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
-
家庭育儿(1)
-
政治军事(1)
-
文学小说(4)
-
医学卫生(1)
店铺介绍
北京文人雅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营各类图书,主要涉及文学历史、诗歌散文、学术成果、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地理、文化教育等。书店本着“以满意读者”的宗旨,热诚为每个有需要的读者提供周到服务。书店的口号“读者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回报。”
入驻时间:2017年08月28日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出版日期:2016年03月
ISBN:9787519208516
[十位:7519208516]
页数:--
定价:¥54.00
店铺售价:¥42.00
十成新
(为您节省:¥12.00)
店铺库存:10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810821231 010-8082460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1-27 09:26:51]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0-10 15:33:06]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5-22 18:26:02]
陈**
上饶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9-08-10 11:46:03]
23天后追加:没收到!
王****
北京市
《创新与探索:外语教学科研文集》内容提要:
本书着重于对语言学、文学、外语教学、翻译、文化、日语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主要内容包括: 英汉数字原型意象及其哲学来源、汉语声调与连续变调研究述评、西方网络文学研究综述、中西方网络文学的出版比较研究等。
《创新与探索:外语教学科研文集》图书目录:
语言研究
英汉数字原型意象及其哲学来源 吴海英001
概念隐喻理论对古诗英译的分析
——以《题西林壁》四则英译文为例 任俊桦?008
汉语声调与连读变调研究述评 宋劲庞015
文学研究
西方网络文学研究综述 王 艳024
浅析《冷山》小说的文本原型和家园主题 董艳华032
中西方网络文学的出版比较研究 李东杰038
基于语料库的海明威作品语言艺术分析 吴 巍045
翻译研究
一首英译诗的背后
——从互文角度谈外国人读不到的《长信秋辞》 董丽华055
同声传译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 葛士豪060
论《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中文化内容的翻译手法 李东杰069
外语教学研究
毕业生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态度调查 马道山 王 潇078
对反思型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肖立新085
大学英语口语资源库建设需求调查与分析
——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 陈 彦096
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口语选修课合作竞争教学模式的构建 陈 彦 朱丽巍103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倪秀丽110
移动学习中的英语阅读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 梅116
基于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李红薇121
Range软件辅助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词汇分析 刘 芳127
中韩大学教育与管理个案对比研究
——以中国天津工业大学和韩国青云大学为例 马建和134
语法纠错式反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田利玲146
同声传译课程设置及模块训练的策略探索
——基于天津高校口译教学的实证研究 ?王治国?153
小组合作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 王 坤160
数字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何 娟166
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杨 丽171
元认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 杨 颖 李 剑178
外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 余能保183
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化改革 张 怡190
浅析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相关性 朱 卓196
文化研究
城市广场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舒 丹202
从《当中国觉醒时——义和团起义》看义和团?????????????????
????时期中德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李慧岩211
日语研究
琉球对中华文化的受容之管见
——以首里家谱动词的使用为** 孙 薇 曲佳音217
再论格助词与提示助词的搭配的认可度问题 王华伟 刘 莉230
相対敬語をめぐる人間関係 張 薇239
天津与日本纺织文化 沙见雪?250
学科与专业建设
关于学科建设和“十三五”学科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王治国 吴海英 马道山 刘 妍259
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题组?266
《创新与探索:外语教学科研文集》文章节选:
英汉数字原型意象及其哲学来源
吴海英
【摘要】论文以原型理论为出发点,考查了英汉数字原型意象及其哲学来源。汉语数字原型意象深受中国古代数字哲学观的影响,老子哲学尤为重要;而毕达哥拉斯学派及其后世哲学家们的数字哲学观对西方文化中的数字原型意象有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原型;意象
【作者简介】吴海英,山东菏泽人,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语言学。
0 引言
原型范畴理论的哲学来源为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研究。家族相似性解释了语义范畴具有“**”(典犁成员)和“边缘”(非典型成员)的内部结构。20世纪70年代,拉博夫( Labov)和罗什(Rosch)发现白然界中的许多范畴也具有“家族相似性”,他们将这些自然范畴称为“原型范畴”。原型范畴的确定主要依据原型成员,即典型成员。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意象是对事物的感知存人脑中形成的一种表征( representation),但这种表征是删除了具体细节的有纰织的结构,是客体或事件在大脑中一种抽象的类比物(abstract analogy)。意象可以长期保留在记忆中,并在心理上进行转化和变形操作,以便进行思考和推理。原型说将概念与感觉意象联系起米,更确切地说,原型是指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的心理表征,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源于基本文化经验的原型意象常常是*先出现在我们心几中的具代表性的范畴成员的意象,因此是该经验范畴的典型意象。
