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802087248
[十位:7802087244]
页数:476
定价:¥65.00
店铺售价:¥26.00
(为您节省:¥39.00)
店铺库存:1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6004921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06-22 14:13:09]
林**
焦作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6-04-21 16:15:39]
赵**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6-04-18 07:39:24]
赣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6-04-11 20:40:03]
吴**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6-04-11 15:29:10]
慕**
重庆市
《丁玲》内容提要: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丁玲——二十世纪飞蛾扑火般追求真理的女性作家,她的受难史、抗争史、创造史。
《丁玲》图书目录:
引子
**章 伶仃孤女
第二章 少年叛逆者
第三章 展翅高飞的鸟儿
第四章 闯荡北京
第五章 初登文坛
第六章 出版《红黑》受挫
第七章 “文艺的花是带血的”
第八章 踏上新的征途
第九章 身陷囹圄
第十章 抗争在魍魉世界
第十一章 “**武将军”
第十二章 初抵延安
第十三章 奔赴抗日前线
第十四章 西战团在西安
第十五章 窑洞岁月
第十六章 转折
第十七章 桑干河上
第十八章 走向世界
第十九章 为了新中国文艺的繁荣
第二十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一章 到北大荒去
第二十二章 把心磨出厚厚的茧子
第二十三章 太行山下
第二十四章 重返文坛
尾声
后记
《丁玲》文章节选:
**章 伶仃孤女
1
黑压压一大片鳞次栉比的青砖瓦房。道士们超度亡灵的木鱼声、鼓乐声,伴着抑扬顿挫的念经声从屋内飘出。
两扇漆黑厚重的大门上贴着白色挽联。大门内前后三进堂屋及天井两旁的厢房四壁,都挂满了白绫祭幛。
上堂屋是灵堂。供案上陈列着祭品和香烛,满屋香烟缭绕。长明灯后,供着灵牌,上书“故显考蒋公保黔大人之灵位”。
灵牌后面,黑纱悬绕的镜框里,蒋保黔身着东洋学生服,英俊年少。
灵堂前,八个道士分立两旁,正做法事。
少顷,门外爆竹声骤起。几位绅士模样的人鱼贯而入。
身穿孝服,坐在堂屋太师椅上守灵的死者的两位堂兄蒋保川、蒋保滇起身迎客。
蒋保川:“高大人,张老爷,请,请!”
蒋保滇:“林少爷,王相公,请!秋蝉、菊香,看茶!”
女佣秋蝉等执茶托献茶,众人人座。
绅士甲:“二位老爷,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三老爷怎么这样就——”
绅士乙:“保黔兄英年早逝,可惜,可惜,一个人才啊!”
绅士丙:“可不是?前两年我们去东洋留学,学友中就数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壮志未酬,遗恨九泉哪……”
蒋保川:“多谢各位赏脸。人嘛,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没有办法的。
只是他这样撒手一去一留下孤儿寡母,作孽啊。”
众人作悲戚状,连连摇头。
绅士甲:“三太太呢?”
蒋保滇:“我三弟命里不该**,三太太又怀上了蒋家的血脉,在内房歇息。”
绅士乙:“如此说来,我等前来吊唁蒋公,也该给二位老爷道喜了,蒋门祖德阴功,继业有后啊!”
蒋保川:“道什么喜呀,三弟欠下这一屁股账去了,三太太将来拖着一双儿女,日子还不知道怎么过呢?”
绅士丙:“保黔兄多少给三太太留了几个吧,再说,他名下不是还有三百多石田产么?”
蒋保川:“哼!三百多石,恐怕三十多石还不到了呢。唉,想我们蒋家,世代为官,享尽了荣华富贵,二房的这一份家业,想不到竟败在他手里。你们想想看,他生前虽开了个药铺,自己也常给人看病,遇上揭不开锅的,不但汤药钱全免,还得倒搭上一两块光洋,对吧。再加上两口子都不会理财,家里天天牌九不断,烟灯都要三四盏,坐吃山空,再大的家业也要败啊!”
众绅士听罢,慌了神,忙问:
“那,欠我们的光洋呢?”
蒋保滇:“各位老爷,这个嘛,请尽管放心。他名下虽然田产不多了,还有几十间房产呢,不是钱么?”
