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3 8 14 13 46 160 11777
本店铺共有 2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发货问题
1
50%
退款问题
1
50%
已解决
2
100%
店主称呼:只卖正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061483355    地址:江苏省 镇江市 京口区 江苏大学
促销广告:圆通 满9元包邮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图书均为二手正版 78成新 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发货 有问题可以咨询QQ 530994338
店铺介绍
主营正版二手大学教材教辅类图书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董素荣 等 编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车用柴油机替代燃料技术
出版日期:2022年02月
ISBN:9787122400796 [十位:7122400794]
页数:171      
定价:¥98.00
店铺售价:¥39.20 (为您节省:¥58.80
店铺库存:1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061483355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车用柴油机替代燃料技术》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甲醇、生物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煤制油等柴油替代燃料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以及替代燃料、替代燃料/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了替代燃料柴油机高原环境适应性,内容涉及近几年替代燃料在车用柴油机上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作者多年来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积累和总结。主要内容有车用柴油的发展、替代燃料研究现状、替代燃料的理化性质和制备合成技术,以及替代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和高原适应性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柴油机替代燃料研究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及相关专业学生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车用柴油机替代燃料技术》图书目录:
第1章概述 1.1车用柴油的发展 002 1.1.1我国车用柴油标准发展历程 002 1.1.2我国车用柴油标准现状 003 1.1.3我国车用柴油标准的发展方向 005 1.2替代燃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08 1.2.1替代燃料类型 009 1.2.2含氧替代燃料 010 1.2.3天然气制油(GTL) 014 1.2.4电转液(PTL)燃料 015 参考文献 016 第2章甲醇替代燃料 2.1甲醇燃料理化性质 018 2.2甲醇燃料合成方法 021 2.2.1合成气的制备 021 2.2.2合成气的净化 023 2.2.3甲醇的合成和粗甲醇的精馏 023 2.2.4绿色甲醇 024 2.3甲醇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方式 026 2.3.1乳化法 026 2.3.2预混合法 027 2.4甲醇 柴油二元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 030 2.4.1甲醇 柴油二元燃料燃烧特性 030 2.4.2甲醇 柴油二元燃料排放特性 034 2.5重型甲醇发动机及重型甲醇卡车 038 2.5.1重型甲醇发动机 039 2.5.2重型甲醇卡车 046 2.5.3甲醇燃料电池 048 参考文献 049 第3章生物柴油替代燃料 3.1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 051 3.2生物柴油的制备 052 3.2.1代生物柴油 053 3.2.2第二代生物柴油 055 3.2.3第三代生物柴油 057 3.2.4第四代生物柴油 057 3.3生物柴油燃烧与排放特性 058 3.3.1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燃烧特性 058 3.3.2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排放特性 061 3.4生物柴油的应用与发展 067 参考文献 070 第4章聚甲氧基二甲醚替代燃料 4.1聚甲氧基二甲醚理化性质 071 4.1.1PODE分子结构 072 4.1.2PODE与柴油的互溶性 074 4.1.3PODE 柴油混合燃料理化性质 077 4.2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合成 087 4.2.1PODE合成工艺 087 4.2.2工业化应用 090 4.3聚甲氧基二甲醚化学反应机理 091 4.3.1简化反应机理 091 4.3.2TRF-PODE简化机理的验证 094 4.4PODE 柴油掺混燃料燃烧与排放特性 098 4.4.1PODE 柴油掺混燃料燃烧特性 099 4.4.2PODE 柴油掺混燃料排放特性 101 参考文献 103 第5章煤基替代燃料 5.1煤制柴油技术 105 5.1.1煤直接液化技术 105 5.1.2煤间接液化技术 108 5.2煤基液化柴油理化性质 110 5.2.1煤基柴油理化性质 110 5.2.2调和柴油理化性质 113 5.3煤基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 115 5.3.1调和煤制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 116 5.3.2煤基混合燃料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 119 参考文献 124 第6章替代燃料柴油机高原适应性研究 6.1PODE 柴油混合燃料高海拔喷雾特性 127 6.1.1高海拔喷雾试验热力学边界条件和喷雾特性参数计算 127 6.1.2不同海拔条件下PODE掺混比例对喷雾特性的影响 131 6.1.3环境条件对PODE/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影响 134 6.1.4喷油参数对PODE/柴油混合燃料高海拔喷雾特性的影响 138 6.2高海拔条件下PODE/柴油混合燃料氧化反应机理 140 6.2.1高海拔条件下PODE对柴油低温氧化反应的影响 140 6.2.2高海拔条件下PODE对柴油高温氧化反应的影响 144 6.3煤基复合燃料柴油机不同海拔燃烧与排放特性 149 6.3.1煤基复合燃料柴油机不同海拔燃烧特性 150 6.3.2煤基复合燃料柴油机不同海拔动力性、经济性及PM2.5排放特性分析 153 6.3.3煤基复合燃料高海拔soot排放数值模拟 156 6.4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不同海拔燃烧与排放特性 158 6.4.1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不同海拔燃烧特性 158 6.4.2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不同海拔排放特性 161 6.5柴油机燃用煤制油/柴油混合燃料不同海拔燃烧特性与性能 163 6.5.1柴油机燃用煤制油/柴油混合燃料不同海拔燃烧特性 164 6.5.2柴油机燃用煤制油/柴油混合燃料不同海拔性能 166 参考文献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