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9787117111119
[十位:7117111119]
页数:429
定价:¥48.00
店铺售价:¥19.20
(为您节省:¥28.80)
店铺库存:0
本
![](/images/new1/loading1.gif)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https://chat.youlu.net/online.aspx?memberid=1348589&r=1738995068)
15969862975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3 18:44:51]
上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2 17:54:16]
郑**
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8 11:06:16]
耿*
长春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7 18:35:09]
姚**
十堰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25 17:33:15]
张*
石家庄市
《中医情志学》内容提要:
本书是有关中医情志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部学术专著。**构建起中医情志学学科的理论框架:从核心概念到情志理论与假说,从情志表现到情志心理与生理,从情志病理到情志病证与**,显示了学科理论概貌和构成该学科知识的各个方面及层面。**勾画出中医情志学学科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以名词术语释义方式清晰展示出中医情志学学科全部概念和理论内涵。全书在学科发展前沿上,反映了*新进展,提示了发展趋向。
本书在撰写体例上借鉴国内外相关学术专著的编排范例,力求:专业与普及结合,专题与专栏结合,表述规范与生动兼顾;文图并茂,文表呼应,以使读者体会到阅读的愉悦。
本书适用于中医基础学科的教师和广大临床医生,是他们扩充学科知识与指导临床工作的重要参考书;尤适合于医学院校和中医药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是他们理解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进一步研究情志专题的案头书。对于中医新学科、新进展感兴趣的读者,对于关注情绪如何在人们日常交往交流中发挥独特作用的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士,对于关注自身情绪如何影晌健康和疾病的人们,本书不失为增加知识了解新知的读本。
《中医情志学》图书目录:
**章 导言
**节 中医情志学概述
一、中医情志学的概念与性质
二、中医情志学的研究对象
三、中医情志学的研究方法
四、中医情志学的任务
第二节 中医情志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中医情志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情志学与中医心理学
三、中医情志学与医学心理学
四、中医情志学与情绪心理学
第三节 中医情志学的学科理论标准与学术原则
一、中医情志学的学科理论标准
二、中医情志学的学术原则
第四节 中医情志学的建立及其意义
一、中医情志学的建立
二、《中医情志学》问世的意义
第二章 情志概念
**节 情志词义源流
一、情、志合用
二、情、志各用
第二节 情志概念的认识及其定义
一、情志概念的目前认识及分析
二、情志概念定义
三、情志概念定义的说明及意义
第三节 情志相关概念辨析
一、情志与七情
二、情志与情绪
第三章 情志理论基础
**节 情志分类
一、先天性情志与继发性情志
二、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志和与他人评价有关的情志
三、正性情志与负性情志
四、与感官有关的情志
五、情志分类的意义及问题
第二节 情志维度
一、情志快感度
二、情志强度
三、情志紧张度
四、情志复杂度
五、提出情志维度的意义
第三节 情志状态
一、情志的一般状态
二、情志的特定状态
三、情志的低落状态
四、提出情志状态的意义
第四节 情志的性质与功能
一、情志的性质
二、提出情志性质的意义
三、情志的功能
四、提出情志功能的意义
第四章 情志理论与假说
**节 理论与假说
一、理论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二、假说的概念、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一、理论的建立
……
第五章 情志的体验、表情与行为
第六章 情志心理
第七章 情志生理
第八章 情志的发展、分化与调节
第九章 情志的感知、表达与交流
第十章 情志病理
第十一章 情志病证及其**
第十二章 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十三章 本书的结构
附录一 名词术语释义与索引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跋
《中医情志学》文章节选:
**章 导言
第二节 中医情志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中医情志学是在深入挖掘传统七情学说基础上,结合情志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现代研究而建立的一门综合性新学科。因此她与以下学科有密切关系,了解她们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加深对本学科的认识。
一、中医情志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情志学是脱胎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保留了其母学科的若干特征,如同样需研究阐述有关的概念、原理等。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阐述的是整个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思维方法以及基本学术原则,或可称之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及**学的综合知识体系。是中医学其它学科诸如中药学、针灸学等以及临床各科的基础课程。而中医情志学则是研究有关情志心理、生理、病理及诊断**等各具体内容,是中医学对情志的系统论述,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补充、深化和发展。
……
《中医情志学》作者介绍:
乔明琦,男,1955年出生。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基础医学院院长;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首批十大“**创新团队”情志病证研究团队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专业委员会主任。 自1986年起,在其导师张珍玉先生指导下,率先开展肝藏象与情志致病机理的研究,与张惠云教授带领课题组20年坚持不懈深入研究。在国内率先确立“肝气逆、肝气郁”两个新证候,建立两证临床诊断标准;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肝气郁两证病证结合诊断标准。2006年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肝主疏泄与调节机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有关”和“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新假说。发表论文60篇,单篇他引率超过80人次。目前主持**“973”计划**课题“愤怒和郁怒诱发情志病证发病机制及干预”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