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9787030130037
[十位:7030130030]
页数:355
定价:¥30.00
店铺售价:¥6.00
(为您节省:¥24.00)
店铺库存:2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8873880909
店主推荐图书:
-
¥9.30
-
¥12.30
-
¥12.00
-
¥7.9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1-04-23 11:33:28]
李*
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10-22 08:46:03]
李**
上海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9-30 08:03:27]
张*
保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9-26 12:44:28]
连**
保定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9-24 12:12:27]
文**
兰州市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旅游教学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3篇15章。上篇为中国旅游地理的一般理论与实践,对旅游与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科实践及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一般方法进行了概括;中篇为中国旅游地理总论,从宏观上对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产品、旅游地理分区进行了阐述,并对目前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课题如中国的西部旅游开发、“黄金周”假日旅游等进行了分析概括;下篇为中国旅游地理分论,主要对中国各旅游大区的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及其各旅游省的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概貌、旅游产品开发与规划概要、主要旅游区建设进行了概括。
本书具有较强的时代面向性和实际应用性,即可作为大专院校的实用教材,有可供旅游工作者和旅游爱好者阅读参考。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图书目录:
序
前言
上篇 中国旅游地理的一般理论与实践
**章 旅游与旅游地理学
**节 旅游及其要素构成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实践
**节 旅游地理的野外考察与调查
第二节 旅游地图的设计与应用
第三章 旅游开发与规划
**节 旅游者活动行为分析
第二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开发
第四节 旅游区域开发规划
第五节 旅游环境问题与旅游环境保护
中篇 中国旅游地理总论
第四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节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第五章 中国的旅游市场与旅游产品
**节 中国旅游市场与旅游产品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 中国的旅游市场
第三节 中国的旅游产品
第六章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节 中国的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节 中国的西部旅游开发问题
第三节 中国的“黄金周”假日旅游问题
第七章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节 中国旅游区划
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下篇 中国旅游地理分论
第八章 东北关东文化林海雪原火山熔岩风光旅游区
**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第二节 旅游省概述
第九章 华北黄土文化名山沃野海景风光旅游区
**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第二节 旅游省(市)概述
第十章 华东吴越淮河文化山水园林都市风光旅游区
**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第二节 旅游省(市)概述
第十一章 华中荆楚巴蜀文化名山胜水峡谷奇观旅游区
**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第二节 旅游省(市)概述
第十二章 东南沿海闽粤文化南国山海岛风光���游区
**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第二节 旅游省(区)概述
第十三章 西南民族风情岩溶山水风光旅游区
**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第二节 旅游省(区)概述
第十四章 青藏藏传佛教文化高原雪域草原风光旅游区
**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第二节 旅游省(区)概述
第十五章 西北丝路文化绿洲草原大漠风光旅游区
**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特征
第二节 旅游省(区)概述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作者介绍:
杨载田,衡阳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系教授、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全国高师地理教学改革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曾主持“21世纪的湖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创新研究与实践”等省部级科研和教改课题7项,参与了国务院农村办公室扶贫资助项目,**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4个项目的研究;主编《中国旅游地理》(湖南省高等教育“九五”**教材)、《简明人文地理学》、《现代中国经济地理》、《农村国策地理学》等教材、论著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论文、教材、教学研究、社科成果奖9项。由于在教书育人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成果较为突出,曾被评为全国**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拔尖人才,并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