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0年09月
ISBN:9787040296174
[十位:7040296179]
页数:344
定价:¥28.90
店铺售价:¥7.00
(为您节省:¥21.90)
店铺库存:6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323610219
店主推荐图书:
-
¥7.2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9-30 09:19:44]
失**
安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3-23 17:30:14]
叉****
芜湖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3-23 13:07:43]
付**
昭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11-25 14:46:35]
龚**
成都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10-18 14:36:28]
邱**
广州市
《大学国文(第二版)》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修订版又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本书“以史带文”,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历史与文学的发展轨迹,拓展并丰富学生的人文视野与文史知识,让学生深入领会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以及作家作品的思想内蕴与艺术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
本书既可作为农林医理工各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一般社会读者学习国文的参考用书。
《大学国文(第二版)》图书目录:
**章 先秦国文
**节 先秦历史概说
一、先秦历史轮廓
二、先秦文化
第二节 先秦文学
一、上古神话与上古歌谣
二、《诗经》
三、先秦散文
四、楚辞与屈原
第三节 先泰国文选读
《诗经》三首
将仲子(《郑风》)
采薇(《小雅》)
丰年(《周颂》)
《易经》二章
系辞上传**章
系辞上传
第四章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齐宣王见颜斶(《战国策齐策》)
《道德经》六章
《论语》五则
《孟子》二则
大同与小康(《礼记礼运》)
马蹄(《庄子外篇》)
湘君(屈原)
宋人有酤酒者(韩非子)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 两汉国文
**节 两汉历史概说
一、两汉政治
二、两汉社会经济
三、两汉民族和文化
第二节 两汉文学
一、两汉散文
二、司马迁与《史记》
三、汉代乐府民歌与文人诗
四、汉赋
第三节 两汉国文选读
论贵粟疏(晁错)
《史记》二篇(司马迁)
管晏列传
循吏列传
乐府民歌三首
战城南(《鼓吹曲辞》)
孤儿行(《相和歌辞》)
悲歌(《杂曲歌辞》)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子虚赋(司马相如)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国文
**节 魏晋南北朝历史概说
一、魏晋南北朝政治
二、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
三、魏晋南北朝民族与文化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诗歌
二、魏晋南北朝小说
三、魏晋南北朝散文和文论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国文选读
蒿里行(曹操)
杂诗“飞观百余尺”(曹植)
七哀诗“西京乱无象”(王粲)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陶渊明)
三王墓(干宝)
岁暮(谢灵运)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谢眺)
《世说新语》二篇(刘义庆)
过江诸人
王子猷居山阴
子夜四时歌(南朝民歌)
春歌
夏歌
秋歌
冬歌
折杨柳歌辞(北朝民歌)
哀江南赋序(庾信)
文心雕龙风骨(刘勰)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隋唐五代国文
**节 隋唐五代历史概说
一、隋唐五代政治
二、隋唐五代社会经济
三、隋唐五代民族与文化
第二节 隋唐五代文学
一、隋及初唐文学
二、盛唐诗歌
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四、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五、白居易和中唐诗歌
六、晚唐五代诗歌
七、唐代散文和小说
第三节 隋唐五代国文选读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王维诗二首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辛夷坞
燕歌行并序(高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李白诗三首
梁甫吟
长相思
月下独酌
杜甫诗四首
羌村
梦李白
绝句漫兴
白居易诗二首
长恨歌
轻肥
韩愈诗文二篇
听颖师弹琴
张中丞传后序
柳宗元诗文二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送薛存义序
秋词(刘禹锡)
李娃传(白行简)
梦天(李贺)
赠别(杜牧)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
更漏子“玉炉香”(温庭筠)
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 宋辽金国文
**节 宋辽金历史概说
一、宋代政治
二、宋辽金社会经济
三、宋辽金民族与文化
第二节 宋辽金文学
一、北宋文学
二、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三、天才的文学家苏轼
四、南宋文学
五、杰出的文学家陆游
六、辛弃疾与豪放词
七、宋代小说与文学批评
八、辽金文学
第三节 宋辽金国文选读
渔家傲“塞下秋来”(范仲淹)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
欧阳修诗文三篇
……
第六章 元明清及近代国文
第七章 现代国文
参考书目
**版后记
修订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