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3年03月
ISBN:9787512337183
[十位:7512337183]
页数:162
定价:¥25.00
店铺售价:¥9.00
(为您节省:¥16.00)
店铺库存:18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323610219
店主推荐图书:
-
¥7.2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9-30 09:19:44]
失**
安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3-23 17:30:14]
叉****
芜湖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3-23 13:07:43]
付**
昭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11-25 14:46:35]
龚**
成都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2-10-18 14:36:28]
邱**
广州市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第二版)》内容提要:
刘昱初、程正渭编著的《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本书对人体工程学的起源、内容、方法,以及人体活动、人的作业区域、人的感官与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等,都作了较深入的介绍与阐述;对环境艺术设计中人体尺度、活动的空间与各类环境设计的联系做了一定的探讨与研究。特别是考虑到以前的相关教材很少涉及室外环境设计方面内容,书中对人体工程学与室外景观设计的关系作了一些有益的补充。全书内容全面而丰富,较深刻全面地反映了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第2版)》主要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相关工作的工程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第二版)》图书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节 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三、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第二章 人体工程学基础 **节 人体测量 一、人体尺寸的差异 二、百分位的概念 三、平均值的谬误 第二节 常用人体尺寸及应用范围 一、身高 二、眼睛高度 三、肘部高度 四、挺直坐高 五、正常坐高 六、坐时眼睛高度 七、肩高 八、肩宽 九、两肘宽度 十、臀部宽度 十一、肘部平放高度 十二、大腿厚度 十三、膝盖高度 十四、膝胭高度 十五、臀部一膝腿部长度 十六、臀部一膝盖长度 十七、臀部一足尖长度 十八、垂直手握高度 十九、侧向手握距离 二十、向前手握距离 第三节 感官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一、视觉与环境艺术设计 二、听觉与环境艺术设计 三、触觉与环境艺术设计 第三章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节 室内环境设计概述 第二节 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 第三节 人体工程学与家庭生活空间设计 一、人体工程学与住宅室内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室内空间性质与人体工程学 第四节 人体工程学与公共建筑空间设计 一、办公空间设计 二、商业空间设计 三、餐饮空间设计 四、展示空间设计 第四章 室外环境设施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节 步行设施与人体工程学 一、地面铺装 二、踏步与坡道 第二节 服务性设施与人体工程学 一、坐具 二、亭、廊、花架 三、电话亭 四、信息系统 五、垃圾箱 第三节 交通设施与人体工程学 一、候车亭 二、护栏与护柱 三、防眩设施 四、人行立交 五、停车设施 第四节 游乐设施与人体工程学 第五节 植物种植与人体工程学 一、道路绿化种植 二、广场绿化种植 三、植物材料的质地与环境设计 四、植物材料的色彩与环境设计 第六节 无障碍设施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一、无障碍设施的基本形式和设置方法 二、其他无障碍设施 三、无障碍道路设计 四、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 五、建筑物各部分的无障碍设施 第七节 室外照明设施与人体工程学 一、城市人行道照明设计 二、居住区步道照明设计 三、滨水步道照明设计 四、商业步行街照明设计 五、广场照明设计 六、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照明 七、绿化照明设计 八、雕塑照明 第八节 建筑外环境与人体工程学 第五章 人的行为心理与室外环境设计 **节 室外环境概述 一、室外环境的含义 二、室外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 环境知觉 一、环境知觉的性质 二、环境知觉的特点 第三节 人的环境行为心理 一、外部空间中人的行为习性 二、个人空间 三、领域性与领域 第四节 环境行为心理与环境艺术设计 一、基于行为心理的外部空间设计 二、室外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第二版)》编辑推荐与评论:
刘昱初、程正渭编著的《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第2版)》对人体工程学的起源、内容、方法,以及人体活动、人的作业区域、人的感官与空间环境设计的关系等,都作了较深入的介绍与阐述;对环境艺术设计中人体尺度、活动的空间与各类环境设计的联系做了一定的探讨与研究,特别是考虑到以前的相关教材很少涉及室外环境设计方面的内容,本书对人体工程学与室外景观设计的关系作了一些有益的补充,内容全面而丰富,较深刻地反映了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