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75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1 0 0 1 6 516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班长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357151682    地址:安徽省 合肥市 蜀山区 大学城
促销广告:实际库存,放心选购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各位亲,欢迎光临本店!临近春节,快递停运。本店在正月初十2月3日开始正常发货!因疫情影响,暂时湖北全境等快递通知发货!期间只接单,不发货!祝各位春节快乐!事事顺利!
店铺介绍
本书苑主营正版二手大学教材和小说等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药理学
作/译者:苏云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药理学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802315099 [十位:7802315093]
页数:405      
定价:¥36.00
店铺售价:¥7.20 (为您节省:¥28.80
店铺库存: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357151682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药理学》内容提要:
《药理学》共八篇四十六章,主要介绍了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作用于**神经系统的**,作用于内脏系统的**,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免疫功能的**,抗病原微生物**。
《药理学》图书目录:
**篇 总论
**章 绪论
**节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节 **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的不良反应
第三节 **的作用机制
第三章 **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节 **的跨膜转运
第二节 吸收
第三节 分布
第四节 生物转化
第五节 排泄
第六节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第七节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四章 影响**效应的因素
**节 **因素
第二节 机体因素
第三节 环境因素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因素
第二篇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节 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第二节 胆碱能神经的突触传递
第三节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传递
第四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第六章 拟胆碱药
第七章 抗胆碱药
第八章 有机磷酸酯类及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九章 拟肾上腺素药
第十章 抗肾上腺素药
第十一章 局部麻醉药
第三篇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
第十二章 全身麻醉药
第十三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四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病药
第十七章 **老年痴呆**
第十八章 镇痛药
第十九章 解热镇痛**药和抗痛风药
第二十章 **兴奋药
第四篇 作用于内脏系统的**
第二十一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二十二章 抗高血压**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四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二十五章 抗心绞痛药及抗动脉粥硬化药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
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
第二十九章 子宫兴奋药和松弛药
第五篇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
第三十章 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断药
第六篇 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
第三十一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第三十二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
第三十三章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第三十四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七篇 影响免疫功能的**
第十五章 免疫调节药
第八篇 抗病原微生物**
第三十六章 抗病原微生物**概论
第三十七章 人工合成**
第三十八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醋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十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四十一章 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四十二章 ****的合理应用
第四十三章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四十五章 抗寄生虫药
第四十六章 抗恶性****
附录一 药品英文名、中文名对照
附录二 中文药名索引

……
《药理学》文章节选: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在生活、生产等过程中,偶然因食物中毒或伤病等,发现了具有**作用的植物。在与疾病斗争中,积累r丰富的医药学经验,其中有不少流传至今,例如大黄导泻、饮酒止痛、楝实祛虫、柳皮退热等。但更多的是将民间医药实践经验累积和流传并集成本草,这在我国及埃及、希腊、印度等均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的发现是从尝试各种食物时遇到毒性反应后,寻找**物而开始的,这是**发展的*初阶段。中国古代记载**知识的书籍称为“本草”,如《山海经》(约公元前2000年)记载**353种,《神农本草经》(约公元前1550年)记载**365种。唐代的《新修本草》(公元659年)是中国**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早的药典,比欧洲*早的《佛罗伦萨药典》和《纽伦堡药典》分别早839年和883年。明代的《本草纲目》(公元1593年)是举世闻名的**学巨著,已被译成英、德、法、俄、日、朝、拉丁语等7种语言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古代“本草”以四气五味学说阐明**的作用,在脏腑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归经学说,说明**的作用部位,为现代药理学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与参考的依据。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一门医学学科。通过中西医的优势互补,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临床医学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力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越来越倾向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疾病,由此中西医结合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不少高等医药院校(包括高等中医药院校和高等医学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及时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或称中西医结合专业),甚至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系、中西医结合学院,使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迅速在全国展开, 有些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还被省、市、地区评为当地“热门专业”、“特色专业”。但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材却明显滞后于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的发展,各院校使用的多是自编或几个院校协鳊的教材,缺乏公认性、权威性。教材的问题已成为中西医结合专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为此,**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规划、组织编写了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版本科教材,即“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