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58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1 1 0 5 22 938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小朋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26366612    地址:湖北省 武汉市 洪山区 武汉理工大学鉴湖校区学海6舍南边门面
促销广告:最大的二手大学教材店铺 满29包邮!!!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满29包邮!本店售出的任何一本书都会先检查再发货,保证书籍无缺页,无破损等影响阅读的情况
店铺介绍
欢迎您来到武汉海文书店。本书店在武汉有规模最大的实体旧书店;经营各类古旧图书近5万余册。同时可以上门收购各类图书。手机;15926366612;提前声明;快递公司和邮电局的发货速度和服务质量与本书店无关;因为这是本店所不能掌控的。不要因为这样给本店不好的评价。订书时尽量请提前沟通;因为有实体书店;同步出售;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第二性(Ⅱ)
第二性(Ⅱ)
出版日期:2011年09月
ISBN:9787532749676 [十位:7532749673]
页数:614      
定价:¥49.00
店铺售价:¥20.10 (为您节省:¥28.9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926366612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第二性(Ⅱ)》内容提要:
一、经典性:《第二性》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
二、可读性: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作的枯燥晦涩,读来趣味横生。
三、时代性:波伏瓦作为思想家是超越时代的,她在《第二性》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
四、译本可靠性:我社获得法国伽里玛出版社**授权,邀请**翻译家郑克鲁担纲翻译,**从法文直接翻译,推出**“全译本”。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道
《第二性(Ⅱ)》图书目录:
一、经典性:《第二性》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
二、可读性: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作的枯燥晦涩,读来趣味横生。
三、时代性:波伏瓦作为思想家是超越时代的,她在《第二性》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
四、译本可靠性:我社获得法国伽里玛出版社**授权,邀请**翻译家郑克鲁担纲翻译,**从法文直接翻译,推出**“全译本”。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
《第二性(Ⅱ)》
导言
**部 成长
**章 童年
第二章 少女
第三章 性的启蒙
第四章 女同性恋者
第二部 处境
第五章 已婚女人
第六章 母亲
第七章 社会生活
第八章 妓女和**妓女
第九章 从成熟到老年
第十章 女人的处境与特征
第三部 辩解
第十一章 自恋的女人
第十二章 恋爱的女人
第十三章 虔信的女人
第四部 走向解放
第十四章 独立的女人
结语
翻译后记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任何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命运都界定不了女人在社会内部具有的形象,是整个文明设计出这种介于男性和被去势者之间的、被称为女性的中介产物。 在一切爱中——性爱和母爱——同时有吝啬和慷慨、想占有对方和给予对方一切的渴望;母亲和女同性恋者都自恋,并在孩子和情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延续或映像,在这点上两者十分相似。
然而自恋也并不总是导致同性恋:玛丽·巴什基尔采夫的例子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她的叙述中找不到对女人爱恋的任何痕迹;她宁可说是理智的,而不是爱肉欲的,她虚荣心极强,她从童年起便梦想受到男人青睐:什么都不令她感兴趣,除非能有助于提高她的声望。一个只膜拜自己、向往空中楼阁似的成功的女人,不可能对其他女人热烈相依;她在她们身上只看到竞争者和敌人。
事实上,任何因素都不是决定性的;选择基于自由的前提,在复杂的整体中进行;任何性的命运都主宰不了个体生活:相反,其性欲表现了对生存的总体态度。
然而,处境在这种选择中也有重要影响。**,两性仍然大部分是分开生活的:在寄宿学校和女子学校中,从亲密关系转变为性关系是很快的;在女孩和男孩的友谊有利于异性恋体验的环境中,女同性恋者要少得多。大量在车间、·办公室工作,处在女人中间,很少有机会与男人来往的女人,会在她们之间结成恋爱式的友谊: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联结她们的生活,对她们来说很容易。异性恋关系的缺乏或失败,使她们注定成为同性恋者。很难在忍让和偏爱之间划出界限:一个女人可以委身于女人,因为男人令她失望,但有时,他令她失望是因为她在他身上追求的是一个女人。出于所有这些理由,要在异性恋和同性恋之间设立根本的区分是错误的。正常的男性过了青少年不明确的时期,便不再允许自己犯同性恋的过失;而正常的女人时常重寻她青年时期曾迷恋过的爱情一不管是不是柏拉图式的。男人令她失望,她会在女人的怀抱里寻找那个背叛了她的情人;柯莱特在《流浪女伶》中指出了这种抚慰的作用,那是在女人的生活中受到谴责的情欲经常起的作用:有时,有些女人一生都在相互安慰。甚至得到男性拥抱满足的女人,也不会轻视更平静的情欲。如果她是被动的和爱肉欲的,一个女友的抚摸就不会使她讨厌,因为她只需要任人摆布,让自己得到满足。如果她是主动的和热烈的,她便显得像“两性畸形人”,并非由于荷尔蒙的神秘综合作用,而仅仅是由于人们将攻击陛的占有欲看做男性的品质;爱上勒诺的克罗蒂娜仍然觊觎雷齐的魅力;她完全是个女人,却同样也希望占有和抚摸。当然,在“体面的女人”身上,这些 “淫乱的”欲望被小心翼翼地压抑着:不过它们以纯粹友谊、却更热烈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掩盖在母爱的温情之下;有时,它们在精神病发病或绝经时猛烈地爆发出来。
更何况,企图将女同性恋者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也是枉然的。由于社会的虚情假意和她们的真正关系叠加在一起,她们又乐于模仿雌雄同体的一对,自己提出分成“男性的”和“女性的”。
