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14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18 6 10 6 23 88 3689
本店铺共有 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1
11%
服务态度问题
1
11%
商品问题
2
22%
发货问题
3
33%
退款问题
2
22%
已解决
9
100%
店主称呼:未付款订单不保留库存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市南区 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促销广告:买书加微信17660908355电话不接哦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微信:17660908355 常见问题回答如下:1.是否正版?答:正版 2.图书品相?答:原则上标十成新的是库存新书,未标明的是二手书,8成新左右,由于只能上传一种品相加上库存随时处于动态变化中,介意品相的情提前说明,一律以本店最终确认为准!图书是特殊商品,不接受无理由退货等无理要求,看好再买,不同意的不要付款!二手书默认无盘,无答案附件等,有笔记划线不影响阅读,对二手书品相介意的慎拍,我们发货按付款顺序先发品相最佳的。3.可否包邮?答:正版图书微利经营,不议价不包邮。4.邮费多少?答:提交订单,系统会提示邮费,根据书的数量,距离等决定,无法笼统回答。5.可否自提?答:无法自提。6.可以发顺丰?发到付?答:不发顺丰,不发到付。7.运输方式?答:随机不指定,以实际收到为准。无法指定快递。8.付款后多久能发货?答:一般付款第二天即可安排发出【注:非发货时限承诺】9.发货后多久能收到?答:江浙沪京津冀等周边发货后一般3,4天左右到达,偏远地区无法承诺。
店铺介绍
本店库存不断更新,敬请收藏本店。因人手有限,还有大量的书暂未上传,如未找到所需图书,可联系本店订购。微信:17660908355 QQ: 2368168282 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谢谢您再次光临!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贾贤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9787122006103 [十位:7122006107]
页数:257      
定价:¥38.00
店铺售价:¥26.60  十成新  (为您节省:¥11.40
店铺库存: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6523290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内容提要:
本书对研究较多的天然生物材料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仿生工程材料给予介绍,主要有天然生物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形成机制和性能,同时包括仿生工程材料的设计、制备、组织结构和性能。全书共分10章,详细介绍了天然生物材料和仿生工程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概况,贝壳、竹材、木材、蜘蛛丝的组织、特性及其仿生材料,几种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及其仿生纳米界面材料,土壤动物体表特性及其仿生材料,长骨的组织结构及其仿生哑铃形碳化硅晶须和复合材料,天然生物材料的损伤自愈合性能及其仿生材料,其他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

本书沿着仿生依据-仿生方法-仿生成果及应用这一主线来完成,既可供从事材料研究的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材料专业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仿生学
1.2 天然生物材料的特点
1.3 仿生材料及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仿生材料的发展及现状
1.5 仿生材料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贝壳的组织、特性及其仿生材料
2.1 贝壳的形态
2.2 贝壳对环境的自适应
2.3 贝壳的化学组成
2.3.1 元素组成
2.3.2 矿物组成
2.3.3 有机组成
2.3.4 有机质对生物矿化的作用
2.4 贝壳的组织结构及形成机理
2.4.1 棱柱层
2.4.2 珍珠层
2.4.3 交叉片层
2.5 贝壳的力学性能、断裂特征及韧化机制
2.5.1 力学性能
2.5.2 断裂特征及压痕形貌
2.5.3 韧化机制
2.6 仿贝壳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2.6.1 层状复合陶瓷的材料组成和结构设计
2.6.2 层状复合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
2.6.3 层状复合陶瓷的增韧机理
2.6.4 层状复合陶瓷材料的主要体系
2.6.5 微观层状仿生材料的制造与表征
2.6.6 仿生矿化沉积薄膜
2.6.7 仿贝壳材料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竹材的组织、特性及其仿生材料
3.1 竹子的化学组成
3.2 竹子的组织结构
3.2.1 组织构成
3.2.2 组织分布
3.3 竹子的力学性能
3.4 竹子的磨损性能
3.4.1 磨料磨损性能
3.4.2 滑动磨损性能
3.5 竹子结构的力学分析
3.5.1 竹秆中空结构的影响
3.5.2 竹秆锥形形状的影响
3.5.3 竹节的影响
3.5.4 竹纤维分布的影响
3.5.5 竹纤维空心螺旋形多层结构的影响
3.6 竹子组织结构的形成
3.7 竹纤维的种类、性能和制造方法
3.8 仿生双螺旋纤维束增强作用的理论分析

