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801968364
[十位:7801968360]
页数:305
定价:¥35.00
店铺售价:¥15.70
(为您节省:¥19.30)
店铺库存:3
本
![](/images/new1/loading1.gif)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https://chat.youlu.net/online.aspx?memberid=1348589&r=1739263275)
15969862975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10 11:44:18]
张*
驻马店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10 11:34:50]
何**
深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10 11:05:03]
张**
梅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3 18:44:51]
上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2-02 17:54:16]
郑**
北京市
《黑人总统奥巴马--无畏的征程》内容提要: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以非洲裔的身份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打破了白人垄断美国总统的历史。
从竞选国会议员失败到当选总统,他仅用了八年时间,被视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肯尼迪的衣钵传人。
在整个竞选历程中,奥巴马及其身后强大的竞选团队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政治营销表演。而奥巴马则以他那不屈的意志、迷人的感召力征服了一切逆境。
这就是巴拉克·奥巴马,一位造就传奇的新时代偶像!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以非洲裔的身份当选为美国第
44任总统,打破了白人垄断美国总统的历史。
他有亚、非、美三大洲的亲缘和血缘关系,青年时代就立志于为底层
民众服务,并以林肯的“分裂之家不能持久”为座右铭,立志于解决国内
的政治与社会分歧。从竞选国会议员失败到当选总统,他仅用了八年时间
,被视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肯尼迪的衣钵传人。
本书追忆了奥巴马的青少年时代,他的心路历程和早期政治生涯。真
实再现了2008年总统大选过程中,这位黑人青年如何在前“**夫人”希
拉里和“越战英雄”麦凯恩的围追堵截之下,一步步走向
《黑人总统奥巴马--无畏的征程》图书目录: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以非洲裔的身份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打破了白人垄断美国总统的历史。
从竞选国会议员失败到当选总统,他仅用了八年时间,被视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肯尼迪的衣钵传人。
在整个竞选历程中,奥巴马及其身后强大的竞选团队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政治营销表演。而奥巴马则以他那不屈的意志、迷人的感召力征服了一切逆境。
这就是巴拉克·奥巴马,一位造就传奇的新时代偶像!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以非洲裔的身份当选为美国第
44任总统,打破了白人垄断美国总统的历史。
他有亚、非、美三大洲的亲缘和血缘关系,青年时代就立志于为底层
民众服务,并以林肯的“分裂之家不能持久”为座右铭,立志于解决国内
的政治与社会分歧。从竞选国会议员失败到当选总统,他仅用了八年时间
,被视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肯尼迪的衣钵传人。
本书追忆了奥巴马的青少年时代,他的心路历程和早期政治生涯。真
实再现了2008年总统大选过程中,这位黑人青年如何在前“**夫人”希
拉里和“越战英雄”麦凯恩的围追堵截之下,一步步走向总统宝座的艰难
历程。
序:一个黑人的美国总统梦
我来自氪星
1.重申“美国梦”/003
2.少年时代:行万里路/006
3.青春岁月:破万卷书/019
政坛新兵
1.州议会学徒/037
2.惊人的决定:竞选国会参议员/047
3.基调演讲:无畏的希望/055
迈向国会山
1.继承肯尼迪的衣钵/063
2.分裂之家不能持久/071
3.初选对手:“**法官”希拉里/081
4.大选劲敌:“越战英雄”麦凯恩/089
无畏的征程:挑战“**夫人”
1.春天,从春田出发/107
2.备战:奥巴马的五大对策/112
3.初选“**季”:开局站稳脚跟/124
4.初选“第二季”:中盘战略制胜/142
5.初选“第三季”:痛苦中的涅磐/147
6.初选“第四季”:尾盘胜利收官/156
大选:叫板“越战英雄”
1.危机:观“天象”惊现十面埋伏/173
2.政策:争民心不妨中庸之道/181
3.出国:访亚欧刮起“奥氏飓风”/189
4.副手:寻英雄求得良将辅佐/198
5.团结:群英会丹佛吹响号角/205
6.佩林:麦凯恩反推美女拍档/212
攻守美利坚
1.红州与蓝州:绕不开的话题/221
2.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230
3.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241
金融危机中的选举博弈
1.金融风暴与政治斗争/257
2.四大辩论:谦卑对高傲/266
3.抹黑与反抹黑/279
4.“十月惊奇”戏剧收尾/289
圆梦:走进**
1.光荣和梦想属于奥巴马/297
2.谱写历史的新篇章/302
一个黑人的美国总统梦 美国**是一个白色的宫殿,也是白人一统总统职位的象征。但是, 2008年11月4日,这个延续了两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象征被一位祖先来自肯尼 亚的非洲裔美国人打碎。 巴拉克·奥巴马,47岁,民主党人,一个充满传奇的“美国梦”代言 人。他叫过巴利·索托洛,因为他的继父是印尼入。他在“亚洲丛林”中 接受过四年的东方教育,对印尼有着田园诗般的美好回忆。直到大选,人 们还有意无意地称他为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因为他的肯尼亚祖先信 奉伊斯兰教,而他本人在印尼的穆斯林学校上过学。一些美国人选他为总 统,理由是来自中东的恐怖分子失去了袭击美国的理由。 他2000年竞选国会众议员遭到失败,但是八年后,他竟然突破重围, 先击败前“**夫人”希拉里获得民主党提名,然后又以较大优势击败获 得过多枚勋章的“越战英雄”、共和党人麦凯恩,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 **位黑人总统以及少数*年轻的总统之一。 幸运与传奇并不能划等号。奥巴马的经历是一个艰难创业、克服困难 、不断进取、自我反省和塑造的旅程。他初到印尼时语言不通,但仅用了 四年就融入到印尼社会中,而时隔四十年后仍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印尼语; 他受到过种族歧视,并一度为身份烦恼而“自我毁灭”,但是,他迅速从 书本和篮球运动中找到了答案;他志愿到社区和教堂从事底薪职业,因为 他坚信自我救赎依赖于集体救赎,他要为底层民众服务;他是《哈佛法律 评论》历史上的**位黑人主编,但是他放弃了高薪聘请和优渥条件,到 一家低收入的民权律师事务所工作,为民众申冤。 在参加政治竞选和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与国会参议员期间,他看到了 活生生的“抹黑政治”及其对**的危害,认识到了美国信仰、价值观和 政党的分裂。因此,他牢记林肯“分裂之家不能持久”的格言,立志要通 过努力消除这种弊端。不管他是否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他的“改变”口号 都给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以极大的振奋。 为了践行自己的政治理念,他既要与政治现实做斗争,也要不断地学 习妥协的艺术。民主党入站在他一边,共和党同事也视他为可以合作的伙 伴。他判断问题的是非观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一般美国政治家不同,始终 注意考虑对方的想法。即使对于美国政客避之唯恐不及的前“恐怖分子” ,他也呼吁要慎重考虑他们的想法。为此,他被对手攻击为不爱国。 改革口号、远离华盛顿政客的行为方式、对竞争对手的宽容精神以及 体恤民生的生活经历,是他赢得美国人民喜爱的*根本原因。而这就是“ 美国梦”得以实现的根基。 