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36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4 0 2 1 12 47 1600
本店铺共有 5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服务态度问题
1
20%
商品问题
1
20%
发货问题
3
60%
已解决
5
100%
店主称呼:有问题QQ咨询 鸿伟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873880909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麓山南路
促销广告:【满49包邮库存准直接拍】有问题QQ咨询
图书分类
图书标签
店铺公告
各位书友您好,本店所售二手书籍,均为正版旧书,品质6-9成新,部分书籍的光盘或附件会有遗失的,还请谅解。

本店从即日起安徽,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河北,山东,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东,湖南,四川,山西,重庆,广西,陕西,辽宁,云南,贵州,吉林,黑龙江地区满49即可包邮,部分范围不可派送。

请各位亲们理解、支持,有问题积极和我们联系,谢谢合作!
欢迎光顾!
联系电话:
店铺介绍
鸿伟图书网,店内图书有十万余册,以大学教材为主,都来自各地高校,为正版二手书.因实体书店较忙,所有图书都采用批量上传,所以有些图书难免上架信息出错,也可能重复上传,造成库存数量不精确,欢迎广大书友前来咨询选购.正版低价是我的优势,诚信经营是我的经营之道.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董璐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301142035 [十位:730114203X]
页数:411      
定价:¥40.00
店铺售价:¥16.00 (为您节省:¥24.0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87388090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内容提要: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的目标读者是传播学、新闻学和媒介专业的学生。《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提供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理解并把握传播学的概念系统和理论框架的路径。 新闻、广告、市场营销、公关等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可以将这《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作为简明易懂、体系完整的案头工具书,通过简易的目标检索对自己置身其中的行业环境背景获得更系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把握。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图书目录:
**章 传播的类型
1 传播(Communication)
2 内向传播( 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3 人际传播(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4 组织传播(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5 群体传播( Group Communication)
6 大众传播( Mass Communication)
7 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8 跨文化传播(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9 全球传播( Global Communication)
10 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
11 公共传播( Public Communication)
第二章 传播模式
1 传播学( Communication Science)
2 模式(Model)
3 传播模式( Communication Model)
4 传播要素( Communication Factors)
5 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Lasswell's Model)
6 布雷多克模式/7W模式(Braddock's Model)
7 申农一韦弗模式/数学理论(Shannon and Weaver Model/Mathematical Theory)
8 传播过程理论(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9 格伯纳模式/传播总模式(Gerbner's General Modelof Communication)
10 奥斯古德一施拉姆循环模式(Osgood and Schramm Circular Model)
11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Mass Communication Model)
12 丹斯螺旋模式(Dance's Helical Spiral)
13 赖利夫妇模式( Rileys' Modal)
14 德福勒的互动过程模式(Messag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Model)
15 马莱茨克模式/大众传播场模式(Maletzke's Mass Media Model)
16 纽科姆A-B-X模式(Newcomb's A-B-X Model)
17 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大众传播概念模式( Westley and MacLean's Conceptual Model)
第三章 传播者
1 传播者(Sender)
2 控制研究( Control Research)
3 信源(Source)
4 把关人(守门人)(Gatekeeper)
5 把关人模式( Model of Gatekeeper)
6 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
7 框架(Framing)
8 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
9 媒介的三种模式(The Media and Public Policy: Market,Communitarian, Advancing)
10 大众传播的功能( Functions of Mass Communication)
11 传播控制(Control of Communication)
12 大众传播的体制(Mass Communication System)
13 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Socialism)
第四章 传播媒介
1 渠道(Channels)
2 传播媒介(Media)
3 大众媒介( Mass Media)
4 媒介组织( Media Organization)
5 人类传播发展的七座里程碑(Seven Milestone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History)
6 印刷媒介( Print Media)
7 出版商(Publisher)
8 报纸(Newspaper)
9 杂志(Magazine)
10 图书( Book)
11 电报(Telegraph)
12 广播电视业(Broadcasting)
13 广播( Radio)
14 电视( Television, TV)
15 电影( Film)
16 录音业(Recording Industry)
17 新媒介( New Media)
18 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 Eight Principles about Media Literacy)
19 媒介选择的或然率( Probability of Selection of Media)
20 传播的偏向( Bias of Communication)
21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McLuhan's Theories of Media)
22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Meyrowitz's Theory of Media)
23 第四权力( Fourth Estate)
24 媒介的功能( Functions of Media)
第五章 传播材料和内容
l 信息(Information)
2 信息化( Informationisation)
3 信息社会( Information Society)
4 噪音(Noise)
5 冗余(Redundancy)
6 熵(Entropy)
7 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
8 信息流理论( Information Flow Theory)/信息扩散理论(Information Diffusion Theory)
9 信号( Signal)
10 符号(Sign)
ll 语言符号( Verbal Sign)
12 非语言符号( Nonverbal Sign)
13 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14 共同经验范围( Common Experience)
15 语义学(Semantics)
16 抽象( Abstraction)
17 语言的特性(Character of l..angnage)
18 语言的误用(Misuses of Language)
19 大众传播的内容(Content of Mass Communication)
20 易读性( Readability)
21 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
22 讯息(Message)
23 文化( Culture)
24 选择节目的*小公分母原则和*低反对原则(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LCD&Least Ob jectionable Programming, LOP)
25 谣言(Rumor)
第六章 受众
第七章 传播效果
第八章 传播的应用
第九章 媒介法规与伦理
第十章 传播学主要流派和大家
第十一章 传播学研究方法
附录 传播学作品与经典作品101部
后记

……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文章节选:
传播是一个沟通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发送者、中介和接收者,从而在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问形成了传递关系和交换关系。
信息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收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传播是一切社会交往的实质,因此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人类在不断地改进自身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吸收能力;不断提高传播信息的能力、速度、清晰度和便利性;也在不断更新着在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方法论方面的思考。这些努力使得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生产性要素。内向传播也被称为自我传播、自身传播。内向传播是发生在同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在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和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代表的客我(Me)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传播信息的主体和接收信息的客体都是同一个人。
一切发生在人体内部的信息交流,如:感觉、理解、思维、意识、情绪等都是人的内向交流。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主我和客我进行自由沟通,以达到自我的内部平衡调节,通过这种思维活动进行正常的信息编码,以保证人类其他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内向传播的核心是自我管理。
2008年中国奥运经济的勃兴,必将为中国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制造新的契机,这已经成为国内传媒业界普遍的共识;而近十数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内信息科技以****的速度高速发展这一现实,也已经成为强大的催化剂,不断刺激、推动着整个传媒业的技术更新与理念创新。可以说,传媒业作为21世纪*令人瞩目的焦点产业,正不断吸引着国内更多的人才去挑战并分享其中层出不穷的机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未来有志于在传媒领域纵横捭阖的莘莘学子,以及目前已经为数众多的从业者们来说,如果不能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传播学系统知识与理论来指导实践,那么在未来个人的事业发展中,无疑将会面临事倍功半的窘境。而传播学虽然相较诸多传统学术领域而言还是新生学科,但浩繁的理论卷帙、复杂的学术渊源和众多的理论流派,都为欲窥门径者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设置了不少的障碍。可喜的是,青年学者董璐博上的新作《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为研习者们带来了一本极为实用的参考工具书,同时也为传播学理论知识的普及提供了积极的助力。
《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作者介绍:
董璐,博士,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传播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传播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媒介管理与经营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德国斯图加特传媒大学媒体管理硕士学位(2001年)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参与,负责多项与上述领域相关的课题和项目,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万字. 著有《传媒并购新论》一书,译作有《生活中的传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