一个穿上严肃的衣服,另一个穿上轻柔的连衣裙,这不应令人产生错觉。仔细地观察,可以发现——除少数例外——她们的性欲是模棱两可的。由于拒绝男性支配而成为女同性恋者的女人,常常品味在另外一个女人身上发现的同样骄傲的巾帼丈夫的快乐;以前,塞夫尔的女大学生远离男人一起生活,在她们当中,盛行有罪的爱情;她们对属于女子精英感到自豪,想成为自主的主体;这种把她们结合在一起,反对特权等级的复杂感情,使她们每个人都在女友身上赞赏这种不可思议的品质,而她们也珍视这种在自己身上同样存在着的品质;她们互相拥抱,每个人同时是男人和女人,迷恋于雌雄同体的品质。反过来,一个愿意在女人怀抱里享受自己女性气质的女人,也能感到不服从任何主人的骄傲。蕾内·维维安狂热地喜欢女性美,希望自己漂亮;她打扮自己,对自己的长发很自豪;但感到自己自由和完整无缺也使她高兴;她在诗歌中表达了对那些愿意通过婚姻成为男人奴仆的女人的蔑视。她爱好烈酒,有时讲下流话,表现了她要有男性气质的愿望。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同性恋情侣中,抚摸是相互的。由此得出,角色的分配是不确定的:*孩子气的女人面对有威望的如保护人般的妇人,会扮演一个少年,或者倚在隋人手臂上的情妇。她们能够平等地相爱。由于性伙伴是对等的,一切结合、换位、交换、演戏都是可能的。根据每一方的心理倾向和整体处境,她们的关系得到平衡。如果其中一个帮助和供养另一个,她就承担男性的职能:专制的保护人、被利用的冤大头、受尊敬的君主,或者有时甚至是靠妓女生活的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智力方面的优势,常常给她权威;但被爱的一方能享受爱的一方的热恋使之具有的特权。像一男一女的结合那样,两个女人的结合具有大量不同的形式;它建立在感情、利益或者习惯之上;它是夫妇式的或者浪漫的;它也可以让位于虐待狂、受虐狂、宽容、忠诚、献身、任性、自私、背叛;在女同性恋者中,有妓女,也有忠贞的恋人。
然而有些情境给予这些关系一些特殊性。它们不是由制度或者习俗所提供的,也不是惯例所制定的:它们更真诚地依存于这个事实。男人和女人——哪怕是夫妻一多少是在演戏,尤其男人总是对女人有某种要求:堪称表率的贞洁、有魅力、爱打扮、孩子气或者朴素;面对丈夫和情人,她从来不感到自己是本来面目;在女友身边,她不卖弄自己,不需要装假,她们太相像了,以至不得不袒露自己。这种相似产生了亲密无间。性欲在这种结合中时常只占有很小的部分;情欲不像男女之间那样具有强烈的、令人昏眩的性质,它也不会产生动人心弦的变化;当情侣分开他们的肉体时,他们又变得格格不入;甚至女人也觉得男人的身体令人厌恶;男人有时在女伴的身体面前感到一种乏味;在女人之间,肉体的温存更相等,更持续;她们不会沉迷于狂热的迷醉状态,她们从来不重新陷入敌对的冷漠中;相互观看,相互触摸,这是一种平静的快感,悄悄地延续床上的快感。萨拉·庞森比和她的女意中人结合,持续了将近五十年,没有出现一丝乌云:看来她们善于给自己在世界之外创造一个平静的伊甸园。但是真诚也要付出代价。因为她们袒露自己,不考虑隐瞒,也不考虑约束自己,两个女人之间也会引发少见的激烈行动。男人和女人由于互不相同,彼此惧怕:他面对她感到怜悯和不安;他竭力对她殷勤、宽容和节制;她尊敬他,有点害怕他,面对他竭力控制自己;每个人都处心积虑宽待神秘的他者,衡量不出对方的情感和反应。女人之间是无情的;她们互相拆台,互相挑衅,互相追逐,互相挑逗,互相拖向卑劣的深渊。男性的平静一不论是出于冷漠还是自我克制——是一道堤坝,女性的争吵要在匕面碰得粉碎;但在两个女友之间,会泪流满面,大吵大闹;她们反复责备和解释,没完没了。要求、指责、嫉妒、专横跋扈,所有这些夫妻生活的祸害,以更剧烈的方式释放出来。这样的爱情常常是狂风暴雨式的,这是因为它们通常比异性恋爱情更受威胁。
它们受到社会的谴责,难以成功地融合到社会中。承担男性角色的女人——由于她的性格、处境、激情的力量一会悔恨不能给女伴正常体面的生活,不能娶她,把她引入歧途:这正是拉德克利夫· 霍尔在《孤寂深渊》中赋予她的女主人公的感情;这些悔恨通过病态的焦虑,特别是通过折磨人的嫉妒表现出来。更被动或者爱得不那么深的那个女友,则确实会因社会的谴责而痛苦;她会认为自己是堕落的、淫邪的、受挫的,她会怨恨那个把这命运强加给她的女人。其中一个女人可能希望有个孩子;或者她只能悲哀地忍受不育,或者两个人收养一个孩子,或者想做母亲的女人求助于一个男人;有时孩子是��纽带,有时也是新冲突的根源。
赋予同性恋女人以男性特征的,是由于她们不要男人而不得不承担的一整套责任,而并不是她们的性生活,相反,那把她们禁闭在女性世界里。她们的处境与妓女的处境相反,妓女有时由于生活在男人中间而具有男性气贾——例如尼农·德·朗克洛一但仍然要依靠男人。笼罩在女同性恋者周围的特殊气氛,来自她们私生活中的闺房氛围和她们公开生存的男性独立之间的对比,她们的行为像没有男人的世界中的男人。只有女人总是显得有点奇特;男人并不真正尊重女人:他们通过女人——妻子、情人、“受供养的”女人——互相尊重;当男性的保护不再扩展到她时,女人面对咄咄逼人的、嘲笑的或敌对的高等**,就被解除了武装。女同性恋作为 “性反常”,会使人嗤之以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引起蔑视或愤慨。在女同性恋者的态度中,之所以有很多挑战和做作,是因为她们没有任何方法自然地体验她们的处境:自然意味着不考虑自身,行动时不去考虑自己的行为,但他人的行为不断地引导女同性恋者意识到她自己。唯独当她有相当的年纪,或者享有巨大的社会声誉,她才能够满不在乎地走自己的路。
例如,很难断定她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自卫的反应才常常穿男装。这里无疑大半是出于自发的选择。没有什么比穿女装更不自然的了;男装无疑也不自然,但更方便,也更简单,它的制作是为了方便行动而不是阻止行动;乔治·桑、伊莎贝尔·埃布拉特穿男装;蒂德·莫尼埃在她的*后一本书中说到她偏爱穿长裤;凡是主动的女人都喜欢平跟鞋和耐用的衣料。女性打扮的含义是很明显的:这是“装饰”自己,而装饰自己是献出自己;异性恋的女性主义者以前在这一点上也像女同性恋者一样不妥协:她们拒绝把自己变成一件商品陈列出去,她们穿套装,戴毡帽;有装饰的、袒胸露肩的连衣裙在她们看来是她们所反对的社会秩序的象征。**,她们已经成功地抓住了现实,在她们看来,象征不那么重要了。对女同性恋者来说,象征保留着重要性,由于她感到自己仍然要提出要求。也有时候一如果她的身体特点导致她这样爱好的话一严肃的衣服对她更合适。必须补充的是,装饰所起的作用之一是满足女人触摸的感受;但女同性恋者轻视天鹅绒和丝绸的舒适感:像桑多尔一样,她喜欢她的女友把它们穿在身上,或者她的女友的身体本身可以代替它们。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女同性恋者常常喜欢喝不掺水的酒,抽很冲的烟草,说粗话,强迫自己做剧烈的运动:在性欲上,她天生有女性的温柔;相比而言,她喜欢不平淡的环境。由此可能导致她喜欢待在男人的圈子中。但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因素:她和他们保持往往是模糊的关系。一个对自己的男性气质十分自信的女人,只愿意男人做自己的朋友和伙伴:这种自信只在这样的女人身上遇到:她和男人有共同的兴趣一在商业上,在行动中或者在艺术上——她像他们当中的一个那样工作和获得成功。格特鲁德·斯泰因接待朋友时,只同男人交谈,让艾丽丝·托克拉斯去招待他们的女友。十分男性化的女同性恋者对女人会有一种矛盾的态度:她蔑视她们,但在她们面前既作为女人又作为男人有自卑情结;她担心她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女人,又是一个不健全的男人,这导致她要么装出高人·等,要么对她们表现出——像施特克尔叙述的女扮男装的例子一虐待狂的攻击陛。