贯穿全书始终的是奥巴马在《无畏的希望》中探讨的“救赎”和“孤 岛”思想。他始终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离开集体而自我救赎的,没有 一个人的孤岛是**的。他的重视草根思想和团结**的理念体现在他的 全部求学、职业和从政生涯中。 本书**章和第二章**描述了奥巴马的青少年时代和早期政治生涯 ,讲述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帮助读者理解奥巴马从黑人小子走向 美国总统的早期思想变化以及他的“完其父愿,缮其父过”的理念。 第三章描述了奥巴马作为一个国会参议员的工作,他的继承肯尼迪衣 钵的心路、竞选总统的思想根源。 第四章至第八章则描述了奥巴马在党内初选中挑战希拉里、在大选中 挑战麦凯恩的经历。在此过程中他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他的心路历程,制 定的对策以及美国的政治百态,这是本书的**。 美国于2008年1月展开总统候选人初选,民主党人奥巴马与前“**夫 人”希拉里展开了难解难分的厮杀,共和党人麦凯恩则早早脱颖而出,并 选择阿拉斯加女州长佩林做副总统候选人。民主、共和两党的“驴象之争 ”一直打到11月4日的总统选举投票日,演绎了一幕以“黑人、女人和老人 ”为主角的大戏,而这幕大戏的背后,则交织着美利坚民族200多年来多元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种族紧张关系的消解与反复、女权运动的发展与争论 、两党政治的成熟与改革。在这幕大戏中,不仅能够看到男女“主角”们 的“爱恨情愁”与“勾心斗角”、三十六计与唇枪舌剑,还能清楚地窥见 民主、共和两党作为“导演”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利益集团作为“投资 方”的政治献金及交换条件。 在这场政治大戏中,美国公民承担着旁观者、群众演员以及评委的三 重角色。作为旁观者,他们观摩政治明星们的表演,有人认为手中一票无 足轻重,个人一票决定总统的概率甚至远低于前往投票站被雷电击中的概 率;还有人认为比起投票而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不愿意付出机 会成本。另一部分人则不愿意充当旁观者的角色,他们积极参与到选战行 列之中。成为选民的公民加入了演员行列,只不过他们注定是群众演员, 配合着政治明星们的表演,用掌声或嘘声予以回应。 当然,不管是旁观者还是群众演员,不管是选民或非选民,公民都是 总统候选人的评委,他们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指不参与投票)决定 了*后的胜局。虽然并不确定当选总统会“有诺必践”,但四年以后,他 们或许会持一纸契约审查谋求连任的总统及政党的诚实信用,以再次决定 是否投票以及票的归属。 “我投了你一票”是美国公民面对议员或总统的一句政治口头禅,它 反映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已经渗透到公民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成熟 的政治文化,并非只有欺诈与**,而无诚信与文明。 美国的民主立根于多元的民族与种族文化、悠久的地方民主与区域自 治历史以及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国力,因此对于一元文化**和发展中国 家不具有普世借鉴价值。美国高昂的总统竞选开支居各国元**举之首, “**政治”是美国民主的典型特征之一。但是,仅就民主的成本而言, “**政治”应当更多地被看做是一个中性词。 在一个斯巴达时代已成为人类遥远的回忆、大多数民众没有高尚到舍 弃小我、投身**政治的时代,没有**,就不能组织和动员民众参与, 而公民参与是民主大厦得以维持的根基;即使立法强制民众投票,没有金 钱,竞选者则不能将自己的个人形象、竞选主张较为完整地传达给民众, 民众投票的前提也不复存在。通读本书,相信读者会对“**政治”产生 更为全面的理解。 如果就民主的成本而言,“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算是一句真理,那 么,包括2008年在内的历届美国总统选举同时也验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有 钱不是**的。历数美国历史上的总统选举,共和党筹措资金的总量以绝 对优势胜过民主党,但*后当选总统却平分秋色。即使竞选者家财万贯也 无济于事。例如,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1964年和1968年都参加了总统竞 选,但分别败给戈德华特和尼克松;同样,1996年和2000年,美国传媒巨 头福布斯大撒钞票希望获得共和党提名,却*终未能如愿;而2008年民主 党总统候选人初选,身家微薄的奥巴马胜出腰缠万贯的希拉里,同样说明 了这一道理。 发达民主政治造成“**政治”错觉的同时,也带来了并非毫无意义 的政治产业副产品。观察美国总统大选,一切似乎都完全职业化,职业化 的政治家、职业化的媒体、职业化的竞选班子以及职业化的竞选公司,职 业化的政治活动塑造了“竞选商业产业”,大量为竞选活动服务的商业企 业应运而生。正如同军备竞赛带动了科技进步、军队通讯产生了民用CD. MA,美国大选带动和塑造了出色的民意调查机构、反应迅速的传媒以及广 告和政治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也许只有竞选产 业一片繁荣。 希望通过本书,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奥巴马的“传奇经历”和美国 2008年的政治大戏。然后,当我们闭目养神之际,请记住奥巴马这个名字 以及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以另外一种视角审视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成熟 的政治民族,企盼中华民族的伟大政治振兴! 杨云彪 2008年11月5日 “与你们听到的流言不同,我不是出生在马槽里,而是来自氪星,我 的父亲佐劳尔派我来拯救地球”,在一次慈善晚宴上,奥巴马针对诽谤者 对他身世的质疑,以“超人”自居,调侃自己来自氪星。 事实上,奥巴马就是一个平民版的“超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 言人。 翻开美利坚合众国二百多年历史,在奥巴马就任第44任总统之前,一 共出现过42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分别为第22任和第24任总统)。但 是,历任总统甚至副总统都是白人的专利。非洲裔黑人、亚裔以及拉美裔 人口虽然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却从未有幸踏足这一*高政治**。 他有一个国际化的大家庭,父亲是肯尼亚人,继父是印尼人,母亲是 美国白人,并且具有欧洲血统和美洲印第安血统。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姐妹 遍布非洲、亚洲和欧洲,他的同母异父妹妹来自印尼,妹夫是加拿大华人 ,他妻子的祖先是牙买加人。因此,他称自己的家庭是一个“联合国”。 他年轻才俊,思想敏锐,体谅民情,被誉为“黑人肯尼迪”;他口才 犀利,倡导种族和谐,不管是支持民主党的西部或东部,还是支持共和党 的南部或中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黑人都视他为黑人的骄傲、“年轻的马 丁·路德·金”;他的政治起点是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年轻的林肯曾从那 里走向**,并领导北方军队统一了南北各州,打破了黑人奴隶身上的枷 锁,而他被追捧者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林肯”。 他在以一名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出访欧洲时,200多名记者跟随采访;在 柏林,二十多万人顶着酷暑聚集在凯旋柱前,就是为了聆听他的演讲;在 欧洲,美国大选尚未结束,网民已经将他“内定”为美国总统;在加拿大 ,他的网上得票率甚至高过现任加拿大总理哈珀;在他父辈的祖国肯尼亚 ,以奥巴马命名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在中国上海,美国海外公民聚集在 一起,与他电话交流,为他捐款;在中国深圳,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追踪到他的肯尼亚同父异母弟弟马克,为的就是要了解这位“氪星超人” 的真实故事。 2004年,他的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占据榜首长达一年之久,并荣获2006年格莱美*佳口述专辑奖;2008年, 他的思想大作《无畏的希望》朗诵录音给他再添一项格莱美大奖。 他是继约翰·肯尼迪之后又一位青年人的偶像,娱乐界的政治明星, 他在无数脱口秀节目和杂志封面上亮相,美国电视剧《威尔和格蕾斯》中 的女主角称他为梦中情人。 