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1995年07月
ISBN:9787532336999
[十位:7532336999]
页数:279
定价:¥20.00
店铺售价:¥16.00
(为您节省:¥4.00)
店铺库存:10
本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本
* 如何购买
联系店主:
15165232901
店主推荐图书:
-
¥118.40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9 15:53:22]
张**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7 20:22:51]
邱**
泰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7 20:14:57]
沈*
宜昌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4 22:47:14]
鄂尔多斯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4-12-23 21:17:39]
苑**
包头市
《中医学基础》内容提要:
本教材是根据四年制中药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的。中医学基础是中药各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一门基础课。它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与古代哲学及方法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疾病的**原则与康复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习中医其他基础课和中药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医学基础》图书目录:
**篇 绪论
**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节 中医药的起源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中医学发展简况
一、基础医学
二、临床医学
三、中药学
四、方剂学
第四节 中外医药交流简况
第二章 中医学与古代哲学
**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
(二)阴阳依存
(三)阴阳消长
(四)阴阳转化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组织结构
(二)说明生理活动
(三)说明病理变化
(四)用于庆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二)五行相生相克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
关系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四)用于疾病的**
第三章 中医学与方法论
**节 观察与实验
一、观察
(一)观察方法在中医学中的作用
(二)中医观察的特点
(三)中医观察的基本原则
二、实验
(一)古代的中医实验
(二)实验方法在中医学中的作用
第二节 比较与分类
一、比较
二、分类
第三节 类比
一、类比的概念
二、类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归纳与演绎
一、归纳
二、演绎
第五节 分析与综合
一、分析
二、综合
第四章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节 整体观念
第二节 辨证论治
第五章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节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一、精的生成
二、精的功能
(一)生殖作用
(二)促进生长发育
(三)生髓化血
(四)滋养作用
第二节 气
一、气的生成
二、气的功能
(一)推动作用
(二)固摄作用
(三)营养作用
(四)温煦作用
(五)防御作用
(六)气化作用
三、气的运动
四、气的分类及各自的生成、分布与功能
特点
(一)元气
(二)宗气
(三)营气卫气
第三节 血
一、血的生成
二、血的功能
(一)濡养脏腑经络
(二)濡养形体官窍
(三)血液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三、血的运行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生成
二、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和营养作用
(二)化生血液
(三)运输废物
三、津液的输布与排泄
(跗)五脏化五液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
关系
一、精与气的关系
二、精与血的关系
三,精与津液的关系
四、气与血的关系
五、气与津液的关系
六、血与津液的关系
(附)关于物质阴阳的概念
第七章 脏腑
**节 五脏
一、心
(一)推动血液运行
(二)主管精神活动
(附]心包络
二.肝
(一)疏通全身气机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
三、脾
(一)主管消化吸收
(二)统摄血液
(附)胰
四、肺
(一)主管呼吸
(二)辅心行血
(三)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五、肾
(一)主管生长发育
(二)主管生殖
(三)主管水液代谢
(四)主管纳气
(五)濡养温煦脏腑
(附)命门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附]精室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五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的关系
(二)心与脾的关系
(三)心与肝的关系
(四)心与肾的关系
(五)肺与脾的关系
(六)肺与肝的关系
(七)肺与肾的关系
(八)肝与脾的关系
(九)肝与肾的关系
(十)脾与肾的关系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小肠的关系
(二)肺与大肠的关系
(三)脾与胃的关系
(四)肝与胆的关系
(五)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八章 经络
**节 经络系统的内容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五别络
第二节 经络的循行分布
一、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
(一)循行分布规律
(二)循行分布部位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一)循行分布规律
(二)循行分布部位
三、十五别络的循行分布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经络的基本功能
(一)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
(二)通行气血阴阳
(三)感应与传导
(四)调节机能活动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特点
(一)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络与沟通
(二)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与阴阳
(三)参与女性的特殊生理活动
三、十五别络的功能特点
(一)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间在肢体的联
系
(二)加强十四经脉与躯体组织之间的
联系
第九章 形体官窍
**节 五体
一、脉
二、筋
三、肌肉
四、皮肤
五、骨
第二节 五官九窍
一、舌
二、目
三、口
四、鼻
五、耳
六、二阴
(附]五脏外华
第十章 体质
**节 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三、影响体质的其他因素
第二节 体质的分类
一、阴阳平和质
二、偏阳质
三、偏阴质
第三节 体质的演化
一、体质演化的条件
二、体质演化的一般规律
第三篇病因病机
第十一章 病因
**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一)风
(二)寒
(三)署
(四)湿
(五)燥
(六)热(火)
二、疫疠
(一)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二)影响瘟疫病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
(一)喜
(二)怒
(三)优
(四)思
(五)悲
(六)恐
(七)惊
二、饮食失宜
(一)饥饱无度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三、劳逸失当
(一)过劳
(二)过逸
第三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因素
(一)损伤
(二)烧烫伤
(三)冻伤
(四)虫兽咬伤
二、胎传因素
(一)胎弱
(二)胎毒
三、病理性因素
(一)痰饮
(二)癣血
第十二章 病机
**节 发病机理
一、正气邪气与发病
(一)正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二)邪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三)邪正斗争与发病缓急
二、内外环境与发病
(一)外环境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二)内环境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第二节 病变机理
一、邪正盛衰
(一)邪盛
(=)正衰
二、阴阳失调
(一)阴阳偏盛
(二)阴阳偏衰
三、精气血津液失常
(一)精失常
(二)气失常
(三)血失常
(四)津液失常
四、脏腑经络失常
(一)脏腑失常
(二)经络失常
(附]内生五变
第三节 病程演变机理
一、病位传变
(一)表里之间传变
(二)内脏之间传变
二、病性转化
(一)虚实转化
(二)寒热转化
三、疾病转归
(一)痊愈
(二)死亡
(三)缠绵
(四)后遗
四、疾病复发
(一)食复
(二)劳复
(三)情志复
(四)重感复
第四篇诊法辨证
第十三章 诊法
**节 望诊
一、望神
(一)得神
(二)失神
(三)少神
(四)假神
(五)神志错乱
二、望面色
(一)常色
(二)病色
三.望形态
(一)望形体
(二)望姿态
四、望头颈五官
(一)望头面
(二)望颈项
(三)望五官
五、望皮肤
(一)望水痘
(二)望斑疹
(三)望白疹
(四)望痈疽疗疖
六、望二阴
(一)望前阴
(二)望后阴
七、望舌
(一)望舌质
(二)望舌苔
(三)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附]危重病舌象的诊法
……
第五篇 预**则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