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9年09月
ISBN:9787300273945
[十位:7300273947]
页数:300
定价:¥42.00
店铺售价:¥12.30
(为您节省:¥29.70)
店铺库存: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061483355
店主推荐图书:
-
¥2.90
-
¥11.70
-
¥5.50
-
¥33.0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7 15:44:48]
梅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6 08:53:22]
姬**
镇江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5 13:21:39]
刘**
汕头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4 20:31:32]
段**
昭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5-01-13 16:31:11]
吴**
昆明市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六版)》内容提要:
中国法律思想史以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思想、理论和学说为研究对象。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6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在大的结构上采用四编体系,即**编“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二编“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编“秦至清代(1840年)的法律思想”、第四编“近代的法律思想”。根据各编内容的特点和学界近年越来越广泛的共识,**编和第三编各章以朝代为主编排,第二编和第四编各章以学派为主编排。从具体行文看,**编、第二编、第三编侧重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理论、学说的内容、特点、演变规律等形成角度进行把握,第四编则主要从传统法律思想近代化变革的角度予以探讨。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六版)》图书目录:
导言1
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
二、学习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目的2
**编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章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7
**节概述7
第二节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8
第二章周公对夏商神权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1
**节“明德慎罚”思想12
一、“明德慎罚”思想的由来12
二、“明德慎罚”思想的内容与实质13
第二节“礼治”思想16
一、周礼的来源与内容16
二、“礼治”的基本原则16
三、周公的“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的影响17第二编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三章儒家学派的法律思想23
**节儒家学派概述23
第二节孔子24
一、孔子与《论语》24
二、“仁”是孔子的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26
三、法的稳定性与继承性:“礼治”及其“损益”和“正名”理论27
四、中庸的法学方法论29
五、德刑关系理论31
六、法律与正直的关系及父子相隐的诉讼原则342/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六版)七、无讼理论35
八、诚实信用法律原则与法律面前男女不平等原则36
九、人与法的关系37
十、小结:孔子法律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影响39
第三节孟子39
一、孟子与《孟子》39
二、“仁政之法”的理论基础41
三、“仁政之法”的来源和内容41
四、法、理、孝的关系44
五、民贵君轻说与立法目的论45
六、法律适用过程中慎选司法官吏与慎重对待死刑46
七、“治人”与“治法”的关系:“尊贤使能”与“徒法不能以自行”46
八、守法思想47
九、“执中权时”的法学方法论48
第四节荀子49
一、荀子与《荀子》49
二、性恶论是荀子的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51
三、“良法”与“恶法”理论:“礼法一体”与“非礼无法”52
四、“明分使群”的法律起源理论55
五、法律本体理论:法律原理、判例、法律条文之间的关系56
六、法律与治国方略:“治人”与“治法”57
七、有关犯罪与刑罚的刑事法律原则58
八、经济立法与环境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59
九、荀子的法学理论体系总评价60第四章墨家学派的法律思想62
**节墨家学派概述62
第二节墨子63
一、“兼相爱,交相利”63
二、法律起源论及相关法律思想64第五章道家学派的法律思想68
**节道家学派概述68
第二节老子69
一、“道法自然”69
二、抨击人定法72
三、“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与息讼思想74
第三节庄子76
一、庄子与《庄子》76
二、庄子的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天道”自然与**无为77
三、对儒家和法家的法律思想的批判78
四、庄子的具体法律思想解析80目录/3
第四节道家其他派别与代表人物92
一、关尹92
二、庚桑楚92
三、文子92
四、杨朱93
五、列子93
六、?冠子94
七、稷下道家94第六章法家学派的法律思想96
**节法家学派概述96
第二节申不害97
一、“圣君任法而不任智”的法治论97
二、力主“君人南面之术”的术治论98
第三节慎到99
一、“立公弃私”的立法公私观99
二、“事断于法”的尚法论100
三、“权重位尊”的重势思想101
第四节商鞅102
一、变法思想103
二、“垂法而治”的法治论103
三、“刑无等级”思想105
四、重刑思想与“以刑去刑”106
五、“以吏为师”“以法为教”107