但这种情况很罕见。我们已经看到,大部分女同性恋者迟疑地拒绝男人:在她们身上,就像在性欲冷淡的女人身上一样,有着厌恶、怨恨、胆怯、骄傲;她们感到自己确实不像他们;除了对女性的怨恨,还有对男性的自卑隋结;他们是武装得更好的竞争对手,可以诱惑、占有和保留他们的猎物;她们憎恨他们对女人的能耐,憎恨他们使女人忍受“玷污”。她们也气愤地看到他们拥有社会特权,并感到他们比她们更强有力:不能同—个对手匹敌,知道他能够一拳把你击倒,是十分丢脸的事。这种复杂的敌意是导致她们中的某些人炫示同性恋的原因之一;她们只与女同性恋者来往;她们组成各种俱乐部,表示她们在社会方面和性方面不需要男人。由此,很容易变为一无用处的自吹自擂和各种装模作样的非本真性。女同性恋者首先扮演一个男人;然后成为女同性恋者本身也变成一个游戏;男式服装从伪装变成制服;借口摆脱男性压迫的女人,变成了她的角色的奴隶;她本不想封闭在女人的处境中,如今她却关在女同性恋者的处境中。没有什么比这伙获得自由的女人给人更坏的心胸狭窄和残缺不全的印象了。必须补充一点,许多女人只是出于谋求私利才声称自己是同性恋者:她们怀着清醒的意识,采取暖昧的举止,还希望诱惑喜欢“坏女人”的男人。这些虚张声势的狂热分子一显然是*受人注意的——助长了舆论,使这些被看做恶习和装腔作势的东西更加声誉扫地。
事实上,同性恋既不是一种蓄意的反常,也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诅咒。这是一种在处境中选择的态度,就是说,既是被激起的,又是自愿采纳的。主体通过这个选择所承担的任何因素一生理条件、心理史、社会环境一都不是决定性的,虽然各种因素都有助于解释它。对女人来说,这是解决她的一般状况,特别是她的性处境所提出的问题的方法之一。正如一切人类行为一样,同性恋会导致做戏、失衡、失败、谎言,或者相反,它将是丰富体验的源泉,这取决于它被体验的方式一是自欺、怠惰、非本真或者清醒、慷慨和自由。
P189-196
《第二性(Ⅱ)》文章节选:
一、经典性:《第二性》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
二、可读性: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作的枯燥晦涩,读来趣味横生。
三、时代性:波伏瓦作为思想家是超越时代的,她在《第二性》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
四、译本可靠性:我社获得法国伽里玛出版社**授权,邀请**翻译家郑克鲁担纲翻译,**从法文直接翻译,推出**“全译本”。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
《第二性(Ⅱ)》
导言
**部 成长
**章 童年
第二章 少女
第三章 性的启蒙
第四章 女同性恋者
第二部 处境
第五章 已婚女人
第六章 母亲
第七章 社会生活
第八章 妓女和**妓女
第九章 从成熟到老年
第十章 女人的处境与特征
第三部 辩解
第十一章 自恋的女人
第十二章 恋爱的女人
第十三章 虔信的女人
第四部 走向解放
第十四章 独立的女人
结语
翻译后记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任何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命运都界定不了女人在社会内部具有的形象,是整个文明设计出这种介于男性和被去势者之间的、被称为女性的中介产物。 在一切爱中——性爱和母爱——同时有吝啬和慷慨、想占有对方和给予对方一切的渴望;母亲和女同性恋者都自恋,并在孩子和情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延续或映像,在这点上两者十分相似。
然而自恋也并不总是导致同性恋:玛丽·巴什基尔采夫的例子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她的叙述中找不到对女人爱恋的任何痕迹;她宁可说是理智的,而不是爱肉欲的,她虚荣心极强,她从童年起便梦想受到男人青睐:什么都不令她感兴趣,除非能有助于提高她的声望。一个只膜拜自己、向往空中楼阁似的成功的女人,不可能对其他女人热烈相依;她在她们身上只看到竞争者和敌人。
事实上,任何因素都不是决定性的;选择基于自由的前提,在复杂的整体中进行;任何性的命运都主宰不了个体生活:相反,其性欲表现了对生存的总体态度。
然而,处境在这种选择中也有重要影响。**,两性仍然大部分是分开生活的:在寄宿学校和女子学校中,从亲密关系转变为性关系是很快的;在女孩和男孩的友谊有利于异性恋体验的环境中,女同性恋者要少得多。大量在车间、·办公室工作,处在女人中间,很少有机会与男人来往的女人,会在她们之间结成恋爱式的友谊: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联结她们的生活,对她们来说很容易。异性恋关系的缺乏或失败,使她们注定成为同性恋者。很难在忍让和偏爱之间划出界限:一个女人可以委身于女人,因为男人令她失望,但有时,他令她失望是因为她在他身上追求的是一个女人。出于所有这些理由,要在异性恋和同性恋之间设立根本的区分是错误的。正常的男性过了青少年不明确的时期,便不再允许自己犯同性恋的过失;而正常的女人时常重寻她青年时期曾迷恋过的爱情一不管是不是柏拉图式的。男人令她失望,她会在女人的怀抱里寻找那个背叛了她的情人;柯莱特在《流浪女伶》中指出了这种抚慰的作用,那是在女人的生活中受到谴责的情欲经常起的作用:有时,有些女人一生都在相互安慰。甚至得到男性拥抱满足的女人,也不会轻视更平静的情欲。如果她是被动的和爱肉欲的,一个女友的抚摸就不会使她讨厌,因为她只需要任人摆布,让自己得到满足。如果她是主动的和热烈的,她便显得像“两性畸形人”,并非由于荷尔蒙的神秘综合作用,而仅仅是由于人们将攻击陛的占有欲看做男性的品质;爱上勒诺的克罗蒂娜仍然觊觎雷齐的魅力;她完全是个女人,却同样也希望占有和抚摸。当然,在“体面的女人”身上,这些 “淫乱的”欲望被小心翼翼地压抑着:不过它们以纯粹友谊、却更热烈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掩盖在母爱的温情之下;有时,它们在精神病发病或绝经时猛烈地爆发出来。
更何况,企图将女同性恋者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也是枉然的。由于社会的虚情假意和她们的真正关系叠加在一起,她们又乐于模仿雌雄同体的一对,自己提出分成“男性的”和“女性的”。
