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05726048
[十位:7505726048]
页数:284
定价:¥28.00
店铺售价:¥7.20
(为您节省:¥20.80)
店铺库存:3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910403191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03 11:59:24]
梁**
乌鲁木齐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8-16 21:06:30]
曾**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8-02 18:46:44]
胡**
贵阳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7-03 09:10:43]
杨**
曲靖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06-14 21:59:53]
孙**
杭州市
《头等强国》内容提要:
《头等强国:中国的梦想、现实与战略》: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国民都在为一个梦想而奋斗:以世界头等强国姿态,拥有与美英等世界强国同等的话语权,与世界大国共同制订游戏规则。
今天,中国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超日赶美:中国GDP很可能在今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众多权威机构的预测,中国将在2020—2040年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然而,纵观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成为头等强国并不容易,必须在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全球政治和文化影响四个指标中达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综合实力”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也就是头等强国。历史上真正的头等强国只限于美、英、法、苏四国而已。
毫无疑问,成为世界头等强国,是中国巨大的转型过程,是从执政体制、经济运行体制、社会结构、行为方式到国民素质等各个方面浴火重生的过程,是从“乡土中国”到“世界中国”的转变过程。
《头等强国》图书目录:
序:直面“巨人症”:中国离头等强国还有多远?
地缘战略篇
**章 中国的地缘困境和地缘战略
一、谁统治“世界**岛”,谁将支配全球
欧亚大陆:*大的“世界岛”
地处“世界心脏”边缘的中国
世界岛的争夺,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二、中国是“欧亚心脏”的“起搏器”
前苏联、东欧和中国曾“联手”控制了欧亚大陆
中苏之争:宗主与附庸之争
三、欧亚大陆重现“战略真空”
前苏联解体,世界**岛成为“无主之地”
中美俄“三国演义”
中国的地缘身份确认
四、中国的地缘战略:西向突围
中国没有出海口
“得伊朗者得天下”
第二章 独特的日本考验中国的崛起
一、“家有恶邻”
日本人相信:“王侯将相,恒有种”
菊花丛中一把刀
假如裕仁天皇下达的不是《终战诏书》
“小日本”和“支那人”
二、“坏孩子”的优点
服输的日本人
中国要有一个“战略帮手”
假如“东亚双雄”联手
三、时间在中国这边
日本人不是铁板一块
驯服日本需要实力
第三章 海陆权双重特征的“天命大国”
一、陆权VS海权
一方水土,造就中国性格
谋求海权大国,还是陆权大国?
二、大国需要天命
中国天生是大国
“北京共识”
三、海权是中国的命根子
中国的海洋战略
海权即商权
国际战略篇
第四章 中美:对抗还是共生
一、龙与鹰
世界经济的两个引擎
面对西方“舶来品”,要多一个心眼
二、对美大战略
美国的想法很简单:不希望看到另一个**大国
**个被填平的,是中美间的经济鸿沟
美国实际上已经承认中国的世界性大国地位
中国如何定义美国?
第五章 合纵连横下的全球战略谋局
一、新战国策
合纵与连横
规则决定输赢
“以美国为首”的新战国时代
二、美国五角大楼的战略预案猜想
预案一:欧盟的统一和整合
预案二:俄罗斯的重新崛起
预案三:中国的和平崛起
预案四:日本谋求世界大国地位
三、中国之策
超越意识形态的**战略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通过另外一种方式“结盟”
不与民争利
国内战略篇
第六章 直面中国之痛
一、警惕社会矛盾的频发
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摒弃“GDP主义”模式
关注弱势群体,兼顾你我他
二、渐进,渐进
改革有风险,要渐进不要激进
全球还在研究前苏联这块“历史化石”
第七章 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
一、未来15~20年,决定中国命题
突破人均10000美元
“一盘好棋”摆在我们面前
二、模式,靠自己创造
世界十大模式比较
民众需要多元化的表达通道
“橄榄腰”越粗越好
第八章 下一步改革方向:全民共享成果
一、摆脱左右,走中间道路
回归理性和中庸
新自由主义的滥觞
公共产品由谁来提供?
社会福利跟发达程度无关
走中间道路,防止左右摇摆
二、社会福利制度:重中之重
**财权与地方财权
**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角色
**、教育投入之国际比较
第九章 民主和法治道路上的挑战和难题
一、民主不坏,仅此而已
前后左右看民主
政权更迭只有两种方式:“数人头”和“砍人头”
政治不应该只有一种颜色
选票经常被“政治掮客”蛊惑
二、法治下的权威与权威下的法治
法治下的强权政府是必需的
**政府的权威
三、我是“纳税人”
不要把税收跟“横征暴敛”联系在一起
明清税制落伍于世界
警惕税收汲取能力下降
软实力战略篇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中的话语强权和话语魔方
一、西方说了算
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
话语权即霸权
二、东方不能寂寞
“无法表述自己,就会被别人表述”
中国要跳出深不见底的话语权“陷阱”
敢于跟西方争抢“话筒”
第十一章 西方媒体操纵舆论的秘密
一、一夜之间摧毁一个**
20名记者调动4000万市民
媒体的魔力
二、媒体是不可能中立的
西方媒体操纵大众心理的几个招数
不制衡西方媒体,就会形成信息霸权
第十二章 中国对西方话语霸权说“不”
一、2008,一个转折点
没有大国兴迭,就没有世界历史
北京奥运给西方人“洗了一次脑”
二、中国的软肋
大国为何“瘸腿”?