但是,他没有像美国曾经的政坛新秀丹·奎尔、杰克·坎普、约翰· 爱德华兹那样如流星般闪过。他为人谦恭不倨,平易近人,对家庭忠贞; 在负面攻击泛滥的选举政治中,即使对政界对手,他也保持着有节制的抨 击。 他征服美国人不是靠他俊朗的外表、令人耳目一新的身世和种族,而 是他的理性和思维。“协商民主”虽然不是什么新鲜词,但是他要将之贯 彻到**政治中;他抨击布什的单边主义,在伊拉克战争打响前就力排众 议,反对伊拉克战争,认为美国打的是“一场哑巴的战争,一场轻率的战 争,一场未经论证而凭一时冲动,不是出于道义而是基于政治利益的战争 ”。而现在,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他是对的。 他不讳言美国要为打击恐怖主义和国际**负起责任,但是,他提倡 无条件的对话和磋商,而不是“大棒加胡萝卜”,这是他对若干年以来美 国外交思维的颠覆;他倡导“改变”,因此,他可能成为重塑美国国际形 象的历史巨人。 他是美国总统选举史上*有争议和*没有争议的人物。支持者将他捧 上云端,反对者将他与奥萨马·本·拉登相提并论,只是因为他的名字奥 巴马(Obama)与奥萨马(Osama)有一字之差。他的反对阵营对他充满了 尊敬,许多共和党人纷纷易帜聚集在他的身边。他自称代表美国的普罗大 众,要向富人征税,但是2008年《福布斯》全球排行榜首富巴菲特却支持 他的政策。 他有缺点,对美国的“敌人”不够狠,对竞选对手太温柔,但是,《 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却发表社论,称他是冷静和有魅力的**, 堪当单地和自己的导师撇清关系,而是冒着丢掉选票的极大政治风险为黑 人申辩,对种族歧视的意识形态进行剖析和说理,呼吁美国各种族团结起 来。 而在几年以前,没有人知道奥巴马。 仅仅在八年前,他只能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会场通过大屏幕观看实 况,而无缘以代表身份参加;仅仅在四年前,当布什总统看到一名伊利诺 伊州议会代表衣服上别着奥巴马徽章时,茫然不知所解(以为是奥萨马) ,他对这位四年后要接过权杖的年轻人竟然一无所知。 这就是奥巴马,一个平民和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
《黑人总统奥巴马--无畏的征程》文章节选: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以非洲裔的身份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打破了白人垄断美国总统的历史。
从竞选国会议员失败到当选总统,他仅用了八年时间,被视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肯尼迪的衣钵传人。
在整个竞选历程中,奥巴马及其身后强大的竞选团队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政治营销表演。而奥巴马则以他那不屈的意志、迷人的感召力征服了一切逆境。
这就是巴拉克·奥巴马,一位造就传奇的新时代偶像!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以非洲裔的身份当选为美国第
44任总统,打破了白人垄断美国总统的历史。
他有亚、非、美三大洲的亲缘和血缘关系,青年时代就立志于为底层
民众服务,并以林肯的“分裂之家不能持久”为座右铭,立志于解决国内
的政治与社会分歧。从竞选国会议员失败到当选总统,他仅用了八年时间
,被视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肯尼迪的衣钵传人。
本书追忆了奥巴马的青少年时代,他的心路历程和早期政治生涯。真
实再现了2008年总统大选过程中,这位黑人青年如何在前“**夫人”希
拉里和“越战英雄”麦凯恩的围追堵截之下,一步步走向总统宝座的艰难
历程。
序:一个黑人的美国总统梦
我来自氪星
1.重申“美国梦”/003
2.少年时代:行万里路/006
3.青春岁月:破万卷书/019
政坛新兵
1.州议会学徒/037
2.惊人的决定:竞选国会参议员/047
3.基调演讲:无畏的希望/055
迈向国会山
1.继承肯尼迪的衣钵/063
2.分裂之家不能持久/071
3.初选对手:“**法官”希拉里/081
4.大选劲敌:“越战英雄”麦凯恩/089
无畏的征程:挑战“**夫人”
1.春天,从春田出发/107
2.备战:奥巴马的五大对策/112
3.初选“**季”:开局站稳脚跟/124
4.初选“第二季”:中盘战略制胜/142
5.初选“第三季”:痛苦中的涅磐/147
6.初选“第四季”:尾盘胜利收官/156
大选:叫板“越战英雄”
1.危机:观“天象”惊现十面埋伏/173
2.政策:争民心不妨中庸之道/181
3.出国:访亚欧刮起“奥氏飓风”/189
4.副手:寻英雄求得良将辅佐/198
5.团结:群英会丹佛吹响号角/205
6.佩林:麦凯恩反推美女拍档/212
攻守美利坚
1.红州与蓝州:绕不开的话题/221
2.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230
3.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241
金融危机中的选举博弈
1.金融风暴与政治斗争/257
2.四大辩论:谦卑对高傲/266
3.抹黑与反抹黑/279
4.“十月惊奇”戏剧收尾/289
圆梦:走进**
1.光荣和梦想属于奥巴马/297
2.谱写历史的新篇章/302
一个黑人的美国总统梦 美国**是一个白色的宫殿,也是白人一统总统职位的象征。但是, 2008年11月4日,这个延续了两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象征被一位祖先来自肯尼 亚的非洲裔美国人打碎。 巴拉克·奥巴马,47岁,民主党人,一个充满传奇的“美国梦”代言 人。他叫过巴利·索托洛,因为他的继父是印尼入。他在“亚洲丛林”中 接受过四年的东方教育,对印尼有着田园诗般的美好回忆。直到大选,人 们还有意无意地称他为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因为他的肯尼亚祖先信 奉伊斯兰教,而他本人在印尼的穆斯林学校上过学。一些美国人选他为总 统,理由是来自中东的恐怖分子失去了袭击美国的理由。 他2000年竞选国会众议员遭到失败,但是八年后,他竟然突破重围, 先击败前“**夫人”希拉里获得民主党提名,然后又以较大优势击败获 得过多枚勋章的“越战英雄”、共和党人麦凯恩,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 **位黑人总统以及少数*年轻的总统之一。 幸运与传奇并不能划等号。奥巴马的经历是一个艰难创业、克服困难 、不断进取、自我反省和塑造的旅程。他初到印尼时语言不通,但仅用了 四年就融入到印尼社会中,而时隔四十年后仍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印尼语; 他受到过种族歧视,并一度为身份烦恼而“自我毁灭”,但是,他迅速从 书本和篮球运动中找到了答案;他志愿到社区和教堂从事底薪职业,因为 他坚信自我救赎依赖于集体救赎,他要为底层民众服务;他是《哈佛法律 评论》历史上的**位黑人主编,但是他放弃了高薪聘请和优渥条件,到 一家低收入的民权律师事务所工作,为民众申冤。 在参加政治竞选和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与国会参议员期间,他看到了 活生生的“抹黑政治”及其对**的危害,认识到了美国信仰、价值观和 政党的分裂。因此,他牢记林肯“分裂之家不能持久”的格言,立志要通 过努力消除这种弊端。不管他是否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他的“改变”口号 都给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以极大的振奋。 为了践行自己的政治理念,他既要与政治现实做斗争,也要不断地学 习妥协的艺术。民主党入站在他一边,共和党同事也视他为可以合作的伙 伴。他判断问题的是非观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一般美国政治家不同,始终 注意考虑对方的想法。即使对于美国政客避之唯恐不及的前“恐怖分子” ,他也呼吁要慎重考虑他们的想法。为此,他被对手攻击为不爱国。 改革口号、远离华盛顿政客的行为方式、对竞争对手的宽容精神以及 体恤民生的生活经历,是他赢得美国人民喜爱的*根本原因。而这就是“ 美国梦”得以实现的根基。 贯穿全书始终的是奥巴马在《无畏的希望》中探讨的“救赎”和“孤 岛”思想。他始终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离开集体而自我救赎的,没有 一个人的孤岛是**的。他的重视草根思想和团结**的理念体现在他的 全部求学、职业和从政生涯中。 本书**章和第二章**描述了奥巴马的青少年时代和早期政治生涯 ,讲述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帮助读者理解奥巴马从黑人小子走向 美国总统的早期思想变化以及他的“完其父愿,缮其父过”的理念。 