一个穿上严肃的衣服,另一个穿上轻柔的连衣裙,这不应令人产生错觉。仔细地观察,可以发现——除少数例外——她们的性欲是模棱两可的。由于拒绝男性支配而成为女同性恋者的女人,常常品味在另外一个女人身上发现的同样骄傲的巾帼丈夫的快乐;以前,塞夫尔的女大学生远离男人一起生活,在她们当中,盛行有罪的爱情;她们对属于女子精英感到自豪,想成为自主的主体;这种把她们结合在一起,反对特权等级的复杂感情,使她们每个人都在女友身上赞赏这种不可思议的品质,而她们也珍视这种在自己身上同样存在着的品质;她们互相拥抱,每个人同时是男人和女人,迷恋于雌雄同体的品质。反过来,一个愿意在女人怀抱里享受自己女性气质的女人,也能感到不服从任何主人的骄傲。蕾内·维维安狂热地喜欢女性美,希望自己漂亮;她打扮自己,对自己的长发很自豪;但感到自己自由和完整无缺也使她高兴;她在诗歌中表达了对那些愿意通过婚姻成为男人奴仆的女人的蔑视。她爱好烈酒,有时讲下流话,表现了她要有男性气质的愿望。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同性恋情侣中,抚摸是相互的。由此得出,角色的分配是不确定的:*孩子气的女人面对有威望的如保护人般的妇人,会扮演一个少年,或者倚在隋人手臂上的情妇。她们能够平等地相爱。由于性伙伴是对等的,一切结合、换位、交换、演戏都是可能的。根据每一方的心理倾向和整体处境,她们的关系得到平衡。如果其中一个帮助和供养另一个,她就承担男性的职能:专制的保护人、被利用的冤大头、受尊敬的君主,或者有时甚至是靠妓女生活的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智力方面的优势,常常给她权威;但被爱的一方能享受爱的一方的热恋使之具有的特权。像一男一女的结合那样,两个女人的结合具有大量不同的形式;它建立在感情、利益或者习惯之上;它是夫妇式的或者浪漫的;它也可以让位于虐待狂、受虐狂、宽容、忠诚、献身、任性、自私、背叛;在女同性恋者中,有妓女,也有忠贞的恋人。
然而有些情境给予这些关系一些特殊性。它们不是由制度或者习俗所提供的,也不是惯例所制定的:它们更真诚地依存于这个事实。男人和女人——哪怕是夫妻一多少是在演戏,尤其男人总是对女人有某种要求:堪称表率的贞洁、有魅力、爱打扮、孩子气或者朴素;面对丈夫和情人,她从来不感到自己是本来面目;在女友身边,她不卖弄自己,不需要装假,她们太相像了,以至不得不袒露自己。这种相似产生了亲密无间。性欲在这种结合中时常只占有很小的部分;情欲不像男女之间那样具有强烈的、令人昏眩的性质,它也不会产生动人心弦的变化;当情侣分开他们的肉体时,他们又变得格格不入;甚至女人也觉得男人的身体令人厌恶;男人有时在女伴的身体面前感到一种乏味;在女人之间,肉体的温存更相等,更持续;她们不会沉迷于狂热的迷醉状态,她们从来不重新陷入敌对的冷漠中;相互观看,相互触摸,这是一种平静的快感,悄悄地延续床上的快感。萨拉·庞森比和她的女意中人结合,持续了将近五十年,没有出现一丝乌云:看来她们善于给自己在世界之外创造一个平静的伊甸园。但是真诚也要付出代价。因为她们袒露自己,不考虑隐瞒,也不考虑约束自己,两个女人之间也会引发少见的激烈行动。男人和女人由于互不相同,彼此惧怕:他面对她感到怜悯和不安;��竭力对她殷勤、宽容和节制;她尊敬他,有点害怕他,面对他竭力控制自己;每个人都处心积虑宽待神秘的他者,衡量不出对方的情感和反应。女人之间是无情的;她们互相拆台,互相挑衅,互相追逐,互相挑逗,互相拖向卑劣的深渊。男性的平静一不论是出于冷漠还是自我克制——是一道堤坝,女性的争吵要在匕面碰得粉碎;但在两个女友之间,会泪流满面,大吵大闹;她们反复责备和解释,没完没了。要求、指责、嫉妒、专横跋扈,所有这些夫妻生活的祸害,以更剧烈的方式释放出来。这样的爱情常常是狂风暴雨式的,这是因为它们通常比异性恋爱情更受威胁。
它们受到社会的谴责,难以成功地融合到社会中。承担男性角色的女人——由于她的性格、处境、激情的力量一会悔恨不能给女伴正常体面的生活,不能娶她,把她引入歧途:这正是拉德克利夫· 霍尔在《孤寂深渊》中赋予她的女主人公的感情;这些悔恨通过病态的焦虑,特别是通过折磨人的嫉妒表现出来。更被动或者爱得不那么深的那个女友,则确实会因社会的谴责而痛苦;她会认为自己是堕落的、淫邪的、受挫的,她会怨恨那个把这命运强加给她的女人。其中一个女人可能希望有个孩子;或者她只能悲哀地忍受不育,或者两个人收养一个孩子,或者想做母亲的女人求助于一个男人;有时孩子是个纽带,有时也是新冲突的根源。
赋予同性恋女人以男性特征的,是由于她们不要男人而不得不承担的一整套责任,而并不是她们的性生活,相反,那把她们禁闭在女性世界里。她们的处境与妓女的处境相反,妓女有时由于生活在男人中间而具有男性气贾——例如尼农·德·朗克洛一但仍然要依靠男人。笼罩在女同性恋者周围的特殊气氛,来自她们私生活中的闺房氛围和她们公开生存的男性独立之间的对比,她们的行为像没有男人的世界中的男人。只有女人总是显得有点奇特;男人并不真正尊重女人:他们通过女人——妻子、情人、“受供养的”女人——互相尊重;当男性的保护不再扩展到她时,女人面对咄咄逼人的、嘲笑的或敌对的高等**,就被解除了武装。女同性恋作为 “性反常”,会使人嗤之以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引起蔑视或愤慨。在女同性恋者的态度中,之所以有很多挑战和做作,是因为她们没有任何方法自然地体验她们的处境:自然意味着不考虑自身,行动时不去考虑自己的行为,但他人的行为不断地引导女同性恋者意识到她自己。唯独当她有相当的年纪,或者享有巨大的社会声誉,她才能够满不在乎地走自己的路。
例如,很难断定她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自卫的反应才常常穿男装。这里无疑大半是出于自发的选择。没有什么比穿女装更不自然的了;男装无疑也不自然,但更方便,也更简单,它的制作是为了方便行动而不是阻止行动;乔治·桑、伊莎贝尔·埃布拉特穿男装;蒂德·莫尼埃在她的*后一本书中说到她偏爱穿长裤;凡是主动的女人都喜欢平跟鞋和耐用的衣料。女性打扮的含义是很明显的:这是“装饰”自己,而装饰自己是献出自己;异性恋的女性主义者以前在这一点上也像女同性恋者一样不妥协:她们拒绝把自己变成一件商品陈列出去,她们穿套装,戴毡帽;有装饰的、袒胸露肩的连衣裙在她们看来是她们所反对的社会秩序的象征。**,她们已经成功地抓住了现实,在她们看来,象征不那么重要了。对女同性恋者来说,象征保留着重要性,由于她感到自己仍然要提出要求。也有时候一如果她的身体特点导致她这样爱好的话一严肃的衣服对她更合适。必须补充的是,装饰所起的作用之一是满足女人触摸的感受;但女同性恋者轻视天鹅绒和丝绸的舒适感:像桑多尔一样,她喜欢她的女友把它们穿在身上,或者她的女友的身体本身可以代替它们。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女同性恋者常常喜欢喝不掺水的酒,抽很冲的烟草,说粗话,强迫自己做剧烈的运动:在性欲上,她天生有女性的温柔;相比而言,她喜欢不平淡的环境。由此可能导致她喜欢待在男人的圈子中。但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因素:她和他们保持往往是模糊的关系。一个对自己的男性气质十分自信的女人,只愿意男人做自己的朋友和伙伴:这种自信只在这样的女人身上遇到:她和男人有共同的兴趣一在商业上,在行动中或者在艺术上——她像他们当中的一个那样工作和获得成功。格特鲁德·斯泰因接待朋友时,只同男人交谈,让艾丽丝·托克拉斯去招待他们的女友。十分男性化的女同性恋者对女人会有一种矛盾的态度:她蔑视她们,但在她们面前既作为女人又作为男人有自卑情结;她担心她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女人,又是一个不健全的男人,这导致她要么装出高人·等,要么对她们表现出——像施特克尔叙述的女扮男装的例子一虐待狂的攻击陛。但这种情况很罕见。我们已经看到,大部分女同性恋者迟疑地拒绝男人:在她们身上,就像在性欲冷淡的女人身上一样,有着厌恶、怨恨、胆怯、骄傲;她们感到自己确实不像他们;除了对女性的怨恨,还有对男性的自卑隋结;他们是武装得更好的竞争对手,可以诱惑、占有和保留他们的猎物;她们憎恨他们对女人的能耐,憎恨他们使女人忍受“玷污”。她们也气愤地看到他们拥有社会特权,并感到他们比她们更强有力:不能同—个对手匹敌,知道他能够一拳把你击倒,是十分丢脸的事。这种复杂的敌意是导致她们中的某些人炫示同性恋的原因之一;她们只与女同性恋者来往;她们组成各种俱乐部,表示她们在社会方面和性方面不需要男人。由此,很容易变为一无用处的自吹自擂和各种装模作样的非本真性。女同性恋者首先扮演一个男人;然后成为女同性恋者本身也变成一个游戏;男式服装从伪装变成制服;借口摆脱男性压迫的女人,变成了她的角色的奴隶;她本不想封闭在女人的处境中,如今她却关在女同性恋者的处境中。没有什么比这伙获得自由的女人给人更坏的心胸狭窄和残缺不全的印象了。必须补充一点,许多女人只是出于谋求私利才声称自己是同性恋者:她们怀着清醒的意识,采取暖昧的举止,还希望诱惑喜欢“坏女人”的男人。这些虚张声势的狂热分子一显然是*受人注意的——助长了舆论,使这些被看做恶习和装腔作势的东西更加声誉扫地。
