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504358066
[十位:7504358061]
页数:166
定价:¥21.00
店铺售价:¥8.40
(为您节省:¥12.60)
店铺库存:32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202433013
店主推荐图书:
-
¥22.20
-
¥11.9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9-04-03 13:21:14]
王*
玉溪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9-03-28 14:21:38]
蔡**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9-03-27 12:12:43]
谢**
武汉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9-02-04 09:42:04]
杨**
揭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19-01-03 11:53:35]
李**
珠海市
《节目构思与分析》内容提要:
现代广播电视节目实践呼唤新的节目理论体系,本教材正是顺应广播电视飞速发展完成的一项新成果。前三章主要论述节目宏观层面,包括广播电视节目概论、节目本位观念和节目系统的构建:第四章与第八章分别阐述节目构思原理与节目分析原理,是本教材的理论核心部分;第五章至第七章侧重节目微观层面,主要陈述三类主要新闻性节目的构思与分析方法,力求探索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构思和叙事规律。
《节目构思与分析》图书目录:
**章 节目概说
**节 节目概念
第二节 节目简史
第三节 节目研究的路径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观念
**节 媒介观念
第二节 节目观念
第三节 受众观念
第四节 群体观念
第三章 节目系统
**节 节目的分类
第二节 节目系统的构成
第三节 节目系统的建构原则
第四节 节目的时间布局
第五节 节目设置的策略
第四章 节目构思基本原理
**节 节目构思及其意义
第二节 节目构思的主客体和制约因素
第三节 节目构思的基本环节
第四节 从聚集材料到提炼思想
第五节 节目的结构原则和结构形式
第五章 新闻节目的构思与编排
**节 新闻节目及其构成
第二节 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和冗余度
第三节 新闻节目编排的有序化原则
第六章 新闻性专题节目的构思与制播
**节 新闻性专题节目及其特点
第二节 新闻性专题节目的题材和主题
第三节 新闻性专题节目的串联和串联词
第七章 新闻性杂志节目的构思与整合
**节 新闻性杂志节目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新闻性杂志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第三节 新闻性杂志节目的结构
第八章 节目分析基本原理
**节 节目分析及其要素
第二节 节目分析的主体和客体
第三节 节目分析中介
第四节 节目分析的一般过程
后记
《节目构思与分析》文章节选:
**章 节目概说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什么是节目;其次,节目的历史;*后,节目研究的途径。
**节 节目概念
一、节目的概念
所谓节目,依其本意,“节”,是植物增枝长叶的地方。亦指物体各段之间相连之处。如关节、时节、季节、节气等,含有段落之意。“目”,除去眼睛、观看之意,还有大项中再分小项之意,如项目、细目、条目等。
在英语中,节目被称作programme。它由两部分组成。Pro—为前缀,含有预先、前兆之意;Gramme意为文法、语法规则。
由此看来,不管是节目还是programme,其本质含义都是把一定的内容按预先的意图和一定的文法规则排列组合,形成广播电视内容播出的基本单位。
节目的定义如下:
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内容的*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按时段划分,安线性传播的方式组织内容,依次播送。每个广播节目、电视节目都有明确的宗旨和方针,特定的名称、内容取向、表现风格,一定的时间长度和播出.时间。
二、节目的微观构成
节目传播内容的形式是多层次的。这些形式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概括为:
节目—栏目—体裁—样式……
节目居于形式的*高层次,统率着其他层次的形式;而其他层次的形式,则不过是节目的构件。如**电视台《东方时空》这个新闻性杂志节目就是由“东方之子”、“时空连线”、“百姓故事”等几个栏目组成的。不管其中的具体稿件以什么具体的体裁和样式存在,严格地说它们都不过是半成品,只有纳入节目之中,才能实现它的预期的传播效果。即使有时一篇稿件就是一次节目,也只有当它纳人特定的节目之中,才能显现出它的存在价值。
当前新闻界对节目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尽一致。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节目和栏目谁是上位概念,谁是下位概念上。这种分歧给实际工作包括评奖都带来不便。本课程倾向于节目是栏目的上位概念,栏目是节目的下位概念。即节目大于栏目,栏目隶属于节目。
第二节 节目简史
节目作为广播电视的基本表现形式与广播电视媒介是不可分割的。换句话说,有了广播电视就有了节目,节目与这两种媒介如影随形,节目的历史与媒介的历史一样悠久。节目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节目的萌芽阶段
世界上**座广播电台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KDKA广播电台以广播沃伦•哈定和詹姆士•考克斯在总统选举中的得票数为开端,宣告了世界上**座电台的诞生,与此同时,也是广播节目的开端。
但当时的节目是怎样的呢?跟现在的节目相比有何区别呢?传播学专家丹尼尔。切特罗姆在其著作中写道:“在*初的年月里,广播节目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固定节目在20年代早期还是比较罕见。在KDKA电台里,音乐会、歌唱家、留声机唱片占去了大部分播出时间,另外还有初步的新闻报道和一些宗教服务节目。”
中国的**座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1926年10月1日诞生,“每天广播两小时,节目为钱粮行市以及新闻、音乐、演艺等。”
我党1940年底在延安创立的新华广播电台,“试播期间广播节目的安排和广播内容,除报道国际国内及抗战消息外,并经常有音乐、名人讲演、科学常识、日语、革命故事等节目。”
