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21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8 1 7 11 44 138 4106
本店铺共有 2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1%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2
7%
服务态度问题
1
3%
商品问题
4
14%
发货问题
11
38%
退款问题
2
7%
其他
9
31%
已解决
29
100%
店主称呼:满6元起包邮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地址:山东省 滨州市 滨城区 尽量12小时发货,48小时未发货的请申请退款
促销广告:6元包邮起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本店所售图书均为正版二手,均为实际库存,品相8成新左右,一般都有笔迹,低于7品的我们会联系同意后才会发货。
二手书不含光盘,部分书可以提供光盘资源免费下载。具体问客服。
大部分地区6元包邮,部分偏远满10元包邮,新疆,西藏不包邮。
店铺介绍
主要经营大学二手教材、小说、杂志,100000余种,100万本。
本店网上只卖7成新以上图书,或多或少都有些笔记,绝不影响使用。
本店所有图书均为正版二手。网上不卖盗版书和打印的。
一律不含光盘销售。如果必须光盘资源,请联系客服确认后再拍。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刘丽文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9787302133780 [十位:7302133786]
页数:385      
定价:¥32.00
店铺售价:¥5.00 (为您节省:¥27.0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061253263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新旧程度及相关说明:
开学季,低价包邮,全网全国最给力包邮政策,本店在淘宝网、孔夫子和有路网同步销售,qq:993172212,旺旺:xbw1314,如果需求量大可以联系店主,本店也接批发订单。量大从优。书一般7-9品,大多有笔记,一般优先发笔记少的,如果需求笔记多的,请提前联系说明或者备注说明。本店还有很多书没有一一上传,种类实际为1万多种,网店里书也可以给店主留言问询。 标签中所录的书目不全,录入中。 本店还有很多书特价处理中,参加包邮活动。详见标签,拍后联系店主改价。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内容提要:
本书在结构上按照生产与运作管理三个层次的决策内容(生产运作战略决策、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决策以及生产运作系统运行决策)层层展开论述。在系统介绍生产运作管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力图全面反映这一学科的新进展,强调生产运作管理能够对企业整体竞争力所做的贡献,突出了生产运作战略、供应链管理、流程设计、服务运作、信息技术应用、全球运作等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新热点。第三版在多个章节增加和改写了关于服务运作的内容,增加了6σ质量管理的内容,对第二版中的疏误进行了全面校正,在各有关章节增加、改写了思考题。
本书注重理论与方法的系统介绍,穿插了一些应用事例,使用了大量图表以加强读者的直观理解。本书适合用作工商管理硕士(MBA)教材,也可用作其他管理类专业和企业培训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供各类企业管理实务人员阅读。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三版)》图书目录:
前言
序言
**章 绪论
**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生产与运作活动
二、生产与运作概念的发展过程
三、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两大对象
四、服务运作管理的特殊性
第二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标和基本问题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职能范围和决策内容
三、生产运作管理的集成性
第三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一、生产运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
二、生产运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一
三、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终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
第四节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特征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三、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新特征
思考题
第二章 生产运作战略
**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基本概念
一、生产运作战略的含义
二、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
三、生产运作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产品战略决策
一、产品战略决策的含义
二、新产品选择
三、产品组合决策
四、生产进出策略
第三节 产品与服务竞争策略
一、竞争策略的意义
二、如何确立竞争**
三、竞争**的转移和改变
四、服务竞争策略的特殊性
第四节 生产运作组织方式
一、制造业生产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二、服务业运作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三、生产运作组织方式的选择
第五节 纵向集成与供应链结构
一、向前集成和向后集成