事实上,同性恋既不是一种蓄意的反常,也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诅咒。这是一种在处境中选择的态度,就是说,既是被激起的,又是自愿采纳的。主体通过这个选择所承担的任何因素一生理条件、心理史、社会环境一都不是决定性的,虽然各种因素都有助于解释它。对女人来说,这是解决她的一般状况,特别是她的性处境所提出的问题的方法之一。正如一切人类行为一样,同性恋会导致做戏、失衡、失败、谎言,或者相反,它将是丰富体验的源泉,这取决于它被体验的方式一是自欺、怠惰、非本真或者清醒、慷慨和自由。
P189-196
《第二性(Ⅱ)》编辑推荐与评论:
一、经典性:《第二性》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
二、可读性: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作的枯燥晦涩,读来趣味横生。
三、时代性:波伏瓦作为思想家是超越时代的,她在《第二性》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
四、译本可靠性:我社获得法国伽里玛出版社**授权,邀请**翻译家郑克鲁担纲翻译,**从法文直接翻译,推出**“全译本”。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
《第二性(Ⅱ)》
导言
**部 成长
**章 童年
第二章 少女
第三章 性的启蒙
第四章 女同性恋者
第二部 处境
第五章 已婚女人
第六章 母亲
第七章 社会生活
第八章 妓女和**妓女
第九章 从成熟到老年
第十章 女人的处境与特征
第三部 辩解
第十一章 自恋的女人
第十二章 恋爱的女人
第十三章 虔信的女人
第四部 走向解放
第十四章 独立的女人
结语
翻译后记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任何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命运都界定不了女人在社会内部具有的形象,是整个文明设计出这种介于男性和被去势者之间的、被称为女性的中介产物。 在一切爱中——性爱和母爱——同时有吝啬和慷慨、想占有对方和给予对方一切的渴望;母亲和女同性恋者都自恋,并在孩子和情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延续或映像,在这点上两者十分相似。
然而自恋也并不总是导致同性恋:玛丽·巴什基尔采夫的例子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她的叙述中找不到对女人爱恋的任何痕迹;她宁可说是理智的,而不是爱肉欲的,她虚荣心极强,她从童年起便梦想受到男人青睐:什么都不令她感兴趣,除非能有助于提高她的声望。一个只膜拜自己、向往空中楼阁似的成功的女人,不可能对其他女人热烈相依;她在她们身上只看到竞争者和敌人。
事实上,任何因素都不是决定性的;选择基于自由的前提,在复杂的整体中进行;任何性的命运都主宰不了个体生活:相反,其性欲表现了对生存的总体态度。
然而,处境在这种选择中也有重要影响。**,两性仍然大部分是分开生活的:在寄宿学校和女子学校中,从亲密关系转变为性关系是很快的;在女孩和男孩的友谊有利于异性恋体验的环境中,女同性恋者要少得多。大量在车间、·办公室工作,处在女人中间,很少有机会与男人来往的女人,会在她们之间结成恋爱式的友谊: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联结她们的生活,对她们来说很容易。异性恋关系的缺乏或失败,使她们注定成为同性恋者。很难在忍让和偏爱之间划出界限:一个女人可以委身于女人,因为男人令她失望,但有时,他令她失望是因为她在他身上追求的是一个女人。出于所有这些理由,要在异性恋和同性恋之间设立根本的区分是错误的。正常的男性过了青少年不明确的时期,便不再允许自己犯同性恋的过失;而正常的女人时常重寻她青年时期曾迷恋过的爱情一不管是不是柏拉图式的。男人令她失望,她会在女人的怀抱里寻找那个背叛了她的情人;柯莱特在《流浪女伶》中指出了这种抚慰的作用,那是在女人的生活中受到谴责的情欲经常起的作用:有时,有些女人一生都在相互安慰。甚至得到男性拥抱满足的女人,也不会轻视更平静的情欲。如果她是被动的和爱肉欲的,一个女友的抚摸就不会使她讨厌,因为她只需要任人摆布,让自己得到满足。如果她是主动的和热烈的,她便显得像“两性畸形人”,并非由于荷尔蒙的神秘综合作用,而仅仅是由于人们将攻击陛的占有欲看做男性的品质;爱上勒诺的克罗蒂娜仍然觊觎雷齐的魅力;她完全是个女人,却同样也希望占有和抚摸。当然,在“体面的女人”身上,这些 “淫乱的”欲望被小心翼翼地压抑着:不过它们以纯粹友谊、却更热烈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掩盖在母爱的温情之下;有时,它们在精神病发病或绝经时猛烈地爆发出来。
更何况,企图将女同性恋者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也是枉然的。由于社会的虚情假意和她们的真正关系叠加在一起,她们又乐于模仿雌雄同体的一对,自己提出分成“男性的”和“女性的”。
一个穿上严肃的衣服,另一个穿上轻柔的连衣裙,这不应令人产生错觉。仔细地观察,可以发现——除少数例外——她们的性欲是模棱两可的。由于拒绝男性支配而成为女同性恋者的女人,常常品味在另外一个女人身上发现的同样骄傲的巾帼丈夫的快乐;以前,塞夫尔的女大学生远离男人一起生活,在她们当中,盛行有罪的爱情;她们对属于女子精英感到自豪,想成为自主的主体;这种把她们结合在一起,反对特权等级的复杂感情,使她们每个人都在女友身上赞赏这种不可思议的品质,而她们也珍视这种在自己身上同样存在着的品质;她们互相拥抱,每个人同时是男人和女人,迷恋于雌雄同体的品质。反过来,一个愿意在女人怀抱里享受自己女性气质的女人,也能感到不服从任何主人的骄傲。蕾内·维维安狂热地喜欢女性美,希望自己漂亮;她打扮自己,对自己的长发很自豪;但感到自己自由和完整无缺也使她高兴;她在诗歌中表达了对那些愿意通过婚姻成为男人奴仆的女人的蔑视。她爱好烈酒,有时讲下流话,表现了她要有男性气质的愿望。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同性恋情侣中,抚摸是相互的。由此得出,角色的分配是不确定的:*孩子气的女人面对有威望的如保护人般的妇人,会扮演一个少年,或者倚在隋人手臂上的情妇。她们能够平等地相爱。由于性伙伴是对等的,一切结合、换位、交换、演戏都是可能的。根据每一方的心理倾向和整体处境,她们的关系得到平衡。如果其中一个帮助和供养另一个,她就承担男性的职能:专制的保护人、被利用的冤大头、受尊敬的君主,或者有时甚至是靠妓女生活的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智力方面的优势,常常给她权威;但被爱的一方能享受爱的一方的热恋使之具有的特权。像一男一女的结合那样,两个女人的结合具有大量不同的形式;它建立在感情、利益或者习惯之上;它是夫妇式的或者浪漫的;它也可以让位于虐待狂、受虐狂、宽容、忠诚、献身、任性、自私、背叛;在女同性恋者中,有妓女,也有忠贞的��人。