第三章描述了奥巴马作为一个国会参议员的工作,他的继承肯尼迪衣 钵的心路、竞选总统的思想根源。 第四章至第八章则描述了奥巴马在党内初选中挑战希拉里、在大选中 挑战麦凯恩的经历。在此过程中他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他的心路历程,制 定的对策以及美国的政治百态,这是本书的**。 美国于2008年1月展开总统候选人初选,民主党人奥巴马与前“**夫 人”希拉里展开了难解难分的厮杀,共和党人麦凯恩则早早脱颖而出,并 选择阿拉斯加女州长佩林做副总统候选人。民主、共和两党的“驴象之争 ”一直打到11月4日的总统选举投票日,演绎了一幕以“黑人、女人和老人 ”为主角的大戏,而这幕大戏的背后,则交织着美利坚民族200多年来多元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种族紧张关系的消解与反复、女权运动的发展与争论 、两党政治的成熟与改革。在这幕大戏中,不仅能够看到男女“主角”们 的“爱恨情愁”与“勾心斗角”、三十六计与唇枪舌剑,还能清楚地窥见 民主、共和两党作为“导演”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利益集团作为“投资 方”的政治献金及交换条件。 在这场政治大戏中,美国公民承担着旁观者、群众演员以及评委的三 重角色。作为旁观者,他们观摩政治明星们的表演,有人认为手中一票无 足轻重,个人一票决定总统的概率甚至远低于前往投票站被雷电击中的概 率;还有人认为比起投票而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不愿意付出机 会成本。另一部分人则不愿意充当旁观者的角色,他们积极参与到选战行 列之中。成为选民的公民加入了演员行列,只不过他们注定是群众演员, 配合着政治明星们的表演,用掌声或嘘声予以回应。 当然,不管是旁观者还是群众演员,不管是选民或非选民,公民都是 总统候选人的评委,他们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指不参与投票)决定 了*后的胜局。虽然并不确定当选总统会“有诺必践”,但四年以后,他 们或许会持一纸契约审查谋求连任的总统及政党的诚实信用,以再次决定 是否投票以及票的归属。 “我投了你一票”是美国公民面对议员或总统的一句政治口头禅,它 反映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已经渗透到公民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成熟 的政治文化,并非只有欺诈与**,而无诚信与文明。 美国的民主立根于多元的民族与种族文化、悠久的地方民主与区域自 治历史以及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国力,因此对于一元文化**和发展中国 家不具有普世借鉴价值。美国高昂的总统竞选开支居各国元**举之首, “**政治”是美国民主的典型特征之一。但是,仅就民主的成本而言, “**政治”应当更多地被看做是一个中性词。 在一个斯巴达时代已成为人类遥远的回忆、大多数民众没有高尚到舍 弃小我、投身**政治的时代,没有**,就不能组织和动员民众参与, 而公民参与是民主大厦得以维持的根基;即使立法强制民众投票,没有金 钱,竞选者则不能将自己的个人形象、竞选主张较为完整地传达给民众, 民众投票的前提也不复存在。通读本书,相信读者会对“**政治”产生 更为全面的理解。 如果就民主的成本而言,“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算是一句真理,那 么,包括2008年在内的历届美国总统选举同时也验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有 钱不是**的。历数美国历史上的总统选举,共和党筹措资金的总量以绝 对优势胜过民主党,但*后当选总统却平分秋色。即使竞选者家财��贯也 无济于事。例如,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1964年和1968年都参加了总统竞 选,但分别败给戈德华特和尼克松;同样,1996年和2000年,美国传媒巨 头福布斯大撒钞票希望获得共和党提名,却*终未能如愿;而2008年民主 党总统候选人初选,身家微薄的奥巴马胜出腰缠万贯的希拉里,同样说明 了这一道理。 发达民主政治造成“**政治”错觉的同时,也带来了并非毫无意义 的政治产业副产品。观察美国总统大选,一切似乎都完全职业化,职业化 的政治家、职业化的媒体、职业化的竞选班子以及职业化的竞选公司,职 业化的政治活动塑造了“竞选商业产业”,大量为竞选活动服务的商业企 业应运而生。正如同军备竞赛带动了科技进步、军队通讯产生了民用CD. MA,美国大选带动和塑造了出色的民意调查机构、反应迅速的传媒以及广 告和政治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也许只有竞选产 业一片繁荣。 希望通过本书,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奥巴马的“传奇经历”和美国 2008年的政治大戏。然后,当我们闭目养神之际,请记住奥巴马这个名字 以及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以另外一种视角审视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成熟 的政治民族,企盼中华民族的伟大政治振兴! 杨云彪 2008年11月5日 “与你们听到的流言不同,我不是出生在马槽里,而是来自氪星,我 的父亲佐劳尔派我来拯救地球”,在一次慈善晚宴上,奥巴马针对诽谤者 对他身世的质疑,以“超人”自居,调侃自己来自氪星。 事实上,奥巴马就是一个平民版的“超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 言人。 翻开美利坚合众国二百多年历史,在奥巴马就任第44任总统之前,一 共出现过42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分别为第22任和第24任总统)。但 是,历任总统甚至副总统都是白人的专利。非洲裔黑人、亚裔以及拉美裔 人口虽然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却从未有幸踏足这一*高政治**。 他有一个国际化的大家庭,父亲是肯尼亚人,继父是印尼人,母亲是 美国白人,并且具有欧洲血统和美洲印第安血统。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姐妹 遍布非洲、亚洲和欧洲,他的同母异父妹妹来自印尼,妹夫是加拿大华人 ,他妻子的祖先是牙买加人。因此,他称自己的家庭是一个“联合国”。 他年轻才俊,思想敏锐,体谅民情,被誉为“黑人肯尼迪”;他口才 犀利,倡导种族和谐,不管是支持民主党的西部或东部,还是支持共和党 的南部或中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黑人都视他为黑人的骄傲、“年轻的马 丁·路德·金”;他的政治起点是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年轻的林肯曾从那 里走向**,并领导北方军队统一了南北各州,打破了黑人奴隶身上的枷 锁,而他被追捧者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林肯”。 他在以一名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出访欧洲时,200多名记者跟随采访;在 柏林,二十多万人顶着酷暑聚集在凯旋柱前,就是为了聆听他的演讲;在 欧洲,美国大选尚未结束,网民已经将他“内定”为美国总统;在加拿大 ,他的网上得票率甚至高过现任加拿大总理哈珀;在他父辈的祖国肯尼亚 ,以奥巴马命名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在中国上海,美国海外公民聚集在 一起,与他电话交流,为他捐款;在中国深圳,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追踪到他的肯尼亚同父异母弟弟马克,为的就是要了解这位“氪星超人” 的真实故事。 2004年,他的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占据榜首长达一年之久,并荣获2006年格莱美*佳口述专辑奖;2008年, 他的思想大作《无畏的希望》朗诵录音给他再添一项格莱美大奖。 他是继约翰·肯尼迪之后又一位青年人的偶像,娱乐界的政治明星, 他在无数脱口秀节目和杂志封面上亮相,美国电视剧《威尔和格蕾斯》中 的女主角称他为梦中情人。 但是,他没有像美国曾经的政坛新秀丹·奎尔、杰克·坎普、约翰· 爱德华兹那样如流星般闪过。他为人谦恭不倨,平易近人,对家庭忠贞; 在负面攻击泛滥的选举政治中,即使对政界对手,他也保持着有节制的抨 击。 他征服美国人不是靠他俊朗的外表、令人耳目一新的身世和种族,而 是他的理性和思维。“协商民主”虽然不是什么新鲜词,但是他要将之贯 彻到**政治中;他抨击布什的单边主义,在伊拉克战争打响前就力排众 议,反对伊拉克战争,认为美国打的是“一场哑巴的战争,一场轻率的战 争,一场未经论证而凭一时冲动,不是出于道义而是基于政治利益的战争 ”。