学会使用“国际语言”
不妨开放境外媒体,只有开放才能趋同
首先解决“国际形象”问题
《头等强国》文章节选:
**章 中国的地缘困境和地缘战略
在21世纪初期的远东,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复苏成为地球村里*引人注目的历史性事件。中国如何把握历史性的机会,实现**振兴和复兴的目标,取决于内部自身的制度建设,也取决于今天中国对世界形势与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评估,当然也取决于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战略意义上的判断,以及中国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定位。*关键的是经过精密的战略定位和判断后,中国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自身的实力逐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从而完成民族复兴和崛起大业。
一、谁统治“世界**路”,谁将支配全球
欧亚大陆:*大的“世界岛”
英国**地理学家、英国牛津大学地理系教授麦金德(ttal—ford John Mackinder)于1904年在英国**地理学会宣读了他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提出了地缘政治学领域的全新课题。麦金德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地理构成和世界历史进程,认为世界是由几个大岛构成的,其中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是*大的“世界岛”,美洲大陆是另外一个岛屿,澳洲则是较小的一个岛屿。由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上主要政治、经济力量的集中地,也是人口众多、面积庞大的连贯性区域,又是世界性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念的诞生地,因此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发展的地理枢纽地带。
麦金德非常敏锐地观察到在亚欧大陆的中部,主要是在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以西的区域,包括西西伯利亚平原、蒙古高原、中国黄河以西的区域、中亚草原、乌拉尔山脉以西的俄罗斯草原,在这片疆域广大的区域里水草肥美,适宜于放牧生活,气候上则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大陆性气候。同时,这片欧亚大陆的**地带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和封闭,其南边是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西南部是伊朗高原和中东高原,西边毗邻的地区是欧洲山地,北边则是寒冷的冻港北冰洋,也无法航行出海,因此也不存在敌人从海上迂回进攻包抄的问题。独特的地理环境、广阔肥美的草原和丰富的资源使得这块地理区域在麦金德眼里成为世界枢纽区域——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
麦氏将人类历史分为前哥伦布时期和后哥伦布时期,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之前,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的中轴线就是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与欧亚大陆边缘地区民族的争夺战。人类历史上的匈奴人、马扎尔人、阿尔瓦人、突厥入、蒙古人居住在这一世界心脏地带,他们往东可以与中国争锋,南下可以进入伊朗、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向西则可以进入富饶的中欧和西欧平原。
地处“世界心脏”边缘的中国
用麦金德的“世界心脏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历史,我们就可以把中国历史简化为“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和边缘地带的农耕民族争夺生存空间的反复拉锯战”。当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取得拉锯战的胜利的时候,游牧民族就如呼啸的海水一般侵入欧亚大陆的东部边缘,华夏民族就会感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在千年的“**边缘争夺战”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多民族融合的局面。当农耕民族为主的中华帝国击退了心脏地带的游牧民族时,就如同海潮逐渐退却一样,游牧民族在边缘强国(如大唐、大汉)的压力下,或是在面临气候变迁、或是经历瘟疫流行的情况下,被迫退出亚欧大陆东部边缘,然后从心脏地带西向欧洲或是南下向伊朗和中东高原迁徙,从而给其他民族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张力,许多民族被迫迁移。游牧民族从**发源,向东、西、南三个方向的迁移和入侵多次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是现代世界各国版图形成和确定的有力推动者。
麦金德认为,在哥伦布地理大发现后,游牧民族从**的有利地位一下转变为不利地位,因为海洋民族可以通过航海绕到游牧民族的背后,从海上对游牧民族实施攻击,从而打破游牧民族“占据**,侵入边缘”的千年人类历史局面,带来真正的世界历史转折。而后哥伦布时代真正的历史变局是:西欧**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技术和交通手段的新革命,铁路运输实现了长距离的交通联结,改变了广阔的地域观念,并且可以通过运输实现资源的有效运输、聚集和使用,。使得更大规模的工业化成为可能。麦金德于1905~1943年对世界心脏地带的位置作了一些改动,*终将东欧平原也包含在心脏地带范围之内。麦金德由此得出了震撼世界的重要结论:谁统治东欧平原,谁就控制了全球“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支配全世界。
