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7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2 2 1 5 18 47 1616
本店铺共有 28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2%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4%
服务态度问题
2
7%
商品问题
1
4%
发货问题
21
75%
退款问题
3
11%
已解决
28
100%
店主称呼:陈绍川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718307669    地址:北京 北京市 大兴区 黄村镇芦城村
图书分类
图书标签
店铺公告
本店开学活动 购书满78包邮主营大学教材 一万多种 查不到的同学可以咨询我们qq21777152 或者旺旺追梦迪克 杯水难求联系电话17718307669 13811182142
店铺介绍
主营大学教材 辅导书 考研 资格考试书等 库存10万本 欢迎咨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刘祖云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展社会学(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9787040184792 [十位:7040184796]
页数:342      
定价:¥32.00
店铺售价:¥11.20 (为您节省:¥20.80
店铺库存:154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7183076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发展社会学(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内容提要:
本书分上下两篇,从理论阐释和现实解读两个角度对发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又完整的论述和介绍。
上篇为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首先从总体上阐释了社会发展的含义、特征、类型及模式;然后分别评介了以“传统一现代”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以“核心一边陲”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以“市场转型”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再后依次从五个层面阐释了作为社会发展内容的经济层面的工业化、社会层面的城市化、政治层面的民主化、文化层面的世俗化及观念层面的理性化。
下篇为社会发展的现实解读。首先从总体上探讨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及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标志和基本特征;然后从静态角度解读了转型期的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组织结构和二元人格结构;从动态角度解读了转型期的社会失衡、社会失调和社会失序;从特定的社会学角度解读了转型期的社会开放、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新颖、说理透彻、文字简明,**理论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既能帮助我们系统学习和掌握有关社会发展的知识和理论,又能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或层面解读现实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发展社会学(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图书目录:
上篇 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
**章 社会发展界说
**节 社会发展的含义
一、社会发展的逻辑定义
二、社会发展的学术定义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特征
一、社会发展的渐进性
二、社会发展的整体性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类型
一、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
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
三、迟发展效应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模式
一、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
二、社会发展模式的合理性
第二章 以“传统一现代”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
**节 现代化理论兴起的背景
一、现代化理论兴起的经济背景
二、现代化理论兴起的政治背景
第二节 前期现代化理论:发展经济学
一、发展经济学的缘起
二、发展经济学的内容
第三节 后期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
一、发展社会学的缘起
二、发展社会学的内容
第四节 现代化理论的评价
一、现代化理论的可取之处
二、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之处
第三章 以“核心一边陲”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
**节 依附理论
一、依附理论的兴起与渊源
二、依附理论关于拉美**贫穷原因的探讨
三、依附理论关于拉美**脱贫途径的探讨
四、依附理论的突破和局限
第二节 世界体系论
一、世界体系论的兴起
二、世界体系论的内容
三、世界体系论的创新与不足
四、世界体系论与依附理论的区别
第四章 以“市场转型”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
**节 市场转型的前置状态研究
一、“软预算约束”与“短缺经济”论
二、“再分配经济”论
三、“庇护主义”论
第二节 市场转型的演进过程研究
一、资本主义取向的市场转型研究
二、社会主义取向的市场转型研究
第三节 社会发展理论的比较与展望
一、社会发展理论的比较
二、社会发展研究的展望

第五章 经济层面的工业化
**节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一、经济发展的两个时代.
二、农业革命和原初工业化
三、工业化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二元经济和工业化
一、经济二元与社会二元
二、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内卷化”
第三节 政府作用和经济发展
一、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转型阶段中国政府的主要任务
第六章 社会层面的城市化
**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二、城市化与现代社会的兴起
三、城市化的水平与现状
第二节 城市化的道路与过程
一、城市结构与规模的扩张
二、城市化与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
三、城市化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第三节 城市化与市民生活空间的建构
一、城市化与城市物理空间
二、城市化与城市社会关系空间
第四节 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
一、城市规划的含义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三、逆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与社会发展
第七章 政治层面的民主化
**节 民主
一、民主的含义
二、民主的特征
三、民主的条件
第二节 民主化
一、民主化的含义
二、民主化的特征
三、民主化的动力
第三节 民主化浪潮
一、民主化浪潮的含义
二、民主化浪潮的特征
三、民主化浪潮的启示
第八章 文化层面的世俗化
**节 世俗化的含义和特征
一、世俗化的基本含义
二、世俗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一、西方的世俗化进程
二、中国人的信仰及近代以来的世俗化
第三节 世俗化在社会诸层面的发展
一、世俗化与宗教
二、世俗化与教育