第五节《管子》108
一、《管子》一书及其与齐法家的关系108
二、法的概念与特征110
三、“以法治国”与法的起源及作用112
四、立法思想114
五、执法思想116
第六节韩非117
一、韩非的法治观的理论基础―――历史进化观与人性论118
二、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120
三、韩非的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122
四、韩非的法治观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124第七章农家学派的法律思想128
**节农家学派概述128
第二节许行129
一、“君民并耕”的社会治理思想129
二、以农为主,士、工、商适度分工,劳动者完全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的社会发展模式1304/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六版)三、农家(官)治国论131
四、“市贾不二”的**干预经济“法”(制度)思想132第八章名家学派的法律思想134
**节名家学派概述134
第二节名家学派对各种法律相关概念的正名和界定135
一、名家学派为什么热衷于界定“刑名”等相关概念?135
二、名家对具体概念的正名137
第三节名家学派的具体法律思想138
一、名家的同异理论及法律理想138
二、“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的法律意义140
三、法律应与时俱进的“通变”思想141第九章阴阳家学派的法律思想144
**节阴阳家学派概述144
第二节邹衍145
一、邹衍及其著述145
二、阴阳与五德终始思想145
三、德刑时令说146
四、邹衍的法律思想的历史影响147第三编秦至清代(1840年)的法律思想第十章秦汉时期的法律思想151
**节概述151
第二节秦始皇与李斯152
一、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153
二、维护**君主专制153
三、崇尚“法治”,推行严刑峻法155
四、实行文化专制155
第三节刘安156
一、无为与安民的法律观156
二、“发于人间”“法生于人”的法律起源论157
三、“应时而变”的历史观与立法思想158
四、“精诚”“无私”的执法思想159
第四节董仲舒160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一统纪”“明法度”160
二、“三纲五常”说161
三、德主刑辅说162
四、《春秋》决狱和“原心定罪”164
第五节王充166
一、批判君权神授和天罚论166
二、主张德刑并用,反对专任刑罚168目录/5
三、法律观上的命定论169第十一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171
**节概述171
第二节曹操173
一、“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174
二、“唯才是举”与“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174
三、赏罚分明与以法治军175
第三节诸葛亮175
一、审势立法,厉行法术176
二、“科教严明,赏罚必信”176
第四节王弼178
一、“名教本于自然”说178
二、无为而治论178
三、反对严刑峻罚179
第五节嵇康179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说180
二、“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181
三、“刑本惩暴,今以胁贤”181
第六节杜预182
一、“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182
二、立法“必审刑名”183
三、“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183
第七节张斐184
一、“以理统法”与“以礼率律”184
二、“刑名篇”的内容与意义185
三、若干法律术语的界定185
第八节刘颂186
一、“复肉刑”论186
二、“划一法律,简而不漏”的立法思想187
三、“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的执法思想188第十二章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190
**节概述190
第二节杨坚191
一、**兼并,减轻赋税与徭役191
二、“以轻代重”,削繁除苛192
三、慎狱恤刑,秉公执法192
四、整顿行政体制,选用良吏193
第三节李世民194
一、“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194
二、法务宽简的立法思想1956/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六版)三、纳谏任贤196
第四节韩愈197
一、“道统”说与“性三品”说198
二、**与法的起源论198
三、礼法兼用,以礼德为先199
四、“君言必信”,“法令大行”200
第五节柳宗元201
一、**、君主与法律起源论201
二、反对天罚论和司法时令说202
三、礼法统一论203
四、定经界,核名实,均赋役204
第六节刘禹锡204
一、依靠法制,人能胜天205
二、法大行,则国大治206
第七节白居易207
一、刑、礼、道迭相为用207
二、先富后教,止狱措刑208
三、理大罪,赦小过208
四���慎选司法官吏208
五、废肉刑209第十三章宋元时期的法律思想211
**节概述211
第二节包拯212
一、立法当以恤民为本212
二、肃吏治,选清官213
三、执法严明,不避权贵213
第三节王安石214
一、革除弊政,因时立法215
二、创立善法,**兼并216
三、礼法兼用,德主刑辅217
四、“有司议罪,惟当守法”218
五、“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219
第四节朱熹220
一、“法者,天下之理”221
二、德治与重刑并用222
三、变法改革与人治223
四、义理决狱,明谨用刑224
五、恤民与省赋224
第五节陈亮225
一、功利主义的法律观225目录/7
二、求真务实,改革弊政226
三、法深无善治227
第六节耶律楚材227
一、崇尚儒学,标榜文治228
二、立法定制、宽刑慎杀228
三、赏罚必信,不徇私情,不畏权贵230第十四章明清时期的法律思想232
**节概述232
第二节丘浚233
一、礼、乐、政、刑兼用,以教化为先234
二、“应经合义”,因时立法234
三、执法“坚如金石,信如四时”235
四、慎刑恤狱235
五、立法以便民为本236
第三节黄宗羲237
一、批判君主专制238
二、君臣共治239
三、学校议政239
四、立“天下之法”,去“一家之法”240
五、工商皆本241
第四节顾炎武242