而现在,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他是对的。 他不讳言美国要为打击恐怖主义和国际**负起责任,但是,他提倡 无条件的对话和磋商,而不是“大棒加胡萝卜”,这是他对若干年以来美 国外交思维的颠覆;他倡导“改变”,因此,他可能成为重塑美国国际形 象的历史巨人。 他是美国总统选举史上*有争议和*没有争议的人物。支持者将他捧 上云端,反对者将他与奥萨马·本·拉登相提并论,只是因为他的名字奥 巴马(Obama)与奥萨马(Osama)有一字之差。他的反对阵营对他充满了 尊敬,许多共和党人纷纷易帜聚集在他的身边。他自称代表美国的普罗大 众,要向富人征税,但是2008年《福布斯》全球排行榜首富巴菲特却支持 他的政策。 他有缺点,对美国的“敌人”不够狠,对竞选对手太温柔,但是,《 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却发表社论,称他是冷静和有魅力的**, 堪当单地和自己的导师撇清关系,而是冒着丢掉选票的极大政治风险为黑 人申辩,对种族歧视的意识形态进行剖析和说理,呼吁美国各种族团结起 来。 而在几年以前,没有人知道奥巴马。 仅仅在八年前,他只能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会场通过大屏幕观看实 况,而无缘以代表身份参加;仅仅在四年前,当布什总统看到一名伊利诺 伊州议会代表衣服上别着奥巴马徽章时,茫然不知所解(以为是奥萨马) ,他对这位四年后要接过权杖的年轻人竟然一无所知。 这就是奥巴马,一个平民和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
《黑人总统奥巴马--无畏的征程》编辑推荐与评论: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以非洲裔的身份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打破了白人垄断美国总统的历史。
从竞选国会议员失败到当选总统,他仅用了八年时间,被视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肯尼迪的衣钵传人。
在整个竞选历程中,奥巴马及其身后强大的竞选团队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政治营销表演。而奥巴马则以他那不屈的意志、迷人的感召力征服了一切逆境。
这就是巴拉克·奥巴马,一位造就传奇的新时代偶像!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以非洲裔的身份当选为美国第
44任总统,打破了白人垄断美国总统的历史。
他有亚、非、美三大洲的亲缘和血缘关系,青年时代就立志于为底层
民众服务,并以林肯的“分裂之家不能持久”为座右铭,立志于解决国内
的政治与社会分歧。从竞选国会议员失败到当选总统,他仅用了八年时间
,被视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肯尼迪的衣钵传人。
本书追忆了奥巴马的青少年时代,他的心路历程和早期政治生涯。真
实再现了2008年总统大选过程中,这位黑人青年如何在前“**夫人”希
拉里和“越战英雄”麦凯恩的围追堵截之下,一步步走向总统宝座的艰难
历程。
序:一个黑人的美国总统梦
我来自氪星
1.重申“美国梦”/003
2.少年时代:行万里路/006
3.青春岁月:破万卷书/019
政坛新兵
1.州议会学徒/037
2.惊人的决定:竞选国会参议员/047
3.基调演讲:无畏的希望/055
迈向国会山
1.继承肯尼迪的衣钵/063
2.分裂之家不能持久/071
3.初选对手:“**法官”希拉里/081
4.大选劲敌:“越战英雄”麦凯恩/089
无畏的征程:挑战“**夫人”
1.春天,从春田出发/107
2.备战:奥巴马的五大对策/112
3.初选“**季”:开局站稳脚跟/124
4.初选“第二季”:中盘战略制胜/142
5.初选“第三季”:痛苦中的涅磐/147
6.初选“第四季”:尾盘胜利收官/156
大选:叫板“越战英雄”
1.危机:观“天象”惊现十面埋伏/173
2.政策:争民心不妨中庸之道/181
3.出国:访亚欧刮起“奥氏飓风”/189
4.副手:寻英雄求得良将辅佐/198
5.团结:群英会丹佛吹响号角/205
6.佩林:麦凯恩反推美女拍档/212
攻守美利坚
1.红州与蓝州:绕不开的话题/221
2.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230
3.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241
金融危机中的选举博弈
1.金融风暴与政治斗争/257
2.四大辩论:谦卑对高傲/266
3.抹黑与反抹黑/279
4.“十月惊奇”戏剧收尾/289
圆梦:走进**
1.光荣和梦想属于奥巴马/297
2.谱写历史的新篇章/302
一个黑人的美国总统梦 美国**是一个白色的宫殿,也是白人一统总统职位的象征。但是, 2008年11月4日,这个延续了两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象征被一位祖先来自肯尼 亚的非洲裔美国人打碎。 巴拉克·奥巴马,47岁,民主党人,一个充满传奇的“美国梦”代言 人。他叫过巴利·索托洛,因为他的继父是印尼入。他在“亚洲丛林”中 接受过四年的东方教育,对印尼有着田园诗般的美好回忆。直到大选,人 们还有意无意地称他为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因为他的肯尼亚祖先信 奉伊斯兰教,而他本人在印尼的穆斯林学校上过学。一些美国人选他为总 统,理由是来自中东的恐怖分子失去了袭击美国的理由。 他2000年竞选国会众议员遭到失败,但是八年后,他竟然突破重围, 先击败前“**夫人”希拉里获得民主党提名,然后又以较大优势击败获 得过多枚勋章的“越战英雄”、共和党人麦凯恩,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 **位黑人总统以及少数*年轻的总统之一。 幸运与传奇并不能划等号。奥巴马的经历是一个艰难创业、克服困难 、不断进取、自我反省和塑造的旅程。他初到印尼时语言不通,但仅用了 四年就融入到印尼社会中,而时隔四十年后仍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印尼语; 他受到过种族歧视,并一度为身份烦恼而“自我毁灭”,但是,他迅速从 书本和篮球运动中找到了答案;他志愿到社区和教堂从事底薪职业,因为 他坚信自我救赎依赖于集体救赎,他要为底层民众服务;他是《哈佛法律 评论》历史上的**位黑人主编,但是他放弃了高薪聘请和优渥条件,到 一家低收入的民权律师事务所工作,为民众申冤。 在参加政治竞选和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与国会参议员期间,他看到了 活生生的“抹黑政治”及其对**的危害,认识到了美国信仰、价值观和 政党的分裂。因此,他牢记林肯“分裂之家不能持久”的格言,立志要通 过努力消除这种弊端。不管他是否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他的“改变”口号 都给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以极大的振奋。 为了践行自己的政治理念,他既要与政治现实做斗争,也要不断地学 习妥协的艺术。民主党入站在他一边,共和党同事也视他为可以合作的伙 伴。他判断问题的是非观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一般美国政治家不同,始终 注意考虑对方的想法。即使对于美国政客避之唯恐不及的前“恐怖分子” ,他也呼吁要慎重考虑他们的想法。为此,他被对手攻击为不爱国。 改革口号、远离华盛顿政客的行为方式、对竞争对手的宽容精神以及 体恤民生的生活经历,是他赢得美国人民喜爱的*根本原因。而这就是“ 美国梦”得以实现的根基。 贯穿全书始终的是奥巴马在《无畏的希望》中探讨的“救赎”和“孤 岛”思想。他始终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离开集体而自我救赎的,没有 一个人的孤岛是**的。他的重视草根思想和团结**的理念体现在他的 全部求学、职业和从政生涯中。 本书**章和第二章**描述了奥巴马的青少年时代和早期政治生涯 ,讲述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帮助读者理解奥巴马从黑人小子走向 美国总统的早期思想变化以及他的“完其父愿,缮其父过”的理念。 第三章描述了奥巴马作为一个国会参议员的工作,他的继承肯尼迪衣 钵的心路、竞选总统的思想根源。 第四章至第八章则描述了奥巴马在党内初选中挑战希拉里、在大选中 挑战麦凯恩的经历。在此过程中他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他的心路历程,制 定的对策以及美国的政治百态,这是本书的**。 美国于2008年1月展开总统候选人初选,民主党人奥巴马与前“**夫 人”希拉里展开了难解难分的厮杀,共和党人麦凯恩则早早脱颖而出,并 选择阿拉斯加女州长佩林做副总统候选人。