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08613802
[十位:7508613805]
页数:--
定价:¥78.00
店铺售价:¥31.20
(为您节省:¥46.80)
店铺库存: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3160687782
店主推荐图书:
-
¥10.00
-
¥11.92
-
¥8.80
-
¥23.96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22 14:02:47]
达*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10 17:02:26]
李**
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10 08:31:28]
石家庄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06 18:58:27]
肖**
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0-01 01:11:29]
s****
珠海市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下册)》内容提要:
“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沃伦•巴菲特
许多年来,穿着旧毛衣、古灵精怪而又令人顶礼膜拜的巴菲特一直都备受媒体的追捧。但注重个人隐私的巴菲特从未花这么多时间回答任何记者或作者的问题,为了支持这本书的创作,他破例花费了2000小时与作者施洛德进行长谈,回顾他的儿时、他过去的点点滴滴,畅谈自己的家庭和人生经历,分享他几十年投资生涯中的宝贵经验。
本书是**一本巴菲特本人授权的“官方”传记。**次揭开了巴菲特的真实人生,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巴菲特,如何在投资和商业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和财富。同时,本书全面解读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商业思想,让这位我们这个时代硕果仅存的商业**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后世。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下册)》图书目录:
**部分 大泡泡
1 不作逢迎
2 太阳谷
3 时钟动物
4 沃伦,你怎么了?
第二部分 内部计分卡
5 “传道”冲动
6 浴缸障碍赛跑
7 休战日
8 1 000招
9 沾油墨的指头
10 犯罪行为实录
11 帕姬不“帕姬”
12 地下卖场
13 赛马场规则
14 大象
15 面试
16 一记好球
17 珠穆朗玛峰
18 内布拉斯加小姐
19 怯场
第三部分 赛马场
20 格雷厄姆-纽曼
21 真正的玩家
22 隐藏的光辉
23 奥马哈俱乐部
24 火车头
25 风车战争
26 黄金堆
27 愚蠢行为
28 干燥的火种
29 毛料是什么
30 杰克喷气式飞机
31 绞刑架决定未来
32 简单、**、有利润且令人愉悦
33 解体
第四部分 苏珊的歌唱生涯
34 糖果哈里
35 《太阳报》
36 两只落汤鸡
37 新闻记者
38 “意大利”美国西部片
39 大力士
40 如何避免经营一家公共图书馆
41 然后呢?
42 *高荣誉
第五部分 华尔街**
43 法老王
44 罗斯
45 拖车政策
46 两难抉择
47 不眠之夜
48 吮手指及其严重后果
49 愤怒的众神
50 卵巢彩票
51 该死的熊
52 饲料事件
第六部分 付帐清单
53 精灵
54 一个分号
55 *后一次凯的聚会
56 富人统治、富人享受
57 传神谕者
58 超越自我
59 冬天
60 冰可乐
61 七度火苗
62 票根
后记
资料搜集说明
致谢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下册)》文章节选:
1 不作逢迎
沃伦•巴菲特靠向椅子的后背,长腿交叉于膝,坐在他父亲那张简朴的木桌后面。他那件价值不菲的杰尼亚上装在肩膀处皱成一团,像一件未经剪裁、批量生产的成衣。每天,无论伯克希尔•哈撒韦总部的其他15名员工如何随意着装,他的这件衣服都会24小时保持这个样子。他穿着一件普通无奇的白衬衫,衬衣领子太小,被撑得鼓鼓的,远离领结一大截,看上去像是他当年轻商人时留下来的,而且在过去40年他似乎都忘了量一量脖子的尺寸。
他的手穿过几缕花白头发,抱于脑后。粗浓、蓬松的右眉毛耸在玳瑁眼镜上方。很多时候,这眉毛展示出他的怀疑、知情了然或是迷惑不解。一眨眼功夫,他又会带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令任性的眉毛增添迷人魅力。不过,他那淡蓝色的眼睛精光聚敛,若有所思。
窗外,奥马哈晚春的清晨景色怡人,但是褐色的木制百叶窗窗门紧闭,遮蔽了满帘春色。冲着桌子方向播放的电视被调到CNBC频道。虽然电视没有声音,但屏幕*下方滚动的文字全天都在满足巴菲特的新闻需求。有好几年,里面播放的新闻经常都与巴菲特有关,这让他感到很高兴。
然而实际上,只有廖廖数人非常了解巴菲特。我和他相识已有6年,一开始,我的身份是研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金融分析师。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之间建立了友谊。但如今,我依然需要更好的去认识他、了解他。我们坐在沃伦的办公室里的原因是,他不打算自己动手写一本书。动来动去的眉毛配合着说话的节奏,他反复说着:“你会干得比我更好,艾丽斯。我很高兴
是你来写这本书,而不是我自己。”他这么说的原因之后会一一道出。言谈之间,我们开始从*接近他内心的东西聊起。
“沃伦,这念头到底怎么形成的?对赚钱竟会如此的用心?”
