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9787122043443
[十位:7122043444]
页数:251
定价:¥59.00
店铺售价:¥23.60
(为您节省:¥35.4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046712279
店主推荐图书:
-
¥15.90
-
¥10.5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8-12 11:38:28]
汤**
福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4-03 15:13:38]
张*
上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3-29 11:08:30]
陈**
昆明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9-03 19:34:28]
陈**
苏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4-06 09:50:52]
梅*
无锡市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内容提要:
本书是系统论述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的专著。中药及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体内变化奥妙,中药药动学研究一直是科研难点。作者从事中药药动学科研与教学工作多年,对中药药动学的原理、特点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书中主要介绍了药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辅以典型实例分析,反映了中药药动学的特点;介绍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有关实验方案设计和数据处理技能;介绍了近年来中药药动学的新成果,并列举了常用中草药及中成药的药动学研究实例。
本书可供医药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相关人员使用。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图书目录:
**章 绪论
**节 中药药动学的有关概念
一、药动学的概念
二、药动学参数
三、中药药动学的概念
四、中药**药动学的概念
第二节 中药药动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中药有效成分药动学研究
二、中药有效部位药动学研究
三、中药**药动学研究
四、体内**分析的性质、意义和任务
五、体内**分析的对象与特点
第三节 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特点
第四节 中药药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五节 中药药动学发展概况
一、中医药理论对中草药制剂体内过程的相关论述
二、国外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三、新中国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六节 中药药动学研究展望
一、创立新理论、建立新方法
二、加强对中草药单、**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三、开展中草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四、加强毒性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五、开展深层次的中药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
六、深化与提高药代动力学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在体内的存在状态与**代谢
**节 **在体内存在的状态
一、**与血浆蛋白质结合
二、**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
第二节 **代谢
一、氧化反应
二、还原反应
三、水解反应
四、结合反应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药药动学生物样品预处理方法
**节 常用生物样品
一、常用生物样品的种类与采集
二、样本的代表性
三、样品的贮存
第二节 中药药动学生物样品预处理方法
一、预处理的目的
二、预处理方法
三、中草药活性成分血尿样品的预处理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药体内活性成分的测定方法
**节 分析方法的设计与评价
一、分析方法的设定依据
二、方法建立的一般实验步骤
三、方法的评价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
一、色谱条件
二、衍生化法
三、体内样品中**浓度的定量方法
四、顶空分析法
第三节 **液相色谱法
一、HPLC法分类
二、化学键合相
三、检测器
四、键合相色谱法
五、定量方法
六、定性方法
七、HPLC色谱条件的选择
第四节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一、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二、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
三、质谱质谱联用
四、色质联用技术在体内**分析中的应用
第五节 薄层色谱法
一、原理与特点
二、影响TLC的因素
三、TLC的定性与定量
四、**薄层色谱法
第六节 比色法
一、概述
二、应用
第七节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概述
二、几种消除干扰的方法
三、应用
第八节 荧光分光光度法
一、原理与特点
二、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四、直接荧光测定法
五、诱发荧光测定法
六、胶束荧光法
第九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一、原理与特点
二、仪器设备
三、定量方法
第十节 免疫分析法
一、放射免疫分析
二、酶免疫分析
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四、荧光免疫分析
第十一节 毛细管电泳法
一、基本原理
二、分析参数
三、分离模式
四、仪器装置
五、毛细管电泳法在体内**分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
**节 血药浓度法
一、直接血药浓度法
二、中药效应成分血药浓度法
三、血药浓度法的特点与评价
第二节 药理效应法
一、Smolen法
二、效量半衰期法
三、药效作用期法
四、效应半衰期法
五、药理效应法的特点与评价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
**节 概述
第二节 药动学模型
一、房室模型及其基本原理
二、一房室模型
三、多室模型
第三节 药效学模型
一、药效指标的选择
二、血药浓度效应曲线的类型
三、药效学模型分类
第四节 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模型
一、理论基础
二、效应室的归属
三、一房室PK-PD模型
四、二房室PK-PD模型
五、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的估算方法及其意义
六、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五节 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模型的应用
一、**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研究
二、**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研究
三、**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相互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药药动学数据的计算及常用软件
一、*小二乘法的一般原理
二、非线性*小二乘法算法的比较
三、曲线拟合的影响因素
四、常用的药动学拟合程序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中药药动学研究实例
**节 常用中草药的药动学研究实例
一、葛根
二、川芎
三、大黄
四、甘草
五、远志
六、丹参
七、黄芩
八、人参
九、三七
第二节 中成药的药动学研究实例
一、板蓝根注射液
二、养阴通脑颗粒
参考文献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文章节选:
**章 绪论
**节 中药药动学的有关概念
一、药动学的概念
**进入机体后,出现两种不同的效应。一种是**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包括**对机体产生的**作用和毒副作用,即所谓的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和毒理学(toxicology)。另一种是机体对**的作用,包括**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即所谓的药动学(ADME),又称**代谢动力学或药代动力学。**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包括外来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简称体内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体内代谢的产物及代谢机制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对**在体内代谢产物和代谢机制研究,可以发展生物活性更高、更**的新药。在创新研制新药过程中,**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