民主、共和两党的“驴象之争 ”一直打到11月4日的总统选举投票日,演绎了一幕以“黑人、女人和老人 ”为主角的大戏,而这幕大戏的背后,则交织着美利坚民族200多年来多元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种族紧张关系的消解与反复、女权运动的发展与争论 、两党政治的成熟与改革。在这幕大戏中,不仅能够看到男女“主角”们 的“爱恨情愁”与“勾心斗角”、三十六计与唇枪舌剑,还能清楚地窥见 民主、共和两党作为“导演”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利益集团作为“投资 方”的政治献金及交换条件。 在这场政治大戏中,美国公民承担着旁观者、群众演员以及评委的三 重角色。作为旁观者,他们观摩政治明星们的表演,有人认为手中一票无 足轻重,个人一票决定总统的概率甚至远低于前往投票站被雷电击中的概 率;还有人认为比起投票而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不愿意付出机 会成本。另一部分人则不愿意充当旁观者的角色,他们积极参与到选战行 列之中。成为选民的公民加入了演员行列,只不过他们注定是群众演员, 配合着政治明星们的表演,用掌声或嘘声予以回应。 当然,不管是旁观者还是群众演员,不管是选民或非选民,公民都是 总统候选人的评委,他们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指不参与投票)决定 了*后的胜局。虽然并不确定当选总统会“有诺必践”,但四年以后,他 们或许会持一纸契约审查谋求连任的总统及政党的诚实信用,以再次决定 是否投票以及票的归属。 “我投了你一票”是美国公民面对议员或总统的一句政治口头禅,它 反映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已经渗透到公民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成熟 的政治文化,并非只有欺诈与**,而无诚信与文明。 美国的民主立根于多元的民族与种族文化、悠久的地方民主与区域自 治历史以及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国力,因此对于一元文化**和发展中国 家不具有普世借鉴价值。美国高昂的总统竞选开支居各国元**举之首, “**政治”是美国民主的典型特征之一。但是,仅就民主的成本而言, “**政治”应当更多地被看做是一个中性词。 在一个斯巴达时代已成为人类遥远的回忆、大多数民众没有高尚到舍 弃小我、投身**政治的时代,没有**,就不能组织和动员民众参与, 而公民参与是民主大厦得以维持的根基;即使立法强���民众投票,没有金 钱,竞选者则不能将自己的个人形象、竞选主张较为完整地传达给民众, 民众投票的前提也不复存在。通读本书,相信读者会对“**政治”产生 更为全面的理解。 如果就民主的成本而言,“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算是一句真理,那 么,包括2008年在内的历届美国总统选举同时也验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有 钱不是**的。历数美国历史上的总统选举,共和党筹措资金的总量以绝 对优势胜过民主党,但*后当选总统却平分秋色。即使竞选者家财万贯也 无济于事。例如,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1964年和1968年都参加了总统竞 选,但分别败给戈德华特和尼克松;同样,1996年和2000年,美国传媒巨 头福布斯大撒钞票希望获得共和党提名,却*终未能如愿;而2008年民主 党总统候选人初选,身家微薄的奥巴马胜出腰缠万贯的希拉里,同样说明 了这一道理。 发达民主政治造成“**政治”错觉的同时,也带来了并非毫无意义 的政治产业副产品。观察美国总统大选,一切似乎都完全职业化,职业化 的政治家、职业化的媒体、职业化的竞选班子以及职业化的竞选公司,职 业化的政治活动塑造了“竞选商业产业”,大量为竞选活动服务的商业企 业应运而生。正如同军备竞赛带动了科技进步、军队通讯产生了民用CD. MA,美国大选带动和塑造了出色的民意调查机构、反应迅速的传媒以及广 告和政治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也许只有竞选产 业一片繁荣。 希望通过本书,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奥巴马的“传奇经历”和美国 2008年的政治大戏。然后,当我们闭目养神之际,请记住奥巴马这个名字 以及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以另外一种视角审视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成熟 的政治民族,企盼中华民族的伟大政治振兴! 杨云彪 2008年11月5日 “与你们听到的流言不同,我不是出生在马槽里,而是来自氪星,我 的父亲佐劳尔派我来拯救地球”,在一次慈善晚宴上,奥巴马针对诽谤者 对他身世的质疑,以“超人”自居,调侃自己来自氪星。 事实上,奥巴马就是一个平民版的“超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 言人。 翻开美利坚合众国二百多年历史,在奥巴马就任第44任总统之前,一 共出现过42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分别为第22任和第24任总统)。但 是,历任总统甚至副总统都是白人的专利。非洲裔黑人、亚裔以及拉美裔 人口虽然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却从未有幸踏足这一*高政治**。 他有一个国际化的大家庭,父亲是肯尼亚人,继父是印尼人,母亲是 美国白人,并且具有欧洲血统和美洲印第安血统。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姐妹 遍布非洲、亚洲和欧洲,他的同母异父妹妹来自印尼,妹夫是加拿大华人 ,他妻子的祖先是牙买加人。因此,他称自己的家庭是一个“联合国”。 他年轻才俊,思想敏锐,体谅民情,被誉为“黑人肯尼迪”;他口才 犀利,倡导种族和谐,不管是支持民主党的西部或东部,还是支持共和党 的南部或中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黑人都视他为黑人的骄傲、“年轻的马 丁·路德·金”;他的政治起点是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年轻的林肯曾从那 里走向**,并领导北方军队统一了南北各州,打破了黑人奴隶身上的枷 锁,而他被追捧者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林肯”。 他在以一名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出访欧洲时,200多名记者跟随采访;在 柏林,二十多万人顶着酷暑聚集在凯旋柱前,就是为了聆听他的演讲;在 欧洲,美国大选尚未结束,网民已经将他“内定”为美国总统;在加拿大 ,他的网上得票率甚至高过现任加拿大总理哈珀;在他父辈的祖国肯尼亚 ,以奥巴马命名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在中国上海,美国海外公民聚集在 一起,与他电话交流,为他捐款;在中国深圳,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追踪到他的肯尼亚同父异母弟弟马克,为的就是要了解这位“氪星超人” 的真实故事。 2004年,他的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占据榜首长达一年之久,并荣获2006年格莱美*佳口述专辑奖;2008年, 他的思想大作《无畏的希望》朗诵录音给他再添一项格莱美大奖。 他是继约翰·肯尼迪之后又一位青年人的偶像,娱乐界的政治明星, 他在无数脱口秀节目和杂志封面上亮相,美国电视剧《威尔和格蕾斯》中 的女主角称他为梦中情人。 但是,他没有像美国曾经的政坛新秀丹·奎尔、杰克·坎普、约翰· 爱德华兹那样如流星般闪过。他为人谦恭不倨,平易近人,对家庭忠贞; 在负面攻击泛滥的选举政治中,即使对政界对手,他也保持着有节制的抨 击。 他征服美国人不是靠他俊朗的外表、令人耳目一新的身世和种族,而 是他的理性和思维。“协商民主”虽然不是什么新鲜词,但是他要将之贯 彻到**政治中;他抨击布什的单边主义,在伊拉克战争打响前就力排众 议,反对伊拉克战争,认为美国打的是“一场哑巴的战争,一场轻率的战 争,一场未经论证而凭一时冲动,不是出于道义而是基于政治利益的战争 ”。而现在,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他是对的。 他不讳言美国要为打击恐怖主义和国际**负起责任,但是,他提倡 无条件的对话和磋商,而不是“大棒加胡萝卜”,这是他对若干年以来美 国外交思维的颠覆;他倡导“改变”,因此,他可能成为重塑美国国际形 象的历史巨人。 他是美国总统选举史上*有争议和*没有争议的人物。支持者将他捧 上云端,反对者将他与奥萨马·本·拉登相提并论,只是因为他的名字奥 巴马(Obama)与奥萨马(Osama)有一字之差。他的反对阵营对他充满了 尊敬,许多共和党人纷纷易帜聚集在他的身边。他自称代表美国的普罗大 众,要向富人征税,但是2008年《福布斯》全球排行榜首富巴菲特却支持 他的政策。 他有缺点,对美国的“敌人”不够狠,对竞选对手太温柔,但是,《 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却发表社论,称他是冷静和有魅力的**, 堪当单地和自己的导师撇清关系,而是冒着丢掉选票的极大政治风险为黑 人申辩,对种族歧视的意识形态进行剖析和说理,呼吁美国各种族团结起 来。 而在几年以前,没有人知道奥巴马。 仅仅在八年前,他只能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会场通过大屏幕观看实 况,而无缘以代表身份参加;仅仅在四年前,当布什总统看到一名伊利诺 伊州议会代表衣服上别着奥巴马徽章时,茫然不知所解(以为是奥萨马) ,他对这位四年后要接过权杖的年轻人竟然一无所知。 这就是奥巴马,一个平民和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