他的眼神望向远处,看了一会儿,脑中思绪万千,跳跃、搜寻那些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然后,沃伦开始讲他的故事:“巴尔扎克说,每一笔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桩罪恶,但伯克希尔绝非如此。”
他从椅子上跃起,收回思绪,几大步跨过房间,落身坐进一把金芥末色的扶手椅子,身子前倾,那神情不像一位72岁的金融家,更像是一个炫耀初恋的少年。如何诠释这个故事,要采访其他哪些人,内容要写些什么……这本书由我全权构思。巴菲特详细谈论了人类天性和记忆力的脆弱,然后说:“当我的观点和他人不同的时候,无论什么时候,艾丽斯,选择不太讨巧的那个。”
巴菲特给我上了很多课,其中*精彩的一些就来自对他的观察。**堂课就是:以谦卑之态而屈人之兵。
6 浴缸障碍赛跑
沃伦是个内向的小孩,他能数小时沉迷在火车模型目录中。不过,作为一个学龄前儿童,他有时不会表露出自己的情感,而他在朋友杰克•弗斯特家时则会流露出对杰克好心肠的母亲海兹尔孩子般的依恋。日子一长,他逐渐养成习惯,在邻居和亲戚家里待上很长的时间。沃伦*喜欢父亲的妹妹艾丽斯,一位高个子女士,一直未婚,和沃伦的祖父住在家里,教家政课。她让沃伦感到很温暖,对他做的一切事情都很有兴趣,想方设法地激发和启发他。
到沃伦上幼儿园的时候,他的爱好和兴趣都围绕着数字打转。6岁左右,他非常着迷于用秒来**地记录时间,并且非常想要一只秒表。艾丽斯并不是简单地无条件送这件重要的礼物,她想得更周到。“她很爱我,”沃伦说,“但是她仍然会附加一两个条件,比如我得吃龙须菜之类的东西。礼物能激发我吃这些东西的动机,而我*终得到了一只秒表。”
沃伦拿起他的秒表,叫他的姐姐妹妹和他到浴室,一起观看他发明的新游戏。他在浴缸里装满水,拾起他的弹珠。每个弹珠都有自己的名字。他把它们放在浴缸后面的水平边缘上,排成一排。然后,他把弹珠扫进水,同时按下秒表。他们沿着瓷制浴缸的斜面向下滚,发出碰击声,然后击中水面,跳进水中。这些弹珠相互追赶,向浴缸塞子奔去。当**个弹珠到达目的地,沃伦就按下秒表,宣布胜利者。他的姐姐妹妹看着他一遍又一遍的让弹珠赛跑,想要提高它们的成绩。弹珠不会疲倦,秒表也不会出错,还有沃伦,似乎从不会对这种重复游戏感到厌倦—不过,他的观众可不像他。
沃伦随时随地都在思考数字,即使在教堂也这样。他喜欢听布道,但余下的那些让他感到无聊;他通过赞美诗集中赞美歌作曲者们的出生、死亡日期,来计算他们的寿命,以此消磨时间。他认为,修道士应该因为他们的信仰和忠诚而得到奖励。他假设赞美歌作者的寿命长于平均寿命。活得比平均年龄更长对他来说是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他发现,虔诚对长寿无所裨益。因为体会不
到任何对个人的仁慈和恩惠,沃伦开始对宗教有所怀疑。
不过,浴缸障碍赛和他所收集的赞美歌作者的信息教会了他一些其他的事情,一些有价值的事。他学会了计算概率。沃伦环视周围,到处都存在可以计算概率的事物。关键就在于收集信息,你能够找到多少是多少,尽你所能。
8 1 000招
即使沃伦还依然享受着普通男孩的娱乐活动:打篮球和乒乓球,收集钱币和邮票;即使全家陷入对亲切的小个子外祖父的哀悼,但他还是满怀激情地工作,为的是那前方所见的未来,那放眼可及的未来。他想挣钱!
“钱可以让我独立。然后,我就可以用我的一生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我*想做的事情就是为自己工作。我不想别人主导我。每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助他一臂之力的工具很快落入他的掌中。那天,在图书馆,一本书在书架上向他招手。这本书的封皮带着银色光泽,闪烁着光亮,如同一堆钱币,暗示着其内容的价值所在。受到书名的吸引,沃伦打开这本书,立即就迷上了,书的名字是《赚1 000美元的1 000招》,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赚到100万美元”!
封面之下有一张照片,一个小个儿男人凝视着一堆巨大的钱币。“机会在敲门。”书的正文**页这么写着,“在美国历史上,对一个手持小小资本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时间条件从未像现在这样有利。”
好一个想法啊!“过去,我们都听到过大量关于时机的东西……和今天等待那些有胆识、有谋略的人发掘的机会相比,昨天的机会什么都不是。所创造的财富会令ASTOR和洛克菲勒的财富相形见绌。”这些文字如甜美的天堂幻想浮现在沃伦•巴菲特的眼前,他更快地翻动书页。
“不过,”这本书警告说,“除非你开始行动,否则永远不可能成功。要赚钱的方式就是开始行动……美国有成千上百想要发大财的人都无法如愿,因为他们在等待着这种情况或那种情形发生。”行动!这本书如此劝诫,并说明了如何展开行动。《赚1 000美元的1 000招》里面有大量实用的商业建议和赚钱的想法,以“钱的故事”开篇,文字通俗易懂,文风亲切和善,就像是一个人坐在前门的门阶上和朋友谈话。书的有些想法存在局限—如山羊制酪业和玩具医院—但是很多都很实用。抓住沃伦的一个想法是本尼威特秤。如果沃伦有一个称重机,他会**称重50次。他很有把握的认为,其他人也会付钱这么做。
“称重机赚钱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我会买一台称重机,然后用利润买更多的称重机。无须太久,我会有20台称重机,每个人**称50次。我想,钱就放在那儿呢。钱又生钱,还有什么比这更来钱呢?”
“复利”的想法深深地触动了沃伦,这至关重要。这本书告诉他,自己可以挣1 000美元。如果以1 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1 000美元变成1 600多美元;10年内,将近2 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 800美元。
当以固定增长率逐年变大的时候,数字会发生爆炸性增长,这就是一小笔钱如何形成一大笔财富的途径。沃伦可以清晰地构想这些钱的复利未来,正如他把雪球滚过草坪而让雪球变大的道理一样。沃伦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时间。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如果若干年后,1美元成了10美元,那在他的脑子里,这两个数字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坐在朋友家的门阶上,沃伦宣布自己在35岁的时候将会是一名百万富翁。一个孩子在大萧条的1941年说出这一言论,很是大胆放肆,而且听上去近乎是在犯傻。不过他的计算—还有那本书—表明这件事是有可能的。沃伦有25年的时间,他想要更多的钱。而且,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他一开始挣到的钱越多,资金复利的时间越长,他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高。
