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7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2 2 1 5 18 47 1616
本店铺共有 28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2%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4%
服务态度问题
2
7%
商品问题
1
4%
发货问题
21
75%
退款问题
3
11%
已解决
28
100%
店主称呼:陈绍川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718307669    地址:北京 北京市 大兴区 黄村镇芦城村
图书分类
图书标签
店铺公告
本店开学活动 购书满78包邮主营大学教材 一万多种 查不到的同学可以咨询我们qq21777152 或者旺旺追梦迪克 杯水难求联系电话17718307669 13811182142
店铺介绍
主营大学教材 辅导书 考研 资格考试书等 库存10万本 欢迎咨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9787561746776 [十位:7561746776]
页数:230      
定价:¥27.00
店铺售价:¥10.80 (为您节省:¥16.20
店铺库存:77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7183076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内容提要:
本教材以培养适应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新型教师为目的,根据思想政治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而编写。教材内容根植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当下活生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生活。其特点:一是服务新课程,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学术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二是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三是着力解决思想政治教学论的个性特色问题。特别是针对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中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学术观点和实践问题的探讨,而且提供一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典型教学案例。
《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图书目录:
前言
**章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理念
**节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的功能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理念
第二章 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探索历程
**节 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现行课程设置弊端与新课程的贡献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定位和课程模块设计
**节 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定位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程的模块设计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
**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的特性
第二节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
第五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
**节 建构具有思想政治课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
第二节 思想政治新课程常用教学方法及操作要领
第六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
**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案设计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与优化:说课
第七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施
**节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的课后教学反思
第八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评价
**节 思想政治课评价的特点与原则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育评价实施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平时评价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的学科考试与综合能力测试
第五节 学生思想品德评价
第九章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节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文章节选:
**章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功能和理念
深刻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理念,全面认识其功能,找出它区别于其他课程、其他德育途径的内在特质,是思想政治课建构与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改革,首先必须弄清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把握其理念,全面认识其功能。
**节 思想政治课的性质
一、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思想政治课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课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在我国处在社会转型、**工作**转移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之时,争论更是日趋激烈。课程性质认识上的争议,导致了教学实践上的分歧与困惑,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功能的全面实现。因而,值此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之际,探讨该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人们对本课程性质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观点:智育说、德育说、德智兼容说、思想政治教育说、公民教育说。自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该课程在我国一直以“政治课”命名;80年代以后更名为“思想政治课”,这反映了我国教育界对该课程性质的主导性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参与程度日益增强。这一方面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承担平等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的整体素质显得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