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7 5 6 9 31 108 3499
本店铺共有 6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33%
商品问题
1
17%
发货问题
2
33%
其他
1
17%
已解决
6
100%
店主称呼:陈生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02085287516    地址:广东省 广州市 天河区 五山粤汉路22号笨牛图书
促销广告:满28元包邮,下午4点前付款当天发货。默认汇通 中通快递哦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特大好消息,小店满28元包邮(默认发汇通 中通快递)

包邮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广东省、广西、福建省、海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不包邮偏远;地区

新疆,内蒙,青海,宁夏,西藏,地区均不包邮。

自2018年2月6日起停止发货,春节期间不定时上线处理订单,付款的订单将在2月24号左右陆续发出

平时下午4点前付的书一律当天发货,4点后的订单款第二天发货,谢谢大家选购我们的图书。
本店合作的快递是汇通快递。旧书库存不稳定,亲们拍之前最好咨询下客服是否有库存。
联系电话:02039354923 客服QQ:2910194587
店铺介绍
笨牛书店购书满18元包邮,本店为真实库存,查询有货的,可直接购买!需要请联系!本店同时承诺:本店售出的任何一本书都会先检查再发货,保证书籍无缺页,无破损等影响阅读的情况!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自动控制理论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811233650 [十位:7811233657]
页数:320      
定价:¥32.00
店铺售价:¥32.00 (为您节省:¥0.0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0208528751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自动控制理论》内容提要:
本书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各种分析方法。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法、根轨迹法、频域法、控制系统的综合和校正、采样控制系统分析法、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法和状态空间法。本书尽可能全面地配备了各种类型的例题、习题。此外还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自动控制理论习题详解》。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仪器仪表、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化工、航天航空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自动控制理论》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1.2.1 开环控制系统
1.2.2 闭环控制系统
1.3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1.4.1 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
1.4.2 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1.4.3 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1.4.4 定常控制系统和时变控制系统
1.5 自动控制系统举例
习题
第2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2.2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3.1 传递函数的定义
2.3.2 传递函数的性质
2.3.3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2.4 动态结构图
2.4.1 动态结构图的组成
2.4.2 动态结构图的绘制
2.4.3 动态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2.4.4 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
2.4.5 结构图等效变换举例
2.5 信号流图
2.5.1 信号流图的组成
2.5.2 信号流图的绘制
2.5.3 梅森公式
习题
第3章 时域法
3.1 典型输入函数和时域性能指标
3.1.1 系统的稳定性
3.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3.1.3 时域性能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2.1 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3.2.2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3.1 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3.3.2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3.3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3.3.4 二阶系统特征参数与暂态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3.3.5 二阶系统工程*佳参数
3.3.6 二阶系统计算举例
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5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5.1 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3.5.2 稳定判据
3.6 稳态误差
3.6.1 稳态误差的定义
3.6.2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3.6.3 给定输入作用下稳态误差系数和稳态误差分析
3.6.4 扰动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分析
3.6.5 减小稳态误差的方法
习题
第4章 根轨迹法
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4.1.1 根轨迹
4.1.2 根轨迹方程
4.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2.1 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4.2.2 根轨迹的绘制与分析
4.3 参数根轨迹的绘制
4.4 零度根轨迹的绘制
4.5 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
4.5.1 暂态响应性能分析
4.5.2 主导极点与偶极子
4.5.3 根轨迹分析
习题
第5章 频域法
5.1 频率特性
5.2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5.2.1 幅相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5.2.2 对数幅相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5.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4 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5.4.1 开环幅相频率特性的绘制
5.4.2 开环对数幅相频率特性的绘制
