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7 5 6 9 31 108 3499
本店铺共有 6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33%
商品问题
1
17%
发货问题
2
33%
其他
1
17%
已解决
6
100%
店主称呼:陈生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02085287516    地址:广东省 广州市 天河区 五山粤汉路22号笨牛图书
促销广告:满28元包邮,下午4点前付款当天发货。默认汇通 中通快递哦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特大好消息,小店满28元包邮(默认发汇通 中通快递)

包邮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广东省、广西、福建省、海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不包邮偏远;地区

新疆,内蒙,青海,宁夏,西藏,地区均不包邮。

自2018年2月6日起停止发货,春节期间不定时上线处理订单,付款的订单将在2月24号左右陆续发出

平时下午4点前付的书一律当天发货,4点后的订单款第二天发货,谢谢大家选购我们的图书。
本店合作的快递是汇通快递。旧书库存不稳定,亲们拍之前最好咨询下客服是否有库存。
联系电话:02039354923 客服QQ:2910194587
店铺介绍
笨牛书店购书满18元包邮,本店为真实库存,查询有货的,可直接购买!需要请联系!本店同时承诺:本店售出的任何一本书都会先检查再发货,保证书籍无缺页,无破损等影响阅读的情况!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艺术导论
艺术导论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811056297 [十位:7811056291]
页数:313      
定价:¥29.00
店铺售价:¥29.00 (为您节省:¥0.00
店铺库存:1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0208528751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艺术导论》内容提要:
缤纷斑斓、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然而,艺术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属性和功能,它是怎样发生和演进的,它为什么具有摄魂夺魄的魅力,各门艺术又各自有哪些不同的审美特征,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鉴赏和评析艺术,如何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艺术导论》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指导方案》提出的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思想、性质特点、基本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等,作了翔实、具体的阐释和解说,同时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有关艺术和艺术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知识。
《艺术导论》图书目录:
绪论
艺术、艺术美学与艺术学
艺术学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构架
《艺术导论》的教学任务和学习方法

**章 艺术本质
**节 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 艺术的属性
第三节 艺术的特征
第四节 艺术的分类
第五节 艺术的功能

第二章 文化模式下的艺术
**节 艺术的文化生成
第二节 艺术的西方模式
第三节 艺术的中国模式
第四节 艺术的印度模式
第五节 艺术的伊斯兰模式

第三章 艺术源流
**节 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 艺术发展历程
第三节 艺术发展的规律性
第四节 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

第四章 艺术创作
**节 艺术创作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艺术创作的思维形式
第四节 艺术创作过程
第五节 艺术创作方法、风格和流派

第五章 艺术作品
**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四节 艺术作品构成的其他方面

第六章 设计艺术
**节 设计艺术概述
第二节 产品设计艺术
第三节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第四节 环境设计艺术

第七章 实用艺术
**节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建筑
第三节 园林
第四节 工艺


第八章 造型艺术
**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绘画
第三节 雕塑
第四节 书法
第五节 摄影

第九章 表情艺术
**节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音乐
第三节 舞蹈

第十章 综合艺术
**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戏剧
第三节 戏曲
第四节 电影
第五节 电视
第六节 动漫

第十一章 语言艺术
**节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诗歌
第三节 散文
第四节 小说
第五节 剧本
第六节 民间文学
第七节 网络文学

第十二章 艺术鉴赏
**节 艺术鉴赏的性质和意义
第二节 艺术鉴赏的特点
第三节 艺术鉴赏心理分析
第四节 艺术鉴赏的条件和方法

第十三章 艺术批评
**节 艺术批评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艺术批评的基本任务
第三节 艺术批评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节 艺术批评的标准

第十四章 艺术教育
**节 素质教育、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
第二节 艺术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节 艺术教育的原则和功能
第四节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
《艺术导论》文章节选:
缤纷斑斓、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然而,艺术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属性和功能,它是怎样发生和演进的,它为什么具有摄魂夺魄的魅力,各门艺术又各自有哪些不同的审美特征,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鉴赏和评析艺术,如何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这些问题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够弄明白的。探究这些问题,同样地令人兴趣盎然。
实践证明,在高校开设艺术理论和鉴赏课程,有计划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艺术的奥妙,这对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高雅的审美品位,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升华道德情操,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有现代科学形态的艺术学是近百年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独立人文学科,它是人类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艺术内在规律的概括,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地位、研究对象、范围、任务和方法,这是本书首先要说明的问题。
艺术、艺术美学与艺术学
为了正确理解艺术学的内涵和研究对象,有必要先弄明白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
艺术学是以整个人类的艺术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艺术是艺术学的本源。没有艺术,当然也就无艺术学可言。艺术,这一概念在艺术发展史上曾包含有多种涵义。在古汉语里,“艺”一般指“技术、“技巧”或“才能”;“术”一般指“技术”、“学术”、“手段”或“策略”。古希腊文以“Texvn”一词表示艺术,其含义为“技术”、“制作”和“手工”。拉丁文称“艺术”为“Ars”,大致与“技术、“技艺”、“技能”意思相近。由此可知,在古代、中外均认为“艺术”与“技术”、“技艺”、“才艺”有关。现今,我们对“艺术”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艺术,指凡含有技术、技巧、技艺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谋、策划、设计、方式、方法及其制作,皆谓之艺术,这和古代中外对“艺术”。概念的理解大体相同;而狭义的艺术,则指凡运用特定的物质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并能引发人们共感共鸣、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需要的精神产品。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逐步深入的重要历史时期,由王旭晓、欧阳周教授分别担任正副总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素质与公共艺术课程系列教材》即将陆续出版。这是我国高校美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事情。
首先,本教材的出版正值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七”大刚刚结束,因而成为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众所周知,党的“十七”大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又一次对包括美育在内的素质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又一次将美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发展观则必然地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美育恰恰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途径。这是我们党和我们**对美育重要作用认识的深化,进一步将其提到决定经济社会发展前途命运的高度。事实证明,缺少人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而缺少美育的人的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美育已经成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教育理论指导下关系到未来一代一代建设者的基本素质与精神面貌的极为重要的事业。
本教材的出版也是进一步贯彻党和**一系列有关加强美育决定的重要举措。早在1999年6月,党**与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教会所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对美育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论述,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明确要求“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课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2002年7月25日教育部部长令《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根据以上精神,教育部于2006年下发了《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于公共艺术类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目标与具体课程设置以及保障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本教材就是在上述精神指导下对于课程指导方案的具体落实,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方案的精神意图。
《艺术导论》编辑推荐与评论:
缤纷斑斓、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然而,艺术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属性和功能,它是怎样发生和演进的,它为什么具有摄魂夺魄的魅力,各门艺术又各自有哪些不同的审美特征,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鉴赏和评析艺术,如何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这些问题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够弄明白的。探究这些问题,同样地令人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