三、世俗化与公共领域
四、世俗化与大众文化
第四节 世俗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
一、世俗化与本土化
二、世俗化与**关怀
第九章 观念层面的理性化
**节 理性及理性化
一、理性的含义
二、理性化的含义
三、理性化在社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中的理性化
一、从神秘主义到科学主义
二、从德性至上到功利诉求
三、从重视亲情到崇尚契约
四、从等级观念到平等观念
下篇社会发展的现实解读
第十章 中国的社会转型
**节 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
一、1840—1949:中国社会转型的慢速发展阶段
二、1949—1978:中国社会转型的中速发展阶段
三、1978年至今: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
第二节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标志
一、当前中国社会正以****的强劲步伐走向市场
二、当前中国社会正以****的强劲步伐走向开放
第三节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
一、社会转型内容的特殊性
二、社会转型动力的特殊性
三、社会转型进程的特殊性
第十一章 转型期的二元社会结构
**节 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
一、改革以前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
二、改革以来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走向
一、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必然性分析
二、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对策性分析
第十二章 转型期的二元组织结构
**节 二元组织结构的现实表现
一、组织结构的分化与不分化并存
二、现代的表层结构与传统的潜层结构并存
第二节 二元组织结构的未来走向
一、组织结构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必然性分析
二、组织结构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对策性分析
第十三章 转型期的二元人格结构
**节 二元人格结构的含义与模型
一、二元人格结构的含义
二、二元人格结构的模型
第二节 二元人格结构的现实与未来
一、二元人格结构的现实表现
二、二元人格结构的未来走向
第十四章 转型期的社会失衡

**节 贫富差距的测量
一、贫富差距测量方法的科学性
二、贫富差距测量依据的真实性
第二节 贫富差距的现状
一、贫富差距的整体比较
二、贫富差距的具体研究
第三节 贫富差距的调控
一、调控贫富差距的理论依据
二、调控贫富差距的现实选择
第十五章 转型期的社会失调
**节 社会失调的历史考察
一、经济增长未能带来社会进步
二、社会发展未能带来环境改善
第二节 社会失调的现实探讨
一、工业化与自然植被
二、市场化与“社会植被”
第三节 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市场化道路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走新型市场化道路
第十六章 转型期的社会失序
**节 社会失序的理论探讨
一、社会失序的含义
二、社会失序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失序的现实思考
一、转型期社会失序的表现
二、转型期社会失序的原因
第十七章 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节 社会开放的含义与特征
一、社会开放的含义
二、社会开放的特征
第二节 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一、1840—1949:慢速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二、1949—1978:中速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三、1978年至今:快速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第三节 转型期的区域开放
一、从内向型到外向型:我国区域结构的历史演变
二、现代化与合理化:我国区域结构的发展目标
第十八章 转型期的社会分层
**节 转型期**分化的理论探讨
一、转型期**分化的必然性
二、转型期**分化的规律性
第二节 转型期**分化的现实研究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化的状况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化的原因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化的特征
第十九章 转型期的社会流动
**节 社会流动的含义与类型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的理论探讨

一、社会流动是社会转型的标志与机制
二、社会转型对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的现实思考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流动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流动
第四节 中国社会流动的发展趋势
一、趋势之一:从被动服从型到主动选择型
二、趋势之二:从消极控制型到积极吸引型
三、趋势之三:从单向型到双向型
后记
《发展社会学(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作者介绍:
刘祖云,男,1954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学士,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进修教师(1983—1984年)。199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2年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家。先后牵头创建社会学本科点(1993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点(1997年华中师范大学)和博士点(2003年武汉大学)。先后应邀访问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T-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等高校,1998至1999学年度为香港浸会大学访客教授。出版学术专著和主编专业教材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曾获教育部首届人文社科**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等重要奖励。先后任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届(1997--2000)和第二届(2001--2005)委员。先后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现为中山大学**百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985工程项目“港澳社会研究”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