3.8.1 仿生模型及理论分析
3.8.2 仿生螺旋形纤维束模型的实验检验
3.9 宏观竹纤维仿生模型
3.10 仿生螺旋状碳纤维的制备新方法
3.11 仿生螺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12 对竹纤维中过渡区域的仿生
3.13 仿竹材多孔金刚石膜
3.14 竹材上原位形成仿生磷酸钙涂层
3.15 仿竹材复合材料及其双螺旋纤维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木材的组织、特性及其仿生材料
4.1 木材的组织结构及形成机理
4.1.1 木材分类
4.1.2 多级组织结构与形成机制
4.1.3 多级孔结构特征
4.2 木材的化学组成和性能
4.2.1 木材的化学组成
4.2.2 木材主要性能
4.3 木材结构仿生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4.3.1 木材结构仿生材料设计思路
4.3.2 木材仿生材料种类、制备与表征
4.4 木材结构仿生材料的主要性能和应用
4.4.1 力学性能
4.4.2 电学性能
4.4.3 吸附、分离与催化剂载体
4.4.4 医用材料
4.4.5 耐磨材料
4.4.6 高温吸收器
参考文献
第5章 几种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及其仿生纳米界面材料
5.1 自然界中的特殊浸润性表面
5.1.1 荷叶表面的自清洁性
5.1.2 水稻叶表面的滚动各向异性
5.1.3 昆虫翅膀表面的多功能性
5.2 理论基础
5.2.1 接触角和Young’s方程
5.2.2 非理想固体表面的接触角
5.2.3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5.3 仿生纳米界面材料
5.3.1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5.3.2 智能纳米界面材料
5.4 仿生纳米界面材料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土壤动物体表特性及其仿生材料
6.1 土壤动物体表的减黏降阻功能
6.2 土壤动物的体表形态
6.3 土壤动物非光滑体表润湿性的理论分析
6.3.1 典型土壤动物非光滑体表形态
6.3.2 土壤动物非光滑体表的理论模型
6.3.3 液滴与非光滑体表之间形成非复合界面

6.3.4 液滴与非光滑体表之间形成复合界面
6.4 土壤动物体表物质的成分分析
6.5 仿生聚有机硅氧烷-T8钢复合涂层
6.5.1 复合涂层的制备
6.5.2 复合涂层的磨料磨损性能
6.5.3 复合涂层的润湿性能
6.5.4 复合涂层的减黏降阻性能
6.6 仿生Al2O3-PAl010和Al2O3-EP复合涂层
6.6.1 复合涂层的制备
6.6.2 复合涂层的减黏降阻性能
6.6.3 复合涂层的磨料磨损性能
6.7 仿土壤动物体表的其他表面改性
6.7.1 表面改性材料
6.7.2 改性表面的减黏降阻性能
6.7.3 改性表面的耐磨性能
6.8 仿生减黏降阻涂层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蜘蛛丝的组织、特性及其仿生材料
7.1 蜘蛛丝的结构和形成机理
7.1.1 蜘蛛的生物学概况
7.1.2 蜘蛛丝的种类及其功能
7.1.3 蜘蛛丝的微观结构
7.1.4 蜘蛛丝的形成机理
7.2 蜘蛛丝的组成和性能
7.2.1 蜘蛛丝的化学组成
7.2.2 蜘蛛丝的力学性能
7.2.3 蜘蛛丝的超收缩性能
7.2.4 蜘蛛丝的其他性能
7.3 仿蜘蛛丝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7.3.1 蜘蛛丝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7.3.2 蜘蛛丝蛋白的人工合成
7.3.3 基因移植制备蜘蛛丝蛋白
7.3.4 仿蜘蛛丝材料的制备
7.4 仿蜘蛛丝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7.4.1 再生蜘蛛丝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7.4.2 基因工程仿蜘蛛丝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7.5蜘蛛丝材料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8章 长骨的组织结构及其仿生哑铃形碳化硅晶须和复合材料
8.1 骨的功能和组织结构
8.2 长骨的形状特征、组织结构、形成机制及作用
8.2.1 形状特征和组织结构
8.2.2 形成机制和作用
8.3 仿动物长骨的哑铃形增强体模型的理论分析
8.3.1 仿生哑铃形增强体与基体形成理想黏结时的应力分析
8.3.2 仿生哑铃形增强体与基体形成弱结合界面时的应力分析
8.4 仿生哑铃形纤维与平直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模型及实验验证
8.4.1 复合材料仿生模型的理论分析
8.4.2 复合材料仿生模型的实验验证
8.5 界面性能对哑铃状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果的影响

8.6 碳化硅晶须的研究
8.6.1 碳化硅晶须的制备方法
8.6.2 碳化硅晶须的生长机制
8.6.3 碳化硅晶须的结构和形貌
8.7 仿生哑铃形SiC晶须的制备
8.7.1 添加助剂的制备方法
8.7.2 不加助剂的制备方法
8.8 仿生哑铃形SiC晶须增强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
8.8.1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8.8.2 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
8.9 仿生哑铃形增强剂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 天然生物材料的损伤自愈合性能及其仿生材料
9.1 天然生物材料的损伤自愈合性能
9.2 仿生自愈合陶瓷材料
9.2.1 陶瓷材料裂纹自愈合机理
9.2.2 自愈合的影响因素
9.2.3 仿生自愈合陶瓷材料的应用
9.3 仿生自愈合聚合物材料
9.3.1 聚合物材料裂纹自愈合机理
9.3.2 仿生自愈合聚合物材料的应用
9.4 仿生自愈合金属材料
9.4.1 裂纹愈合机理
9.4.2 裂纹愈合影响因素
9.4.3 自愈合金属材料的应用
9.5 仿生自愈合水泥基复合材料
9.5.1 聚合物固化自愈合水泥基复合材料
9.5.2 结晶沉淀自愈合水泥基复合材料
9.5.3 电化学沉积自愈合水泥基复合材料
9.5.4 仿生自愈合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0章 其他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
10.1 仿蜂巢结构的能量吸收材料
10.2 仿生分形结构金属材料
10.3 工程材料的仿生恢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