一年之后,他创造出实现梦想的核心现实。让家里人感到好玩和吃惊的事是,到1942年的春天,沃伦已经有120美元了。姐姐多丽丝被招募为合伙人,沃伦为自己和多丽丝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3
股优先股,一共花了114.75美元。
那年6月份,市场向下击出低点。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股价从38.25美元/股跳水到27美元/股。沃伦说,在上学的路上,多丽丝每天都“提醒”他,他的股票正在下跌。沃伦说他觉得责任压力大得可怕。因此,当股票*后回升的时候,他以40美元/股的价格卖出,为他和多丽丝赚了5美元。“那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沃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多丽丝回忆说。不过,城市服务公司
的股价很快就高涨到202美元/股。沃伦学到了三个教训,并把这段时期作为他一生中*重要的时期之一。**个教训是,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第二个教训是不要不动大脑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如果他能更耐心一点,他就能赚到492美元,他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并由此吸取了上述两个教训。从他6岁开始,他干了5年活,才积下120美元买了这只股票。以当时从出售高尔
夫球、在棒球场贩卖爆米花和花生赚到的钱为基准来计算,沃伦意识到,要把“丢失”的利润赚回来,那得用好多年。他将永远、永远、永远记住这个错误。
还有第三个教训,是关于投资他人资金的教训。如果他出现投资失误,那可能会有人因他而烦恼和不安。因此,他不想对其他任何人的资金负责,除非他非常确信自己会成功。
14 大象
沃伦没有参军,而是在秋天的时候开始上大学。巴菲特一家一直都认为沃伦会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是全美范围内供本科生就读的*有地位的商学院;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建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也留下了很多名言,如“借钱味难尝,使人心悲伤”、“时间就是**”、“省一分钱即挣一分钱”等等。实际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沃伦非常合拍—当其他孩子玩
的时候,精力过人的沃伦像个装卸工一样四处忙碌挣钱。
但是沃伦自己并没有把这事看得太过重要。“关键是什么?”他问自己。“我知道我想要干什么。我已经挣了足够的钱生活。大学只会拖我的后腿。”但是他从来不会拒绝他父亲认为重要的事,因此,他勉强同意进入学院学习。
考虑到儿子尚不够成熟,父母安排奥马哈的一个朋友的儿子恰克•皮特森当他的室友。皮特森比沃伦大5岁,在军队服役18个月,刚刚退役回来。
恰克相貌英俊,是个纨绔子弟,每晚会和不同的女孩约会、喝酒。皮特森一家天真地认为沃伦也许能让恰克定定性,而沃伦的父母则觉得年长的恰克也许有助于沃伦适应大学生活。
1947年秋,巴菲特一家全都坐上车,送沃伦到费城。他们把沃伦和他的浣熊毛皮大衣都放进一个小小的宿舍套间。恰克已经搬了进去,不过并不在宿舍,而是在外面的某个地方约会。
巴菲特一家驾车回到华盛顿,将沃伦留在校园,这个地方到处都是恰克这样的年轻人。在这样的校园里,在一群性格坚毅、穿着运动外套和锃亮鞋子的人中,穿着松垮T恤和破旧网球鞋的沃伦很显眼。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橄榄球运动非常盛行,秋季的校园社交生活都是兄弟会组织的橄榄球比赛。沃伦虽然也喜欢运动,但是对社交的需求超过了他对运动的需求。他习惯了把大量时间用
来琢磨想法、计算资金、整理他的收藏,以及在自己房间里演奏音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1951届的1 600名学生四处交友调情、玩摇滚乐、喝酒、玩橄榄球,沃伦的独居寡处显得格格不入。他就像蜂巢里的一只蝴蝶。
对于飞入群中的蝴蝶,蜜蜂出现强烈反应是预料之中的事。恰克保持着士兵式的整洁和永远锃亮的皮鞋。当他**次遇到他的新室友,沃伦的邋遢令他感到震惊。他很快发现,沃伦完全不知道怎样独立生活。
在他们合住的**个晚上,恰克因参加社交活动而照例回宿舍很晚。第二天一早,恰克醒来发现整个浴室一团糟,他的室友显然已经急匆匆地去上早课了。当他晚上看到沃伦时,恰克说:“洗漱完以后请把浴室打扫干净,好吗?”“好的。”沃伦说。恰克接着数落:“我早上进来时发现你把剃刀丢在水槽里,把肥皂弄得到处都是,毛巾扔在地上,简直比地狱还糟糕。我喜欢干净。”沃伦只好不停地道歉。
第二天早上恰克起床时,沃伦的毛巾还是在浴室的地上,洗脸盆里除了到处都是的胡子碴,居然还有一个湿漉漉的电动剃须刀。晚上恰克看见沃伦时对他说,“沃伦,你自己看看。用完剃须刀要拔掉插头,否则别人可能会因此而触电。我不想每天早上都帮你收拾。你的不拘小节会把我逼疯的。”“好的,好的,没问题。”沃伦这么回答。
可是,一切还是维持原样。剃刀还是在水槽里。 恰克意识到,他说的话,沃伦根本就没有听进去。恰克很生气,他决定采取行动。他把剃刀的插头拔了,然后扔进已经放满水的水槽里。第二天,沃伦买了一个新的剃刀,插上插头,浴室照旧是一片凌乱。
17 珠穆朗玛峰
沃伦带着崇拜的敬畏仰望着格雷厄姆。他在10岁的时候—早在他了解到格雷厄姆在投资界是何许人之前—就反复读过Northern Pipeline的故事。如今,他希望能和他的老师互通往来。不过,在课堂之外,沃伦和格雷厄姆鲜有共同兴趣。格雷厄姆涉猎和探索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的知识;他写诗,是个众所周知的失败的百老汇剧作家;他在好几本笔记本上写满了笨拙
的发明想法。他还痴迷去舞厅跳舞。在亚瑟•默瑞的工作室里,他脚步笨重的盘桓了数年,跳起舞来像肢体僵硬的士兵,还高声数舞步。在晚餐宴会上,格雷厄姆经常中途消失,跑去演算他的数学公式、读普鲁斯特(法文),或是独自一人去听歌剧。他宁愿做这些事也不愿和无趣的公司同事待在一块儿受罪。“我记得我学过的东西,”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却记不住我生活中的事。”生活之事优于学习的一个例外是格雷厄姆的约会。