然而有些情境给予这些关系一些特殊性。它们不是由制度或者习俗所提供的,也不是惯例所制定的:它们更真诚地依存于这个事实。男人和女人——哪怕是夫妻一多少是在演戏,尤其男人总是对女人有某种要求:堪称表率的贞洁、有魅力、爱打扮、孩子气或者朴素;面对丈夫和情人,她从来不感到自己是本来面目;在女友身边,她不卖弄自己,不需要装假,她们太相像了,以至不得不袒露自己。这种相似产生了亲密无间。性欲在这种结合中时常只占有很小的部分;情欲不像男女之间那样具有强烈的、令人昏眩的性质,它也不会产生动人心弦的变化;当情侣分开他们的肉体时,他们又变得格格不入;甚至女人也觉得男人的身体令人厌恶;男人有时在女伴的身体面前感到一种乏味;在女人之间,肉体的温存更相等,更持续;她们不会沉迷于狂热的迷醉状态,她们从来不重新陷入敌对的冷漠中;相互观看,相互触摸,这是一种平静的快感,悄悄地延续床上的快感。萨拉·庞森比和她的女意中人结合,持续了将近五十年,没有出现一丝乌云:看来她们善于给自己在世界之外创造一个平静的伊甸园。但是真诚也要付出代价。因为她们袒露自己,不考虑隐瞒,也不考虑约束自己,两个女人之间也会引发少见的激烈行动。男人和女人由于互不相同,彼此惧怕:他面对她感到怜悯和不安;他竭力对她殷勤、宽容和节制;她尊敬他,有点害怕他,面对他竭力控制自己;每个人都处心积虑宽待神秘的他者,衡量不出对方的情感和反应。女人之间是无情的;她们互相拆台,互相挑衅,互相追逐,互相挑逗,互相拖向卑劣的深渊。男性的平静一不论是出于冷漠还是自我克制——是一道堤坝,女性的争吵要在匕面碰得粉碎;但在两个女友之间,会泪流满面,大吵大闹;她们反复责备和解释,没完没了。要求、指责、嫉妒、专横跋扈,所有这些夫妻生活的祸害,以更剧烈的方式释放出来。这样的爱情常常是狂风暴雨式的,这是因为它们通常比异性恋爱情更受威胁。
它们受到社会的谴责,难以成功地融合到社会中。承担男性角色的女人——由于她的性格、处境、激情的力量一会悔恨不能给女伴正常体面的生活,不能娶她,把她引入歧途:这正是拉德克利夫· 霍尔在《孤寂深渊》中赋予她的女主人公的感情;这些悔恨通过病态的焦虑,特别是通过折磨人的嫉妒表现出来。更被动或者爱得不那么深的那个女友,则确实会因社会的谴责而痛苦;她会认为自己是堕落的、淫邪的、受挫的,她会怨恨那个把这命运强加给她的女人。其中一个女人可能希望有个孩子;或者她只能悲哀地忍受不育,或者两个人收养一个孩子,或者想做母亲的女人求助于一个男人;有时孩子是个纽带,有时也是新冲突的根源。
赋予同性恋女人以男性特征的,是由于她们不要男人而不得不承担的一整套责任,而并不是她们的性生活,相反,那把她们禁闭在女性世界里。她们的处境与妓女的处境相反,妓女有时由于生活在男人中间而具有男性气贾——例如尼农·德·朗克洛一但仍然要依靠男人。笼罩在女同性恋者周围的特殊气氛,来自她们私生活中的闺房氛围和她们公开生存的男性独立之间的对比,她们的行为像没有男人的世界中的男人。只有女人总是显得有点奇特;男人并不真正尊重女人:他们通过女人——妻子、情人、“受供养的”女人——互相尊重;当男性的保护不再扩展到她时,女人面对咄咄逼人的、嘲笑的或敌对的高等**,就被解除了武装。女同性恋作为 “性反常”,会使人嗤之以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引起蔑视或愤慨。在女同性恋者的态度中,之所以有很多挑战和做作,是因为她们没有任何方法自然地体验她们的处境:自然意味着不考虑自身,行动时不去考虑自己的行为,但他人的行为不断地引导女同性恋者意识到她自己。唯独当她有相当的年纪,或者享有巨大的社会声誉,她才能够满不在乎地走自己的路。
例如,很难断定她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自卫的反应才常常穿男装。这里无疑大半是出于自发的选择。没有什么比穿女装更不自然的了;男装无疑也不自然,但更方便,也更简单,它的制作是为了方便行动而不是阻止行动;乔治·桑、伊莎贝尔·埃布拉特穿男装;蒂德·莫尼埃在她的*后一本书中说到她偏爱穿长裤;凡是主动的女人都喜欢平跟鞋和耐用的衣料。女性打扮的含义是很明显的:这是“装饰”自己,而装饰自己是献出自己;异性恋的女性主义者以前在这一点上也像女同性恋者一样不妥协:她们拒绝把自己变成一件商品陈列出去,她们穿套装,戴毡帽;有装饰的、袒胸露肩的连衣裙在她们看来是她们所反对的社会秩序的象征。**,她们已经成功地抓住了现实,在她们看来,象征不那么重要了。对女同性恋者来说,象征保留着重要性,由于她感到自己仍然要提出要求。也有时候一如果她的身体特点导致她这样爱好的话一严肃的衣服对她更合适。必须补充的是,装饰所起的作用之一是满足女人触摸的感受;但女同性恋者轻视天鹅绒和丝绸的舒适感:像桑多尔一样,她喜欢她的女友把它们穿在身上,或者她的女友的身体本身可以代替它们。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女同性恋者常常喜欢喝不掺水的酒,抽很冲的烟草,说粗话,强迫自己做剧烈的运动:在性欲上,她天生有女性的温柔;相比而言,她喜欢不平淡的环境。由此可能导致她喜欢待在男人的圈子中。但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因素:她和他们保持往往是模糊的关系。一个对自己的男性气质十分自信的女人,只愿意男人做自己的朋友和伙伴:这种自信只在这样的女人身上遇到:她和男人有共同的兴趣一在商业上,在行动中或者在艺术上——她像他们当中的一个那样工作和获得成功。格特鲁德·斯泰因接待朋友时,只同男人交谈,让艾丽丝·托克拉斯去招待他们的女友。十分男性化的女同性恋者对女人会有一种矛盾的态度:她蔑视她们,但在她们面前既作为女人又作为男人有自卑情结;她担心她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女人,又是一个不健全的男人,这导致她要么装出高人·等,要么对她们表现出——像施特克尔叙述的女扮男装的例子一虐待狂的攻击陛。但这种情况很罕见。我们已经看到,大部分女同性恋者迟疑地拒绝男人:在她们身上,就像在性欲冷淡的女人身上一样,有着厌恶、怨恨、胆怯、骄傲;她们感到自己确实不像他们;除了对女性的怨恨,还有对男性的自卑隋结;他们是武装得更好的竞争对手,可以诱惑、占有和保留他们的猎物;她们憎恨他们对女人的能耐,憎恨他们使女人忍受“玷污”。她们也气愤地看到他们拥有社会特权,并感到他们比她们更强有力:不能同—个对手匹敌,知道他能够一拳把你击倒,是十分丢脸的事。这种复杂的敌意是导致她们中的某些人炫示同性恋的原因之一;她们只与女同性恋者来往;她们组成各种俱乐部,表示她们在社会方面和性方面不需要男人。由此,很容易变为一无用处的自吹自擂和各种装模作样的非本真性。女同性恋者首先扮演一个男人;然后成为女同性恋者本身也变成一个游戏;男式服装从伪装变成制服;借口摆脱男性压迫的女人,变成了她的角色的奴隶;她本不想封闭在女人的处境中,如今她却关在女同性恋者的处境中。没有什么比这伙获得自由的女人给人更坏的心胸狭窄和残缺不全的印象了。必须补充一点,许多女人只是出于谋求私利才声称自己是同性恋者:她们怀着清醒的意识,采取暖昧的举止,还希望诱惑喜欢“坏女人”的男人。这些虚张声势的狂热分子一显然是*受人注意的——助长了舆论,使这些被看做恶习和装腔作势的东西更加声誉扫地。