二、纵向集成的利弊
三、零部件自制、外购与分包
四、虚拟集成
思考题
第三章 产品设计和生产运作流程选择设计
**节 产品设计
一、产品设计流程概述
二、产品设计的新方法——并行工程
三、产品设计与制造工艺设计的结合——DFM
四、产品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新问题——DFE
五、产品设计与附加服务设计的同时重视
第二节 生产运作流程的选择设计
一、生产运作流程的基本概念
二、生产运作流程的选择设计
三、生产运作流程的构成要素
四、流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三节 生产运作流程的具体设计
一、流程的节拍、瓶颈与空闲时间
二、流程的生产能力及其平衡
三、生产周期
四、生产批量与作业交换时间
第四节 生产运作流程的分析与改进
一、流程分析改进的基本步骤
二、流程图的运用
三、流程分析和改进的其他工具
第五节 业务流程重构(BPR)
一、BPR的含义
二、BPR的出发点——对劳动分工论的反思
三、BPR的具体方法
四、信息技术在BPR中的重要作用
五、从业务流程重构到企业重构
思考题
第四章 生产运作技术的选择与管理
**节 生产运作技术的选择决策
一、技术的含义和分类
二、技术选择的三个方面
三、生产运作技术选择的要点之一——如何看待自动化
四、技术选择中的新技术评价和人的因素问题
第二节 制造业中的新技术选择与管理
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二、制造业中的新技术——AMT
三、技术与管理的集成
第三节 服务业中的新技术选择与管理
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二、信息技术在服务业的应用
三、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在流通领域的应用
四、如何发挥新技术的威力——技术与管理革新的结合
五、如何发挥新技术的威力——具体应用策略
思考题
第五章 生产运作能力
**节 基本概念
一、生产运作能力的定义
二、生产运作能力的度量
三、生产运作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节 能力计划
一、能力的利用率
二、规模经济原理在能力计划中的运用
三、能力扩大的时间与规模
四、设施的小型化、集中化
五、能力计划决策与其他决策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能力计划的决策方法
一、未来能力需求的估计方法
二、能力计划的决策步骤
三、能力计划的辅助决策工具——决策树
第四节 学习曲线
一、学习效应
二、学习曲线的建立
三、学习率的确定
思考题
第六章 工作设计与工作研究
**节 工作设计
一、历史的回顾——泰勒的管理思想及其方法
二、工作专业化
三、工作设计中的社会技术理论
四、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
五、团队工作方式
第二节 工作标准
一、什么是工作标准
二、工作标准的作用
三、使用工作标准的利弊
四、工作标准与报酬制度
第三节 作业测定
一、时间研究
二、标准要素法
三、PTS法
四、样本法
五、自动化对作业测定的影响
第四节 工作研究
一、工作研究概述
二、工作研究的步骤
三、流程图分析
四、人机联合分析
思考题
第七章 设施选址
**节 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和影响因素
一、设施选址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性
二、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三、影响因素之间的权衡与取舍
四、服务设施选址的特殊考虑因素
第二节 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对设施选址的影响
一、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趋势
二、企业生产运作全球化的发展动因
三、全球化运作背景下设施选址的考虑因素
四、生产运作全球化趋势在中国的体现
第三节 单一设施选址
一、单一设施选址的不同情况
二、单一设施选址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三、单一设施选址的方法之一——负荷距离法
四、单一设施选址的方法之二——选址度量法
第四节 设施网络中的新址选择
一、两种不同的设施网络
二、选择分析要点
三、基于运输表法的新址选择
四、设施选址的几类不同方法
思考题
第八章 设施布置
**节 基本问题与基本分类
一、基本问题
二、影响企业经济活动单元构成的因素
三、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及其选择
四、设施类型选择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第二节 工艺对象专业化和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布置方法
一、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基本方法
二、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的其他方法
三、产品对象专业化的布置方法
第三节 混合布置的布置方法
一、一人多机
二、成组技术
第四节 非制造业的设施布置
一、仓库布置
二、办公室布置
思考题
第九章 供应链管理
**节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二、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产生背景
三、供应链管理的本质——跨企业的集成管理
四、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对象——三种“流”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之一——采购管理
一、采购管理的意义
二、采购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物料采购管理策略
四、供应商管理模式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之二——配送管理
一、流通配送环节 的设定——集中型与分散型配送系统
二、牛鞭效应
三、减小牛鞭效应的对策与措施
第四节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
