古典人文学科
第三节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第四节 启蒙理性与科学方法
第五节 现代人文科学的诞生
第二章 中国人文精神与知识传统的历史演进
**节 中国古代的“六艺”教化与“礼乐”传统
第二节 中国人文思想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中国人文精神的总体特征与现代构建
第三章 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学科
**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人文世界与人的教化
第三节 人文科学的基本学科
第四节 人文科学的现代发展
第四章 人文科学的基本性质、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
**节 人文科学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原则
第五章 现代性、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
**节 启蒙运动与社会科学观念的诞生
第二节 现代性与社会科学建制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谱系与社会科学文化
第六章 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
**节 经济学
第二节 社会学
第三节 政治学
第七章 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节 面向对象的研究过程
第二节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八章 当代科学图景的重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
**节 现代性风险与知识的“自反性”
第二节 唯科学主义批判
第三节 后现代话语的知识策略及其限度
第四节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汇合与融通
第九章 广义设计理论与当代知识和文化的创新
**节 设计的普遍性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以及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弊端
第三节 广义设计论的视野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人文社会科学导论》文章节选:
本书是适应高等学校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博雅教育课程的需要
而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特定知识形式和学科得以形成
和发展的文化和思想脉络,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
法、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文化
和社会创新中的作用。
通过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博雅课程,拓展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和文
化空间,在知识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之中培养学生的心智和思想的灵
性,在知识和学科的对话和统一性之中寻求和培养价值判断和批判反思的
能力,这是目前博雅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书主编朱红文教授长期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本书是根据他
在这一领域20多年研究和教学的积累和新的编撰而成。
导言 人文社会科学与博雅传统
**章 西方人文精神与知识传统的历史演进
**节 “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与“人文主义”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博雅传统与古典人文学科
第三节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第四节 启蒙理性与科学方法
第五节 现代人文科学的诞生
第二章 中国人文精神与知识传统的历史演进
**节 中国古代的“六艺”教化与“礼乐”传统
第二节 中国人文思想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中国人文精神的总体特征与现代构建
第三章 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学科
**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人文世界与人的教化
第三节 人文科学的基本学科
第四节 人文科学的现代发展
第四章 人文科学的基本性质、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
**节 人文科学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原则
第五章 现代性、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
**节 启蒙运动与社会科学观念的诞生
第二节 现代性与社会科学建制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谱系与社会科学文化
第六章 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
**节 经济学
第二节 社会学
第三节 政治学
第七章 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节 面向对象的研究过程
第二节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八章 当代科学图景的重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
**节 现代性风险与知识的“自反性”
第二节 唯科学主义批判
第三节 后现代话语的知识策略及其限度
第四节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汇合与融通
第九章 广义设计理论与当代知识和文化的创新
**节 设计的普遍性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以及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弊端
第三节 广义设计论的视野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人文社会科学导论》编辑推荐与评论:
本书是适应高等学校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博雅教育课程的需要
而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特定知识形式和学科得以形成
和发展的文化和思想脉络,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
法、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文化
和社会创新中的作用。
通过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博雅课程,拓展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和文
化空间,在知识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之中培养学生的心智和思想的灵
性,在知识和学科的对话和统一性之中寻求和培养价值判断和批判反思的
能力,这是目前博雅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书主编朱红文教授长期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本书是根据他
在这一领域20多年研究和教学的积累和新的编撰而成。
导言 人文社会科学与博雅传统
**章 西方人文精神与知识传统的历史演进
**节 “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与“人文主义”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博雅传统与古典人文学科
第三节 文艺复兴与人文��义
第四节 启蒙理性与科学方法
第五节 现代人文科学的诞生
第二章 中国人文精神与知识传统的历史演进
**节 中国古代的“六艺”教化与“礼乐”传统
第二节 中国人文思想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中国人文精神的总体特征与现代构建
第三章 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学科
**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人文世界与人的教化
第三节 人文科学的基本学科
第四节 人文科学的现代发展
第四章 人文科学的基本性质、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
**节 人文科学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原则
第五章 现代性、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
**节 启蒙运动与社会科学观念的诞生
第二节 现代性与社会科学建制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谱系与社会科学文化
第六章 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
**节 经济学
第二节 社会学
第三节 政治学
第七章 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节 面向对象的研究过程
第二节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八章 当代科学图景的重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
**节 现代性风险与知识的“自反性”
第二节 唯科学主义批判
第三节 后现代话语的知识策略及其限度
第四节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汇合与融通
第九章 广义设计理论与当代知识和文化的创新
**节 设计的普遍性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以及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弊端
第三节 广义设计论的视野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人文社会科学导论》作者介绍:
本书是适应高等学校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概论”博雅教育课程的需要
而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特定知识形式和学科得以形成
和发展的文化和思想脉络,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
法、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文化
和社会创新中的作用。
通过开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博雅课程,拓展当代大学生的知识和文
化空间,在知识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之中培养学生的心智和思想的灵
性,在知识和学科的对话和统一性之中寻求和培养价值判断和批判反思的
能力,这是目前博雅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书主编朱红文教授长期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本书是根据他
在这一领域20多年研究和教学的积累和新的编撰而成。
导言 人文社会科学与博雅传统
**章 西方人文精神与知识传统的历史演进
**节 “人文学科”、“人文科学”与“人文主义”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博雅传统与古典人文学科
第三节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第四节 启蒙理性与科学方法
第五节 现代人文科学的诞生
第二章 中国人文精神与知识传统的历史演进
**节 中国古代的“六艺”教化与“礼乐”传统
第二节 中国人文思想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中国人文精神的总体特征与现代构建
第三章 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学科
**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人文世界与人的教化
第三节 人文科学的基本学科
第四节 人文科学的现代发展
第四章 人文科学的基本性质、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
**节 人文科学的基本性质
第二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人文科学的研究原则
第五章 现代性、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
**节 启蒙运动与社会科学观念的诞生
第二节 现代性与社会科学建制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社会科学的谱系与社会科学文化
第六章 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
**节 经济学
第二节 社会学
第三节 政治学
第七章 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节 面向对象的研究过程
第二节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八章 当代科学图景的重构必要性及其可能性
**节 现代性风险与知识的“自反性”
第二节 唯科学主义批判
第三节 后现代话语的知识策略及其限度
第四节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汇合与融通
第九章 广义设计理论与当代知识和文化的创新
**节 设计的普遍性
第二节 人类活动的基本类型以及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弊端
第三节 广义设计论的视野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