这样看来,数字的原型意象应居于数字范畴的**地位,具有典型意义。它作为人类认识发展的特定产物,是原始先民借原始思维所获得的对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直观认识具体数宁化,具有顽强持久的传承力量,*终积淀为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一种生成性的原型数码观念。它不断重复、不断被重新唤起,是一种反复出现的原型意象。
英汉数字原型意象有着各自深刻的哲学来源。
1 汉语数字的原型意象及其哲学来源
1.1 汉语数字的原型意象
“一”在中国文化中,一是始,也是伞;“一”具有合一、统一、整体、全局、系统、有序的意涵。“二”是*小的偶数,指阴阳、天地,阴阳交合化成万物,中国古代这种宇宙观和辩证法思想是以数字二为数理基础的,并借助“两”、“双”、“对”等概念形成了以对称为美的东方美学观念。“三”有牛发、牛成之意,并蕴含潜在的强人威力,有了“三”,万物才显露蓬勃生机,因而也就象征着白然的始祖,有尊贵和吉祥意。中国古人将宇宙三分为天、地和人,表圆满、多数。中国古人信奉天圆地方,认为圆的天和方的地之间的周径比例为3:4,因而“三”和“四”便成为天地和圆方的象征数。“四”反映了我国占代的宇宙观念,因而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象征着平稳、周伞、安定、昌盛等美好事物。“五”是阳数,吉数。当人们分辨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时,同时产生了“中”的概念,因而被神化,如称古代皇帝为“九五之尊”。《说文解字》里释“五”为“五行也”。“五”象征意义的核心当属五行思想,五行理论是用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及其阴阳变化来描述宇宙的万事万物。“六”表示时空和谐,从空间上来说,上、下、左、右、前、后为六合;从时问上来说,《淮南子?时则》载:“六合,孟春与孟秋为合,仲春与仲秋为合,季春与季秋为合,孟夏与孟冬为合,仲夏与仲冬为合,季夏与季冬为合。”这是古人对一年12个月的粗略划分,反映了季节的交替变化。这样,“六”也就问接地成为继“五”之后的又一个循环变易的秩序象征数字。“六”是10个自然数偶数的中间数,在《周易》中为阴爻,六爻成卦,意味着一个周期的完成。“六”历来被认为代表吉祥、**,民问有“六六大顺”之说。“七”被赋予了神秘的死而复生的意义,有物极必反、周而复始的意味,所以既是凶的又是古的。《周易?复卦》中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之说,意思是“七同”是天道循环往复运行的周期数,与时问、灾变、祸福、人命等大事有关。 《说文解字》里释“八”为“别也,象分别相��之形。”“八”的象形有分别、分割、分开、分裂、分类的意义。“九”为阳数之极,在中国古代男性掌权的社会里,代指皇帝,“九”为至高无上和神圣的皇权的象征。“九”为*大的个位数,表“繁多,极多”,也表事物及其程度的超常、非常、顶点、极度、极限等。还有“全”、“重要”、“吉祥”等意。“十”是5个地数(偶数)中*大的一个数,又是*基本的整数,为地数之极。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它“**”、“完全”、“完满”、“充实”、“**”、“久远”等意。
1.2 老子哲学与汉语数字原型意象
古代哲学家的数字哲学观受到《易经》的巨人影响。根据易经,数字1-10可分为两类:阴数和阳数或者天数和地数,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阴数和阳数蕴含了不同的意义,反映了宇宙的对立统一。人和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而阴阳统一于“一”。
汉语中一至十的意象深受中国古代数字哲学观的影响,老子哲学尤为重要。
老子哲学的核心是“道”,王岳川先生在《道德经》序言里指出:“‘道’是《道德经》一书中的**概念和*高范畴。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以‘道’建立起来的完整的智慧哲学体系。”“‘道’是抽象的**,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是自然界中*初的动力和创造力。”下面的表述常被人引用说明宇宙的来源和发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
这里,数字“一”、“二”和“三”不是指实际的数量,而是用来表示“道”在宇宙万物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老子认为“道”是整个宇宙的本原,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简单地说,“道”指规律,“一”指整个宇宙的存在,是万物的原生态,除“道”之外*重要的便是“一”了。
在39章中,老了写道: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这里历数了“一”蕴含的神秘而伟人的力量,在老子看来,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总体,是不可分的,而“一”具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在这个意义上,“一”即“道”,即宇宙的本原。
另一个在老子《道德经》中反复提及的数宁是“三”,“三生万物”里“三”指多,“一”代指宇宙本原,“三”则指宇宙万物创造的完成,有了“三”,这个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才得以浮现,它是“道”的**反映。在67章中,老子写道: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这里,老子将人牛精妙的东西称为三宝,又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也就是人自身的德性达到了完满程度,所以能长久。这样,“三”也就象征了圆满和**。在《道德经》中,老子赋予“三”神圣、崇高的蕴含。
《创新与探索:外语教学科研文集》作者介绍:
马道山,教授,现任教于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5篇、译文30篇,出版专著1部,副主编论文集1部。主持在研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参加**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完成省部级艺术科学项目1项,主持或参加完成局级科研项目5项。2009年5月被评为天津工业大学教学名师。现为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天津市翻译协会会员,天津市应用翻译协会副主任委员。
肖立新,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留欧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级及省部级项目多项。用英语撰写外语教学学术专著1部(25万字),与他人合作编写国际经济贸易英语辞典、经济贸易英语教材和中英文对照著作等6部。在国际及国内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在国际经济贸易与管理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多次参加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11篇。2011年度获得天津工业大学“教工先锋岗”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