事实上,同性恋既不是一种蓄意的反常,也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诅咒。这是一种在处境中选择的态度,就是说,既是被激起的,又是自愿采纳的。主体通过这个选择所承担的任何因素一生理条件、心理史、社会环境一都不是决定性的,虽然各种因素都有助于解释它。对女人来说,这是解决她的一般状况,特别是她的性处境所提出的问题的方法之一。正如一切人类行为一样,同性恋会导致做戏、失衡、失败、谎言,或者相反,它将是丰富体验的源泉,这取决于它被体验的方式一是自欺、怠惰、非本真或者清醒、慷慨和自由。
P189-196
《第二性(Ⅱ)》作者介绍:
一、经典性:《第二性》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
二、可读性: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作的枯燥晦涩,读来趣味横生。
三、时代性:波伏瓦作为思想家是超越时代的,她在《第二性》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
四、译本可靠性:我社获得法国伽里玛出版社**授权,邀请**翻译家郑克鲁担纲翻译,**从法文直接翻译,推出**“全译本”。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
《第二性(Ⅱ)》
导言
**部 成长
**章 童年
第二章 少女
第三章 性的启蒙
第四章 女同性恋者
第二部 处境
第五章 已婚女人
第六章 母亲
第七章 社会生活
第八章 妓女和**妓女
第九章 从成熟到老年
第十章 女人的处境与特征
第三部 辩解
第十一章 自恋的女人
第十二章 恋爱的女人
第十三章 虔信的女人
第四部 走向解放
第十四章 独立的女人
结语
翻译后记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任何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命运都界定不了女人在社会内部具有的形象,是整个文明设计出这种介于男性和被去势者之间的、被称为女性的中介产物。 在一切爱中——性爱和母爱——同时有吝啬和慷慨、想占有对方和给予对方一切的渴望;母亲和女同性恋者都自恋,并在孩子和情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延续或映像,在这点上两者十分相似。
然而自恋也并不总是导致同性恋:玛丽·巴什基尔采夫的例子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她的叙述中找不到对女人爱恋的任何痕迹;她宁可说是理智的,而不是爱肉欲的,她虚荣心极强,她从童年起便梦想受到男人青睐:什么都不令她感兴趣,除非能有助于提高她的声望。一个只膜拜自己、向往空中楼阁似的成功的女人,不可能对其他女人热烈相依;她在她们身上只看到竞争者和敌人。
事实上,任何因素都不是决定性的;选择基于自由的前提,在复杂的整体中进行;任何性的命运都主宰不了个体生活:相反,其性欲表现了对生存的总体态度。
然而,处境在这种选择中也有重要影响。**,两性仍然大部分是分开生活的:在寄宿学校和女子学校中,从亲密关系转变为性关系是很快的;在女孩和男孩的友谊有利于异性恋体验的环境中,女同性恋者要少得多。大量在车间、·办公室工作,处在女人中间,很少有机会与男人来往的女人,会在她们之间结成恋爱式的友谊: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联结她们的生活,对她们来说很容易。异性恋关系的缺乏或失败,使她们注定成为同性恋者。很难在忍让和偏爱之间划出界限:一个女人可以委身于女人,因为男人令她失望,但有时,他令她失望是因为她在他身上追求的是一个女人。出于所有这些理由,要在异性恋和同性恋之间设立根本的区分是错误的。正常的男性过了青少年不明确的时期,便不再允许自己犯同性恋的过失;而正常的女人时常重寻她青年时期曾迷恋过的爱情一不管是不是柏拉图式的。男人令她失望,她会在女人的怀抱里寻找那个背叛了她的情人;柯莱特在《流浪女伶》中指出了这种抚慰的作用,那是在女人的生活中受到谴责的情欲经常起的作用:有时,有些女人一生都在相互安慰。甚至得到男性拥抱满足的女人,也不会轻视更平静的情欲。如果她是被动的和爱肉欲的,一个女友的抚摸就不会使她讨厌,因为她只需要任人摆布,让自己得到满足。如果她是主动的和热烈的,她便显得像“两性畸形人”,并非由于荷尔蒙的神秘综合作用,而仅仅是由于人们将攻击陛的占有欲看做男性的品质;爱上勒诺的克罗蒂娜仍然觊觎雷齐的魅力;她完全是个女人,却同样也希望占有和抚摸。当然,在“体面的女人”身上,这些 “淫乱的”欲望被小心翼翼地压抑着:不过它们以纯粹友谊、却更热烈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掩盖在母爱的温情之下;有时,它们在精神病发病或绝经时猛烈地爆发出来。
更何况,企图将女同性恋者分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也是枉然的。由于社会的虚情假意和她们的真正关系叠加在一起,她们又乐于模仿雌雄同体的一对,自己提出分成“男性的”和“女性的”。
一个穿上严肃的衣服,另一个穿上轻柔的连衣裙,这不应令人产生错觉。仔细地观察,可以发现——除少数例外——她们的性欲是模棱两可的。由于拒绝男性支配而成为女同性恋者的女人,常常品味在另外一个女人身上发现的同样骄傲的巾帼丈夫的快乐;以前,塞夫尔的女大学生远离男人一起生活,在她们当中,盛行有罪的爱情;她们对属于女子精英感到自豪,想成为自主的主体;这种把她们结合在一起,反对特权等级的复杂感情,使她们每个人都在女友身上赞赏这种不可思议的品质,而她们也珍视这种在自己身上同样存在着的品质;她们互相拥抱,每个人同时是男人和女人,迷恋于���雄同体的品质。反过来,一个愿意在女人怀抱里享受自己女性气质的女人,也能感到不服从任何主人的骄傲。蕾内·维维安狂热地喜欢女性美,希望自己漂亮;她打扮自己,对自己的长发很自豪;但感到自己自由和完整无缺也使她高兴;她在诗歌中表达了对那些愿意通过婚姻成为男人奴仆的女人的蔑视。她爱好烈酒,有时讲下流话,表现了她要有男性气质的愿望。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同性恋情侣中,抚摸是相互的。由此得出,角色的分配是不确定的:*孩子气的女人面对有威望的如保护人般的妇人,会扮演一个少年,或者倚在隋人手臂上的情妇。她们能够平等地相爱。由于性伙伴是对等的,一切结合、换位、交换、演戏都是可能的。根据每一方的心理倾向和整体处境,她们的关系得到平衡。如果其中一个帮助和供养另一个,她就承担男性的职能:专制的保护人、被利用的冤大头、受尊敬的君主,或者有时甚至是靠妓女生活的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智力方面的优势,常常给她权威;但被爱的一方能享受爱的一方的热恋使之具有的特权。像一男一女的结合那样,两个女人的结合具有大量不同的形式;它建立在感情、利益或者习惯之上;它是夫妇式的或者浪漫的;它也可以让位于虐待狂、受虐狂、宽容、忠诚、献身、任性、自私、背叛;在女同性恋者中,有妓女,也有忠贞的恋人。
