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36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4 0 2 1 12 47 1600
本店铺共有 5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服务态度问题
1
20%
商品问题
1
20%
发货问题
3
60%
已解决
5
100%
店主称呼:有问题QQ咨询 鸿伟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873880909    地址:湖南省 长沙市 岳麓区 麓山南路
促销广告:【满49包邮库存准直接拍】有问题QQ咨询
图书分类
图书标签
店铺公告
各位书友您好,本店所售二手书籍,均为正版旧书,品质6-9成新,部分书籍的光盘或附件会有遗失的,还请谅解。

本店从即日起安徽,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河北,山东,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东,湖南,四川,山西,重庆,广西,陕西,辽宁,云南,贵州,吉林,黑龙江地区满49即可包邮,部分范围不可派送。

请各位亲们理解、支持,有问题积极和我们联系,谢谢合作!
欢迎光顾!
联系电话:
店铺介绍
鸿伟图书网,店内图书有十万余册,以大学教材为主,都来自各地高校,为正版二手书.因实体书店较忙,所有图书都采用批量上传,所以有些图书难免上架信息出错,也可能重复上传,造成库存数量不精确,欢迎广大书友前来咨询选购.正版低价是我的优势,诚信经营是我的经营之道.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贾之慎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9787040242348 [十位:7040242346]
页数:432      
定价:¥36.30
店铺售价:¥10.20 (为您节省:¥26.10
店铺库存:1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87388090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内容提要:
《无机及分析化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是在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此次修订遵循“通用性、适用性和先进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在保持原课程体系基础上,对数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删除和补充。主要内容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溶液化学平衡及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常用仪器分析简介、化学信息的网络检索等。为有利于教学,教材具有配套的多媒体光盘。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本近化类专业通用型的化学基础课教材,适用于生命科学、化工、材料、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农学、医学、药学、轻工、食品、动物科学等专业。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图书目录:
绪论
**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分散系
1.2 气体
1.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2.2 分压定律
1.3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3.1 物质的量浓度
1.3.2 质量摩尔浓度
1.3.3 质量分数
1.3.4 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1.4 稀溶液的通性
1.4.1 溶液蒸气压下降
1.4.2 溶液沸点的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1.4.3 溶液的渗透压
1.5 胶体溶液
1.5.1 分散度和表面吸附
1.5.2 胶团的结构
1.5.3 胶体溶液的性质
1.5.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6 高分子溶液和乳状液
1.6.1 高分子溶液
1.6.2 乳状液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2.1 基本概念
2.1.1 化学反应进度
2.1.2 系统和环境
2.1.3 状态和状态函数
2.1.4 过程与途径
2.1.5 热和功
2.1.6 热力学能与热力学**定律
2.2 热化学
2.2.1 化学反应热效应
2.2.2 盖斯定律
2.2.3 反应焓变的计算
2.3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2.3.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3.2 熵
2.3.3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2.3.4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与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
2.4 化学平衡
2.4.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2.4.2 平衡常数
2.4.3 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
2.4.4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平衡移动原理
2.5 化学反应速率
2.5.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5.2 反应历程与基元反应
2.5.3 简单反应级数的反应
2.5.4 反应速率理论
2.5.5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6 化学反应一般原理的应用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定量分析基础
3.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3.2 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
3.2.1 化学分析方法
3.2.2 仪器分析方法
3.3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3.3.1 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3.3.2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3.4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3.4.1 准确度和精密度
3.4.2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3.4.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5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3.5.1 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3.5.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5.3 可疑数据的取舍
3.5.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3.6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3.6.1 有效数字
3.6.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7 滴定分析法概述
3.7.1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3.7.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3.7.3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3.7.4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4.1 电解质溶液
4.1.1 强电解���与弱电解质
4.1.2 活度与活度系数
4.2 酸碱理论
4.2.1 酸碱质子理论
4.2.2 酸碱的相对强弱
4.2.3 酸碱电子理论
4.3 溶液酸度的计算
4.3.1 质子平衡式
4.3.2 一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4.3.3 多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4.3.4 两性物质溶液酸度的计算
4.3.5 酸碱平衡的移动
4.3.6 溶液酸度的测试
4.4 缓冲溶液
4.4.1 缓冲作用原理
4.4.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4.4.3 缓冲容量
4.4.4 重要缓冲溶液
4.5 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4.5.1 一元弱酸(碱)溶液
4.5.2 多元弱酸溶液中各种型体的分布
4.6 酸碱滴定法
4.6.1 酸碱滴定曲线
4.6.2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6.3 酸碱滴定应用示例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5.1 溶度积原理
5.1.1 溶度积常数
5.1.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5.1.3 溶度积原理
5.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5.2.1 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
5.2.2 沉淀的溶解
5.3 多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5.3.1 分步沉淀
5.3.2 沉淀的转化
5.4 沉淀滴定法
5.4.1 莫尔法
5.4..2 佛尔哈德法
5.4.3 法扬司法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1.1 氧化值
6.1.2 氧化与还原
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3 电极电势
6.3.1 原电池
6.3.2 电极电势
6.3.3 标准电极电势
6.3.4 原电池电动势的理论计算
6.3.5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6.3.6 条件电极电势
6.4 电极电势的应用
6.4.1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6.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6.4.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6.4.4 计算K或溶液的pH
6.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6.5.1 元素电势图
6.5.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6.6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6.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复杂性
6.6.2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6.7 氧化还原滴定法
6.7.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6.7.2 氧化还原指示剂
6.7.3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6.8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
6.8.1 重铬酸钾法
6.8.2 高锰酸钾法
6.8.3 碘量法
6.8.4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 物质结构基础
7.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7.1.1 微观粒子(电子)的运动特征
7.1.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
7.1.3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
7.2 多电子原子结构
7.2.1 核外电子排布规则
7.2.2 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7.2.3 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7.3 化学键理论
7.3.1 离子键理论
7.3.2 价键理论
7.3.3 分子轨道理论
7.3.4 共价键的类型
7.3.5 共价键参数
7.4 多原子分子的空间构型
7.4.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7.4.2 杂化轨道理论
7.5 共价型物质的晶体
7.5.1 晶体的类型
7.5.2 金属晶体
7.5.3 分子晶体
7.6 离子型晶体
7.6.1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7.6.2 离子晶体
7.6.3 离子极化作用
7.7 多键型晶体
思考题
习题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8.1.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8.1.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8.2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8.2.1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8.2.2 晶体场理论简介
8.3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和异构化
8.3.1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
8.3.2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8.4 配离子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8.4.1 配位平衡常数
8.4.2 配位平衡的移动
8.5 配位滴定法
8.5.1 配位滴定法的特点
8.5.2 乙二胺四乙酸在溶液中的平衡
8.5.3
二胺四乙酸与金属离子
平衡
8.5.4 配合物的条件平衡常数
8.6 配位滴定曲线
8.6.1 配位滴定曲线
8.6.2 配位滴定所允许的*低pH和酸效应曲线
8.7 金属指示剂
8.7.1 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8.7.2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8.7.3 使用指示剂时存在的问题
8.8 配位滴定的应用
8.8.1 滴定方式和应用实例
8.8.2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思考题
习题

