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7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2 2 1 5 18 47 1616
本店铺共有 28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2%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4%
服务态度问题
2
7%
商品问题
1
4%
发货问题
21
75%
退款问题
3
11%
已解决
28
100%
店主称呼:陈绍川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718307669    地址:北京 北京市 大兴区 黄村镇芦城村
图书分类
图书标签
店铺公告
本店开学活动 购书满78包邮主营大学教材 一万多种 查不到的同学可以咨询我们qq21777152 或者旺旺追梦迪克 杯水难求联系电话17718307669 13811182142
店铺介绍
主营大学教材 辅导书 考研 资格考试书等 库存10万本 欢迎咨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李巍 刘艳菊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实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122038395 [十位:7122038394]
页数:236      
定价:¥50.00
店铺售价:¥20.00 (为您节省:¥30.00
店铺库存: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7183076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实践》内容提要: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实践》在总结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特征及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变发展模式,优化调整城市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布局,进而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基于**环境保护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项目——鄂尔多斯市主导产业与**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提出了“承载力增值”和“环境空间利用率”等重要评价概念及其分析方法,构建了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的“三基线环境空间评价模型”,完善了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测算与分配方法,**说明了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程序和评价方法。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实践》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管理、研究和实践人员,环境科学、决策科学、规划科学等领域的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规划编制部门以及政府部门有关人员参考。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实践》图书目录:
第1章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1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其特征
1.1.1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1.1.2 资源型城市的特征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概况
1.3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3.1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1.3.2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第2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2.1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2.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与应用
2.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概况
2.2.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与实践
2.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3.1 规划环评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2.3.2 规划环评有利于协调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3.3 规划环评有利于资源型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
2.3.4 规划环评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合理开发和健康发展
2.3.5 规划环评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科学民主决策
第3章 规划环境影响三基线环境空间评价模型
3.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程序和主要方法
3.1.1 规划环评的技术程序
3.1.2 规划环评的主要技术方法
3.2 三基线环境空间评价模型的原理与特征
3.2.1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要环境资源制约因素
3.2.2 三基线环境空间评价模型的基本原理与特征
3.3 三基线环境空间评价模型的应用概念与指标体系
3.3.1 三基线环境空间评价模型的应用概念及分析方法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4章 鄂尔多斯市概况及其主导产业与**区域发展规划
4.1 鄂尔多斯市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条件
4.1.3 社会发展概况
4.2 鄂尔多斯市及其周边发展现状
4.2.1 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现状
4.2.2 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现状
4.2.3 鄂尔多斯市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4.2.4 鄂尔多斯市能源利用现状
4.2.5 鄂尔多斯市环境治理现状
4.2.6 周边**地区概况及其发展规划
4.3 鄂尔多斯市主导产业与**区域发展规划概要
4.3.1 规划名称与范围
4.3.2 发展战略与目标
4.3.3 规划发展规模、结构与布局
第5章 评价总则与规划协调性分析
5.1 评价总则
5.1.1 评价对象与目的
5.1.2 评价指导思想与原则
5.1.3 评价依据
5.1.4 评价范围与时段
5.1.5 评价**与方法
5.1.6 环境保护目标
5.1.7 评价情景水平设置
5.2 评价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5.2.1 评价总体思路
5.2.2 评价技术路线
5.3 规划协调性分析
5.3.1 规划外部协调性分析
5.3.2 规划内部协调性分析
5.3.3 存在的潜在冲突
第6章 城市资源环境特征与生态环境质量
6.1 区域资源环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6.1.1 水资源特征及利用现状
6.1.2 矿产资源特征及其利用现状
6.1.3 土地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6.2 生态环境质量
6.2.1 空气环境质量及主要问题
6.2.2 水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问题
6.2.3 固体废物排放现状及主要问题
6.2.4 生态质量现状
第7章 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演变回顾性分析
第8章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9章 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第10章 区域生态适宜性分析
第11章 中观层次规划影响分析与评价
第12章 宏观层次规划影响分析与评价
第13章 规划循五经济分析与评价
第14章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第15章 区域污染**与生态保护对策
第16章 评价结论及建议
附表
参考文献

……
《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实践》文章节选:
第1章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来看,资源都是一个**或地区发展的核心性战略物质。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而资源型城市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在资源开采加工过程中的落后生产工艺以及粗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导致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我国又涌现出一批新兴的资源型城市。因此,有必要总结以往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合理规划新兴资源型城市,使我国资源型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这也是资源型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条件。
1.1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其特征
1.1.1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资源是指一个**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资源的定义是:“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自然资源按照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草场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动物资源等类型。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这些城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但同时也在发展中积累了较多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对资源型产业依赖程度过高、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等。其中,*为突出的矛盾就是城市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矛盾在某些资源型城市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边缘,严重地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资源型城市正在不断涌现,井快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成为我国新一轮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焦点。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立足资源优势,发展**能产业,从决策源头上对城市产业发展的选择和布局等进行科学论证、优化调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城市生态和环境,是资源刊城市规划和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资源型城市为经济快速发展付 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寓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制度中与经济建设结合*紧密的一项制度,也是环保参与宏观调控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自《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作为促进从政府决策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全面发展,但仍面临技术方法不成熟和实践经验有限的问题。因此,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通过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业规模、结构和布局,而且可以深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完善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提供机会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