一个人如果要与**作者竞争以吸引格雷厄姆的注意,那么,**途径是这人是一名女性,而且主题是性。格雷厄姆个子矮小,也没有堂堂仪表,不过人们告诉他,他那性感丰满的嘴唇和具有穿透力的蓝眼睛会让他们想起爱德华•罗宾逊。他的五官有些部分像一只小精灵,长相并不英俊。不过,对喜欢挑战的女性来说,格雷厄姆似乎是珠穆朗玛峰:她们遇到他,就想登顶。
从格雷厄姆的三任太太可以看出,他的偏好变化极大:从充满热情、意志坚定的教师海兹尔•马左,到百老汇的歌舞女郎卡萝尔•维德—比他小18岁,再到第三任妻子,他的前任秘书、聪明智慧、无忧无虑的埃斯特尔•梅辛。复杂的三段婚姻源于他对一夫一妻制的完全漠视。格雷厄姆后来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开头:“让我以*认真、*严肃、*清醒的方式来描述我的**次出轨。”结合格雷厄姆的嗜好来看,他兴许还曾匆匆在地铁上为遇到的心仪女性写过挑逗性的小诗。不过,他太理性了,就算他的爱慕者要赢得他的目光也肯定是一大挑战。
对格雷厄姆的太太们而言,他的花心简直令人发狂。不过,沃伦当时对格雷厄姆的私生活一无所知,他一心一意地想着能从才华横溢的老师那里学到东西。1951年1月,在格雷厄姆研究班课程的**天,沃伦走进一间摆放着一张长方桌的狭窄教室。格雷厄姆坐在中间,离他*近的都是18或20岁的小伙子。其他大部分学生年纪都比较大,其中还有一些是退伍老兵。有一半的人不是哥
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而是旁听这门课的生意人。沃伦又一次成了其中年龄*小的一个—不过也是知识*丰富的一个。沃伦的同学杰克•亚历山大回忆说,当格雷厄姆发问的时候,他必然是“**个举手,并立刻开口发言的人”,班上的其他人都变成了“二重奏”的听众。
随着春季学期的**天过去,沃伦的同班同学逐渐接受了教室里的“二重奏”常规剧目。杰克•亚历山大说,沃伦“是个非常专心致志的人,他可以专注得像一只聚光灯,几乎是**24小时,一周7天,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睡觉”。沃伦能够引述格雷厄姆的投资案例,也能提出自己的投资案例。他常去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看以前的老报纸,一读就是连续好几个小时。
沃伦收集信息资料,剔除其他人思维方式所形成的偏见。他花很多时间阅读穆迪和标准普尔的手册,寻找股票。不过,格雷厄姆每周的研究班课是沃伦*期盼的事,超过他所做的其他一切事情。随着期末的临近,班里的其他同学都忙着找寻他们的未来。几乎所有年轻的经商者都将努力在大工业公司里向上爬看做通向成功之路。在艾森豪威尔领导的战后及大萧条后期的美国,安稳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美国人都相信,从政府到大企业,这些公司和机构在本质上都是乐善好施的。在机构的蜂房里面找到一间巢室,并学会如何适应,这是人们普遍的预期。
沃伦脑子里有一个目标。他知道,如果格雷厄姆雇佣了他,他会超过他人。虽然沃伦在很多事情上都缺乏自信,但在股票这个专业领域,他心里总是很有底气。他向格雷厄姆毛遂自荐,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即使是梦想到格雷厄姆这位大人物的公司去工作也需要胆识和勇气,不过,沃伦就是这么闯劲十足。毕竟,他格雷厄姆的明星学生,班里**一个得A+的人。为了抓
住这个机会,他提出无薪工作。
没想到,格雷厄姆以公司只雇用犹太人为由拒绝了他。
巴菲特发现,自己无法对老师格雷厄姆说出任何可以被解读为不满的话,即便在10年之后也是如此。当然,失望是难免的。格雷厄姆难道不能为他的得意门生破一次例吗?雇佣一个不花他一分钱的人?
将老师奉为圣明的沃伦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格雷厄姆不认为与他存在私人交情,格雷厄姆认定了这点,因此他不会破例,即使是对自己***的学生。沃伦并不投合格雷厄姆的心意,至少目前还没有。沃伦很灰心失望,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毕业,直至他再一次让自己振作精神,踏上归乡的列车。
18 内布拉斯加小姐
在和女孩交往方面,沃伦一直是个失败者。他很渴望有一位女朋友,但让他与众不同的特质阻碍了他在这方面的诉求。“和女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时候,我是*害羞的一个,”他说,“不过,我的应对方法可能就是让自己变成一台说话机器。”当他把股票或者政治话题都说完了的时候,他只有咕咕哝哝。他很害怕邀请女孩出来约会。假如有女孩偶尔做了一些事,让他觉得他不会被
拒绝的时候,他就能鼓起勇气,但是一般而言,他的态度是,“为什么她们不来约我呢?”因此,在高中和大学期间,他并没有太多约会。而当他有约会的时候,总有些事似乎不太对劲。
虽然苏珊一开始对沃伦不感兴趣,但如果她不想了解这个人的全部,她就不会在一个人身上花哪怕一分钟时间。苏珊很快就意识到她的**印象错了,沃伦并不是她所认为的享有特权、傲慢而自恋的人。苏珊逐渐认识到沃伦内心的自卑。巴菲特谈论股票时自信、天才的光环,以及夏威夷四弦琴弹奏,所有这一切都包藏着一个脆弱和需要他人的内心:一个男孩整日笼罩在忧伤之下,
踌躇困惑,不知所措。“我一片混乱,”沃伦说,“苏珊看穿了我的部分内心,她如何做到这点令人难以置信。”
沃伦对其他人的穿着几乎跟瞎子一样视而不见—即使对女性也如此—但他如今非常爱苏珊,以至于他注意到了苏珊的衣着。沃伦从不会忘记他们约会时苏珊穿的蓝色女装,或者是他称之为“报纸装”的黑白印刷风格的衣服。在牡丹公园的亭子里,四周飞舞着萤火虫,两人随着格伦•米勒的曲子跌跌绊绊地跳舞,沃伦还没有学会跳舞,所以只能尽自己*大的努力。
劳动节,沃伦带苏珊去游园会,此时他们已出双入对。苏珊在大学完成注册,成了新闻专业二年级学生;同时她还报名参加了辩论队,以及动力学组织研究协会,这是一个心理团体。
1951年10月,沃伦带着他*为自作聪明的风格,给他的姨妈写信说:“和一个女孩子的交往正处于火热的状态……她已经深深把我迷住。只要我一从叔叔和您那里得到鼓励和首肯,我也许可以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关系。这个女孩就有一点不好,她丝毫不懂股票,但在其他方面,她真是****。不过,我想我可以忽视她的这个缺点。”