蒋保川:“对,也不光是欠各位老爷的,欠我们本家兄弟也不少呢,只要我们有,少不了各位的。”
祭幛后,女佣幺妈在偷听。
绅士甲:“好!如此说来,我等就放心了。”
众绅士:“对,放心,放心。……”
灵堂里,法事又起。
2
蒋家三太太余曼贞卧房。
富丽堂皇的红木家具。宽大的雕花床上,头裹白绸带的三太太悲戚的倚靠在床头,苍白的脸上满是泪痕。
一个约摸四岁的小女孩,穿着孝服孝鞋。两个翘起的小辫儿上扎着白色的绢花。小女孩手里抱着一个金毛小洋狗,走到妈妈床前。曼贞伸手搂住女孩的头,脸贴着女儿的脸,眼泪又夺眶而出。
“姆妈,你怎么哭了?”
“瞎说,妈哪里哭了?”
“骗人,姆妈眼里还是湿的呢!”
曼贞用手绢擦了一下眼睛,说:
“冰之,你去把幺妈叫来。”
“呃!”
幺妈和秋蝉双双来到曼贞床前:
“三太太。”
曼贞松开怀里的孩子,问:
“幺妈,刚才是谁作吊来了?”
秋蝉:“以前常来打麻将的高大人、张老爷他们。”
幺妈:“呸!都是些白眼狼,作鬼吊,来讨赌账的。”
曼贞:“啊!大老爷,二老爷他们怎么说?”
幺妈:“别提了,听大老爷二老爷的口气,将来三老爷名下的田产、房子,恐怕都保不住呢!”
秋蝉:“这些人真没良心,三老爷升天还没两天呢!”
曼贞:“你们别说了,账,俺一定都还。”说着,眼里又涌出了泪水。
幺妈:“三太太别伤心,莫动了胎气。古人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您还有一对儿女呢。”
外面,爆竹声又起……
3
蒋家阴森的上堂屋。供案上仍是蒋保黔的灵位、遗像、长明灯。四壁祭幛、挽联已取去,露出一幅幅抱柱鎏金长匾。
中堂屋八仙桌上,是一席颇为丰盛的酒菜。秋蝉、幺妈在一旁忙碌。门帘掀起,曼贞从屋内走出,说:
“秋蝉,家里的几位叔叔伯伯都请到了吗?”
“三太太,都请了。就会来。”
“笃笃笃!”有人敲门。
冰之忙跑过去开门,叫道:“大伯,二伯!”
“冰之乖!”蒋保川、蒋保滇等几位本家和太太走进门来。
曼贞:“嗬!客人都到齐了,伯伯叔叔婶婶们都入席吧,今天是宗大满月,请各位来喝杯薄酒。”
来者中两位太太扫了桌面一眼,相对撇了撇嘴,作不屑入席状。
蒋保滇:“三太太,酒嘛,我们今天不喝,坐一坐吧。”
众人入席。
蒋保川:“保黔走了也快几个月了吧。三太太,他欠的那些账,你是知道的,人家高大人、张老爷那边逼得紧,我们不好交代啊!”
另一本家,嗓门更粗:
“什么时候还钱,说个准日子吧。”
一位太太说:“是呀,有钱钱交代,没钱话交代。三太太,您也是知书识礼的人哪……”
曼贞此时立在一旁,一手搂着冰之。待他们说完,缓缓地说:
“各位叔叔伯伯请放心,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古之常理。我们孤儿寡母就是典房子卖田,也一定会把保黔留下的账还清。”
蒋保川:“好!痛快。到底是书香之后,说一句就是一句。”
曼贞:“看起来,这蒋家我们是没有福分住下去了,我打算带着孩子回常德娘家去。大伯、二伯,保黔名下还有三十几石田地,只留几块坟地,其余的,加上这所房子,全托二位典卖。反正这些原本是蒋家的,我分文不要,不够,我还有一点陪嫁首饰,也全搭上!”
蒋保滇:“三太太,保黔欠的账嘛,我心里有数,这田产加房子,里里外外我看也差不多了,哪能动用三太太的首饰呢!”
“是啊,三太太您**个又何必这么认真呢?怎么说,大家还是个‘蒋’字掰不破嘛!”两位太太一边说着,一边推推搡搡把男人推出了门。
幺妈“砰”的一声关上门,牵着冰之的手说:“呸!看你这些没良心的叔叔伯伯们,你爹在世时,天天来吃来喝来赌;人一死,一个个就六亲不’认了!”
冰之不解地望着幺妈说:“他们怎么不吃我家的饭呀?”