一、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二、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如何增大收入
三、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如何降低成本
思考题
第十章 库存管理
**节 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库存的基本概念
二、库存的不同类型
三、库存利弊分析
第二节 库存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库存管理的衡量指标
二、库存的放置位置
三、降低库存的基本策略
四、ABC分类法的应用
第三节 独立需求的库存管理
一、独立需求的特点
二、独立需求库存的控制机制
三、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
四、EOQ模型的应用意义
第四节 两种不同的独立需求库存控制系统
一、定量控制系统(Q系统)
二、定期控制系统(P系统)
三、Q系统与P系统的比较
第五节 独立需求库存管理中的其他问题
一、混合系统
二、数量折扣
三、库存记录的保持
思考题
第十一章 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节 计划管理概论
一、企业的不同计划及其相互关系
二、三种生产计划
第二节 综合计划的制定
一、所需主要信息和来源
二、综合计划的主要目标及其相悖关系分析
三、两种基本的决策思路
四、两种制定策略
五、综合计划的制定程序
六、制定综合计划的优化方法
第三节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一、主生产计划的制定程序及其约束条件
二、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模型
三、粗生产能力计划
四、主生产计划制定中的技巧问题
思考题
第十二章 MRP,MRPⅡ与ERP
**节 MRP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模型
一、独立需求库存理论在解决相关需求问题上的局限性
二、MRP的基本原理和关键信息要素
三、MRP的基本计算模型
第二节 MRP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一、MRP的输入信息
二、MRP的生成
三、MRP的输出结果
第三节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一、从MRP到MRPⅡ
二、MRPⅡ的特点
三、MRPⅡ的集成管理模式
第四节 从MRPⅡ到ERP
一、MRPⅡ系统的实施环境
二、从MRPⅡ到ERP
三、MRPⅡ/ERP模式的应用条件
四、MRPⅡ/ERP在中国
思考题
第十三章 作业排序
**节 作业排序的基本概念
一、作业计划与排序
二、作业排序问题的分类
三、作业排序的任务和目标
第二节 制造业中的生产作业排序
一、甘特图
二、作业排序方案的评价标准
三、优先调度规则
四、局部与整体优先规则及其事例
五、作业排序中的两种不同约束环境
第三节 服务业中的服务作业排序
一、服务作业排序与生产作业排序的主要区别
二、服务作业排序方法之一——安排顾客需求
三、服务作业排序方法之二——安排服务人员
思考题
第十四章 项目管理
**节 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项目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二、项目管理的特点
三、项目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第二节 项目计划
一、项目管理的两种不同方法——传统管理方法与系统管理方法
二、项目计划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三、项目进度计划方法
四、项目成本估算
第三节 项目控制
一、项目控制的一般方法
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项目管理信息和控制系统
三、WBS在项目控制中的应用
第四节 项目管理组织
一、矩阵组织
二、矩阵组织的基本原则
三、矩阵组织的优劣分析
第五节 网络计划技术
一、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二、网络图的组成及绘制规则
三、网络的时间计算
四、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思考题
第十五章 质量管理
**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质量的含义
二、生产者与用户对质量的不同定义
三、服务质量的特殊性
四、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质量成本
一、质量成本的定义与构成
二、质量成本的一般分析
三、内部缺陷成本
四、外部缺陷成本
第三节 质量管理方法
一、质量管理的两大类方法
二、常用的质量管理统计方法——“QC七种工具”
三、PDCA循环
第四节 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四、全企业的质量管理
第五节 ISO 9000与6σ质量管理
一、ISO 9000的由来及其内容构成
二、6σ质量管理
三、TQM、ISO 9000以及6σ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第十六章 新型生产经营方式
**节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一、现代化大生产的开始——大量生产方式
二、JIT生产方式的诞生
三、JIT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升华——精益生产方式
四、面向未来的新型生产方式——敏捷制造
第二节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一、JIT生产方式的目标和方法体系
二、JIT生产方式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三、生产同步化的实现
四、弹性作业人数的实现方法——少人化
五、实现JIT生产的重要工具——看板
第三节 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及其普遍意义
一、精益生产的主要内容
二、精益生产方式与大量生产方式的结果对比
三、精益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及其普遍意义
第四节 敏捷制造
一、敏捷制造企业的设想
二、敏捷制造三要素
思考题
参考文献