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36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4 0 2 1 12 47 1600
本店铺共有 5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服务态度问题
1
20%
商品问题
1
20%
发货问题
3
60%
已解决
5
100%
店主称呼:有问题QQ咨询 鸿伟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873880909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麓山南路
促销广告:【满49包邮库存准直接拍】有问题QQ咨询
图书分类
图书标签
店铺公告
各位书友您好,本店所售二手书籍,均为正版旧书,品质6-9成新,部分书籍的光盘或附件会有遗失的,还请谅解。

本店从即日起安徽,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河北,山东,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东,湖南,四川,山西,重庆,广西,陕西,辽宁,云南,贵州,吉林,黑龙江地区满49即可包邮,部分范围不可派送。

请各位亲们理解、支持,有问题积极和我们联系,谢谢合作!
欢迎光顾!
联系电话:
店铺介绍
鸿伟图书网,店内图书有十万余册,以大学教材为主,都来自各地高校,为正版二手书.因实体书店较忙,所有图书都采用批量上传,所以有些图书难免上架信息出错,也可能重复上传,造成库存数量不精确,欢迎广大书友前来咨询选购.正版低价是我的优势,诚信经营是我的经营之道.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岑可法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
出版日期:2004年06月
ISBN:9787111140221 [十位:7111140222]
页数:505      
定价:¥49.00
店铺售价:¥19.60 (为您节省:¥29.4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87388090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高等学校能源动力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编写的。考虑到污染控制已是燃烧理论发展的的一个重要方面,本书在传统燃烧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以供各个学校在教学中选择。本书主要分为2篇,在第1篇中主要燃烧讨论燃烧学的基础理论、着火、火焰传播、湍流燃烧、液体燃料、固体燃料的燃烧等内容,第2篇中主要介绍了燃烧过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SO2,NO和碳黑的形成控制理论。
本书可作为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领域本科生燃烧学的基本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燃烧学和环境污染方面的教材;还可作为相关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与参考。各专业可根据一专业的需要选择其中的有关章节。
《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导论、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
1.1 燃烧科学的发展、应用和研究方法
1.2 化学平衡
1.3 热化学
1.4 化学反应速率
1.5 各种参数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6 反应速率理论
1.7 链反应
1.8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燃料的着火理论
2.1 燃烧过程的热力爆燃理论
2.2 链爆燃理论
2.3 热力着火的自然范围和感应周期
2.4 强迫着火的基本概念
2.5 煤的着火理论
2.6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火焰传播与稳定理论
3.1 火焰传播的基本方式——火焰正常传播与爆燃
3.2 可燃气体的火焰正常传播
3.3 火焰正常传播的理论
3.4 火焰正常传播速度
3.5 可燃气体层流动力燃烧和扩散燃烧
3.6 火焰稳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7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湍流燃烧理论及模型
4.1 湍流燃烧及其特点
4.2 湍流气流中火焰传播的表面燃烧模型
4.3 湍流气流中火焰传播的容积燃烧模型
4.4 湍流燃烧的时均瓜速率和混合分数
4.5 湍流扩散火焰的模型
4.6 湍流预混火焰模型
4.7 概率密度函数的输运方程模型
4.8 斯波尔丁的ESCIMO湍流燃烧理论
4.9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液体燃料的燃烧
第6章 煤的热解及挥发分的燃烧
第7章 煤的燃烧理论
第8章 硫燃烧反应动力学及固硫机理
第9章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及分解机理
第10章 燃烧过程中碳黑形成机理
附录
参考文献
《燃烧理论与污染控制》作者介绍:
岑可法,男,副博士、研究生。1962年毕业于前苏联��曼工学院,现就业浙江大学教授。岑可法在煤的流动床燃烧技术、电站锅炉计算机辅助试验(CAT)及在大型电厂中的应用、工程气固多相流动等领域均有开拓性成就,形成一套独特的学术思想。曾获**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发明二、三、四等奖,省部委科技进步奖多次。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表在国内外论文516篇,获省部级**论文60余篇。已培养出硕士45名。博士29名,博士后3名(其中外籍1名),在读博士生30名,在站博士后3名。个人荣获**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