然而有些情境给予这些关系一些特殊性。它们不是由制度或者习俗所提供的,也不是惯例所制定的:它们更真诚地依存于这个事实。男人和女人——哪怕是夫妻一多少是在演戏,尤其男人总是对女人有某种要求:堪称表率的贞洁、有魅力、爱打扮、孩子气或者朴素;面对丈夫和情人,她从来不感到自己是本来面目;在女友身边,她不卖弄自己,不需要装假,她们太相像了,以至不得不袒露自己。这种相似产生了亲密无间。性欲在这种结合中时常只占有很小的部分;情欲不像男女之间那样具有强烈的、令人昏眩的性质,它也不会产生动人心弦的变化;当情侣分开他们的肉体时,他们又变得格格不入;甚至女人也觉得男人的身体令人厌恶;男人有时在女伴的身体面前感到一种乏味;在女人之间,肉体的温存更相等,更持续;她们不会沉迷于狂热的迷醉状态,她们从来不重新陷入敌对的冷漠中;相互观看,相互触摸,这是一种平静的快感,悄悄地延续床上的快感。萨拉·庞森比和她的女意中人结合,持续了将近五十年,没有出现一丝乌云:看来她们善于给自己在世界之外创造一个平静的伊甸园。但是真诚也要付出代价。因为她们袒露自己,不考虑隐瞒,也不考虑约束自己,两个女人之间也会引发少见的激烈行动。男人和女人由于互不相同,彼此惧怕:他面对她感到怜悯和不安;他竭力对她殷勤、宽容和节制;她尊敬他,有点害怕他,面对他竭力控制自己;每个人都处心积虑宽待神秘的他者,衡量不出对方的情感和反应。女人之间是无情的;她们互相拆台,互相挑衅,互相追逐,互相挑逗,互相拖向卑劣的深渊。男性的平静一不论是出于冷漠还是自我克制——是一道堤坝,女性的争吵要在匕面碰得粉碎;但在两个女友之间,会泪流满面,大吵大闹;她们反复责备和解释,没完没了。要求、指责、嫉妒、专横跋扈,所有这些夫妻生活的祸害,以更剧烈的方式释放出来。这样的爱情常常是狂风暴雨式的,这是因为它们通常比异性恋爱情更受威胁。
它们受到社会的谴责,难以成功地融合到社会中。承担男性角色的女人——由于她的性格、处境、激情的力量一会悔恨不能给女伴正常体面的生活,不能娶她,把她引入歧途:这正是拉德克利夫· 霍尔在《孤寂深渊》中赋予她的女主人公的感情;这些悔恨通过病态的焦虑,特别是通过折磨人的嫉妒表现出来。更被动或者爱得不那么深的那个女友,则确实会因社会的谴责而痛苦;她会认为自己是堕落的、淫邪的、受挫的,她会怨恨那个把这命运强加给她的女人。其中一个女人可能希望有个孩子;或者她只能悲哀地忍受不育,或者两个人收养一个孩子,或者想做母亲的女人求助于一个男人;有时孩子是个纽带,有时也是新冲突的根源。
赋予同性恋女人以男性特征的,是由于她们不要男人而不得不承担的一整套责任,而并不是她们的性生活,相反,那把她们禁闭在女性世界里。她们的处境与妓女的处境相反,妓女有时由于生活在男人中间而具有男性气贾——例如尼农·德·朗克洛一但仍然要依靠男人。笼罩在女同性恋者周围的特殊气氛,来自她们私生活中的闺房氛围和她们公开生存的男性独立之间的对比,她们的行为像没有男人的世界中的男人。只有女人总是显得有点奇特;男人并不真正尊重女人:他们通过女人——妻子、情人、“受供养的”女人——互相尊重;当男性的保护不再扩展到她时,女人面对咄咄逼人的、嘲笑的或敌对的高等**,就被解除了武装。女同性恋作为 “性反常”,会使人嗤之以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引起蔑视或愤慨。在女同性恋者的态度中,之所以有很多挑战和做作,是因为她们没有任何方法自然地体验她们的处境:自然意味着不考虑自身,行动时不去考虑自己的行为,但他人的行为不断地引导女同性恋者意识到她自己。唯独当她有相当的年纪,或者享有巨大的社会声誉,她才能够满不在乎地走自己的路。
例如,很难断定她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自卫的反应才常常穿男装。这里无疑大半是出于自发的选择。没有什么比穿女装更不自然的了;男装无疑也不自然,但更方便,也更简单,它的制作是为了方便行动而不是阻止行动;乔治·桑、伊莎贝尔·埃布拉特穿男装;蒂德·莫尼埃在她的*后一本书中说到她偏爱穿长裤;凡是主动的女人都喜欢平跟鞋和耐用的衣料。女性打扮的含义是很明显的:这是“装饰”自己,而装饰自己是献出自己;异性恋的女性主义者以前在这一点上也像女同性恋者一样不妥协:她们拒绝把自己变成一件商品陈列出去,她们穿套装,戴毡帽;有装饰的、袒胸露肩的连衣裙在她们看来是她们所反对的社会秩序的象征。**,她们已经成功地抓住了现实,在她们看来,象征不那么重要了。对女同性恋者来说,象征保留着重要性,由于她感到自己仍然要提出要求。也有时候一如果她的身体特点导致她这样爱好的话一严肃的衣服对她更合适。必须补充的是,装饰所起的作用之一是满足女人触摸的感受;但女同性恋者轻视天鹅绒和丝绸的舒适感:像桑多尔一样,她喜欢她的女友把它们穿在身上,或者她的女友的身体本身可以代替它们。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女同性恋者常常喜欢喝不掺水的酒,抽很冲的烟草,说粗话,强迫自己做剧烈的运动:在性欲上,她天生有女性的温柔;相比而言,她喜欢不平淡的环境。由此可能导致她喜欢待在男人的圈子中。但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因素:她和他们保持往往是模糊的关系。一个对自己的男性气质十分自信的女人,只愿意男人做自己的朋友和伙伴:这种自信只在这样的女人身上遇到:她和男人有共同的兴趣一在商业上,在行动中或者在艺术上——她像他们当中的一个那样工作和获得成功。格特鲁德·斯泰因接待朋友时,只同男人交谈,让艾丽丝·托克拉斯去招待他们的女友。十分男性化的女同性恋者对女人会有一种矛盾的态度:她蔑视她们,但在她们面前既作为女人又作为男人有自卑情结;她担心她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女人,又是一个不健全的男人,这导致她要么装出高人·等,要么对她们表现出——像施特克尔叙述的女扮男装的例子一虐待狂的攻击陛。但这种情况很罕见。我们已经看到,大部分女同性恋者迟疑地拒绝男人:在她们身上,就像在性欲冷淡的女人身上一样,有着厌恶、怨恨、胆怯、骄傲;她们感到自己确实不像他们;除了对女性的怨恨,还有对男性的自卑隋结;他们是武装得更好的竞争对手,可以诱惑、占有和保留他们的猎物;她们憎恨他们对女人的能耐,憎恨他们使女人忍受“玷污”。她们也气愤地看到他们拥有社会特权,并感到他们比她们更强有力:不能同—个对手匹敌,知道他能够一拳把你击倒,是十分丢脸的事。这种复杂的敌意是导致她们中的某些人炫示同性恋的原因之一;她们只与女同性恋者来往;她们组成各种俱乐部,表示她们在社会方面和性方面不需要男人。由此,很容易变为一无用处的自吹自擂和各种装模作样的非本真性。女同性恋者首先扮演一个男人;然后成为女同性恋者本身也变成一个游戏;男式服装从伪装变成制服;借口摆脱男性压迫的女人,变成了她的角色的奴隶;她本不想封闭在女人的处境中,如今她却关在女同性恋者的处境中。没有什么比这伙获得自由的女人给人更坏的心胸狭窄和残缺不全的印象了。必须补充一点,许多女人只是出于谋求私利才声称自己是同性恋者:她们怀着清醒的意识,采取暖昧的举止,还希望诱惑喜欢“坏女人”的男人。这些虚张声势的狂热分子一显然是*受人注意的——助长了舆论,使这些被看做恶习和装腔作势的东西更加声誉扫地。
事实上,同性恋既不是一种蓄意的反常,也不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诅咒。这是一种在处境中选择的态度,就是说,既是被激起的,又是自愿采纳的。主体通过这个选择所承担的任何因素一生理条件、心理史、社会环境一都不是决定性的,虽然各种因素都有助于解释它。对女人来说,这是解决她的一般状况,特别是她的性处境所提出的问题的方法之一。正如一切人类行为一样,同性恋会导致做戏、失衡、失败、谎言,或者相反,它将是丰富体验的源泉,这取决于它被体验的方式一是自欺、怠惰、非本真或者清醒、慷慨和自由。
P18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