5.5 用频率法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5.5.1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5.5.2 系统的稳定裕度
5.6 闭环系统频率特性
5.6.1 闭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6.2 闭环系统等M圆、等Ⅳ圆及尼科尔斯图
5.7 系统暂态特性和闭环频率特性的关系
5.8 开环频率特性与系统阶跃响应的关系
习题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
6.1 引言
6.1.1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概念
6.1.2 校正方式
6.1.3 基本校正规律
6.1.4 校正方法
6.1.5 用频率法校正的特点
6.2 校正装置
6.2.1 超前校正装置
6.2.2 滞后校正装置
6.2.3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6.2.4 期望的对数频率特性
6.3 串联校正
6.3.1 串联超前校正
6.3.2 串联滞后校正
6.3.3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6.4 反馈校正
6.4.1 反馈校正的原理
6.4.2 反馈校正的作用
6.4.3 反馈校正装置的设计
6.5 复合校正
6.5.1 反馈与按输入前馈的复合控制
6.5.2 反馈与按扰动前馈的复合控制
习题
第7章 采样控制系统分析法
7.1 采样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7.1.1 采样控制系统
7.1.2 数字控制系统
7.2 采样过程与采样定理
7.2.1 采样过程
7.2.2 采样信号的频谱
7.2.3 采样定理
7.2.4 信号的复现
7.3 z变换
7.3.1 z变换的定义
7.3.2 z变换的求法
7.3.3 z变换的性质
7.4 z反变换
7.5 羞分方程
7.5.1 差分方程概述
7.5.2 差分方程的解法
7.6 脉冲传递函数
7.6.1 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
7.6.2 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7.6.3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7.6.4 应用变换法分析系统的条件
7.7 采样系统的性能分析
7.7.1 采样系统的稳定性
7.7.2 采样系统闭环极点与动态响应的关系
7.7.3 采样系统的稳态误差
7.8 *少拍采样控制系统的设计
习题
第8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法
8.1 概述
8.1.1 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方法
8.1.2 典型非线性环节
8.1.3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8.2 描述函数法
8.2.1 描述函数的基本概念
8.2.2 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8.2.3 非线性系统的简化
8.3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8.3.1 稳定性判据
8.3.2 自激振荡
8.3.3 用描述函数法分析非线性系统
8.4 相平面法
8.4.1 相平面图
8.4.2 相轨迹和相平面图的性质
8.4.3 奇点的类型
8.4.4 相平面图中的极限环
8.4.5 由相平面图求时间响应
8.5 相轨迹的绘制方法
8.5.1 解析法
8.5.2 图解法
8.6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8.6.1 死区型非线性系统
8.6.2 继电器非线性系统
8.7 非线性系统的校正
8.7.1 对线性部分进行校正
8.7.2 改变非线性特性
习题
第9章 状态空间法
9.1 基本概念
9.1.1 几个定义
9.1.2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一般形式
9.2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9.2.1 由微分方程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9.2.2 由传递函数建立状态空间表达式
9.3 组合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9.3.1 并联连接
9.3.2 串联连接
9.3.3 反馈连接
9.4 状态方程的线性变换
9.4.1 系统的特征值及其不变性
9.4.2 将状态方程化为对角标准形
9.4.3 将状态方程化为约当标准形
9.5 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矩阵
9.5.1传递函数矩阵的概念
9.5.2 由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矩阵
9.6 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9.7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9.7.1 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9.7.2 状态转移矩阵的性质
9.7.3 e的计算方法
9.7.4 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9.8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9.8.1 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定义
9.8.2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判据
9.8.3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测性判据
9.8.4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能控标准形和能观测标准形
9.9 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
9.9.1 状态反馈
9.9.2 状态反馈的性质
9.9.3 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
9.9.4 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9.9.5 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9.10 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9.10.1 李亚普诺夫第二法概述
9.10.2 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定义
9.10.3 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定理
9.10.4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自动控制理论》文章节选: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过去的100年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人类的许多期望和梦想被科学家由神话变成了现实。其中,自动控制技术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令世人瞩目,自动控制技术以控制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手段解决了一系列高科技难题,诸如宇宙航行(人造卫星能按预定的轨道运行并返回地面、宇宙飞船能准确地在月球着陆并重返地面)、机器人行走、导弹制导与防御、万米深海探测和火星表面探测等。自动控制技术在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