一、唯物主义与经世致用之学242
二、批判君主专制243
三、立众治之法,以礼为先,疏法省刑244
第五节王夫之245
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与“天理寓于人欲”说246
二、“趋时更新”,因时立法246
三、“必循天下之公”的立法原则247
四、“法贵简而能禁,刑贵轻而必行”248
五、任法与任人结合,严于治吏248
第六节爱新觉罗?玄烨249
一、“力行教化”,“尚德缓刑”249
二、重视吏治,惩治贪蠹251第四编近代的法律思想第十五章近代法律思想变革的特点、发展阶段、经验教训255
**节近代法律思想变革的一般特点255
一、近代法律思想发展史是传统法律文化变革史,是中国法律思想“西化”史255
二、近代法律思想变革既头绪繁多又变化多端2568/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六版)三、中国近代法律思想的变革一直同反专制、争民主(民权)和救亡图存联系在一起256
四、宪政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近代法律思想变革的主旋律257
第二节近代法律思想变革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257
一、早期启蒙派258
二、清末统治集团258
三、农民革命派258
四、早期改良派258
五、戊戌维新派259
六、资产**革命派259
第三节近代法律思想变革的经验教训260第十六章早期革新派的法律思想262
**节龚自珍262
一、“更法”“改图”的改革思想263
二、法的概念263
三、法律起源论264
四、经济立法思想265
第二节魏源266
一、“善治民者不泥古”的改革思想266
二、变法必须“便民”267
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268第十七章改良派的法律思想270
**节康有为270
一、“公羊三世说”与变法思想271
二、鼓吹君主立宪273
三、《大同书》中的“治至刑措”论275
第二节梁启超276
一、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思想277
二、提倡民权和君主立宪278
三、法治与人治相结合的思想280第十八章法律改革派的法律思想283
一、重视法理学研究284
二、中西结合的修律思想288第十九章革命派的法律思想293
一、法治与民主相结合的思想294
二、五权宪法思想296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六版)》文章节选:
**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常考知识点
●中国法律思想的源头
●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的特点
**节概述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世界上其他许多民族一样,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无**的原始社会时期。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原始公社解体,中国历史进入奴隶制时期。中国奴隶社会经历夏、商、周三个朝代。在中国奴隶社会中,土地和奴隶皆归奴隶主的总代表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国王直接管辖京城附近地区,其余土地连同土地上的奴隶,由国王至诸侯、卿、大夫、士,逐级分配给各级奴隶主**。为了计算封地的大小和便于监督奴隶劳动,奴隶主把土地划成“井”字形方块,叫作“井田”。这种井田制就是奴隶主**垄断土地、剥削与压迫奴隶和平民的经济基础。和这种奴隶制的土地所有制相联系,奴隶社会中有两个基本的对立**,即奴隶**和奴隶主**,奴隶主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必然要激起广大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首先是依仗暴力,建立与强化**机器。奴隶主**的**机器在夏朝已初步建立起来,在商朝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西周时期,这套**机器已相当完备。夏商奴隶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对广大奴隶与平民的统治,还在井田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宗法等级制度,在夏商已具雏形,西周时得到充分发展。奴隶主**通过这种宗法等级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宗法组织和**组织交织在一起的严密的统治网络。而宗法组织和**组织紧密结合,正是中国奴隶制**的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对我国奴隶制时期的法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极大。夏商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神权思想占统治地位。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方面是“恭行天罚”“代天行罚”之类的神权法思想占统治地位。
到了西周时期,随着宗法等级制度的发展和完备,以宗法思想为核心的“礼治”思想和“明德慎罚”思想逐步形成,成为奴隶主**手中与神权法思想并行的另一种思想武器。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具体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总的说来,神权法和宗法思想占统治地位,始终是这一时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可加深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之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探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源头。