幺妈摇摇头:“唉……”
曼贞跌跌撞撞走进上堂屋,扑通一声跪倒在丈夫灵前,悲痛欲绝地哭道:“保黔,你看见了呀?这就是你们姓蒋的本家兄弟呀!你尸骨未寒,他们就这样逼我们孤儿寡母,保黔,你听见了吗……”
4
乡间,一条长长的石板路。四个轿夫抬着轿子走在石板路上,曼贞娘家派来的余管家尾随其后。
一阵风吹来,把轿帘掀起,露出曼贞凄苦的面容。她怀里抱着幼子宗大,冰之倚在妈妈膝上。
轿夫走上石阶,上山。
山坡上突然冒出两名穿长衫的男子拦轿。
轿子停下。余管家上前打招呼,和拦轿人争吵起来。余曼贞掀开轿帘,说:
“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
轿内冰之骇得哭了,曼贞哄住她。
拦轿人说:“请三太太稍停,族长老爷还有一点事情。”
曼贞怀里抱一个,手上牵一个孩子从轿里走出来说:
“有什么事情,说吧!”
拦轿人:“我们是族长老爷家当差的。老爷说,您家三老爷在世时,欠我家老爷八十块光洋。蒋二老爷告诉族长老爷,说三太太今天要回常德,我们家老爷差我们来讨账。”
曼贞听罢,面带怒容,大声说: 、
“胡说,我家田产房屋都卖光了,所有债务都还得清清楚楚。还欠你们什么账?你们这是欺负人,要讨账,叫你们老爷跟我到安福县衙门去讨,去呀!”
拦轿人见要去县衙,连忙陪笑道:“三太太,我等……不过是族长老爷家当差的……”
余管家:“哪有这样拦轿讨账的?莫太欺人了。回去跟你们老爷说,有账,去找蒋家大老爷去讨,我家姑奶奶谁也不欠了。让开,莫耽误我们赶路!”
轿子继续在山路上行进。
轿内,曼贞若有所思,两颗晶莹的泪珠滚落下来。冰之懂事地抽下妈妈胸前扣绊上的手帕,轻轻擦去妈妈脸上的泪水,不解地——
“妈,姆妈——”
曼贞搂紧女儿:“冰之乖,姆妈没事。”
轿子渐渐远去……
5
天已渐黑。常德古城大西门,轿子从城门中通过。
轿子通过街市,店铺大都关门。但店铺门前都挂着灯笼,红红绿绿的招牌、酒幡依稀可见。十字街口一家茶馆里,一卖唱青年女子正唱着常德丝弦《孟姜女���夫》,茶馆里不时荡出喝彩声。
轿子穿过一条小巷,经过一家院子,高墙内飘出《四季相思》的笛声。
轿子来到一条较宽的街道,在一座石库门前停下。但见门额上挂着一个大红灯笼,灯笼上“余太守第”四个大字分外醒目。
余管家叩响大门上的铜环。
大门打开,轿子抬进大门,穿过前厅天井,一直进到上厅,落轿。
几盏灯笼同时走出来。余管家对着年轻潇洒的主人余云卿说:“老爷,姑奶奶接回来了!”余云卿快步走到轿前,一手扶住出轿的曼贞,叫道:
“五姐!”
“云弟!”
余云卿一手举起冰之,亲了亲说:“冰之小姐长高喽!”
……
《丁玲》编辑推荐与评论: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文学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巷的,举国若狂的。这不只因为她写小说,更因为她献身革命。
一颗明亮的,曾经子夜高悬,几度隐现云湍,多灾多难,与祖国的命运相伴随,而终于不失其光辉的星,殒落了。
——孙犁
在她的晚年,不止一人说她保守,叫她“老左”,我们同学中就没有一人对此表示过同感,就是因为我们了解她。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思想解放、求真务实、热情坦直、快人快语的丁玲,我们看着她为此付出了过重的代价。
——邓友梅
《丁玲》作者介绍:
涂绍钧,笔名柯葳。汉族。1947年6月出生于湖南临澧县。中共党员。1964年因病于临澧一中高中肄业后,历任临澧县鳌山完小、柏枝中学语文教师,临澧县文化馆文学专干,**党校林伯渠传记组成员,常德地区群众艺术馆文学组组长。现为中国丁玲研究会、丁玲文学创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政协委员。著有长篇传记文学《林伯渠》、《风雨征程》及丁玲研究专著《走近丁玲》,中篇小说《残月》等;其中《林伯渠》、《走近丁玲》二书分获第二届、第六届丁玲文学奖一等奖,《死别生离未许愁》一文被译成日文在日本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