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7 5 6 9 31 108 3499
本店铺共有 6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33%
商品问题
1
17%
发货问题
2
33%
其他
1
17%
已解决
6
100%
店主称呼:陈生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02085287516    地址:广东省 广州市 天河区 五山粤汉路22号笨牛图书
促销广告:满28元包邮,下午4点前付款当天发货。默认汇通 中通快递哦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特大好消息,小店满28元包邮(默认发汇通 中通快递)

包邮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广东省、广西、福建省、海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不包邮偏远;地区

新疆,内蒙,青海,宁夏,西藏,地区均不包邮。

自2018年2月6日起停止发货,春节期间不定时上线处理订单,付款的订单将在2月24号左右陆续发出

平时下午4点前付的书一律当天发货,4点后的订单款第二天发货,谢谢大家选购我们的图书。
本店合作的快递是汇通快递。旧书库存不稳定,亲们拍之前最好咨询下客服是否有库存。
联系电话:02039354923 客服QQ:2910194587
店铺介绍
笨牛书店购书满18元包邮,本店为真实库存,查询有货的,可直接购买!需要请联系!本店同时承诺:本店售出的任何一本书都会先检查再发货,保证书籍无缺页,无破损等影响阅读的情况!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王煜宇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503686924 [十位:7503686928]
页数:253      
定价:¥25.00
店铺售价:¥25.00 (为您节省:¥0.00
店铺库存:4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0208528751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内容提要:
本书以中国商人法律制度供给与中国社会转型对商人法律制度的制度需求之间存在着的严重的供需矛盾为逻辑起点,从东西方商人法律制度产生的共同语境——社会转型出发,在对东西方社会转型的动力机制和特征进行比较之后,得出:以“商法上的人”为核心,以营业能力为要素,以公司和合伙为主要组织形态的近现代商人法律制度是西方近代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与之相对,中国特殊的社会转型不仅无法孕育出商人法律制度,反而成为制约商人法律制度有效性的根本原因。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商人法律制度不仅要摆脱“贱商”、“轻商”的“路径依赖”,克服在统一商人立法进程中调整对象多元化的客观困难,为转型过程中复杂的利益纠葛冲突寻找正当的解决方案,而且还要尽量在瞬息万变的转型背景下保持商人立法适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符合这一需要的商人法律制度是以“营利”作为其价值本位,以效益原则与**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以“商法上的人”为核心,以营业能力为要素,以公司和合伙为主要组织形态的系统化的制度体系。这一新的商人法律制度体系虽然能够及时解决商人法律制度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等种种问题,实现商人法律制度的微观和宏观效应,但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图书目录:
弁言
**章 总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的价值与创新
第二章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界定和解释
**节 社会转型及其相关理论框架
一、社会变迁理论
二、社会转型理论
三、制度变迁理论
四、社会转型历史梳理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社会转型的历史梳理
一、社会转型的历史溯源
二、近代转型的历史考察
三、中国近代转型的比较思考
第三节 本书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界定和解释
第三章 商人法律制度研究框架
**节商人法律制度的主体——商人
一、商人的印象
二、商人性格与商人精神
三、商人的法律调整
第二节商人法律制度研究框架
一、商人法律制度的制度内涵
二、商人法律制度的制度构成
三、商人法律制度的制度效应
第三节社会转型中的商人法律制度
一、商人法律制度起源于社会转型
二、商人法律制度成长于社会转型
三、商人法律制度独立于社会转型
四、完善的商人法律制度推动社会转型
第四章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变迁与问题诊断
**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变迁
一、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变迁阶段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变迁模式
第二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问题诊断
一、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供给缺位:以农村金融组织的法律调整为例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供给错位:以企业集团的法律调整为例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供给越位:以新《公司法》的部分条款为例
第五章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问题的成因
一、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是制约商人法律制度有效性的根本原因
二、中国商人法律制度自身的特殊性是制约商人法律制度有效性的直接原因
第二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问题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的构建
**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的价值构建
第二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的原则构建
第三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的体系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文章节选:
**章 总论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以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国社会转型期为研究的横坐标,商人法律制度为研究的纵坐标,对它们进行学术抽象和准确定义是研究的基本立足点。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源于西方发展社会学理论和现代化理论。“转型”是社会学家对生物学概念的借用。transformation为生物演化论,是指“微生物细胞之间以‘裸露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形式转移遗传物质的过程”,特指一物种变为另一物种。西方社会学家借用此概念来描述社会结构具有进化意义的转变。台湾社会学家蔡明哲在他的《社会发展理论——人性与乡村发展取向》一书中则**直接将social transformation译为“社会转型”,并表达了“发展”就是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一种社会转型与成长过程的思想。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它不是指社会某个领域的变化,更不是指社会某项制度的变化,而是指社会生活具体结构形式和发展形式的整体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本书认为:社会转型是以“过渡、转换、淆乱与再生”为特征的社会变迁。它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是一种大规模、系统性和根本性的转变过程。以此为依据,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尧舜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社会转型:~是殷商之际向奴隶社会的转型,王国维有云“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社会由“巫”文明转型为“礼乐文明”;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子曰“礼崩乐坏,王纲解狃”,社会由礼乐文明转型为“礼法文明”;三是鸦片战争以来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此乃“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向“法治文明”迈进。本书所称“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指中国自1840年至今的第三次社会转型。

……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编辑推荐与评论: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部分:弁言。解释为什么要研究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即研究的动机。第二部分:总论。围绕问题提出、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方法的选择、论文的结构安排、论文的价值与创新,提纲挈领。第三部分:社会转型的历史梳理与理论借鉴,确定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第四部分:商人法律制度研究框架。运用法律关系基本理论,对商人法律制度的概念、历史和研究对象庖丁解牛,运用实证分析,得出商人法律制度与社会转型正相关。文章第四至第七部分为研究**,而本章是重中之重。第五部分: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变迁与问题诊断。第六部分: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问题的成因及影响。第七部分: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的构建。第八部分:结语。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作者介绍:
王煜宇,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1977年12月生,重庆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99年),法学硕士(2002年),法学博士(2005年);四川外语学院文学(英语)学士(1999年)。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主持**社科基金项目两项(2004年、2008年),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2006年),教育部**项目(2007年),主研**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多项。2008年获**留学基金委“中加交换学者项目”支持。在《现代法学》、《中国商法年刊》等刊物发表文章二十余篇。重庆市首届WTO专门人才(2002年),西南政法大学**教师(2004年),重庆市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005年),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博士论文《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获重庆市**博士论文(2006年)。主要从事社会转型期民商、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