谨慎地“有所推进”是正确的做法,沃伦为此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他没有提出结婚,而“只是假定,并不停地说起这事”。而对苏珊而言,她“意识到自己被选中了”,虽然“她并不确定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沃伦很是得意扬扬,定期去参加他的卡耐基课程班。“那一周我赢得了铅笔。如果你完成了很有难度的事,或者训练做得*多,他们就用铅笔作为奖品。我得到铅笔奖励的那周正是我求婚的那周。”
那年感恩节的时候,苏珊和沃伦计划在第二年4月份举行婚礼。
24 火车头
作为投资顾问,巴菲特可以合法地拥有100个合伙人,而不需要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随着合伙公司的发展,他开始鼓励人们非正式地组成一个团队,然后再以单个投资者的身份加入进来。*终,他已经能把人们放在一个资金池中,以汇合他们的钱。后来他自己描述这样的战略是持质疑的态度—不过这确实奏效。他对得到更多资金、挣更多钱的强迫驱使着他不断向前。巴菲特忙忙碌碌、火烧火燎,往返纽约的频率堪称疯狂。他开始遭受和紧张相关的背痛之苦,当他坐飞机的时候病情就会加重,他用了各种办法和东西来减轻疼痛—除了待在家里。
至此,他的名字已经像一个秘密一样传播。“和沃伦•巴菲特一起投资会让你变富有。”可是现在规则已经改变了:到1960年,至少得8 000美元才能跨入门槛,而且他再也不需要请求别人和他一起投资了,他们必须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才行。人们不仅对他在干什么一无所知,而且他们还必须把自己放在那个位置上。这将他们转化为巴菲特的热衷者,并且减少了他们对他所做事情的
抱怨。以前是他请别人帮忙,而现在是他给别人帮忙;如果人们要从合伙公司拿走钱,会因此觉得亏欠。让别人开口请求,使他心理上觉得被赋予了重任。在很多情况下,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他开始经常使用这个技巧。他一边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一边也似乎抚平了他一直以来因为要对别人的命运负责而产生的恐惧。
虽然不**感和以前一样肆虐,可他的成功以及苏珊的关心和辅导已经让他有了改观。他开始显得有力量,而不是过去那样脆弱。很多人高兴地请求他为他们投资。巴菲特于1961年5月16日成立了他的第11个,也是*后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霍兰德。这个合伙公司是为迪克和玛丽•霍兰德而设的。
1959年,合伙公司的业绩表现高出市场6个百分点;1960年资产价值跃至将近190万美元,超过市场29个百分点。比单个年度的利润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复合增长率。如果*初在第二个合伙公司,即巴菲特基金里投资1 000美元,4年以后,这1 000美元变成了2 407美元。而如果投资于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只值1 426美元。更重要的是,他获得较市场为高的回报同时,整体承担的风险也较少。
巴菲特收取的费用经过再投资,到1960年底已经为他挣了243 494美元。现在超过13%的合伙公司的财产属于他。虽然他在合伙公司的份额增加了,但他为合伙人们挣的钱也已经不单单是让他们感到高兴了;很多人对他怀有敬畏之心。
在他们中间,Emdee合伙公司的合伙人比尔•安琪排在*前面。他努力让自己成为沃伦的“合伙人”,在巴菲特家房子的三楼建造了一整套带有轨道的巨大的火车模型,以前这里是个舞场,而现在它是巴菲特家的阁楼。在这个成年人内心深处的小男孩被唤醒了,每一个圣诞节他都在布兰迪斯商店徘徊,对那个他不可能拥有的巨大、神奇的火车模型充满了渴望。现在,当安琪为实
现沃伦儿时的幻想而努力工作时,沃伦就在一旁“监工”。
火车填满了以前舞场的大部分空间。整个模型立在桩上,下面有过道,这样就可以从里面观察这个立体模型。三个火车头带着长长一串车厢沿着巨大的螺旋形轨道赛跑。它们路过村庄、穿过森林、消失在隧道里,又爬上大山,穿过山谷,按照标记停靠和起步,可是当巴菲特发动引擎时,火车却经常出轨,让人心惊胆颤。
带着迟来的儿童时代反射的熠熠光辉,又有奥马哈的铁路史为之添色,火车变成了沃伦的图腾。他的孩子们被禁止接近。到现在,他对钱的痴迷以及对自己家庭的一无所知还是朋友间的笑谈。“沃伦,那些是你的孩子们—你认出他们了,是吗?”人们会这样说。当他不出差的时候,人们会发现他在房子里踱步,鼻子几乎要埋到年报里去了。
这时他复杂的王国拥有接近400万美元的资金、11个合伙公司、超过100个的投资者。这些所需要的簿记、金融、储蓄**以及邮寄等工作已��变得几乎不能抵挡。令人惊讶的是,沃伦仍然自己处理钱和做所有职员的工作:申报税收、打字、把分红或者资本支票存起来,偶尔会停下来在咖啡馆吃一顿饭,把股票凭证塞进保险箱内。
1962年1月1日,巴菲特把所有的合伙公司放进了一个单个的实体—巴菲特有限责任合伙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即BPL。1961年合伙公司的****率为46%,而道指同期只有22%。1962年初,新的BPL的净资产为720万美元。仅仅6年,他的合伙公司规模就超过了格雷厄姆-纽曼。
就在搬进Kiewit Plaza之前,他雇佣了比尔•斯科特。后者是美国**银行的信托管理人员。斯科特曾经读过沃伦的一篇关于一家不是很**的保险公司的文章。他还参加了巴菲特的投资课程。有**,他说,“我要去巴结他,直到我能在那得到一份工作。”斯科特开始在星期天的早晨去巴菲特的家,半路上把孩子丢在教堂,而他们两个讨论股票,*终巴菲特给了他一份工作。
斯科特开始帮助巴菲特把钱引入合伙公司,速度快得和两个年轻人拆信封的速度一样了。巴菲特**次让他的母亲加入,还有斯科特、唐•丹利、玛吉•罗林—沃伦的桥牌搭档卢斯。罗林,甚至还有弗雷德•史坦贝克—他有家族生意,所以迄今为止只和沃伦在特别的项目上合作过。而且第
一次,沃伦把他自己的钱投了进来—大约45万美元。经过6年的工作,他和苏珊在合伙公司的股份上升到超过100万美元,总共拥有BPL公司14%的股份。
时间上的契合令人惊叹。1962年3月中旬,市场*终溃散,持续下滑一直到6月底。股票突然比它们这些年来的价格都便宜。巴菲特现在只有一个合伙公司,坐拥一大笔等待投资的现金。他的投资组合在这个低迷时期并未受损。但和通常较为常规的股票投资方法相比,我们的方法风险相对更低。”他在给合伙人的信中写道。1962年第二季度,道指从723.5下滑到561.3,跌了23%。
那一年的上半年,合伙公司支付合伙人红利之前的损失为7.5%,而同期道指损失21.7%—合伙公司的业绩表现高出14.2%。他通过股票和别人竞赛,他经常这样解释格雷厄姆的思想,而且这种解释对格雷厄姆的原始说法聪明地进行了再加工:“当其他人贪婪的时候你要胆怯,而当其他人胆怯的时候你要贪婪。”现在到了贪婪的时候了。
41 然后呢?