电视节目也是如此。1958年5月1日,我国**座电视台、现**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这**的节目内容,首先是政治节目,然后是播放**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纪录片《到农村去》。文艺节目有诗朗诵等,*后是前苏联科教片《电视》。
由此可以看出,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创办的初期,所谓节目,内容多为临时组合,并没有形成稳定的节目方针、节目风格,也没有形成对于具体内容和形式的特定取向。换句话说,这一时期的节目充其量不过是节目的雏形,而不是具有确定内涵的科学概念。就说KDKA电台吧,它当时注重的也只是电台的商业价值以及早期广播的骨干听众——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对于节目不感兴趣,他们的乐趣在于从数以千计的业余爱好者和较大电台自由发射的嘈杂声中,能够获得清晰的收听效果。而电台总得播出节目才称其为电台,所以,节目实际上只是作为把播出内容按先后、段落排列组合的一种手段,并没有受到重视。尤其是人民广播事业的前身——延安台原是新华社的口播部,虽然也要求口语化,讲究通俗易懂,但由于当时的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基本上还是沿用报纸的模式,是以稿件为基本单元和**的。名为“广播节目”,实为报纸的“有声版”,对节目如何体现媒介的传播特点和自身的要求,没有也不可能给予应有的关注。我国电视是电视拓荒者在简陋的客观条件与高涨的政治热情的巨大反差中开始崎岖的创业道路的。初始节目只不过是播出内容的时段划分,有的与剧场演出的“节目”没什么太大区别。
二、节目的朦胧时期
对于广播来说,有一定规范的定期节目,形成于上世纪的中期。执广播牛耳之美国“由于有了广告收入而得以稳定,并在本世纪中期开设了定期广播,人们每周都能听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广播节目包括喜剧、音乐会、体育、戏剧、讲座和新闻评论。”后来,三大广播公司NBc(1926年)、cBs(1927年)、ABC(1943年)相继成立,标志着广播在美国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以**人民广播电台为代表的我国广播事业经历了迅速发展、曲折前进、遭受严重挫折的历程,**人民广播电台的各类节目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而起伏。当按照广播规律办事时,节目就呈现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反之则走向萧条。“文革”中,**广播事业局实行军管,规定《新闻联播》的头条新闻必须是当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位置刊登的内容;毛泽东主席接见外宾的新闻,在全天各次新闻节目中轮番播送一遍;新闻中大量引用的毛主席语录,不准有丝毫删节。由于稿件冗长,每次新闻节目播出的条数大大减少,任意延长节目时间也习以为常。在这期间,节目形式的价值降到了广播史的*低点,完全成了政治权利的婢女。
1960年元旦,北京(**)电视台设立了固定的《电视新闻》节目,但它播出的只有新闻片和纪录片,处于电视新闻的早期阶段,即所谓“纪录片时代”。由于这时的电视节目形式脱胎于前苏联和东欧模式,狭隘的宣传思想导致对时效和信息量的漠视,节目观念仍是朦胧的。电视新闻同广播新闻一样沦为极“左”政治的“传声筒”和“传真版”,整体上缺乏生气和活力,这种状况持续了约二十年。
三、节目意识的觉醒时期
20世纪50年代,发达**的电视迅速普及,进入了多数人的家庭,夺走了晚上黄金时间的广播听众。就拿美国来说,由于电视的挑战,“广播内容起了极大的变化。发展得很好的广播剧、肥皂剧、答问比赛节目和其他娱乐节目被电视抢走,在广播中不见了。……实际上,广播的功能变了,变得更加重视提供信息和音乐节目,而减少老式的娱乐节目。”经历了50年代的衰退之后,广播又以面目一新的节目东山再起,至今仍保持上升势头。1979年,纽约市一家广播电台wKTu采用了一种新的节目编排法,只播放流行的唱片音乐,“几乎是一夜之间,它就成了全国听众*多的电台。”这家电台的成功证明,即使有电视的竞争,广播还是可以凭自己出色的节目赢得听众的。在美国,“80年代的广播节目比60年代和70年代只有规范化的音乐和新闻丰富得多了,因此广播越来越受人欢迎。”如果说这是节目挽救媒介的富于说服力的例子,那么人们此后越来越重视节目,甚至把节目视为决定媒介生死存亡的主要因素,就是合乎规律的了。
我国广播电视界的节目观念,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广播电视领域改革进展而逐步形成的。“自己走路”口号的重新叫响,调动了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节目意识也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渐觉醒,改进新闻业务的热情**高涨。电台、电视台不仅注意开辟自己的新闻来源,而且越来越重视节目的整体布局和整体优化。**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都把注意力放在扩大节目信息量,提高信息质量上头,同时围绕增强播出效果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如增加了问候语、日历介绍、提要回报等。新的节目结构形式和播出形式,如板块节目、主持人节目也应运而生,并逐渐风靡视听界。
当然,节目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节目的探索和改进,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们的节目实践和对节目规律的认识也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节目实践,固然可以丰富对于节目的认识;失败的教训,只要善于反思,也未尝不可以成为改进和完善节目观念的阶梯,比如**电视台的《九州方圆》节目,只办了一年就与观众告别了。在这个节目中,其实不乏引人注目的好栏目,为什么夭折了呢?究其原因,恐怕不在于它的每一个栏目(局部)怎么样,而在于这些栏目集结在一起给予观众一个什么样的整体印象。节目本来试图集各种内容于一体,赋予它五彩缤纷、雅俗共赏的品格,而结果却因内容芜杂,整体性差而引起观众厌烦。
广播中也有类似的例子。**人民广播电台曾在黄金时段的新闻节目中播出系列报道《重唱创业歌》、《深情的黄土地》、《改革大潮看神州》等。就报道本身看,其中的确不乏**之作。而置于以满足人们信息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新闻节目中,却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