《黑人总统奥巴马--无畏的征程》作者介绍: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以非洲裔的身份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打破了白人垄断美国总统的历史。
从竞选国会议员失败到当选总统,他仅用了八年时间,被视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肯尼迪的衣钵传人。
在整个竞选历程中,奥巴马及其身后强大的竞选团队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政治营销表演。而奥巴马则以他那不屈的意志、迷人的感召力征服了一切逆境。
这就是巴拉克·奥巴马,一位造就传奇的新时代偶像!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巴拉克·奥巴马以非洲裔的身份当选为美国第
44任总统,打破了白人垄断美国总统的历史。
他有亚、非、美三大洲的亲缘和血缘关系,青年时代就立志于为底层
民众服务,并以林肯的“分裂之家不能持久”为座右铭,立志于解决国内
的政治与社会分歧。从竞选国会议员失败到当选总统,他仅用了八年时间
,被视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肯尼迪的衣钵传人。
本书追忆了奥巴马的青少年时代,他的心路历程和早期政治生涯。真
实再现了2008年总统大选过程中,这位黑人青年如何在前“**夫人”希
拉里和“越战英雄”麦凯恩的围追堵截之下,一步步走向总统宝座的艰难
历程。
序:一个黑人的美国总统梦
我来自氪星
1.重申“美国梦”/003
2.少年时代:行万里路/006
3.青春岁月:破万卷书/019
政坛新兵
1.州议会学徒/037
2.惊人的决定:竞选国会参议员/047
3.基调演讲:无畏的希望/055
迈向国会山
1.继承肯尼迪的衣钵/063
2.分裂之家不能持久/071
3.初选对手:“**法官”希拉里/081
4.大选劲敌:“越战英雄”麦凯恩/089
无畏的征程:挑战“**夫人”
1.春天,从春田出发/107
2.备战:奥巴马的五大对策/112
3.初选“**季”:开局站稳脚跟/124
4.初选“第二季”:中盘战略制胜/142
5.初选“第三季”:痛苦中的涅磐/147
6.初选“第四季”:尾盘胜利收官/156
大选:叫板“越战英雄”
1.危机:观“天象”惊现十面埋伏/173
2.政策:争民心不妨中庸之道/181
3.出国:访亚欧刮起“奥氏飓风”/189
4.副手:寻英雄求得良将辅佐/198
5.团结:群英会丹佛吹响号角/205
6.佩林:麦凯恩反推美女拍档/212
攻守美利坚
1.红州与蓝州:绕不开的话题/221
2.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230
3.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241
金融危机中的选举博弈
1.金融风暴与政治斗争/257
2.四大辩论:谦卑对高傲/266
3.抹黑与反抹黑/279
4.“十月惊奇”戏剧收尾/289
圆梦:走进**
1.光荣和梦想属于奥巴马/297
2.谱写历史的新篇章/302
一个黑人的美国总统梦 美国**是一个白色的宫殿,也是白人一统总统职位的象征。但是, 2008年11月4日,这个延续了两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象征被一位祖先来自肯尼 亚的非洲裔美国人打碎。 巴拉克·奥巴马,47岁,民主党人,一个充满传奇的“美国梦”代言 人。他叫过巴利·索托洛,因为他的继父是印尼入。他在“亚洲丛林”中 接受过四年的东方教育,对印尼有着田园诗般的美好回忆。直到大选,人 们还有意无意地称他为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因为他的肯尼亚祖先信 奉伊斯兰教,而他本人在印尼的穆斯林学校上过学。一些美国人选他为总 统,理由是来自中东的恐怖分子失去了袭击美国的理由。 他2000年竞选国会众议员遭到失败,但是八年后,他竟然突破重围, 先击败前“**夫人”希拉里获得民主党提名,然后又以较大优势击败获 得过多枚勋章的“越战英雄”、共和党人麦凯恩,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 **位黑人总统以及少数*年轻的总统之一。 幸运与传奇并不能划等号。奥巴马的经历是一个艰难创业、克服困难 、不断进取、自我反省和塑造的旅程。他初到印尼时语言不通,但仅用了 四年就融入到印尼社会中,而时隔四十年后仍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印尼语; 他受到过种族歧视,并一度为身份烦恼而“自我毁灭”,但是,他迅速从 书本和篮球运动中找到了答案;他志愿到社区和教堂从事底薪职业,因为 他坚信自我救赎依赖于集体救赎,他要为底层民众服务;他是《哈佛法律 评论》历史上的**位黑人主编,但是他放弃了高薪聘请和优渥条件,到 一家低收入的民权律师事务所工作,为民众申冤。 在参加政治竞选和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与国会参议员期间,他看到了 活生生的“抹黑政治”及其对**的危害,认识到了美国信仰、价值观和 政党的分裂。因此,他牢记林肯“分裂之家不能持久”的格言,立志要通 过努力消除这种弊端。不管他是否能够改变这种局面,他的“改变”口号 都给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以极大的振奋。 为了践行自己的政治理念,他既要与政治现实做斗争,也要不断地学 习妥协的艺术。民主党入站在他一边,共和党同事也视他为可以合作的伙 伴。他判断问题的是非观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与一般美国政治家不同,始终 注意考虑对方的想法。即使对于美国政客避之唯恐不及的前“恐怖分子” ,他也呼吁要慎重考虑他们的想法。为此,他被对手攻击为不爱国。 改革口号、远离华盛顿政客的行为方式、对竞争对手的宽容精神以及 体恤民生的生活经历,是他赢得美国人民喜爱的*根本原因。而这就是“ 美国梦”得以实现的根基。 贯穿全书始终的是奥巴马在《无畏的希望》中探讨的“救赎”和“孤 岛”思想。他始终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离开集体而自我救赎的,没有 一个人的孤岛是**的。他的重视草根思想和团结**的理念体现在他的 全部求学、职业和从政生涯中。 本书**章和第二章**描述了奥巴马的青少年时代和早期政治生涯 ,讲述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帮助读者理解奥巴马从黑人小子走向 美国总统的早期思想变化以及他的“完其父愿,缮其父过”的理念。 第三章描述了奥巴马作为一个国会参议员的工作,他的继承肯尼迪衣 钵的心路、竞选总统的思想根源。 第四章至第八章则描述了奥巴马在党内初选中挑战希拉里、在大选中 挑战麦凯恩的经历。在此过程中他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他的心路历程,制 定的对策以及美国的政治百态,这是本书的**。 美国于2008年1月展开总统候选人初选,民主党人奥巴马与前“**夫 人”希拉里展开了难解难分的厮杀,共和党人麦凯恩则早早脱颖而出,并 选择阿拉斯加女州长佩林做副总统候选人。民主、共和两党的“驴象之争 ”一直打到11月4日的总统选举投票日,演绎了一幕以“黑人、女人和老人 ”为主角的大戏,而这幕大戏的背后,则交织着美利坚民族200多年来多元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种族紧张关系的消解与反复、女权运动的发展与争论 、两党政治的成熟与改革。在这幕大戏中,不仅能够看到男女“主角”们 的“爱恨情愁”与“勾心斗角”、三十六计与唇枪舌剑,还能清楚地窥见 民主、共和两党作为“导演”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利益集团作为“投资 方”的政治献金及交换条件。 在这场政治大戏中,美国公民承担着旁观者、群众演员以及评委的三 重角色。