那年的秋天,苏珊明显开始意识到她的生活已经多么的糟糕。她会在凌晨4点出门,一路驱车来到瓦胡—她欢度新婚之夜的地方—将保时捷上的收音机开到*大声,听着音乐,一直到拂晓才一个人孤独地回到家中。
在苏珊状态*佳的时候,她关心着他人。现在,在恐慌之中,她又找到了他们,把自己的苦恼说给他们听。在公园里,在散步中,在长途驾驶时,朋友们聆听着她诉说自己的苦闷。她积攒了一点钱,并且让朋友们掌管着,就好像在计划逃跑一样。她来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办公地点,找到网球球友丹•格莱斯曼的办公室,哽咽着向他寻求建议,而她的丈夫就在隔壁的办公
室里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苏珊似乎认识到她正在拖累很多人,因为她告诉了他们许多婚姻问题以及她生活幻想的破灭,而她的丈夫对此却还蒙在鼓里。她对一个人说:你不能告诉沃伦。如果你爱他,你就不会那样伤害他。如果他发现了话,他会自杀的。
苏珊很有影响力,很受人爱戴,沃伦对妻子的挚爱也很明显,苏珊让每个人觉得没有了她,沃伦会变得无依无靠,因此人们都接受了这个责任。有些人是出于自动,有些人是出于忠诚,还有些很不自在,感觉她的逻辑多少有些不对。但是他们感觉到有责任替她保守秘密,以免脆弱的沃伦受到伤害。
在47岁时,沃伦已经实现了他的一切梦想,他的身价高达7 200万美元,而他所经营的公司市价已经达到了1.35亿美元。他的报纸已经两次荣获新闻界的*高奖。他是奥马哈*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全美范围内他的知名度也在不断上升。他是*大的地方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华盛顿邮报》和其他许多公司的董事,他是三家公司的CEO,并且成功地买进和卖出了许多公司的
股票,而多数人可能一生也说不出这些公司的名字来。他*初的合伙人大都成了**富翁。
他的生活依然和以前一样,挣钱是他*为激动和兴奋的事,他所有想做的就是继续挣钱。他知道苏珊认为他痴迷钱财,而且她一直就这么认为,但是他们仍然能够互相尊重彼此的差异,继续生活在一起,共同度过25个春秋,或者说他似乎是这样认为的。
在巴菲特集团的年会后不久,深秋的**,苏珊去旧金山看望一位高中时的朋友,她在那里待了四五周。一个又一个的亲朋故交似乎把她吸引到了加利福尼亚州。
在旧金山住了这么长时间后,苏珊发现这是一个漂亮、激发想象和生气勃勃的城市。站在小山坡上,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俯瞰到海湾、大海、桥梁和日落,一排排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呈波浪形散居在海滩上。人们熙来攘往,形形色色,邻里社区,以及建筑、文化、艺术、音乐等汇集成了一个奇异的马赛克,在旧金山,你永远也不会感到厌烦。这里的温度从来都不会达到110华氏
度(约为43.3摄氏度),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在20世纪70年代各种运动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热潮之中,旧金山也在风头浪尖涌动着,到处弥漫着一股享乐主义和宽容的精神,没有人会对他人品头论足。
苏珊看了一些公寓,然后她回到奥马哈,来到法国咖啡屋,这是她曾经登台歌唱的地方。她找到了阿斯特丽德•蒙克斯,那里周一晚上的领班,也是调酒师,有时还客串一下主厨。苏珊和阿斯特丽德关系很亲密;后者在法国咖啡屋为她服务。那年早些时候,英格兰新任驻美大使彼得•杰伊到奥马哈访问时,到巴菲特家赴宴,就是阿斯特丽德置办的酒席。她做的是高糖类的食物:炸鸡、土豆泥、肉汁、煮玉米和热的奶油巧克力圣代,她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否合大使的口味,但这都是巴菲特的*爱。
现在,苏珊请阿斯特丽德顺便去看看沃伦,并且给他做做饭。接着,苏姗和沃伦谈了谈,她说她想在**山的格拉姆西塔租一个时尚的小屋子,这样她就可以在旧金山有个落脚点了。
沃伦基本上没有怎么听进去,他只听他想听的东西,不过他同意了苏珊的想法,因为她解释说她并不是要离开他。他们不是“分居”,他们的婚姻仍然存在。即使她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也不会有什么真的改变,在旧金山这个地方,她可以找到自我。她只是想让自己体验一下这种充满艺术、音乐和剧院的城市生活,她一再向他这样保证。他们的生活早就已经走上了不同的轨道,并且他们俩一年到头都在四处旅行,他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不同。随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她也该考虑自己的需要了。她一遍遍地告诉他:“我们都—我们都—有自己的需要。”现在这是很肯定了。
“苏珊并没有完全离开,事情就是这样的,她只是想改变一下。”
在苏珊所有的旅行中,她都不断地说着要买这个地方或者那个地方,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她会离开他,因为他从来都不会想她会离开他。“想改变一下”“并没有完全离开”,这就是巴菲特式含糊其辞的说法,他们两个人都想避免捅破那层窗户纸。
接着她就离开了。
46 两难抉择
1985年对于巴菲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当巴菲特把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出售给菲利普•莫里斯时,仅这一只股票就为伯克希尔公司赚回了3.32亿美元的收入。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财富杂志《福布斯》也开始了对于巴菲特的关注,在《福布斯》列出的世界400首富名单中,就有巴菲特的名字。当时,想要进入《福布斯》的财富名单,意味着你的身价必须要在1.5亿美元以上,但巴菲特就做到了,那时他只有55岁。能在55岁就成为亿万富翁,的确不简单,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亿万富翁都有进入财富榜单的实力—14个人中只有1个人才能有这样的幸运,从这个角度来讲,巴菲特的经济头脑**不一般!究竟是什么让巴菲特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也许把他小时候*喜欢读的书改名为《赚到百万美金的1 000招》更能解释这个现象,但是在
巴菲特童年的幻想中,积累财富这些和**有关的话题从来没有出现在他的心愿中。
在伯克希尔•哈撒尔公司刚刚上市的时候,股票的票面价值只有7.50美元,但是现在,在巴菲特的领导下,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发生了质一般的飞跃,每只股票飙升到了2 000美元!尽管如此,巴菲特并没有因为公司规模,特别是资金规模的急速扩大而选择把公司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公司。他认为那样的话,公司需要额外支付一笔经纪人费用。当然,巴菲特的这个观点是毋庸
置疑的,但是这样的伯克希尔公司更像是一个俱乐部性质的集合体,过高的股价也让人们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伯克希尔公司上。
随着伯克希尔•哈撒尔公司在金融界受到的关注累日剧增,巴菲特也开始在业界声名鹊起。现在,他走进一个投资者聚集的大厅时,人们的注意力会瞬间集中在这位55岁的富豪身上。对于美国广播公司的收购的确改变了巴菲特的生活,大屏幕也不再是巴菲特遥不可及的事物。在**的美国肥皂剧编剧阿涅斯•尼克松的劝说下,巴菲特在后者导演的剧集中过了一把演员瘾。巴菲特和尼克松的相识是在墨菲的饭桌上,席间,他接到了尼克松的邀请,在《爱情》一片中出任角色。一般情况下,那些身为CEO的大人物们对于这种客串是避之不及的,但是巴菲特并没有这样做,他很喜欢自己在银幕上的处子秀。*后在工会剧组为他结帐后,巴菲特并没有兑现那张支票,而是把支票和剧照装裱起来放在办公室里留作纪念。对于化妆和演出的兴趣也许就是巴菲特
性格里的一部分,后来某次在朋友的宴会上,巴菲特还扮成了美国摇滚乐灵魂人物“猫王”的模样。在出席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组织的一个晚宴时,巴菲特更是尽显高校本色系上了黑色领结,带着小女儿苏珊一同出席,当时出席这个晚宴的还包括**影星史泰龙、世界知名时装设计师唐娜•凯伦等人,而且这两个人还与巴菲特同桌就餐。