麦金德发现,在心脏地带以外的欧亚大陆各区域呈环形分布状态,他称其为内新月区域,主要是指西欧的基督教**,东亚的儒教和佛教**,南亚的印度教和婆罗门教**,西南方向的什叶教和逊尼教的伊斯兰**,而世界其他区域则被麦金德描述为外新月区域,主要是指欧亚大陆世界岛以外的整个世界,包括美洲、澳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麦金德的整个地缘学说也被称为陆心说,其重要的视角在于认识到欧亚大陆**地带的枢纽地位,认为世界之争就是对世界心脏地带的争夺。为了防止**地带有重要的陆权大国完全控制心脏地带,形成独霸欧亚大陆进而称霸世界的局面,海洋**必须联合欧亚大陆边缘的陆地**,遏制陆权**独占心脏地带的企图。麦金德是英国学者,主要目的是为当时的大英帝国的**利益服务,而当时重要的海上强国英国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麦氏的内心是焦虑不安的,因此他的整套理论充满着为大英帝国强权服务的企图。
对麦金德陆心地缘理论加以修正的是美籍荷兰学者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相对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持有的观点是边缘地带理论。斯氏并不否认麦金德亚欧大陆**地带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却认为亚欧大陆**地带由于人口**,社会组织化程度很难达到集中大规模资源的程度,而相反的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都是人口集中、资源丰富、社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尽管斯皮克曼生活在20世纪上半期,当时的中国依然是积贫积弱的后进**,但是斯氏以超前的眼光预测到地处欧亚大陆东部边缘的中国因为人口众多、种族单一和历史上具有组织化的经验,因此有很强的潜质成为世界性强国。总之,斯氏认为,世界上的核心区域并非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而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地带,西部边缘(西欧)或是东部边缘(东亚)一旦产生一个统一的**可以整合庞大的人口和资源,实现高度的组织化和工业化,就有可能成为***强国。
世界岛的争夺,引发两次世界大战
麦金德认为工业化以后欧洲列强的战争主要表现为海权**和陆权**之间的战争,而**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海洋**英美为了遏
制陆地**德国夺取东欧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这片心脏地带的野心而进行的战争。
而斯皮克曼在这点上再次与麦金德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工业化以来的战争,特别是一战和二战,并不必然表现为海洋**和陆地**地带**的战争,尽管这样的战争存在着,但这并不是战争的**形式,战争更多表现为海洋**和陆地**地带**为了反对某个陆地边缘**的野心而进行的战争。
在斯氏看来,**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相同性质的战争,那就是海洋**英美和陆地****俄罗斯(即后来的苏联)共同遏制边缘地区强国——德国的战争。事实上海洋**和陆心**并不必然表现为冲突,更多的时候却是表现为合作,比如英国和俄国,而陆地上的边缘**却可能发生根本冲突,比如法国和德国。
而陆地上的边缘强国和**强国也会发生激烈的战争,比如法国的拿破仑进攻俄国的战争,和二战中的苏德战争。因此将战争仅仅理解为海权**和陆权**之间的战争是非常偏颇的,因为战争形态和**之间的合纵连横是非常复杂的。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可以类似表述为:谁统一或整合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边缘地带,谁就掌握了世界*有潜质的地区;谁掌握了世界*具潜质的地区,谁就有望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世界**美国的有力挑战者。
谈到麦金德和斯皮克曼的心脏地带理论和边缘地带理论,就不能不提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的海权论。马汉的《海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890年在美国出版后,立即引起了轰动,不仅促使美国举国上下统一了认识,走向发展海权的道路,而且其影响远远超过本国,辐射到大西洋彼岸的英国,也影响到欧洲大陆上的传统陆权强国,比如法国、德国和俄国。其中德国的威廉二世尤其着迷于马汉的海权论,致力于发展德国的海军。马汉认为,美国的商业利益遍及全球,而商业利益的走向决定了**利益的走向。美国的商船和贸易船队驶向何处,美国的**利益就将驶向何处,为了保卫商业利益和**利益,美国必须建立强大的舰队,控制重要的海上通道,以保护商业的畅通。与麦金德的陆心说不同,马汉的控制世界理论是:任何**或是**联盟只要能够控制世界公海,能够掌握咽喉航道、海峡和海道,就能够牢牢掌握世界财富的来源,进而控制世界经济的命脉。
……
《头等强国》编辑推荐与评论:
● 《头等强国:中国的梦想、现实与战略》:面对地缘困境,中国要不要迅速亮剑?
● 中美:对抗还是共生?
● 全球地缘格局中:为何“得伊朗者得天下”?
● 同样崛起,为什么西方惧中国而不惧印度?
● 西方为何不排斥日本人,而排斥中国人?
● 中国海权软肋:拥有数千公里海岸线却没有出海口
● 血的教训:国际战略应该超越意识形态
● 中国内心的伤痛:社会矛盾高发频发群发
● 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破除既得利益,让成果全民共享
● 中国终于对西方话语霸权说“不”
● 西方媒体操纵世界舆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