作为旁观者,他们观摩政治明星们的表演,有人认为手中一票无 足轻重,个人一票决定总统的概率甚至远低于前往投票站被雷电击中的概 率;还有人认为比起投票而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不愿意付出机 会成本。另一部分人则不愿意充当旁观者的角色,他们积极参与到选战行 列之中。成为选民的公民加入了演员行列,只不过他们注定是群众演员, 配合着政治明星们的表演,用掌声或嘘声予以回应。 当然,不管是旁观者还是群众演员,不管是选民或非选民,公民都是 总统候选人的评委,他们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指不参与投票)决定 了*后的胜局。虽然并不确定当选总统会“有诺必践”,但四年以后,他 们或许会持一纸契约审查谋求连任的总统及政党的诚实信用,以再次决定 是否投票以及票的归属。 “我投了你一票”是美国公民面对议员或总统的一句政治口头禅,它 反映了西方的民主政治已经渗透到公民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成熟 的政治文化,并非只有欺诈与**,而无诚信与文明。 美国的民主立根于多元的民族与种族文化、悠久的地方民主与区���自 治历史以及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国力,因此对于一元文化**和发展中国 家不具有普世借鉴价值。美国高昂的总统竞选开支居各国元**举之首, “**政治”是美国民主的典型特征之一。但是,仅就民主的成本而言, “**政治”应当更多地被看做是一个中性词。 在一个斯巴达时代已成为人类遥远的回忆、大多数民众没有高尚到舍 弃小我、投身**政治的时代,没有**,就不能组织和动员民众参与, 而公民参与是民主大厦得以维持的根基;即使立法强制民众投票,没有金 钱,竞选者则不能将自己的个人形象、竞选主张较为完整地传达给民众, 民众投票的前提也不复存在。通读本书,相信读者会对“**政治”产生 更为全面的理解。 如果就民主的成本而言,“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算是一句真理,那 么,包括2008年在内的历届美国总统选举同时也验证了这样一个真理:有 钱不是**的。历数美国历史上的总统选举,共和党筹措资金的总量以绝 对优势胜过民主党,但*后当选总统却平分秋色。即使竞选者家财万贯也 无济于事。例如,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1964年和1968年都参加了总统竞 选,但分别败给戈德华特和尼克松;同样,1996年和2000年,美国传媒巨 头福布斯大撒钞票希望获得共和党提名,却*终未能如愿;而2008年民主 党总统候选人初选,身家微薄的奥巴马胜出腰缠万贯的希拉里,同样说明 了这一道理。 发达民主政治造成“**政治”错觉的同时,也带来了并非毫无意义 的政治产业副产品。观察美国总统大选,一切似乎都完全职业化,职业化 的政治家、职业化的媒体、职业化的竞选班子以及职业化的竞选公司,职 业化的政治活动塑造了“竞选商业产业”,大量为竞选活动服务的商业企 业应运而生。正如同军备竞赛带动了科技进步、军队通讯产生了民用CD. MA,美国大选带动和塑造了出色的民意调查机构、反应迅速的传媒以及广 告和政治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也许只有竞选产 业一片繁荣。 希望通过本书,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奥巴马的“传奇经历”和美国 2008年的政治大戏。然后,当我们闭目养神之际,请记住奥巴马这个名字 以及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以另外一种视角审视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成熟 的政治民族,企盼中华民族的伟大政治振兴! 杨云彪 2008年11月5日 “与你们听到的流言不同,我不是出生在马槽里,而是来自氪星,我 的父亲佐劳尔派我来拯救地球”,在一次慈善晚宴上,奥巴马针对诽谤者 对他身世的质疑,以“超人”自居,调侃自己来自氪星。 事实上,奥巴马就是一个平民版的“超人”,现代版的“美国梦”代 言人。 翻开美利坚合众国二百多年历史,在奥巴马就任第44任总统之前,一 共出现过42位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分别为第22任和第24任总统)。但 是,历任总统甚至副总统都是白人的专利。非洲裔黑人、亚裔以及拉美裔 人口虽然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却从未有幸踏足这一*高政治**。 他有一个国际化的大家庭,父亲是肯尼亚人,继父是印尼人,母亲是 美国白人,并且具有欧洲血统和美洲印第安血统。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姐妹 遍布非洲、亚洲和欧洲,他的同母异父妹妹来自印尼,妹夫是加拿大华人 ,他妻子的祖先是牙买加人。因此,他称自己的家庭是一个“联合国”。 他年轻才俊,思想敏锐,体谅民情,被誉为“黑人肯尼迪”;他口才 犀利,倡导种族和谐,不管是支持民主党的西部或东部,还是支持共和党 的南部或中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黑人都视他为黑人的骄傲、“年轻的马 丁·路德·金”;他的政治起点是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年轻的林肯曾从那 里走向**,并领导北方军队统一了南北各州,打破了黑人奴隶身上的枷 锁,而他被追捧者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林肯”。 他在以一名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出访欧洲时,200多名记者跟随采访;在 柏林,二十多万人顶着酷暑聚集在凯旋柱前,就是为了聆听他的演讲;在 欧洲,美国大选尚未结束,网民已经将他“内定”为美国总统;在加拿大 ,他的网上得票率甚至高过现任加拿大总理哈珀;在他父辈的祖国肯尼亚 ,以奥巴马命名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在中国上海,美国海外公民聚集在 一起,与他电话交流,为他捐款;在中国深圳,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追踪到他的肯尼亚同父异母弟弟马克,为的就是要了解这位“氪星超人” 的真实故事。 2004年,他的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占据榜首长达一年之久,并荣获2006年格莱美*佳口述专辑奖;2008年, 他的思想大作《无畏的希望》朗诵录音给他再添一项格莱美大奖。 他是继约翰·肯尼迪之后又一位青年人的偶像,娱乐界的政治明星, 他在无数脱口秀节目和杂志封面上亮相,美国电视剧《威尔和格蕾斯》中 的女主角称他为梦中情人。 但是,他没有像美国曾经的政坛新秀丹·奎尔、杰克·坎普、约翰· 爱德华兹那样如流星般闪过。他为人谦恭不倨,平易近人,对家庭忠贞; 在负面攻击泛滥的选举政治中,即使对政界对手,他也保持着有节制的抨 击。 他征服美国人不是靠他俊朗的外表、令人耳目一新的身世和种族,而 是他的理性和思维。“协商民主”虽然不是什么新鲜词,但是他要将之贯 彻到**政治中;他抨击布什的单边主义,在伊拉克战争打响前就力排众 议,反对伊拉克战争,认为美国打的是“一场哑巴的战争,一场轻率的战 争,一场未经论证而凭一时冲动,不是出于道义而是基于政治利益的战争 ”。而现在,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他是对的。 他不讳言美国要为打击恐怖主义和国际**负起责任,但是,他提倡 无条件的对话和磋商,而不是“大棒加胡萝卜”,这是他对若干年以来美 国外交思维的颠覆;他倡导“改变”,因此,他可能成为重塑美国国际形 象的历史巨人。 他是美国总统选举史上*有争议和*没有争议的人物。支持者将他捧 上云端,反对者将他与奥萨马·本·拉登相提并论,只是因为他的名字奥 巴马(Obama)与奥萨马(Osama)有一字之差。他的反对阵营对他充满了 尊敬,许多共和党人纷纷易帜聚集在他的身边。他自称代表美国的普罗大 众,要向富人征税,但是2008年《福布斯》全球排行榜首富巴菲特却支持 他的政策。 他有缺点,对美国的“敌人”不够狠,对竞选对手太温柔,但是,《 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却发表社论,称他是冷静和有魅力的**, 堪当单地和自己的导师撇清关系,而是冒着丢掉选票的极大政治风险为黑 人申辩,对种族歧视的意识形态进行剖析和说理,呼吁美国各种族团结起 来。 而在几年以前,没有人知道奥巴马。 仅仅在八年前,他只能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会场通过大屏幕观看实 况,而无缘以代表身份参加;仅仅在四年前,当布什总统看到一名伊利诺 伊州议会代表衣服上别着奥巴马徽章时,茫然不知所解(以为是奥萨马) ,他对这位四年后要接过权杖的年轻人竟然一无所知。 这就是奥巴马,一个平民和现代版的“美国梦”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