在出席奥斯卡颁奖礼时,巴菲特戴上了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同居女友阿斯特丽德,当时阿斯特丽德穿了一件看上去是从旧货店里淘来的礼服,但她并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寒酸,依然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在颁奖礼结束后,巴菲特和**的乡村音乐女歌手多莉•帕顿共进晚餐,后者给巴菲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巴菲特认为帕顿既可爱又讨人喜欢,但是巴菲特却没有让自己在帕顿心
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要知道,之前面对很多女性,巴菲特都能轻松在异性面前留给对方很好的印象。
在参加凯瑟琳•格雷厄姆举办的宴会里,巴菲特的位置总是会被安排在当晚*重要或者是*有意思的两位女性中间。这样,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语言上的天赋,但是巴菲特从来没有发掘出对于诸如天气、体育这些闲谈话题的使用能力。为了引入正题,在之前做些铺垫,对于巴菲特来说是一种考验,因为在他眼中,这往往就是一件浪费时间、很无聊的事情。
“事实就是这样,难道不是吗?吃饭的时候,你身边坐了两个从来没有碰过面的人,而且以后也不会再碰面,这种感觉肯定会很奇怪,很压抑!不管这个人叫什么,什么帕里宝贝、天使马莱拉,还是公主迪伊,凯瑟琳总是能从对方的身上找到她所欣赏的地方,但是面对她们,我从来找不到可以聊天的话题,和公主迪伊沟通,可没有和多莉•帕顿交流那样有趣,面对她,我
说些什么呢?‘查克怎么样?城堡区又有什么新消息传出来了么?’”巴菲特抱怨道。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下册)》编辑推荐与评论:
跟巴菲特学“滚雪球”《中国证券报》
在华尔街一片恐慌的日子里,有人又为巴菲特出版了*新传记:《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书名源自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湿雪,指的是在合适的环境中投入能不断滚动增长的资金。长坡,指的是能让资金有足够的时间滚大变强的企业。巴菲特也似乎总能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近期巴菲特又开始逆势加仓买股票了,通用电气、高盛、比亚迪等公司都成了他猎取的目标。显然,巴菲特已经把当前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当成了很湿的雪。我们又仿佛看到,在漫天飞雪中,巴菲特已在笑傲风雪,准备着滚雪球。巴菲特的行动,虽然各界人士看法迥异,但我们觉得他在全球金融风暴中亮
丽的身影,至少给了我们这样几点启示:
一、在风暴中要有独特的投资视角。2008年以来,华尔街凄风惨雨,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风声鹤唳。可就在这个时候,手持443亿美元现金的巴菲特出手了,在收购高盛后,先后投资上百亿美元。按照目前全球股市的状况看,看好后市的巴菲特显得那么纤弱和孤独,肯定也成为“套牢一族”了,也就是说巴菲特出手的时机未必是*佳。但巴菲特却让我们对金融风暴有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那就是看到了“聪明钱”的运作方向,那就是明确了在危机中不必恐慌,不管全
球风暴如何猖獗,但*终会过去的。如果往远处看,一定会有暴风雨过后的彩虹在等着我们。
二、在危机中要敢于捕捉机遇。1910年,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地席卷了美国亚拉巴马州的棉田,害虫所到之处,风卷残云。可是当地的棉农在极度恐慌过后,又重新振作起来。他们在一片狼藉的棉田里试着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结果既**了象鼻虫,又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有一年,墨西哥火山爆发,索罗斯知道此消息后,立刻在芝加哥期货市场买进谷物和棉花期货。后来由于火山影响,美国的农作物也普遍歉收,而其期货价格却大幅上扬,索罗斯从中大赚了一笔。1907年、1929年、1987年都曾发生过金融风暴,虽然股市都遭遇过暴跌,但*终还是复苏了,并出现了新的上升行情。世上没有人愿意遭遇各种危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危机,有的只是对待危机的不同态度和行动。巴菲特在风暴中的身影告诉我们,当前股市的动荡,也许���是捕捉机遇的大好时机。
三、在熊市中要留有充足的现金。大笔买进、重拳出击,巴菲特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280亿美元的投资。近日他说,市场当前提供给我们的机会是半年或者一年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此他将不断投入资金。在全球股市的股价便宜得像白菜萝卜一样时,股神却有那么多的现金去不断投入,实在是令人羡慕,也值得一直满仓的中小投资者深思。巴菲特**成功了吗?从市场规律看,在美国的近代史上,历次系统性熊市的跌幅都没超过50%,目前美股的跌幅显然已经接近此
幅度。从中国A股市场看,历史上曾有过4次大调整,其中1992~1994年出现过两次跌幅分别为72%和79%,随后的调整幅度都在50%左右,而本次调整已达到70%,也接近*大调整幅度。虽然我们无法断定真正的市场底在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这个点位距离真正的市场底已经很近了。
四、在低位要寻找自己的“长坡”。巴菲特在2002~2003年期间购买了总价4.88亿美元的中石油H股,5年后出手时已达40亿美元,守了5年的“长坡”,增长了10倍的“雪球”。这一次,他投资的多只股票准备守几年呢?虽然我们无法全部了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巴菲特完全在用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式进行投资,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去效仿。有人说“牛市炒绩优,弱市炒重组”,也有人说“永远要把价值投资放在**位”,但不管怎么说,都应在把握市场节奏的前提
无比专注的巴菲特 美国《商业周刊》 艾米•费尔德曼
半个多世纪以来,沃伦•巴菲特一直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机。因此,他选择9月下旬也就不足为奇了,**本经他授权的官方传记公开出版,而头版头条却充斥着金融危机的消息,这是他之前都警告过的;而几天之前,他还刚刚同意为高盛公司注资50亿美元。
对于这位传奇投资家,我们并不陌生,尤其是通过罗杰•洛温斯坦的《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一书,我们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施罗德,摩根士丹利保险公司的前保险分析师,再次将这位奥马哈之神敏锐和个性的一面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施罗德历时5年,经过潜心研究各种资料包括以前从未公开过的档案文件,终于为读者描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巴菲特。他执著,痴迷,幼时备受母亲打击伤害,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一个小孩想要什么,以及怎样得到那些东西。这里,读者将会再次见到这个熟悉的,酷爱汉堡、可乐,时不时说几句名言警句,而又不太入流的家伙。但是,《滚雪球》比其他作品更加敏锐,它深入到心灵深处挖掘其成功秘诀。他的长期投资取得了惊人的回报,甚至有些学者都不敢相信,认为那
只是侥幸成功。