第九章 仪器分析法选介
9.1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9.1.1 概述
9.1.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9.1.3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9.1.4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9.1.5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测定的方法
9.1.6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的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9.1.7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实例
9.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9.2.1 概述
9.2.2 基本原理
9.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9.2.4 定量分析方法
9.2.5 原子吸收法的特点和应用
9.3 电势分析法
9.3.1 概述
9.3.2 离子选择性电极
9.3.3 直接电势法
9.3.4 电势滴定法
9.4 色谱分析法
9.4.1 概述
9.4.2 色谱分析法的原理
9.4.3 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9.4.4 气相色谱仪及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9.4.5 **液相色谱仪及**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思考题
习题

第十章 元素化学
10.1 元素概述
10.1.1 元素分布
10.1.2 元素分类
10.2 s区元素
10.2.1 s区元素的通性
10,2.2 重要化合物
10.3 p区元素
10.3.1 p区元素的通性
10.3.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10.4 d区元素
10.4.1 d区元素的通性
10.4.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10.5 ds区元素
10.5.1 ds区元素的通性
10.5.2 重要化合物
10.6 f区元素
10.6.1 镧系元素概述
10.6.2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0.6.3 锕系元素概述
10.6.4 钍和铀及其化合物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一章 复杂物质的分离与富集
11.1 沉淀分离法
11.1.1 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11.1.2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11.1.3 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11.1.4 常用的生化沉淀分离法
11.2 液一液萃取分离法
……
第十二章 化学信息的网络检索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习题参考答案
希腊字母表
索引
元素周期表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文章节选: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本近化类专业通用型的化学基础课教材,适用于生命科学、化工、材料、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农学、医学、药学、轻工、食品、动物科学等专业,自2003年问世以来得到许多高校的关注和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6年《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被列入了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为了更好地修订教材,我们向全国30余所院校发出了修订意见征求表。2006年8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上,我们又和来自全国40所院校的代表交流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的经验与体会。浙江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宁波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桂林工学院、嘉兴学院等院校教师对教材的修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了近年来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根据通用性、适用性和先进性有机结合的原则进行修订。为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在保持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删除和重组。**章补充物质的聚集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第二章删除用燃烧焓求反应焓变的方法,补充简单反应级数反应的半衰期、浓度与速率常数的计算。第三章对分析方法的分类做了修改。第四章删除活度系数的计算,增强了质子平衡式的内容,增加酸碱电子理论简介。第五章删除了重量分析法。第六章删除了条件电极电势的计算。第七章删除了原子的组成、离子键强弱的库仑定律判断式、晶格能理论计算式、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的**对称与反对称、键矩的概念;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增加了大7r键的内容。第八章增加了配位化合物的分类和异构现象。第九章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第十章现代仪器分析法选介合并为仪器分析法选介。第十章元素化学增加了f区元素,介绍了元素化学的新进展。第十一章简化了共沉淀分离法,新增常用的生化沉淀分离法,简单介绍了盐析法和等电点沉淀分离法;薄层色谱分离法改为层析分离法,介绍了柱层析、纸层析和薄层层析三种方法。考虑到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增加了第十二章化学信息的网络检索。介绍了利用互联网搜索专业化学网站和化学数据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检索化学文献的手段。附录中的部分数据也进行了更新。在修订过程中注意更新理论、概念、内容及方法,同时将化学现代科技成果恰当地融入到基础课的教学之中,用新的科技发展的内容去改造、替代和充实旧的教学内容。修改、补充了部分例题和习题,突出理论、规律的研究过程及其应用。将习题分为基本题和提高题,基本题表达了课程的基本要求,提高题则要求学生进一步应用化学知识,以适应不同学校和专业的需要。在无机化学部分的例题和习题中强调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使全书统一。为便于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和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本教材还提供《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该电子教案配合本教材,参考其他同类教材,用**的教本、简单的平台提供给教师一个教授的基本素材,并为教师留下可以各自充分发挥特色的空间。考虑到不同学校和专业的教学要求和学时有所不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可作为选学,用★表示。我们还将修订《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使其与《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相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