第二节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神权思想是由原始的宗教迷信发展而来的。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很差,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地解释,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幼稚的想法,以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冥冥之中主宰着一切。不过,在原始社会中,这种宗教迷信思想还没有**压迫的性质。只是在进入**社会以后,宗教迷信才被打上**烙印。夏商奴隶主**把原始的宗教迷信加工改造为“君权神授”和“代天行罚”说,使之成为为少数剥削者服务的工具。关于夏代的思想状况,至今仍无确凿的史料来说明。但从古籍中的一些片段记载来看,夏朝的统治者已开始利用神权思想来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尚书?夏书?甘誓》记载:有扈氏上不敬苍天,下不敬官长,上天因此要断绝其命。夏**章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9启是奉天之意来惩罚有扈氏。努力执行命令的,就在祖庙前给以奖赏;不努力执行命令的,就在社坛里杀掉。《尚书?夏书?甘誓》虽为后人追记,但它所记载的内容,是符合当时夏朝统治者的思想实际的。天命迷信、“代天行罚”,是早期奴隶主**的主要思想武器。《论语?泰伯》说:禹“致孝乎鬼神”。《尚书?周书?召诰》说:“有夏服天命。”《尚书?夏书?甘誓》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到了商代,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王权的加强,神权思想也有所发展。商朝统治者也极力宣扬天命迷信和神权思想。《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奴隶主**以地上的*高统治者商王为楷模,编造了一个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并宣称商王就是上帝的子孙。如《诗经?商颂?长发》说:“帝立子生商。”既然商王是上帝的子孙,是根据上帝的旨意来人间实行统治的,那么,他们的统治也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尚书?商书?盘庚中》)。谁要是图谋不轨,不服从统治,谁就该被斩尽杀绝,子孙绝灭。众所周知,商朝的刑罚极为残酷。统治者为了替这种酷刑辩解,极力宣扬“代天行罚”说。如甲骨文记载:“贞(卜问):王闻不惟辟,贞:王闻惟辟”(《殷墟文字乙编》);“兹人井(刑)不?”(《殷契遗存》)通过占卜,以表示他们使用刑罚是根据天意行事。《尚书?商书?汤誓》说:“非台(我)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赏赐)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所)赦。”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夏商统治者的法律思想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崇尚暴力,专讲刑杀,而不任德教。二是笃信上帝,专事鬼神,而不注重人事。他们赤裸裸地宣扬天罚论,为奴隶主**的残暴统治披上一层神圣外衣。夏商统治者宣扬的这种天罚论,虽然仍然是一种粗陋的神权思想,但它和原始的宗教迷信已经有了质的区别。对天神的崇拜,已经被利用来作为奴隶主**进行**统治的工具。
深度阅读
1.《尚书》。
2.刘新主编:《中国法哲学史纲》,**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光灿、张国华总主编:《中国法律思想通史》,第1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4.马小红:《中国法思想史新编》,一、神权法时代与天之信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张国华、饶鑫贤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编**章,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问题与思考
1.中国法律思想的起源有何特点?
2.中国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与西方的神权法思想有何区别?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六版)》作者介绍:
刘新(1925—2015),男,**法律史学家和法学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思想史专业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创办人,中国法律史学会原秘书长,中国法律史学会老庄与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原会长。主要著作包括《中国**法函授学习方法指导》(1961年)、《中国哲学史讲义》(1977年)、《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讲义》(1981年)等,主编《中国先秦政治法律思想史》(1986年)、《中国法律思想史简明教程》(1986年)、《中国法律思想通史?春秋战国卷》(1994年)、《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研究》(1996年)、《中国法哲学史纲》(2005年)等,此外,发表有关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传统中国法律文化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王振东 男,1964年5月生,1981年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学习,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一直从事法律思想史学和法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年来出版的个人专著主要有《自由主义法学》(2005年)、《现代西方法学流派》(2006年)、《韦伯:社会法学理论》(2010年);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2003年)、《中国法律思想史》(2013年);参与编写的著作和教材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1995年)、《法哲学论》(1999年)、《人权:从世界到中国》(1999年)、《社会主义法治论》(2002年)、《法的形成与运作原理》(2003年)、《世界**十大法学家评传》(2004年)、《中国法哲学史纲》(2005年)、《西方法律思潮源流论》(2008年)等。此外,发表相关领域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