巴菲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专注”。施罗德写道:“他除了关注商业活动外,几乎对其他一切如艺术、文学、科学、旅行、建筑等全都充耳不闻—因此他能够专心致志追寻自己的激情。”施罗德说,小时候,沃伦就随身携带着自己*珍贵的财产—自动换币器。而10岁时,父亲提出带他旅行,他要求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不久之后,巴菲特读到了一本名为《赚1000美元的1000招》的书,他对朋友说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在1941年的世界大萧条中,一个孩子敢说出这样的话,可真是胆大包天,听上去有点傻得透顶了,”施罗德写道,“但是……他很肯定自己能够实现这一梦想。”
当然,他确实做到了,并且还不止这些。大学毕业后,巴菲特被哈佛商学院拒绝,于是他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投身名扬四海的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门下,成为他的学生,这是《聪明的投资人》一书的作者、价值投资之父。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明白了“市场先生”的危险,并且学会了如何抛开市场行情分析公司价值的秘诀。
他开始购买“烟蒂型股票”,即那些只剩一口气、即将出局的公司,*终买进了美国商业史上一些*伟大的品牌,包括可口可乐和吉列,以及其他的私营公司,如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和喜诗糖果公司。巴菲特投资战车的核心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也是施罗德**次和他接触的原因—该公司主要经营保险业务,麾下拥有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和通用再保险公司。这些公司都很赚钱,巴菲特赚取了大量可供投资的资金。
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源自格雷厄姆,同时又有**,十分简单:评估投资价值,规避风险,保留**边际,让复利发挥实际功效。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的赌博性投资和90年代互联网的泡沫时期,人们都卷入了这一狂潮之中,而巴菲特的原则依然没有改变。他只买自己能够理解和评估的股票,并且想在很便宜时买进。“任何人都明白这些简单的想法,”施罗德写道,“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去实行。”
对那些已经了解巴菲特故事的人来说,施罗德这本书*引人瞩目的地方就是它史诗般的视野。她为我们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巴菲特的一家,包括他曾经担任共和党国会议员、同他一样恪守道德原则的父亲沃伦•霍华德;脾气乖戾的母亲利拉,因为她母亲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卧病不起,需要人照顾,所以也造就了她的这种脾性;他的妻子苏珊,三个孩子的母亲,以及阿斯特丽德,沃伦的情人。(阿斯特丽德和沃伦在2006年结婚,此时据苏珊去世已经两年。)
同时,施罗德也提醒读者,巴菲特首创的新词“定时炸弹(time bombs)”可以追溯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02年的股东报告中,并且说他们疯狂的扩张,可能会“引发金融灾难的连锁反应”。
很遗憾,没有人仔细听,但是正如施罗德所写的:“在2008年春天的混乱之中,巴菲特坐在那里,在他近6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所思考的价值和风险一直都没有改变,总是有人在说规则已经变了。但是,他说,只有短线投资,你才可以这么认为。”
预售图书,请单独下单,预计到货时间12月25日
“股神”巴菲特**授权官方传记
**揭开这位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心路
720万美元天价稿酬,创下出版史上新纪录!
《纽约时报》非虚构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名
《滚雪球》提供了以往从未有过的深度分析,让读者透视巴菲特的性格和人生,并浓缩了那些使其获得非凡成功和声誉的原则及理念。它向读者呈现了巨大的成功、**的领导力和慷慨的慈善家背后的巴菲特。本书记录了巴菲特的思想,其视角可以运用到生意中以及主导我们生活的日常决策中。—《金融时报》
在金融危机的危险时刻,很有必要读读这本书。—《福布斯》
在施罗德女士这本厚达900多页的书中,我们能够学到许多经验教训……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十分重要……许多人会说:下一次沃伦•巴菲特警告危机来临时,我们*好洗耳恭听。—《华尔街日报》
对那些已经了解巴菲特故事的人来说,施罗德的这本书*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它史诗般的视野。《滚雪球》比其他作品更加敏锐,它深入到心灵深处,挖掘了巴菲特的成功秘诀。—美国《商业周刊》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讲述了一个完全靠自我奋斗而成功的人,并且在一些方面依然保持了自己的本色。这本书权威地展现了巴菲特非凡的一生,是所有资本家的《圣经》。—《华盛顿邮报》
巴菲特选择艾丽斯•施罗德为其作传真是明智之举……她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纵横捭阖,收缩自如,将巴菲特的传奇故事娓娓道来,抽丝剥茧地梳理了他那盘根错节的商业帝国。施罗德女士不仅对巴菲特的传奇人生了如指掌,同时也敏锐把握到了他对当前经济危机的**预见。—《纽约时报》
施罗德的这本书是一本惊人的好书,之所以“惊人”,是因为她不仅仅详尽描述了巴菲特私人生活的细微之处,同时她的写作技巧娴熟,文笔优美,让这本书感人肺腑。尽管她明显得到了巴菲特的鼓励和合作,但在评价他时依然直言不讳……从个人角度而言,巴菲特也许不是世界上*容易相处的人,但是他的一生却很值得研究。在施罗德的书中,她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讲述他的故事。—《人物周刊》
这是世界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通过阅读《滚雪球》,我们能从巴菲特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波士顿环球报》
毫无疑问,本书详尽呈现了巴菲特****的商业成就,同时也讲述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美国成功故事,确立了他的伟大形象……那些根本不关心商业的人们也会着迷于他的传奇人生,一个儿时饱受母亲呵斥的邻家少年,长大后却仍然依赖女人们的心理安慰—甚至当他成为这个世界上*为富有的人后,依然如是。—《时代周刊》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很朴素,也很好懂,是中国投资者应该师法的“长技”。—《北京青年周刊》
与以往不同,《滚雪球》展示了一个身着旧毛衣的巴菲特,一个透着古灵精怪而又令人顶礼膜拜的巴菲特。—《**财经日报》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上下册)》作者介绍:
艾丽斯·施罗德 曾任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因撰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研究报告而与巴菲特结识,而巴菲特也因为赏识她的洞察力、和掌握主题的能力,授权施罗德撰写他的人生故事。生于德州,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学士及MBA学位。拥有会计师执照,目前与丈夫居住在康涅狄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